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尚未有明顯數據指出,甲亢或甲減會增加患甲狀腺癌的風險。 甲亢及甲減是因為甲狀腺素分泌過多或過少,導致調節身體機能方面出現問題,屬於內分泌疾病;而甲狀腺癌則是因為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異常,引致癌細胞的產生,屬於腫瘤科疾病。 只要甲亢及甲減患者遵照醫生建議,積極進行治療,調整甲狀腺功能及分泌,便無須過於擔心。 甲狀腺切除手術可分為部分甲狀腺切除及全甲狀腺切除,前者多數適用於初期乳頭狀癌或濾泡狀癌患者,讓患者能夠保留部分甲狀腺組織。 不過更多情況下,醫生都會建議進行全甲狀腺切除手術,一次過切除整個甲狀腺部分以及附近受擴散影響的組織,以減低將來的復發風險。 因甲狀腺癌細胞積聚碘的能力較正常甲狀腺細胞差,故進行放射性碘或碘化物甲狀腺掃描檢查時若出現甲狀腺冷結節區(cold nodule),應懷疑甲狀腺癌的可能性,尤其單一冷性(非功能;cold nodule)結節約有20%機會是甲狀腺癌。
- 不過並非每種甲狀腺硬塊都能透過超聲波影像斷定其性質,如有需要的話,醫生有可能會安排進一步的診斷。
- 透過超聲波檢查,醫生可以於影像中查看頸部及甲狀腺硬塊,有助分辨硬塊屬於結節還是固體硬塊。
- 接受輔助治療放射碘時需要隔離和留院2-3天以降輻射,副作用低,目的為減低復發和延長壽命。
- Met基因有120 kb,包括由20個內含子分隔的21個外顯子,編碼跨膜的受體酪氨酸激酶,met在多種癌組織中腎癌,但甲狀腺濾泡狀癌中的表達僅25%。
- 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
甲狀腺是內分泌系統之一,功能包括平衡血液裏鈣的水平,切除甲狀腺,可能出現低鈣的情況,需長期服用鈣片及維他命D。 所以手術後,醫生會監測病人的鈣情況,需要時會處方補鈣的藥物。 視乎病人甲狀腺癌的病情,如果仍處於首階段的乳頭狀甲狀腺癌 或濾泡狀甲狀腺癌 ,可能只需要切除部分受感染的甲狀腺,但局部切除有機會隱藏未被發現的癌細胞。 因此,醫生或建議病人切除整個甲狀腺,減低癌細胞隱藏或復發機會。 放射碘治療是一種有效、簡單及安全的治療方法,使用放射碘治療甲狀腺癌,在國內、外均有多年歷史。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高危人士
電腦斷層影像或正子掃描(PET)可幫助進一步瞭解淋巴腺轉移及腫瘤侵犯的程度,但電腦斷層或正子掃描均無法作為是否癌症的診斷依據。 雖然甲狀腺癌病人的整體存活率不會因手術方法之不同而有差異,但是局部後發率因手術範圍而有差異。 雖然有人或許會選擇範圍較小之手術以避免可能之併發症,但是局部復發對病患而言勢必產生很大的困擾。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2025 因此,如何選擇手術方法,可能需要根據可甲狀腺癌可預期的臨床行為來決定。 雖然大部分的外科醫師採行近全甲狀腺切除術或全甲狀腺切除術來治療分化良好甲狀腺癌,但對於局限於單側且屬於低危險群的分化良好甲狀腺癌或可考慮單側葉切除術,而其他之甲狀腺癌則需施行近全甲狀腺切除術或全甲狀腺切除術。
- 微創手術是利用內視鏡及特製的儀器切除甲狀腺,可將傷痕位置移至鎖骨下、乳暈及腋下,不過只適用於良性腫瘤或極細小的癌腫。
- 手術是早期甲狀腺癌的主要治療方法,並會以放射治療(電療)為輔助治療。
- 大部分甲狀腺瘤為良性的腫瘤,但是甲狀腺癌的機率並不高,所以若發現腫瘤並不需要緊張。
- 甲狀腺淋巴瘤之治療需加上放射療法,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 此時,應立即就醫安排檢查,以確認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腫大或惡性腫瘤(甲狀腺癌)所致。
- 另外,有研究指出,日本在福島核災後,當地青年罹患甲狀腺癌的比例明顯上升;白俄羅斯在車諾比核災事件後,成人罹患甲狀腺癌的人數成長了三倍。
甲狀腺癌細胞對於放射性同位素如碘131或鎝99m的攝影能力平均約為正常細胞的十分之一,因此可以用來區別良性和惡性腫瘤,但是準確率較差,因此漸漸被超音波及細針穿刺所取代,但是在甲狀腺癌術後追蹤上仍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正子攝影對於甲狀腺癌之正確診斷率並不高於傳統檢查方法,多用於懷疑甲狀腺癌遠端轉移之患者。 定期覆診及接受跟進檢查對偵察癌症復發十分重要,即使甲狀腺已被切除,也仍然有復發機會。 在接受放射同位素碘治療約半年後,醫生會安排患者進行放射同位素碘全身掃描及抽血檢驗甲狀腺球蛋白,以確定沒有殘留癌細胞。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診斷方式
不少人可能疑惑如何分辨淋巴核與甲狀腺腫瘤,曾偉光表示,如吞口水時,腫瘤會隨著甲狀腺升高或降低。 頸部出現突出物亦有可能由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甲亢)所致,但如果檢驗到甲狀腺細胞並不活躍,便須抽取組織檢查是否惡性腫瘤。 甲狀腺癌為香港女性常見癌症的第5位,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曾偉光表示,甲狀腺癌沒有明顯病症,但部分病人的頸部會出現突出物。 大部份病人切除甲狀腺後可順利康復,惟須長期服用甲狀腺素調節新陳代謝功能。 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可能只切除受影響的甲狀腺,或整個甲狀腺。
不過並非每種甲狀腺硬塊都能透過超聲波影像斷定其性質,如有需要的話,醫生有可能會安排進一步的診斷。 好發於6 0 歲以上之年長者, 病史往往長年存在甲狀腺結節腫,忽然於最近局部快速腫大;或是曾患有分化良好型甲狀腺癌(尤其乳突癌)病史者,可能經由原先甲狀腺癌細胞變性而發展成未分化型癌。 極容易發生局部淋巴腺侵犯或經由血液遠處轉移,因而醫師一致公認手術時應施行全甲狀腺切除術併施行頸部淋巴腺清除。 組織病理上一般分為(1)分化良好型癌─約佔所有甲狀腺癌90%。 此外也有其他少數少見如甲狀腺淋巴癌、鱗狀上皮癌…等。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病因
抽血檢查無法直接顯示是否有甲狀腺癌,但若擔心甲狀腺生病的話,醫師多會先安排檢查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 ●濾泡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甲狀腺癌內第二多的是濾泡癌,患者年齡介於40-50歲。 濾泡癌容易從血管轉移,而術前的細針抽吸細胞學檢查難以斷定是「濾泡瘤」或「濾泡癌」,因為濾泡癌的診斷需看到血管或包膜侵犯,才能確定為惡性,因此需要拿下整個甲狀腺檢體後才能確定。 在進行放射碘治療/放射同位素碘全身掃描時,由於患者需服用少量放射性碘,因此在治療前,醫生可能會要求患者奉行低碘飲食,因為含碘量高的食物會影響治療/掃描效果。 在進行低碘飲食時,應小心閱讀食物包裝上的營養標籤來選擇食物。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治療費用多少?哪些有納入健保?
在接受口服放射碘治療前一兩個星期,醫師會請患者先減少飲食中的碘含量,並減少口服甲狀腺素補充,如此一來服用放射碘後會更快進入甲狀腺或甲狀腺癌細胞破壞。 在服用放射碘的幾天內,放射物質就會從尿液排出,但為了保障其他人,患者會住進隔離房,這段時間內患者更要避免接觸孕婦及小孩。 服用放射碘的副作用包括厭食、口乾舌燥、眼睛乾、皮膚搔癢、味覺及嗅覺改變等,隨著放射碘排出,約一兩個星期後會改善。 利用細針插入頸部的腫塊,抽取細胞,然後在顯微鏡下檢查是否有癌細胞,醫生可能會借助超聲波掃描來確定細針插入的位置。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第一期治療?了解甲狀腺癌治療費用、存活率、分期治療
乳突狀癌、濾泡癌等甲狀腺癌術後的追蹤項目包括理學檢查、胸部X光、甲促素值及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碘-131核醫掃描;在施行甲狀腺全切除術後,理論上體內甲狀腺球蛋白數值應近於零,若術後追蹤顯示逐漸上昇的甲狀腺球蛋白,則表示有局部復發或轉移情形發生。 至於髓質癌、未分化型癌,因其腫瘤特性並不吸收碘-131,因此無法利用碘-131來偵測轉移處或利用碘-131加以治療。 但髓質癌可利用檢驗血中C E A、c a l c i t o n i n數值來偵測髓質癌的復發或轉移。 一般主要以患者或醫生觸摸到甲狀腺(位於氣管前面及兩側)有腫塊為最多或在健康檢查接受甲狀腺超音波而發現;良性腫瘤比較軟,平滑且有點彈性,然而堅硬不平滑的腫塊則要考慮癌症的可能;有時也可以觸摸到腫大的頸部淋巴腺,其他如聲音沙啞(壓迫喉返射神經)、呼吸困難(氣管受壓迫)、或吞嚥困難。 若頸部甲狀腺摸到腫塊合併淋巴腺病變;聲音沙啞則需小心可能為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患者:女性較男性多
核素碘(131I,均可被γ-照相機探測,組織對γ-射線的吸收甚微,而對甲狀腺濾泡或癌腫起毀壞作用的都是高能量且射程僅0.5cm的β射線。 C.劑量的掌握:應根據高敏度免疫測定法測得的血清中TSH(S-TSH)濃度及T3,而T3,通常為美國臨床內分泌協會和美國甲狀腺協會推薦的方案為對低危組病人(表4,5),即MACIS積分7.0,但要密切監察其併發症,特別是絕經期婦女的骨質疏鬆。 B.制劑的選擇:目前常用制劑為左甲狀腺素鈉(1evothyroxine,L-T4),半衰期較長,約7天,而碘塞羅寧的半衰期僅24h,對於隨時須作核素掃瞄的高危組病人有利,以縮短檢查前停藥時間,及時作掃瞄檢查。 各種類型的甲狀腺炎都可能誤診為甲狀腺癌,如甲狀腺不對稱性增大,結節狀,與周圍組織粘連和固定,但光鏡下的表現不同。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治療
在分化型甲狀腺癌和甲狀腺未分化癌中都可發現高水平的c-myc mRNA,可較正常甲狀腺組織高3~11倍,用c-myc特異性反義寡脫氧核甘酸阻斷c-myc蛋白合成,也可顯著降低狀腺癌細胞生長速率。 碘和TSH 攝碘過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2025 如瑞士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 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家,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家高。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女性中年後易甲狀腺癌!醫師:想跟惡性癌細胞斷捨離…出現這6種不適症狀,速速就醫!
如果因為擔心手術風險而延誤治療,一旦發生轉移,治療成效就會大打折扣。 提醒有頸部腫大或甲狀腺腫瘤困惱的民眾,務必就醫接受專業醫師的評估,以免延誤黃金治療期。 這是一種體內放射治療,病人須口服一位含放射牲碘的膠囊,然後接受住院隔離1-3天,以免體內輻射影響家人。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的病因和預警是什麼?
亞大醫院核子醫學科主治醫師陳育仁解釋,術後會再以碘-131清除殘餘的正常甲狀腺組織,其功能有二。 首先,正常甲狀腺組織在手術清乾淨後,患者將不會產生甲狀腺球蛋白,故未來可藉由追蹤甲狀腺球蛋白指數,以利早期發現癌症復發;再者,若甲狀腺癌復發,此時正常的甲狀腺已經被清除,所以不會與癌細胞競食碘-131,碘-131才能有效被甲狀腺癌細胞吸收。 體外放射治療俗稱「電療」,又稱「放療」,乃透過高能量X光照射癌細胞以達致局部控制腫瘤之目的。 倘甲狀腺癌患者在手術後仍有殘餘的癌細胞、或無法以手術完全切除腫瘤、或同時出現大範圍淋巴結轉移,醫生便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 甲狀腺分化型癌症接受甲狀腺全切除手術和放射性碘 (I-131) 治療後的患者每天都要服用左旋甲状腺素的甲状腺激素(即 T4)替代藥物。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治療風險
可幸的是,現時對於甲狀腺癌的療後護理十分完善,切除了甲狀腺的患者可以透過服用合成甲狀腺素藥物,例如左旋甲狀腺素(Synthroid、Unithroid)代替甲狀腺分泌出來的激素,幫助調節身體機能,同時亦有藥物可幫助抑制促甲狀腺激素的分泌,以免激發癌細胞再度活躍。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2025 由於甲狀腺素有助人體吸收鈣及平衡骨骼鈣含量的作用,因此切除甲狀腺後,有機會影響身體對鈣的吸收,患者可按醫生建議,透過服用鈣片或維他命D補充劑,以補充鈣質。 由於進行同位素碘放射治療時,患者會受到少量輻射影響,所以在治療期間,患者需要留在醫院隔離,確保他人不會受到放射性物質影響,並直到體內的放射物質完全排出體外為止。 甲狀腺切除手術通常是甲狀腺癌的第一線治療方案,盡早切除帶有癌細胞的甲狀腺組織,能夠提高患者的痊癒機會。 若居住環境長期受高度輻射性物質包圍,或幼年時曾經接受頭頸部X光檢查或放射治療,患上甲狀腺癌的風險較高。 較為罕見的甲狀腺癌種類,屬於低分化癌的一種,即癌腫瘤的擴散速度十分快,因此治療難度亦較高。
在臨床上,很多事實說明甲狀腺的發生與放射線的作用有關。 特別令人注意的是,在嬰幼期曾因胸腺腫大或淋巴腺樣增殖而接受上縱隔或頸部放射治療的兒童尤易發生甲狀腺癌,這是因為兒童和少年的細胞增殖旺盛,放射線是一種附加刺激,易促發其腫瘤的形成。 甲狀腺癌細胞型態主要為乳突型及濾泡型癌,雙和醫院核子醫學科楊哲銘主任指出,9成的甲狀腺癌為分化良好的甲狀腺乳突癌或濾泡細胞癌,手術摘除病灶後,再針對有癌細胞殘餘或轉移之虞的患者,給予碘-131的治療及追蹤,平均5年存活率可達98%。 病人需要承擔1-2%手術風險如心臟和肺部併發症、手腳麻痺、抽筋或低鈣等。 接受輔助治療放射碘時需要隔離和留院2-3天以降輻射,副作用低,目的為減低復發和延長壽命。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的病人如何妥善照顧自己?
切除甲狀腺後,患者需要終生服用抑制「促甲狀腺素」分泌的藥物,以控制TSH在穩定水平,否則有可能引致復發。 屬於高分化癌的一種,即腫瘤生長速度緩慢,同時亦最為普遍,患者多為年青至中年的女性。 近年乳頭狀癌的發病率有所上升,相比濾泡狀癌,乳頭狀癌擴散至淋巴腺的可能性較大,不過預後較好,治癒率亦較高,為最普遍的甲狀腺癌。 輻射暴露尤其會增加乳突癌的機會,廣島及長崎原子彈爆炸後,當地兒童後來罹患甲狀腺癌的機率就變高了。
有些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對於放射性碘 治療無效,目前並無有效的化療藥物可以使用。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2025 但大多甲狀腺未分化癌的患者在發現時,常常已無法做根除性的手術。 體外放射線治療(External beam radiation),有可能達到局部控制。
微創甲狀腺手術在很多國家已開始採用,惟患有甲狀腺惡性腫瘤的患者者並不適用,因為惡性腫瘤需要較大範圍的切割,而良好的視野可確保腫瘤能夠被完整地切除。 現時只有甲狀腺良性腫瘤或腫瘤極細小的甲狀腺癌患者才會選擇此方法。 高分化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放射同位素碘(Iodine-131)、甲狀腺荷爾蒙補充及體外放射治療等。 醫護人員會將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患者的血管,以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 由於高分化的癌細胞會吸收放射物質,故掃描檢查有助檢測出癌細胞的位置。 A.所謂「未分化」,是指這種腫瘤由未分化的甲狀腺濾泡細胞組成,有點類似沒有分化出特定功能的「幹細胞」。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腫瘤與甲狀腺結節
擔心甲狀腺癌時醫師安排的影像首選是超音波檢查,用超音波看甲狀腺的形狀、大小,裡面是否藏有結節,若有,可以知道結節是實心的,還是充滿液體的囊腫,一般說來實心的結節比囊腫更可能是惡性的。 主要的手術治療法有葉切除、近全甲狀腺切除與全甲狀腺切除。 採用何種方式仍有爭論,而爭論點在於是否葉切除即足以治療甲狀腺癌或者需採用較廣泛之近全甲狀腺切除或全甲狀腺切除。 放射同位素碘不會為患者帶來長遠影響,女性患者將來也可以正常懷孕,不過在接受治療後首年內則不建議懷孕及餵哺母乳。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2025 近年來發展出很多藥物治療癌症,自從針對未分化癌的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發明後,有些未分化癌患者對免疫藥物的反應還不錯,控制得好可活到一年以上,在臨床上曾看過活了三年的患者,這已算是情況非常好的「幸運者」了,但是,這「幸運的患者」的生活品質極差,因為做了氣切、空腸灌食管等處置,吃飯、講話都極不方便。
有研究指出,如受到幅射例如大量的幅射或者在年紀很小時接受高能量的幅射,例如接受過放射治療,或者在很低碘或太高碘的環境中,都有機會引致甲狀腺癌。 其他因素包括甲狀腺的遺傳因素,例如家族中有甲狀腺癌的歷史,甚至可能有多發性息肉的歷史的人士,都有機會增加患上甲狀腺癌的機會。 治療時亦可能出現無法預料、不能防範及不同程度的不良後果。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患者需充分理解治療可能出現的情況才決定接受放射治療。 如有需要,醫生會處方類固醇,以減低這副作用出現的可能性。 醫護人員會將小量放射性碘注射入病人的血管,二十分鐘後,病人躺在床上,醫護人員會將伽瑪攝影機放於病人的頸部,以測量甲狀腺的放射量。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
於進行手術時,醫生亦會檢查甲狀腺附近的淋巴結有沒有受癌細胞影響;如果癌細胞已開始擴散到甲狀腺以外的地方,醫生會把甲狀腺附近的組織一併切除。 手術切除腫瘤加上放射碘治療,是目前世界上公認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甲狀腺乳突癌、甲狀腺濾泡癌)的最佳治療方式,因為這種類型的甲狀腺癌細胞跟正常甲狀腺組織一樣有攝取碘的特性,故給予含輻射線的放射性碘,癌細胞在攝取含放射性的碘後,會被輻射線(β 粒子)所殺死。 輻射線本身對病人的正常細胞亦會有少許的傷害,但對病人而言,益處遠遠超過壞處。 醫生會視乎患者的情況,決定只切除部分甲狀腺或是整個甲狀腺。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2025 在手術期間,醫生會檢查甲狀腺附近的淋巴結有沒有受癌細胞影響;如果癌細胞已開始擴散到甲狀腺以外的地方,醫生會把甲狀腺附近的組織一併切除。 醫生會視乎患者情況,決定將半邊甲狀腺或整個甲狀腺切除。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甲狀腺癌的症狀
患者服用這種藥有兩個目的:一是避免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的症狀;二是抑制TSH來預防甲狀腺癌的生長或復發。 髓質癌(Medullary Carcinoma):由濾泡旁的C細胞癌變產生,佔所有甲狀腺癌的5~7%,其中20~25%的病人有家族病史(含有RET致癌基因突變,多發性內分泌瘤),惡性度較其它分化型甲狀腺癌高,有時轉移至肝、肺和骨頭。 此癌症會分泌降鈣素(calcitonin)及癌胚抗原(CEA),可作為腫瘤追踪的標記。 標準的手術術式為甲狀腺全切除術+頸部中間分區的淋巴結廓清術。
正常狀態下的甲狀腺是摸不太到也看不太出來的,所以當甲狀腺腫大,就要留意是否為甲狀腺病變。 賴介文表示,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式,醫師確診為甲狀腺腫瘤後,會視腫瘤的大小,評估是否執行細針穿刺檢查及後續手術之必要性,一般穿刺病理檢查發現有問題或腫瘤大於3到4公分,多建議手術切除。 當病人經由上述停止口服甲狀腺素準備後體內已呈低甲狀腺機能時,先給予診斷性的低劑量碘-131(一般2-3mCi 碘-131)或30mCi中劑量碘-131,再於24~48小時後施行核醫影像學檢查,此時即可察覺出是否有局部頸部或頸部淋巴腺轉移病灶或有肺部、骨骼等遠處轉移。 假如核醫顯像呈現轉移病灶,再依不同轉移處而給予不同治療劑量的碘-131;譬如頸部病灶給予 甲狀腺癌治療方法 mCi 碘-131,肺部骨骼病灶給予 mCi碘-131。 當完成治療劑量後3~7天可再做一次全身碘-131核醫掃描,以期對轉移處做更進一步的影像評估。 放射性碘的副作用不大,一般較常見的有厭食、噁心、頭暈、皮膚搔癢、前頸部疼痛(放射性甲狀腺炎)、唾液腺或胃腺腫脹、及骨髓抑制等,但通常為暫時性,於1~2星期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