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站興建之時,座落山上的藍田公共屋邨(當時名為藍田邨,九十年代重建期間分拆成多條新屋邨)已全面發展,與位處山谷底端的車站落差甚大。 為方便藍田公屋居民乘車,地鐵在車站興建時要求上蓋物業發展商長江實業興建行人通道,穿越滙景廣場中庭後以多條扶手電梯連接啟田道,亦即後來的A出口。 A出口通道部份路段屬於滙景廣場商場範圍,兩旁開滿不同商舖,而廣場範圍內的扶手電梯屬港鐵管轄,亦有多個港鐵指示牌。 藍田站(Lam Tin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一個車站,座落九龍觀塘區藍田鯉魚門道以南山邊,亦即滙景花園第9-16座下方,服務藍田及茶果嶺西部(麗港城)一帶的乘客。 後備行車隧道的最大特色,是位於茶果嶺東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巴士站旁的一段軌道屬露天部份[1],乘客可欣賞車外景色。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次以北角為終點站),猶如回復昔日觀塘綫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之行走方式。
- 假如這段後備軌道被拆除,將軍澳綫則只有兩處軌道和觀塘綫有聯絡(位於調景嶺站附近的渡線)。
- 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例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改次以北角為終點站。
- 1975年初,港英政府屬下的集體運輸臨時管理局宣佈,將早期系統略為縮減至15.6公里,並更改部分技術指標,成為修正早期系統。
- 藍田站(Lam Tin Station)是港鐵觀塘綫的一個車站,座落九龍觀塘區藍田鯉魚門道以南山邊,亦即滙景花園第9-16座下方,服務藍田及茶果嶺西部(麗港城)一帶的乘客。
- 另外,當將軍澳綫未能提供過海服務時,觀塘綫列車可利用此隧道提供有限度的過海服務(如2013年12月16日,將軍澳綫電力故障導致全綫暫停服務,觀塘綫部分班次以北角為終點站),猶如回復昔日觀塘綫經東區海底隧道過海之行走方式。
- 亦由於此段成為後備行車隧道後,現時港鐵公司已對此線減少保養,日常只作維修、車長訓練及後備行車線使用,以及將此段後備行車隧道的車速限制降為時速50公里。
- 新增五條新專營巴士路線將於開通後的星期一,即2022年12月12日起開辦,並於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上午及下午繁忙時段提供服務往來將軍澳及九龍/新界。
在1960-70年代,因應香港經濟急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公共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大。 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分別於1967年9月及1970年發表《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 直到1984年有日本財團建議興建行車鐵路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觀塘綫得以伸延至港島的鰂魚涌站,而走綫之間亦設藍田站以服務藍田一带居民,最終藍田站於1989年10月1日啟用。 儘管八佰伴早在1997年已在香港全線結業,而將軍澳居民亦因為2002年將軍澳綫通車而不再使用藍田站,但隨著藍田區的居民以及滙景廣場的人流急升,加上藍田站也是接駁位於觀塘北部的秀茂坪邨、寶達邨、安達邨及安泰邨等的主要港鐵車站之一,因此現時藍田站的使用量仍然不俗。 東隧鐵路延綫在1989年8月6日落成通車,觀塘綫列車於當日起通達鰂魚涌;而地鐵公司緊接於8月8日下午4時至8時舉行藍田站開放日[11],使區內居民熟習車站運作,吸引3,500名市民參觀[12]。 藍田站於8月9日正式啟用,在8月6日至8日間,觀塘綫列車駛經藍田站月台而不停車上落客。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車站佈置
觀塘綫首班車於每日上午約5時57分正由彩虹站開出往黃埔站[12];而末班車則於凌晨約1時15分由調景嶺站開出往觀塘站[13]。
1982年4月26日,在地鐵荃灣綫通車前,修正早期系統分拆為兩段,而油麻地至觀塘段則以當時的東端終點站-觀塘站而命名為「觀塘綫」。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假如這段後備軌道被拆除,將軍澳綫則只有兩處軌道和觀塘綫有聯絡(位於調景嶺站附近的渡線)。 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直接地由將軍澳綫往寶琳/康城方向軌道上的列車無法通過直接的渠道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往調景嶺方向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地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大堂
直至將軍澳綫於2002年8月投入服務後,觀塘綫不再過海及改以調景嶺站為總站,此段接駁藍田站到東區海底隧道的軌道失去了日常運作的用途。 但是當年地鐵公司並無拆卸之,反而得以保留並命名為「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由於觀塘綫早期月台及大堂設計狹窄,只設少量扶手電梯,未有預計東九龍會有大規模商業發展,導致九龍灣站、牛頭角站與觀塘站的月台及大堂於2005年起成為嚴重擠迫的「重災區」。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2014年立法會文件披露觀塘綫最繁忙路段載客率和客量,若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得出94%的載客率,現時客量達4.6萬人次[24]。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而《香港01》曾報導,市區重建局向港鐵提出以無償方式提供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土地擴建觀塘站,擴闊月台及車站大堂,同時為環保連接系統提供調頭路軌。 但因為建議涉及到遷移往調景嶺方向的路軌,而港鐵亦基於其工程成本的考慮,反對進行擴建[25][26]。
另外,工程期間消防喉轆則臨時搬至售票機舊有的位置,完工後整合至加建商鋪範圍所預留的位置。 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政府又稱,留意到有建議指將藍隧道應免費,但當局擔心做法會吸引額外車流,削弱6號幹線的效用。 2022年東鐵線延伸至金鐘站後,觀塘綫九龍塘站至太子站擠迫程度得以舒緩,最繁忙路段變為彩虹站至九龍灣站一段,載客率約76%[11]。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車站歷史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料於2021年底完工落成,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將藍隧道收費跟現時將軍澳隧道看齊,劃一所有車輛收$3。 政府解釋,將藍隧道作為現時將軍澳隧道的替代路線,日後會接駁六號幹線來往九龍區,因此建議兩條隧道收費水平看齊。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分別定觀塘村站為觀塘綫及觀塘支綫的中途站,該站擬設於現時滙景花園下的鯉魚門道,與現時的藍田站位置相若。 藍田站設有5個出口,分別連接滙景花園(鯉魚門道以南部份)、啓田道(經滙景廣場)、茜發道、鯉魚門道及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 在藍田站啟用首20年內,站內只設有地鐵站必備的恒生銀行車站辦事處,並未設有其他類型商店,為前地鐵網絡中所罕有;有傳此乃藍田站並非地鐵公司/港鐵公司資產,因此無權在站內開設商鋪[2]。 直至2011年2月,港鐵終在藍田站內增建兩個MTR Shops鋪位,其後分別由美心西餅和VanGO便利店承租。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列車服務時間
藍田站(英語:)是一個位於香港九龍觀塘區鯉魚門道以南草灣白泥山山坡,屬於港鐵觀塘綫的鐵路車站,其上蓋物業為滙景花園第9-17座。 車站在1986年6月7日動工,卻未有在1989年8月6日隨東區海底隧道鐵路部份通車,直至同年10月1日正式啟用。 直至當日下午2時許,港鐵開放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同時抽調觀塘綫列車有限度提供將軍澳綫過海服務。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月台
同年5月10日,荃灣綫正式通車,荃灣站至茘景站及太子站轉綫月台率先啟用,在荃灣綫局部通車的首7天,中環站至佐敦站往返觀塘綫的乘客需在旺角站轉車;荃灣站至荔景站往返觀塘綫的乘客需在太子站轉車。 5月17日,荃灣綫餘下的太子站至茘灣站(1985年易名美孚站)5個車站啟用,自此油麻地站成為觀塘綫的終點站,直到2016年10月23日被黃埔站取代為止。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自從將軍澳綫喺2002年8月投入服務之後,觀塘綫改用調景嶺站做總站,失去咗過海綫嘅資格,呢段軌道失去咗日常運作嘅用途。 但當年地鐵公司並無將佢拆走,而將佢保留同改名做「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月台類型
隨著兩鐵合併,觀塘綫延綫計劃可望落實,行政會議已經於2008年3月批准港鐵公司對觀塘綫延綫進行進一步規劃及設計[6][7]。 在香港地鐵規劃「早期系統」時,離開觀塘站後下一站為觀塘村站(英語:Kwun Tong Tsuen Station),服務現時蓝田站周邊地區,得名自附近的觀塘政府廉租屋邨(後易名觀塘(鯉魚門道)邨,拆卸重建成現今的鯉安苑)。 除此之外,在將軍澳綫通車前,藍田站亦曾經是將軍澳居民接駁地鐵的主要車站。 設於滙景廣場下的藍田公共運輸交匯處是港鐵藍田站的附屬巴士總站,與港鐵站以B出口連接,該總站一般稱為「藍田站巴士總站」。 絕大部份以藍田站為總站的巴士路綫皆為前往新界各區的跨區綫,但不少途經鯉魚門道東行前往油塘及藍田區各屋邨的巴士路綫皆會繞入總站,方便乘客轉駁;該等路綫反向則多會停靠港鐵藍田站C出口外的鯉魚門道西行綫「藍田站」巴士站。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使用情況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鯉魚門道「藍田站」巴士站,分別可用(東行)及(西行),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如欲查閱此站附近前往各港鐵車站的公共交通工具資料,可參考「乘車應變錦囊」,或瀏覽運輸署網頁。 假若將這段後備軌道拆除,將軍澳綫只有兩處軌道和觀塘綫連接(位於調景嶺站附近的五桂山側綫)。 這些渡線的配置使得將軍澳綫上行軌道的列車不能直接進入觀塘綫軌道,同樣地,觀塘綫上行軌道上的列車也不能直接進入將軍澳綫軌道。 為免一旦發生意外後難以調度列車作緊急應變,地鐵公司於是保留這段軌道,同時減少保養,而這段後備行車隧道的車速限制降至每小時50公里。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藍田站 (香港)
相比其他轉綫站,乘客在鰂魚涌站轉車要經過迂迴的通道和上落樓層,較不方便。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觀塘綫(英語:Kwun Tong Line)是港鐵系統中營運中的鐵路路綫之一,屬於城市軌道交通,路綫色為綠色。 觀塘綫共有17個車站,全程約35分鐘[4],連接位於西貢區將軍澳新市鎮的調景嶺站及九龍城區的黃埔站,主要途經觀塘、黃大仙及油尖旺等地區。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2025 路綫大部分路段為地底路段,而九龍灣站至藍田站之間則為架空路段,油塘站則為地面車站。 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2025 觀塘綫17個車站中有8個轉車站,可以轉乘將軍澳綫、屯馬綫、東鐵綫及荃灣綫4條路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