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充電服務的審批和籌備工作順利,在交匯處運作及相關設施開始運作後,裕民坊的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有可能成為全港首個提供電動公共小巴服務的車站。 因此,小巴總站以傳統的混合式佈局,藉著設置多個獨立的小巴泊車和候車區,分配予各條小巴線的營運商,讓他們按其實際車務和管理,作彈性處理,服務乘客。 地區人士一直期盼觀塘市中心藉著重建,設置一個規模更大、設施現代化的新公共運輸交匯處,服務愈益增加的人口。 於是,市建局就重建項目內重置該運輸設施,作周全的規劃和設計,並從車站佈局、候車設施及智慧元素三方面,提升設施水平及服務規格。 除了提升交匯處的規模和設施,它將連接商場內24小時行人通道多個出入口,以連繫周邊街道,便利往來市中心的居民。 裕民坊交通2025 裕民坊交通 新交匯處總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將是全港最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
這三條短片已上載至市建局網頁及視頻平台,每條短片亦會有專屬的二維碼,方便市民觀看及分享;我們亦已聯絡區議員、地區組織、學校和法團,協助將短片廣泛放至區內住戶,協助他們盡早掌握遷站的資訊。 此外,政府部門和巴士公司亦配合我們的推廣工作,包括在各個快將搬遷的巴士站及專線小巴站張貼印上短片二維碼的搬遷告示,方便市民下載觀看,從而加深對新交匯處的認識。 小巴總站連接物華街的入口配置十組外型像飛機翼的送風裝置,將高速氣流吹送至總站,在較為焗熱的日子,可帶動更多戶外空氣穩定流入總站,讓候車乘客更舒適。 人工智能系統不只全自動操作,減省依靠車長和車站人員手動操作閘門的程序,提升工作效率;其四重偵測模式更可確保閘門不會在非上落客的時候打開,避免長者或小童因錯誤踏出閘門而走進行車道,減低被行駛中巴士撞倒的風險,提升巴士總站的安全水平。 在人工智能系統下,每道閘門已安裝具備四重偵測功能的巴士靠站感應器。 當司機將巴士駛至閘外的指定位置抵站,感應器會先偵測巴士是否已經停定;第二,偵測巴士引擎運轉的聲音,確認引擎保持運作;第三,感應器會確認車長留在巴士的駕駛座位上;第四,巴士車門已經開啟。
裕民坊交通: 啟用日期
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在1980年代以前,是觀塘市中心最大型和最多人用的巴士總站。 第一代的裕民坊總站,設在裕民坊往同仁街方向路旁,即今日的的士站,當時裕民坊為雙向行車。 1982年7月24日,為解決觀塘(裕民坊)巴士總站的線路擁擠而啟用觀塘(月華街)巴士總站,五條巴士線遷到新巴士總站,及後有3條新線,19A取消、38延長,當時月華街總站為觀塘區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此現象可引用一俗語「妹仔大過主人婆」。 裕民坊交通2025 觀塘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於4月2日已正式啟用,這個全港最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匯聚了區內八條巴士線與21條小巴線,讓一眾乘搭巴士、小巴的市民可以無懼風雨,安心候車,亦大大紓緩了困擾裕民坊多年的交通擠塞情況。 裕民坊交通 市建局、公共交通營運商及政府部門,將合共安排超過100名工作人員,在4月1 日深夜起啟動整個遷站工程。
- 市建局擬引入創新「智能巴士站」概念,各候車區裝有屏幕顯示巴士資訊,更設有巴士靠站感應器,並連結候車區閘門開關系統(類似新加坡「巴士轉換站」(Bus Interchange)的運作模式)。
-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是全香港最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也是香港首個配備空調室內候車區的公共運輸交匯處。
- 根據地政總署訂立的土地契約內的工程規格附表,公共運輸交匯處內並沒有包括任何充電設施。
- 裕民坊原指裕民坊街道兩旁及裕民坊公園,現時普遍指觀塘市中心重建項目一大型重建項目凱匯及其附屬新落成商場:裕民坊。
- 裕民坊公共运输交汇处分为两层,其中上层为公交总站[4],车辆出入口设在物华街[5],而下层则为公共小巴与专线小巴站[4],车辆出入口设在协和街[6]。
- 隨著遷入市中心的居民增多,這裏逐漸成為當時市區其中一個乘客量最多的公共車站。
當巴士靠站時,感應器可根據該巴士準備上客或落客,開啟相應閘門,讓乘客在舒適環境下候車。 一樓係8個圍邊鋸齒形巴士站同埋中央巴士輪候處,採用「人車分隔」概念,設有全港首個配備空調嘅室內候車區(位於裕民坊商場一樓)。 [2]巴士站安排大批保安負責維持秩序,並禁止市民由外面嘅街道行入巴士站範圍。 [3]商場入面設有九巴服務站,安裝咗九巴1蚊乘車優惠嘅八達通特惠機同九巴月票機。
裕民坊交通: 巴士站位數目
接下來,我們將盡力推展第四、五發展區的清場計劃,協助仍未肯接受市建局特別現金津貼及額外搬遷方案的違例構築物佔用人,盡快遷出,加快觀塘更新的進程。 裕民坊交通2025 裕民坊交通 市建局已安排約40名服務大使,在交匯處啟用初期,駐守各個出入口、觀塘港鐵站及裕民坊一帶,協助指示乘客前往新交匯處。 市建局亦設立應變中心,監察交匯處的運作,及適時與各交通營運商及政府部門協調。 項目團隊不只提升巴士總站的規劃設計,亦致力加入更多智慧元素,推動智慧出行的發展。
巴士站的候車區,設置了全港首個以人工智能操作的閘門控制系統,以全自動模式控制登車閘門開關。 此總站於2021年4月2日清晨五時三十分起啟用,取代同日關閉的裕民坊臨時巴士總站、同仁街臨時小巴總站、裕民坊小巴總站、協和街小巴總站及觀塘道小巴總站。 該總站的巴士和小巴路線原以鄰近的裕民坊臨時巴士總站、同仁街臨時小巴總站、裕民坊小巴總站、協和街小巴總站以及觀塘道小巴總站為總站,在路線搬遷至新的總站後前述總站亦已即時停用,其中前兩者更以水馬圍封。
裕民坊交通: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
這套系統在使用初期,其人工智能不斷從巴士到站和離站的實際操作環境,以及突發情況,搜集數據,用作深度學習及分析,以調整各感應器的靈敏度和執行細節,優化閘門系統的可靠度和穩定性,在這段期間,現場職員會適時應變,有需要時以手動模式控制閘門,確保乘客能安全地上、下車。 我在上一篇網誌提到,位於觀塘重建項目第二、三發展區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於4月2 日啟用。 屆時,原本設於裕民坊和觀塘道的8條巴士線和21條小巴線,將遷至這個新的公共運輸設施接載乘客。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Yue Man Square Public Transport Interchange,城巴新巴地點代號為YMS)[1],位於九龍觀塘區觀塘市中心協和街33號凱滙(Grand Central)基座,近裕民坊休憩公園、「裕民坊YM²」商場及裕民市集,為一室內公共運輸交匯處,上層為巴士總站,下層為小巴總站。 位於裕民坊新商場內的公共運輸交匯處4月2日正式運作,商場內一樓的24小時全天候行人通道,已提前在3月30日啟用,以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原本設於裕民坊和觀塘道的8條巴士線和21條小巴線,正式遷入這個新的公共運輸設施接載乘客。
裕民坊交通: 裕民坊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佔地約1.67萬平方米[7],是全香港最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3],其巴士總站部分呈矩形狀,中央部分設4條車坑[1][2],上落客區設於矩形四邊[3][4][8],而其小巴總站部分則呈五邊形狀,共設19條車坑[1][2]。 位於觀塘重建項目第二、三發展區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將於4月2日啟用。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指,巴士總站設置首個應用「人車分隔」概念的冷氣候車區,以及在小巴總站裝設智能通風裝置以加強鮮風等,為每日數以萬計乘搭巴士和小巴的乘客,提供更安全、舒適和優質的乘車及出行體驗。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佔地约1.67萬平方米[7],是全香港最大的有蓋公共運輸交匯處[3],其巴士總站部分呈矩形狀,中央部分設4條車坑[1][2],上落客區設於矩形四邊[3][4][8],而其小巴總站部分則呈五边形狀,共設19條車坑[1][2]。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分為兩層,其中上層為公車起訖站[4],車輛出入口設在物華街[5],而下層則為公共小巴與專線小巴站[4],車輛出入口設在協和街[6]。
裕民坊交通: 使用狀況
待巴士和小巴線的尾班車於凌晨在舊站開出後,工作人員會臨時封閉舊站,並張貼搬遷告示和更新一些與交匯處相關的道路標誌;另一邊廂,工作人員將開通新交匯處的出入口,並在周邊道路安裝相關道路標記和實施改道措施等,務求交接工作可通宵完成,使新交匯處在4月2日清晨開始運作,以便新站的頭班車於5時30分準時開出。 這次大規模搬遷巴士和小巴線的安排,是區內公共運輸的一次重大優化和更新。 因此,市建局與政府部門商議後,選定4月2日復活節連同清明節長假期的第一天,作為搬遷的日子,希望在這連續數個非上班日,讓居民試用這個新運輸設施,為稍後使用新車站上班、上學作好準備。
裕民坊交通: 黃金四小時 公共運輸服務無縫銜接
他相信,新巴士總站可以做到真正人車分隔,減低發生意外的機會,亦讓乘客享受到在冷氣區候車的舒適體驗。 在地面層的小巴總站,佔地約9,000平方米,相等於原本區內各個臨時小巴站總面積的5倍。 並將21條分散在觀塘道、裕民坊、同仁街和協和街的專線小巴和紅色公共小巴線集合在同一處,以方便乘客在同一地方選擇合適的小巴線前往目的地。 裕民坊交通 裕民坊交通 使用此站的各日間路線於2021年4月2日悉數遷往位於「凱滙」基座的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小巴總站內,現時只剩下通宵路線62S和501S繼續使用。 裕民坊交通 新公共運輸交匯處運作了兩個多月,據初步統計,每日共有約500班巴士及2,000班小巴運作,涉及10多萬人次的乘客及市民,使用新交匯處及商場的24小時公眾通道出行,運作暢順。
裕民坊交通: 巴士线路
為此,團隊特意製作了三條短片,向居民介紹交匯處的位置、連接各條街道的出入口分佈、涉及遷站的巴士和小巴線等,並就如何從觀塘港鐵站、秀茂坪、牛頭角等地方前往交匯處乘車,建議最適合的步行路線。 商場設有多間商店,其中近協和街一邊空間命名為「裕民里 Yue Man Lane」,邀請15個因重建計劃而搬遷的小店重新復業,該處商戶的店面兩側及鐵閘以昔日裕民坊的舊照片作為裝飾,同時為小店設計及製作招牌燈箱。 [1]租戶包括官塘傢俬、柏裕家居、富力電動五金行、麗記百貨、型目、興發熟食、永興豆漿王、香港恆香、雞仔餅大王、餃店牛雜小食等。 裕民坊交通2025 同層亦有多間食品商店和其他租戶,包括美心集團旗下的美心烘焙所、東海堂;中式禮餅店「皇玥」、余仁生、花膠海味專門店「尚品」、鯉魚門紹香園、新都醫務中心、譽豐中醫、善茶、滙豐銀行、快圖美、滙豐理財易中心、營火食品旗下DS Park等。
裕民坊交通: 街道及位置
觀塘站(裕民坊)(Kwun Tong Station (Yue Man Square))專綫小巴總站,位於九龍觀塘區觀塘市中心裕民坊近國泰大樓及裕民坊大樓,為一路邊專綫小巴總站。 市建局、政府部門、項目合作發展商、物業管理公司及公共交通營運商安排超過 100 名工人員通宵參與遷移車站工程。 此外,商場獲5G網絡全面覆蓋,公眾也可透過高速Wi-Fi無綫上網服務,接收巴士訊息及瀏覽不同資訊。 商場並設有無障礙洗手間、升降機及視障人士引路徑等設施,並歡迎導盲犬進入。 在製作短片外,我們亦顧及區內較年長乘客的需要,故此印製了超過一萬張印上二維碼及搬線詳情的宣傳單張,於本周起陸續郵寄至市中心附近屋苑和樓宇的住戶,通知遷站的消息。 我期望這些推廣工作,可協助市民盡早掌握遷站的消息和資訊,確保在遷站當日可前往正確的地點使用公共交通服務。
裕民坊交通: 設計與設施
隨著遷入市中心的居民增多,這裏逐漸成為當時市區其中一個乘客量最多的公共車站。 然而,這交匯處面積只有約3,000平方米,僅可讓3條巴士線及5條小巴線上落客,無法應付新增公共運輸路線的需要。 往後,新增的路線只能分散在觀塘道、裕民坊路旁的車站上落客,不只佔用道路面積,亦加重交通負荷,造成擠塞;而舊車站採用露天設計,欠缺周全排隊設施,乘客只能在狹窄的月台候車,一旦遇着雨天便更為狼狽。 商場位於觀塘裕民坊,毗鄰觀塘站、觀塘商貿區、觀塘道、物華街、康寧道、協和街和裕民坊,商場上方為大型住宅凱滙。 地面一層及1樓設有雙層設計的裕民坊交通運輸交匯處,該交通運輸交匯處設有香港首個智能室內冷氣巴士站、香港佔地面積最大的有蓋小巴總站。 裕民坊公共運輸交匯處將作兩層式設計,新巴士總站位於一樓,而地面層為小巴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