港府的相關政策部門(創科局和運房局)在不同場合被問起關於網約車問題時,都只會簡單重複要求企業合法經營,卻從不檢視香港現行的相關法律和制度,早已不合時宜。 雖然在巨大輿論壓力之下,運輸署曾於2017年2月推出新措施,聲稱「為有意申請出租車許可證人士提供彈性,以便利新經營者加入市場」。 但仔細閱讀措施細節就會發現,牌照的申請門檻極高,例如需要申請人說明不能使用現有其他交通工具的理由,並要求事先規定行走路線。 凡此種種,根本無法適應市民對正規、優質的網約車服務的殷切需求。 政府模棱兩可的態度背後,反映出網約車服務在香港,表面上是法律問題,但背後卻是一個經濟供求及市民需求的問題。 民主黨律師,社區主任楊浩然指出,透過流動應用程式(App)連接乘客和司機,可以為乘客提供更多交通選擇,亦都為司機帶來更多機會。
- 然而,兩方在2013年達成一份暫時性的協定,撤銷上述的法律行動[155]。
- 一方面普遍市民認為優步的服務專業可靠,可解決部份本地的士帶來的問題,例如的士拒載、濫收車資等事件。
- 后广州市交委发布声明,称为了确保广州市市场经营行为的干净整洁、平安有序,但优步平台打车服务没有受任何影响[65]。
- 公司期待與當局通力合作,推動完善現行的法例,將乘客及司機的安全和利益放在首位[84]。
- 答:這倒未必,今次在裁判法院裁判,可以上訴,如在其他裁判法院審訊亦可能有不同結果。
但政府一直以來,顯然不願觸及現有利益集團,綁手綁腳,甚至將屬於經濟民生的治理問題,「推卸」給司法機構去處理,結果令香港在網約車服務上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世界各大城市和內地。 隨著本港人口增長、旅客數目持續增加,加上人口老化的趨勢,長者的活動能力受限制,點對點汽車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加。 因此,我們強烈倡議和期望政府能夠改變思維,重新從正面角度積極研究網約車服務在香港合法化運營的必要和條件,令不斷提高的消費者要求得到滿足。
香港uber合法: 美元
12月6日交通部公路總局表示,Uber在中華民國只在台北市登記1家資訊公司,並未依法申請運輸業登記,也未設定分公司負責平台經營,甚至直接違規派遣租賃車司機,還違規招募白牌車載客,萬一出事,乘客沒有保障,已經違反《公路法》。 之前Uber曾表明拒繳罰鍰,據統計,到2015年8月12日針對Uber開出的罰單有243張,罰鍰新台幣3,275萬元,Uber已經繳218張、2,900萬元;針對司機罰單,Uber已經繳約200張、共新台幣859萬元罰鍰。 香港uber合法 [104] 報導指出,韓國和德國也都禁止Uber營業,在台灣若業者不改善,交通部表示,將協調經濟部、財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等加強稽查,甚至勒令Uber停業及App下架。
他又提到自己非常願意上法庭,「由法庭來判決,到底應該按錶收費還是按你Uber 條約收費!熱切期待這一天的來臨!認真的」。 他更強調,自己會繼續做法,「只要差價多過20蚊我就會收,少過20蚊豪畀你,直至被鎖機為止,或者上法庭判咗我輸」。 帖文引來網民熱烈留言,當中不少批評司機做法有問題,「你咁巴閉唔好用app 呀嘛,不知所謂」,更反問他「咁加乘多過錶頭你有無畀返個客呀?」、「Uber畀你嗰啲獎金,你係咪分返畀啲客?」。 不過亦有網民表示支持,「啱,搞死佢啲客」、「好似幾好玩咁喎」。 2014年1月13日,多名巴黎的計程車駕駛在戴高樂機場附近攻擊一位優步司機,動機出於抗議來自優步的競爭[195]。 2012年9月,一篇溫哥華商業媒體的文章報導優步和當地法規之間的爭議[175]。
香港uber合法: 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
受害女生赴美国加州Uber总部所在地,向当地警方提起诉讼。 馬德里, 2023年6月29日 /美通社/ — 科技巨頭 Uber 協助連接實體和數碼世界,在全球 1 萬多個城市中只要輕觸一下按鍵就可以移動人和物。 Uber 採用了 Valid 的 mioSIM eSIM 來部署他們的 UberSIM 技術解決方案。
在 Uber,重塑的追求永遠不會結束和停止,每天都是新的開始。 事件發生在 2015 年 8 月,當時有 5 名司機被「放蛇」警員拘捕,之後 Uber 位於長沙灣及上環的辦事處亦遭搜查,三名職員亦被補。 去到 8 月 12 日,更再有 Uber 司機被警察拘捕,兩日合共拘捕了 7 名涉案司機。
香港uber合法: 並非打擊創新,為什麼Uber應該以「計程車客運服務業」模式經營?
Uber 當時回應指,對終院判決感到失望,又指香港對汽車共乘服務,一直欠缺明確法規,希望政府能與 Uber 會面,讓各持份者一起探討妥善方案。 終審法院一致裁定,上述罪行的立法目的,是嚴格規管將車輛出租接載乘客的行為。 雖然立法時並未刻意考慮 Uber 的商業模式,但 Uber 司機的取酬載客行為,正正是當局立法時希望規管的行為。 身兼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的交通諮詢委員會委員莊太量,形容Uber是走「法律罅」,所以政府嚴打;除非Uber依足政府規管運作,否則裁決誓起阻嚇作用,司機不敢再開車。 除此之外, Uber 平台具備多項安全功能,例如 GPS 追蹤,讓乘客可與家人好友分享實時行程狀態。 平台上的每位司機夥伴亦已通過背景審查,確保他們擁有安全駕駛紀錄及良好 Uber 評分,讓每趟行程更安心無憂。
香港uber合法: 相關條目
2017年,消委會曾經公開建議政府,利用現時由運輸署署長發出的1,500個私家服務出租車許可證為起點,容許網約車加入服務,並以發牌制度分別規管網約車的平台、車輛及司機。 其中網約車平台牌照可根據市場反應及開放速度而調控,根據海外情況,發牌數目可由3至11個不等。 持牌網約車公司必須在乘客預約時,提供預算費用、附加費及路線等資料,讓乘客決定是否乘搭。
香港uber合法: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然法庭判警方勝訴,那Uber提供的私家車共享服務,就會被視作非法的白牌車服務,私家車原有的第三者保險就可能因此而失效,乘客用Uber的服務就會有風險。 香港uber合法2025 Uber的服務深受市民歡迎,用過他們提供服務的乘客不但讚好,還四處替Uber推介。 原因是他們相信「共享經濟」的概念,認為用Uber的客戶愈多,客戶可得到的服務會愈好。 所以,Uber的業務一度在香港發展得非常快速,大有勢不可擋的威風。
香港uber合法: 優步
另一方面,Uber更是這種不法行為的背後組織者與策劃者,更休想警方會網開一面。 2021年2月19日,英国最高法院认定优步司机為优步公司的雇员,而非獨立承包商或自雇者。 优步司机有权享有最低工资、带薪休假等权利[148][149]。 香港uber合法2025 2016年8月5日中午,台灣Uber公司在網路上發起發起「讓Uber留在台灣」網路連署,連署人數逾四萬人。 Uber被交通部公路總局裁定停業處分[101],Uber多次向交通部提出訴願都遭交通部駁回,Uber轉向行政法院提起訴訟但敗訴[106]。 2015年6月6日-8日,上百名优步司机账号被封,客服告知有刷单等违规行为。
香港uber合法: 經營層
不過盧旺達的人權狀況引起爭議,原定去年6月接載偷渡客到盧旺達的首班航班要取消。 所以,最理想嘅做法,都係自己安排好自己嘅意外保險,萬一出了意外,都可以先從意外保險拿取應急用嘅金錢,之後再慢慢與司機進入索償程序,咁樣就有更全面嘅保障喇。 以首購自住者、30年期,一千萬的貸款為例,地政設定規費為12,000元;利率2.06%計算,每月還款金額約為37,263元(最終金額皆以實際核貸結果為準)。 省利息、省支出,再加上多項業務整合處理,開辦費也只要1,000元,減輕負擔超有感。 司機在帖文中表示,「Uber Taxi和錶頭差價,加回程隧道費,加2件行李擺尾箱,相差90蚊,叫乘客補回,佢居然畀100唔使找」。 他更提到,乘客知道他只收到約200元之後,更指「Uber食水深,剝削司機」。
香港uber合法: 相關文章
我可以理解為何有些朋友可能認為如此,因為它持續在接收或計算距離時間和費率。 香港uber合法 而也有律師表示相反意見,而這也是倫敦交通局獲得的行政指示。 在2012年後,優步推出「菁英優步」(UberX)服務,加入更多不同系列的車型[8]。 優步在2012年宣布擴展業務計畫,其中包括可搭乘非計程車車輛的共乘服務[9][10]。 據估算,優步在全球有1.1億活跃用戶,在美國有69%的市占率。 Uber亦在大中華區開展業務,目前Uber已在香港和台灣建成主流召車服務平台,並於中國大陸通過换股方式持有該市場最大網約車出行平台滴滴出行母公司小桔科技17.7%經濟權益[6]。
香港uber合法: 租賃車
以新加坡為例,為保障普通公眾的出行安全以及為網約車和出租車創造公平競爭環境,新加坡政府出臺了採用輕觸式管理方法,制定了兩項政策規定。 第一項是《第三方預約出租車服務提供商法案》,於2015年9月開始生效。 根據這項法案,任何接入出租車超過20輛的約車平台,都需要在陸路交通管理局註冊,獲取經營許可。 第二項是面向網約車主的執照規定,即「私人出租車司機職業執照」。 「私人出租車司機職業執照」規則主要從審查、資格標準、培訓、紀律措施、轉換條件五個方面進行規範,確保司機在經過訓練後才能為乘客提供安全的接送服務。
香港uber合法: 香港
然而我們希望再次強調,法規的改革進度對 Uber 攸關重要。 現階段我們非常需要政府及關鍵持份者與我們溝通合作,共同探討立法規管汽車共乘服務的可行方法。 即使我們正面對各種挑戰,Uber 對香港長遠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世界各地城市剛開始步入經濟復甦的階段, 而 Uber 在香港已領先一步從急劇下滑中逆轉,汽車共乘服務總預訂量更已回復到疫情前 70% 的水平。 香港uber合法 當時的士司機同樣經Uber Taxi接單,從科學園前往九龍灣,到達目的地後要求客人支付25元差價。
香港uber合法: 第三者保險失效,代表乘客出意外冇得賠?
而「沒有第三者保險而駕駛」會面臨1萬元罰款,監禁12個月及停牌1年至3年。 Uber 車輛當然係有買第三者保險啦,但有買唔代表出事時有得賠。 因為如果車輛被用作不合法用途,包括非法營運,第三者保險就唔一定提供保障。 香港uber合法2025 不過,Uber的叫車服務,引起計程車業的反彈,2014年7月,上千台小黃聚集仁愛路,抗議Uber影響生計,Uber司機「沒有職業駕照」、Uber車輛「不是職業用車」兩項問題,更成為計程車司機的箭靶,批評他們「違法經營」。
喺香港,出咗事,你係僱員定服務承包商,好影響你嘅權益;乘客出咗意外,你有可能要自己傾家蕩產賠償,要小心考慮自己願唔願意承受呢個風險。 Uber 今天宣布有計劃將公司亞太地區總部遷至香港,並在香港建立科研和工程的中心。 此舉將為香港人創造更多就業機會,長遠加強本地科研技術生態系統,助香港穩固世界領先城市的地位。 因此,法律本來就規定「汽車租賃業」租用的車子不可以空車在外巡迴載客。
在 Uber Eats 方面,我們的業務亦迅速發展,支持數以千計送餐夥伴的生計,亦為超過 6,400 間合作餐廳增加收入來源。 計程車司機也以計程車,轉型成為優步司機,以減少攜帶現金所帶來的搶劫風險。 截至2018年7月,優步和UberEats已在7個城市通行。 而乘客則毋須負上任何法律責任,除非乘客協助無牌經營如協助宣傳等,則有機會負上法律責任。 一個「有為政府」應當充分理解市民的需求,並以民生為重,積極求變。
研究顯示,全球不同地區應對網約車服務進入市場的途徑大致分為三種。 香港uber合法 交通諮詢委員會收到的投訴資料顯示,由2014年起,每年針對的士服務的投訴個案平均逾萬宗。 去年市民投訴的士服務便多達10318宗,佔所有涉及公共交通的投訴一半以上,當中包括司機拒載、無禮貌及濫收車資等問題。 但在現時制度下,計程車牌照屬永久性質,港府無法在牌照中加入新條款以加強規管,亦無法以服務質素理由收回持牌人的牌照,令的士服務質素停滯不前,難以改善。 據署方了解,現時部分預約的士服務的應用程式,是以包車的形式收費,其服務收費及其他相關條款是由提供服務一方與租用人自行議定。 然而,若的士服務並不是以包車的形式收費,的士司機和乘客均須按法例規定,按錶收費(包括其他適用的附加費)及繳費。
香港uber合法: 快訊/外送族注意!Uber Eats明起加收「服務費」 最高收取金額曝光
反觀香港特區政府,則一直缺乏對網約車服務明確的政策態度和方向。 自Uber進駐香港6年來,港府至今未曾與Uber代表正式會面探討立法規管汽車共乘的方案。 政府一方面聲稱歡迎海外或公司來港投資,鼓勵科技創新,但成立已經5年的創科局,專責香港的創新科技及資訊科技發展,卻對此不聞不問。 不過,我覺得這樣做並無不妥,政府的功能並非只是推廣資訊科技,還得維持香港的法治。
香港uber合法: Uber司機罪成停牌 乘客繼續搭有何風險?
那如果乘客預約的士時表示會支付貼士,但到達目的地後卻要按錶收費,又是否可以呢? 陸偉雄表示,「其實揸正嚟做都係按錶收費」,「俗語所謂你玩嘢囉」,原則依然是私下協議不能凌駕法律。 不過,近日警方連番放蛇,拘捕了透過Uber提供服務的司機,指他們未有出租車牌照,卻提供出租車服務。 警方還衝上Uber的辦公室搜查,帶走了一批文件,似乎正在搜證據,要控告有關人士。 2014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市交通委員會表示要打擊優步等違法叫車軟件,此前中國執法人員突擊優步在中國訓練新駕駛的辦公室。
香港uber合法: 外食族注意!Uber Eats明起加收服務費「每單最高40元」 外送費調降
不管用信用卡付款還是用現金付款,司機都是在提供有償服務,那他們駕駛的就是一部出租車。 如果他們駕駛的汽車未有出租車牌照,那就可以被視作非法經營出租車。 我認為這是一個十分困難的(問題)⋯我們已經獲得高等法院對此事的裁定,而基本上問題是:在計程車內的駕駛手機等於計程車計費表嗎?
除了「Uber Taxi」的一般計程車服務之外,扣款的費用在預設時並不包含小費,而優步也在官方網站和應用程式中註明「不需要支付小費」[4]。 優步曾表示較高的收費是因為其提供更可靠、更準時,且更舒適的服務[181][182][183]。 乘客可以透過應用程式來預約這些載客的車輛,並且追蹤車輛的位置[4]。 網約車平台Uber在港營運多年,但一直無合法地位,24名Uber司機早前被裁定駕駛汽車載客取酬罪成,上訴至終院被裁定終極敗訴。 香港uber合法2025 Uber香港上月委託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進行電話調查,發現有74%受訪者認為政府應允許Uber在港合法營運,僅16%受訪者支持政府提出的專營的士計劃,Uber促請政府重推專營的士法案前,與Uber對話尋求合適營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