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豐富館藏,年內歷史博物館展開「香港工業」藏品徵集行動,呼籲市民捐贈不同年代與香港工業有關的物品連同仍繼續進行的以長衫、香港兒童生活及玩具為主題的徵集行動,共徵集得超過1 760件物品。 二零一四年十月開幕的「皇村瑰寶:俄羅斯宮廷文物展」,是香港與俄羅斯簽署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以來兩地博物館首個正式合作的項目。 展覽透過國立俄羅斯皇村博物館借出的逾200件珍貴文物,包括繪畫、服飾、瓷器、武器和工藝品,介紹俄羅斯在羅曼諾夫王朝統治下從十八世紀初期到二十世紀伊始的歷史文化。 香港歷史博物館以啟發市民對歷史的興趣、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增強社會凝聚力及培養市民對國家的認同感為使命,並致力蒐集、保存和展出與本港、華南及以外地區歷史息息相關的文物。 為深入了解香港藝術發展的脈絡、豐富資料庫的內容,藝術館於二零一四年與兩個非牟利團體合作,開展兩個新研究計劃。
- 年內,本署公布第二份公共博物館五年業務計劃(二零一三至一八年)。
- 今年,我們的焦點落在香港時裝設計界傳奇人物劉培基的身上。
- 為鼓勵市民認識和欣賞香港及內地豐富的文化遺產,文化博物館分別舉辦了兩個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
- 申請人現時未具備入職條件的學歷資格,但正修讀相關課程並將於2021/22學年內取得所需學歷資格的應屆畢業生也可申請;申請人如獲錄用,必須在2021/22學年內取得所需學歷資格才會獲得聘任。
- 另一個與觀眾互動的展覽是「闔家平安—館藏中國傳統民間木版畫」,展覽特設木版畫複製品,觀眾可通過觸摸展品,親身「感受」這種傳統藝術。
文化博物館與香港攝影文化協會合辦「屾︰當代香港攝影」展覽,以配合「香港國際攝影節2014」。 展覽邀請了九位知名藝術家,各自展出兩組迥異的攝影作品,呈現兩種表達攝影藝術的方法,呼應展覽標題「屾」隱含的兩山並峙之意。 此外,展覽也深入探討攝影師如何構思其藝術作品及運用了哪些技巧。 今年文化博物館首度參與其事,在台北舉辦其中一個開幕節目「非常香港—傳統風俗文化」展覽,以配合二零一四年的主題「香港民俗文化‧文學足跡」。 是次展覽輔以延伸活動,展示13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向台灣觀眾介紹本港的民間風俗。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歷史)(Museum Trainee (History))非公務員合約
本署負責管理七所大型博物館,即香港藝術館、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香港科學館、香港太空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孫中山紀念館。 這些博物館負責收藏、修復、研究、展出和詮釋香港的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我們的焦點落在香港時裝設計界傳奇人物劉培基的身上。 無論在本地或海外,劉培基都是時裝和形象設計的先驅,成就卓越。 展覽分時裝設計和形象設計兩個部分,主要介紹劉培基由一九七九年開始設計的時裝和高級訂製服,包括為本地樂壇引入的設計概念,以及在不同時期為「百變梅艷芳」設計的舞台服飾。
戶外展覽「築‧動@藝術廣場」於二零一四年十一月開幕,展出著名建築師兼藝術家嚴迅奇創作的大型藝術裝置,以及本地藝術組合CoLAB和非常香港創作的流動卡車系列作品。 參觀者可以在該展區試玩新的互動展品,並就展品的設計和性能提出意見。 能源效益中心亦已局部翻新,並就全球能源資源和本地再生能源應用等課題,推出多項新的互動展品。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電影)
該中心又舉辦了一系列互動工作坊和「互動數碼達人」展覽,後者讓年輕人以傳統媒介創作,然後將之轉化為數碼作品,藉此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和數碼藝術創作的本源。 為配合各個常設和專題展覽,文化博物館於年內舉辦了多項教育及推廣活動,包括講座、研討會、導賞服務、工作坊和示範,以滿足不同羣組的需要。 文化博物館又舉辦了「耆趣TEEN地:老友記及新世代互動新體驗」活動,推出一系列聯繫年輕人與長者的特備節目,讓他們互動交流、分享經驗,以達至教學相長的目標。 文化博物館又與教育局攜手合作,舉辦多個展品實談活動、工作坊和研討會,以支援全方位學習和高中課程。 340可於民政事務總署各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諮詢中心或勞工處就業科各就業中心索取,或從公務員事務局互聯網站下載。 博物館見習員2025 填妥的申請書,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交聯絡地址,並請在信封面上註明【申請博物館見習員(文物修復)】(郵寄申請表的遞交日期以郵戳為準)。
「陶瓷茶具創作展覽2013」展出87位本地陶藝家105項精選陶瓷茶具,在二零一三年九月四日至二零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期間錄得參觀者逾68 900人次。 為慶祝茶具文物館成立三十周年,本署於年內籌備了一整年的慶祝活動。 其中一項重點活動是「南京瑰寶—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館紫砂茶具精選」展覽,展出南京博物院及南京市博物館的館藏。
博物館見習員: 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
康文署博物館見習員受聘人將獲委派於康文署轄下的指定博物館及辦事處,接受場地管理、藏品管理及節目策劃(包括展覽及教育活動)等的培訓。 康文署招聘博物館見習員,月薪18,325元,需持有學士學位,受聘人將獲委派於康文署轄下的指定博物館及辦事處,接受多項培訓,有興趣人士可留意以下申請方法。 【政府職位空缺】康文署招聘博物館見習員,月薪18,325元,職位要求大學學位及相應的語文能力,入職後會接受場地管理、文物修復等培訓,有興趣可留意以下申請方法。 「悠遊藝術大樓」公共藝術計劃把政府大樓部分公共空間變成饒富趣味的藝術天地,讓市民在繁忙的生活中有更多機會接觸和欣賞藝術。 二零一五年年初,本署選出四組藝術家為赤柱市政大廈、東涌市政大樓、大角咀市政大廈及龍逸社區會堂創作配合場地空間特色兼具社區特色的公共藝術品,在二零一五年年中至二零一六年年中展出。
- 文化博物館又舉辦了「耆趣TEEN地:老友記及新世代互動新體驗」活動,推出一系列聯繫年輕人與長者的特備節目,讓他們互動交流、分享經驗,以達至教學相長的目標。
- 所有符合基本入職條件的人士,不論其殘疾、性別、婚姻狀況、懷孕、年齡、家庭崗位、性傾向和種族,均可申請本欄內的職位。
- 二零一四年十月八日晚上,太空館在星光大道舉辦路邊天文活動,讓市民透過儀器觀測月全食這個特別的天文現象,藉以推廣天文學知識。
- 申請表格【G.F. 340(3/2013修訂版)】可於民政事務總署各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諮詢中心或勞工處就業科各就業中心索取,或從公務員事務局互聯網站。
- 觀眾可以親自接觸鐵磁流體、非晶態金屬、形狀記憶金屬和泡沫等各種不同物料,獲得獨一無二的體驗。
- 20組互動展品測試觀眾的運動細胞和身體協調能力,極富挑戰性。
- 「百年時尚:香港長衫故事」展覽於二零一四年年初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讓觀眾細味本港長衫的傳承與創意。
是次活動吸引超過2 200人參加,當中包括視障、聽障、肢體傷殘、低收入和少數族裔的人士。 紀念館除了兩個以孫中山先生生平事蹟及他與香港的密切關係為題的常設展覽外,年內還舉辦了兩個專題展覽,分別是「黃埔軍校—近代中國軍事人才的搖籃」和「館藏選粹—百年甘棠第」。 為紀念甲午戰爭一百二十周年,歷史博物館年內舉辦「甲午戰後:租借新界及威海衛」展覽,根據蘇格蘭國立圖書館駱克藏品的大量資料,重塑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英國租借新界及威海衛的歷史面貌。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科學)3大入職條件
另一專題展覽「嶺南印記:粵港澳考古成果展」,展出粵港澳三地重要考古遺址出土的逾700件精選文物,追溯嶺南地區歷史與文化的發展。 為配合展覽,歷史博物館舉行國際學術研討會,邀請內地、香港、澳門、英國和新西蘭的專家學者出席,分享有關史前至宋明時期嶺南地區的歷史、考古技術、考古遺址保護及近年考古發現的研究成果。 藝術館亦舉辦一系列教育活動,以增加市民大眾欣賞藝術的興趣。
博物館見習員: 香港科學館
申請表格【G.F. 340(3/2013修訂版)】可於民政事務總署各區民政事務處民政諮詢中心或勞工處就業科各就業中心索取,或從公務員事務局互聯網站下載。 填妥的申請書,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交聯絡地址,並請在信封面上註明【申請博物館見習員(電影)】或【申請博物館見習員(歷史)】(郵寄申請表的遞交日期以郵戳為準)。 申請人須在申請表上清楚填寫全部就業情況,以及取得的學歷資格詳情(包括其學士學位的主修學科)。 香港視覺藝術中心是提供藝術教育的平台,同時讓藝術家、藝術愛好者和市民大眾交流分享。 該中心積極與藝術家、相關學院和藝術機構建立伙伴合作關係,合辦優質活動以配合公眾不斷轉變的需求,讓市民更能體會創作藝術和參與其中的樂趣。 在二零一四至一五年度,藝術推廣辦事處與不同伙伴合作,舉辦一系列社區及公共藝術推廣計劃,藉以豐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以及鼓勵公眾欣賞藝術。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電影)3大入職條件
所有郵資不足的郵件將不會派遞至查詢地址,並會由香港郵政按情況退還寄件人或銷毀。 填妥的申請書,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交查詢地址,並請在信封面上註明【申請博物館見習員(歷史)】(郵寄申請表的遞交日期以郵戳為準)。 填妥的申請書,須於截止申請日期或之前送交查詢地址,並請在信封面上註明【申請博物館見習員(電影)】(郵寄申請表的遞交日期以郵戳為準)。
博物館見習員: 香港文化博物館
何鴻燊天象廳配備先進的放映及控制系統,為觀眾帶來視聽效果震撼的全天域電影、立體球幕電影和天象節目。 互動展品寓教育於娛樂,讓觀眾利用有趣的方式探索太空科學。 「神奇物質—材料科學展」於二零一四年十二月十二日至二零一五年四月十五日舉行,通過一系列互動展品,引領觀眾走進奇妙的現代物料世界。
博物館見習員: 公務員職位文章連結
「國采朝章—清代宮廷服飾」展覽是故宮博物院在境外舉辦的最大規模的服飾展,吸引了 人次入場參觀。 歷史博物館製作了兩個具創意和啟發性的多媒體節目,以助參觀人士欣賞清代宮廷服飾。 博物館見習員 另外,亦舉辦了一系列富創意的推廣及教育活動,包括由故宮博物院專家主持的公眾講座、為殘疾人士提供的導賞服務,以及為年青人和一家大小而設的iPad工作坊,這些活動有助參觀人士進一步欣賞清代宮廷服飾的創意和美感。 此外,為加深年青人對展覽的認識,歷史博物館亦舉辦了多項別具創意的設計活動,例如安排設計系的學生與歷史博物館的設計師合作設計展覽場地和圖錄,以及舉辦時裝設計比賽。 為培育新一代博物館專才,本署自二零一零年起推行「博物館見習員培訓計劃」。
博物館見習員: 政府職位空缺
在二零一四年三月二十六日至四月二十五日展覽舉行期間,入場參觀人次逾14 700。 茶具文物館還舉辦了多項活動,讓市民大眾欣賞茶具精品和認識茶藝,年內入場參觀人次為 。 年內,香港視覺藝術中心其中一項重點計劃是為藝術愛好者和年輕藝術家提供為期一年的「藝術專修課程」。
博物館見習員: 文化事務
是次展覽有32個國家及地區參加,設計師、組合及公司合共518個單位共提交1 556件作品。 展品包括專業評審團選出的222件入圍作品及評審的代表作。 二零一四年六月二十日至十月二十九日舉行的「動感挑戰站」展覽既歡樂又刺激。
香港於二零一三年十一月以「身是客」展覽參與在台北舉行的「香港週2013@台北」,藉以促進香港與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及在海外推廣本地藝術家。 年內,梳士巴利花園藝術廣場落成啟用,令藝術館的戶外展覽空間有所增加。 藝術館會定期更換在該處展出的藝術品,以展示香港藝術的創意和多元化。 為配合藝術廣場落成而舉行的揭幕展「天、地、人—香港藝術展覽」,三位本地著名藝術家甘志強、李展輝和李慧嫻特別創作了多項大型雕塑作品。 為加強粵港澳三地的文化合作,香港藝術館、廣東省博物館和澳門博物館於二零一二至一四年間聯合舉辦「海上瓷路—粵港澳文物大展」巡迴展覽。
該項為期18個月的先導計劃於二零一四年三月推出,為長者和腦退化症患者提供展覽導賞服務,並舉辦工作坊和外展活動,讓參加者在有助刺激思維、互相分享經歷及進行社交互動的環境下,探索文化歷史和藝術品。 歷史博物館於二零一四年十月舉辦「第四屆校際香港歷史文化專題研習比賽」,二零一五年一月舉辦「第九屆歷史照片研究比賽」,並於二零一四年八月與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合辦「未來館長培訓班」。 博物館見習員 此外,博物館與多所本地大學及專上院校(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以及珠海學院香港歷史及文化研究中心)緊密合作,一同舉辦公開研討會和講座系列。 茶具文物館是香港藝術館的分館,藏品包括已故羅桂祥博士所捐贈的茶具和沏茶用具,以及由羅桂祥基金捐贈珍貴的中國陶瓷和印章。
博物館見習員: 【政府工】康文署聘博物館見習員 學歷要求高 網民:揸的士算
同年十二月,本港四個項目—古琴藝術、全真道堂科儀音樂、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黃大仙信俗,獲選列入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連同之前已經列入名錄的六個項目(粵劇、涼茶、長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龍舟遊涌、香港潮人盂蘭勝會、大坑舞火龍),香港至今共有十個項目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博物館見習員 除了常設展覽「海防風雲六百年」外,博物館於年內還舉辦了「甲午—爭與戰」及「南京大屠殺圖片展」兩個專題展覽。
博物館見習員: 博物館見習員(藝術)(Museum Trainee (Art))非公務員合約
為配合「香港當代藝術獎2012」的相關展覽,藝術館在二零一三年十月和十一月舉辦了多項特備教育活動,包括一系列的公開論壇,由得獎藝術家介紹自己的作品。 博物館見習員 另外,藝術館又舉辦了一項特備節目「作品集評賞會」,讓大專學生與他們喜愛的藝術家見面,聆聽藝術家對他們的作品的專業意見。 博物館見習員 藝術館在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舉辦的教育和推廣活動,共吸引了逾38 000人次參與。 展覽亦簡介香港理工大學在本地研發的航天技術對國家探月工程的貢獻。 為配合展覽,科學館特別邀請中國航天專家主持講座講解中國過往的探月任務,並安排在周末舉行互動節目,介紹月球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