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本可利用此次談判與日本周旋,儘量贏得更多時間,然而當高宗武返回南京時,“八一三事變”正好爆發,中國軍隊進攻上海日軍後,石原莞爾被迫辭職,日本統帥機構決定全面侵華。 另京滬一體,上海既為前線,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就直接暴露在日軍兵鋒之下,日軍增兵上海後很快就直搗南京,對中國抗戰震動極大。 北路以山室宗武第11師團指向廣福、陳家行;南路集中第3、第9、第13、第101師團強渡薀藻浜,向大場、南翔進攻,以切斷大場至江灣地區守軍與外界聯繫,使之成為孤軍。 9日起,日軍再度集中海空軍火力,配合步兵向薀藻浜南岸強攻,最終被中國守軍遏止攻勢。
8月23日晨,日軍第11師團與中國海防司令沈鴻烈部戰艦激戰;下午,著名的先施百貨公司遭日軍砲彈擊中,造成上海平民傷亡。 八一三淞滬會戰 9月11日,日本發佈對第9、13、101師團及第3飛行團之上海派遣令(臨參命第99號)。 採取不擴大方針的第一作戰部長石原莞爾隨即呈報辭職,轉調關東軍副參謀長,原職由下村定少將繼任。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共在西安事變後樂觀認為:「目前只要三方面團結,真正的硬一下,使中央軍不敢猛進,有可能釋放張學良,完成西北半獨立之局面。」最終在蘇俄強力介入下,中共停止了顛覆中國的行動,與國民政府展開合作。 12月12日爆發西安事變,吳福線、錫澄線的第36師、88師被調走,抗戰準備就此遲緩下來,張治中對抗日感到憂心。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情勢演變
集團軍中,除了原有的第8、第9、第15集團軍外,又增加了薛嶽的第19集團軍、劉建緒的第10集團軍,稍後,又調來廖磊的第21集團軍。 撥補制度的問題:(可能是陳誠或法國顧問建議的)國軍傷亡過大時,直接將兵員送上前線補充,部隊不換防(整個部隊不撤下來整補)以免換防發生危險,有作戰經驗的老兵也能帶領新補士兵延續經驗,稱為「撥補制度」。 代價是,許多前線軍士官已瀕臨死亡仍拒絕後送就醫,因過多新補兵員訓練不夠容易臨陣退縮,要是中下級軍官不在場監督,部眾可能怯敵輕棄陣地,導致精銳幹部與老兵嚴重傷亡,後期無力發動全面反擊。 日軍第13師團自10月10日便對老陸宅、三家村發動進攻,戰至22日即傷亡慘重,僅下轄的第65步兵聯隊投入作戰僅三到四日一線各個中隊就損失驚人,部分中隊僅存兵力不足一個小隊。 至投入作戰十餘日,第65步兵聯隊就至少陣亡616人,部分步兵中隊未負傷人數僅15至25名(等於損失九成左右兵力),幾乎覆沒,負責抵禦的國軍第13師也戰至每個連僅存十多人。
- 這四位中國近代史上的「皇帝」,造成中國史上的悲劇、災難、分裂、夢想與榮耀,鑄造了現代中國的真實面貌!
- 你知道為中華民國命名、發明注音符號的國學大師章太炎如何評論孫文嗎?
- 張治中將在劉行的第六師調到楊行、吳淞,驅逐登入之敵。
- 日軍投入5個師團1個旅團達13萬人,鏖戰兩個月后,日軍依靠強大的火力突破中國軍隊防線。
- 余杰認為,凡是人云亦云的地方,一定要多打個問號。
- 但就是因為淞滬會戰的開始,讓雙方再無退路,雖未正式宣戰,大規模的兵戎相見持續了下面四年。
1900年生,字松濤,廣西桂林人,廣西陸軍講武堂畢業,國軍第7軍第171師第511旅旅長。 1937年10月率部抵滬參戰,駐守南翔,初在張家樓、湖里宅、季項宅、蘇家宅一帶二線布防,為預備隊,后入一線參戰,所部作戰勇猛,1937年10月23日,秦霖將軍在日機轟炸中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7歲,后追授陸軍中將。 八一三淞滬會戰2025 1902年生,字潔宜,安徽合肥人,黃埔一期畢業,國軍第18軍第67師第201旅旅長。 淞滬抗戰中有“血肉磨坊”之稱的羅店爭奪戰中,第67師協同第11師保衛羅店,與日軍展開反復爭奪,1937年8月27日晨,蔡炳炎將軍親率402團兩個營攻擊羅店日軍,不幸中彈陣亡,以身殉國,時年35歲,后追授陸軍中將。 日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總司令,先后投入三、六、九、十一、十三、十八、一○一、一一四等12個師團及海空軍、特種兵部隊近30萬人。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第三期防禦
字胤宗,廣西靖西縣人,壯族,1899年生,廣西陸軍講武堂及中央軍校南寧分校高級班畢業,國軍第7軍第21集團軍第170師第510旅旅長。 1937年10月23日下午3時,在陳家行指揮戰鬥中,被日軍火砲擊中犧牲,時年 38歲,後追晉陸軍中將。 字靜山,黑龍江寧安人,滿族,保定軍官學校5期砲科畢業,國軍第67軍軍長。 所轄107 、108師是淞滬抗戰中最後趕到戰場的原東北軍主力,1937年11月8日拂曉,日寇柳川第10軍主力渡過黃埔江。 9日,吳將軍在掩護上海守軍撤退時,在白鶴港遭到日軍便衣隊襲擊,壯烈犧牲。
- 每份原稿,均是由前一年度的7月7日,至後一年度的7月6日,幾乎完整記錄了抗戰八年第二戰區的歷程。
- 1937年11月5日,何應欽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最高會議的報告中宣布,淞滬戰場中國軍隊傷亡已達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間,在后撤途中傷亡約為10萬人;兩項合計約為29萬人。
- ──林孝庭(史丹佛大學胡佛檔案館東亞部主任)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日,陸軍一級上將白崇禧在台北松江路自宅溘然長逝。
- 8月15日,中國下令總動員,滬杭為第三戰區,任命顧祝同上將為戰區副長官,作戰方針為「戰區以鞏固首都及保有經濟策源地之目的,迅速圍殲上海附近之敵,並打破其沿海沿江登陸之企圖」。
- ◎蔣介石誓師北伐,但最大功勞得給俄國將軍加倫。
- 8月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三個德械師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15日,日本正式宣佈組建上海派遣軍,以鬆井石根大將爲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增援,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 盡管如此,中日雙方已經處于劍拔弩張、戰爭一觸即發之際,二名日本軍人擅自駕車持槍強闖機場警戒線是一種嚴重的挑釁行為,也點燃了戰爭的導火線。
15日,日本正式宣布組建上海派遣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增援,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且在有外國租借的上海開戰,極有可能引起大國勢力的幹涉,並可能在外國調停下贏得一個光榮的和平,進而挫敗日軍對華北的野心,這對相對弱小的中國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盧溝橋事變,企圖在華北製造第二個滿洲國。 為確保首都安全,中國統帥部遵照國防計畫甲案,陸軍集中兵力準備殲滅上海的三千日軍海軍陸戰隊,海軍堵塞江陰全殲日軍長江艦隊。 1937年10月18日,龐漢禎將軍率部抵滬參戰,19日夜進入陣地,接替517旅守備談家頭至陳家行一線,10月22日,日軍集中第3、第13、第101三個師團主力進攻國軍第21集團軍,在廟行與陳家行之間突破守軍陣地,戰鬥慘烈。 10月23日下午3時,在陳家行指揮戰鬥中,被日寇火炮擊中犧牲,時年36歲,後追授陸軍中將。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背景
8月19日晚,王敬久率駐守四川北路的87師逼近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 國軍參戰軍隊未必準確,部份僅列名戰區序列,實際可能被移轉至杭州灣、浙東防禦。 其間中國空軍閻海文上尉之壯烈事蹟受到日軍讚揚;沈崇誨上尉因機械故障與日艦同歸於盡。 八一三淞滬會戰 時間正在飛速的流逝,8月9日,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齋藤要藏,駕軍用汽車強行衝擊虹橋中國軍用機場,被機衛兵當場擊斃。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近代史 > 全部商品
8月6日,國民政府在南京召開國防會議與國防聯席會議,邀請中共代表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人參加,次日決定全面抗戰。 7月8日,部署在長江沿線重慶、宜昌、長沙、漢口、九江、蕪湖及南 京等地的日本軍艦(隸屬日海軍第11戰隊)接到命令,協助撤退僑民。 以上圖文選自《日本侵華圖志》第十五卷《化學戰與細菌戰》, 高曉燕、王希亮編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日本侵華圖志》共二十五卷,南京大學資深榮譽教授張憲文主編。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山東畫報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項目,併入選“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 2014 年度入庫項目。
八一三淞滬會戰: 戰爭結果
10月22日,敵主力在飛機及艦炮支援下,向我第21集團軍反攻,激戰至23日,雙方傷亡甚大。 八一三淞滬會戰 國軍退守小石橋、大場、走馬塘、新涇橋、唐家橋之線。 第170師510旅旅長龐漢禎、第171師511旅旅長秦霖及團長廖雄、謝鼎新、褚兆同等陣亡。 日軍在寶山縣城組織偽縣政府,任命日本人吉田為縣長。 他是淞滬會戰犧牲的第一位抗日名將,時年40歲,20年後追認為烈士。
八一三淞滬會戰: 現在位置 : 歷史 > 中國對日抗戰 – 淞滬會戰 – Battle of Shanghai (
所轄107、108師是淞滬抗戰中最后趕到戰場的原東北軍主力,1937年11月8日拂曉,日寇柳川第10軍主力渡過黃浦江,猛攻松江縣城,吳克仁將軍率部與日軍展開激戰,擊退敵軍多次進攻。 9日,吳將軍在掩護上海守軍撤退時,在白鶴港遭到日軍便衣隊襲擊,不幸中彈,壯烈犧牲。 八一三淞滬會戰2025 1937年11月5日,何應欽在南京召開的國防最高會議的報告中宣布,淞滬戰場中國軍隊傷亡已達187200人;此外,1937年11月5日至12月2日之間,在后撤途中傷亡約為10萬人;兩項合計約為29萬人。
八一三淞滬會戰: 會戰經過
從擊斃日軍軍官身上搜得日軍作戰圖,證實敵進攻方向指向羅店、嘉定及瀏河。 國軍第11師向川沙口之敵進攻,第98師向獅子林攻擊。 教導總隊第二團進至張家宅、殷家濱、南徐匯一線,攻擊登陸之敵。 本日共斃傷敵軍1200餘人,國軍傷亡300餘人。 八一三淞滬會戰2025 11月5日拂曉,日本新組建第10軍在柳川平助指揮下,由艦隊護送在杭州灣金山衛附近之漕涇鎮、全公亭、金絲娘橋等處突然登入,包抄淞滬中國軍隊防線南方的背後。
八一三淞滬會戰: 出版社訂閱
“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與日軍整整鏖戰了四天四夜,擊斃兩百多名日軍,最後奉命撤退,原本計劃撤退到滬西和大部隊匯合,但是進入租界之後,原本按照過國民政府和租界當局的預定,要求放謝晉元的部隊通過租界。 上海事變 日本帝國主義擴大侵華戰爭在上海製造的事變,也稱第二次上海事變。 1937年8月9日,駐上海日本海軍陸戰隊中尉大山勇夫率士兵齋藤要… “八一三”淞滬會戰開始時,中國軍隊占了絕對優勢,除2個精銳師外,還有2個裝備德國火炮的重炮團,即炮兵第10團(150毫米榴彈炮)和炮兵第14團(150毫米榴彈炮),加上坦克、空軍助戰,按理應具有壓倒性優勢。 1937年11月在上海金山衛阻擊日軍登入部隊,激戰中犧牲。
八一三淞滬會戰: 日軍部隊
整個淞滬會戰期間,中國一共有14位將軍為國捐軀,其中黃埔生就佔到了六位,黃… 淞滬會戰國民黨最高指揮官:蔡廷鍇、蔣光鼐。 蔣光鼐參加過辛亥革命,曾任國民革命軍師長,第十一軍副軍長,參加中原大戰。 1930年任第十九路軍總指揮兼淞滬警備司令。 1932年1月28日,率領十九路軍抗擊日軍的侵略。 在1941年4月,謝晉元在和往常一樣進行早操的時候,被日本人收買的四個士兵刺殺了謝晉元,年僅37歲,消息傳出,舉國義憤,上海無數的市民自動的弔唁,蔣介石也是追授了謝晉元爲陸軍少將。
八一三淞滬會戰: 戰爭評價
日軍登入成功後,上海派遣軍與第10軍合編成立華中方面軍,由松井石根統一指揮,日大本營規定其作戰地域為聯結蘇州——嘉興一線以東,任務以挫傷敵之戰鬥意志,獲得以結束戰局為目的,與海軍協同消滅上海附近的敵人。 但日軍在占領寶山後,以一部沿寶羅公路向西攻擊,吳淞方面日軍也越過泗塘河西攻,日軍尚不斷在各地登入,中國軍隊頓時面臨腹背受敵的威脅。 至9月中旬,日軍援兵陸續開到,中國方面因無制空和制海權,在進攻敵據點、抗擊敵登入和逐地爭奪戰中損失慘重,部隊疲憊至極,被迫轉入防禦。 八一三淞滬會戰2025 此前,9月6日,第三戰區發布的第二期作戰計畫:上海戰區以持久抗戰為目地,限制登入之敵發展,力求各個擊破之效。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第一期防禦
淞滬地區,北控長江口,南領杭州灣,東臨東海,西屏南京,戰略地位極為 重要,且為中國工商業中心,日軍若佔領之,可使中國經濟與財政,均遭受嚴重打擊,日軍若由上海西進,可以威脅南京或溯江西上威脅漢口,故為敵我雙方必爭地區。 歷史上真實的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無一後退,唱響中國不會亡1938年10月26號,淞滬會戰即將以中國軍隊的慘敗收尾。 但在閘北的四行倉庫里,一羣中國軍人,代表着當時最大的農業國,面對工業國船堅炮利的侵略,勇敢的以血肉之軀迎了上去。
因此不如由中國主動在上海發動攻勢,強迫日軍改變戰略決戰地點,對於中國更為有利。 中國軍隊向吳福、澄錫國防線撤退,江陰保衞戰開始;至此國軍以60%的精鋭部隊損失殆盡的代價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話語,淞滬會戰拉下帷幕。 蔣介石得知日軍登陸金山衞的消息後,立即命令淞滬戰場前敵指揮官陳誠作出應變處置,陳誠急令右翼軍的東北軍吳克仁第67軍前往增援松江,卻未能退敵。 11月8日夜,日軍憑藉強大火力從東、南、西三面突入松江城,第67軍全軍覆沒,日軍遂佔松江。 蘇州河北岸的日軍6個師團於10月31日強渡蘇州河後,迅速向兩路登陸日軍靠攏,淞滬地區中國70萬大軍頓陷危險境地。 加上不久後趕赴上海蔘戰的第21集團軍及川軍劉湘部5個師,國民革命軍總兵力已達73個師、70餘萬人。
我軍陣亡中將軍長1人,陣亡師長、副師長4人,陣亡團長28人,陣亡營長44人。 由于中方海軍司令官的“沉船戰術”泄密,中央海軍全軍覆滅。 11月8日晚,蔣介石下令進行全面撤退,所有部隊撤出上海戰斗,分兩路退向南京、蘇州——嘉興以西地區。 就在敵人大舉調兵遣將、即將大兵壓境之際,蔣介石卻又深陷于列強干涉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中,并宣布撤銷撤退命令,各部隊堅守原先陣地。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日相持
此則予雙方約定解決辦法以外,橫生枝節,且為吾人所萬萬不能接受者。 八一三淞滬會戰 日本軍隊更不待答覆,於期限未至之前,以猛力進撲中國文化中心之北平,與中外商業要樞之天津。 南苑附近,我駐軍為日本轟炸機及坦克車所圍攻,死亡極烈;天津方面,人民生命橫遭屠戮,公共建築、文化機關以及商店、住宅,悉付一炬。 自此以後,進兵不已,侵入冀省南部,並進攻南口,使戰禍及於察剩凡此種種,其橫生釁端,擴大戰域,均於就地解決及不擴大事件語調之下,掩護其進行。 8月14日,當地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三個德械師開始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15日,日本正式宣佈組建上海派遣軍,以鬆井石根大將爲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往上海增援,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而在整備補給方面,原先各單位一半的維修人員和油彈料件都先派遣到華北方向,甚至已經進入前線準備前進機場。
八一三淞滬會戰: 兵力對比
上海123家工廠、1500名工人在國民政府的幫助下遷往武漢。 德國外交部長召見中國駐德大使,希望中國接受日本提出的停戰條件。 8月11日,中國政府續令蘇浙邊區司令張發奎將第55師、57師、獨立第20旅開赴浦東及上海近郊,並令主力向華東集中,預備掃蕩上海敵軍基地,阻止敵軍登陸,確保淞滬,鞏固南京。 國民政府令京滬警備司令張治中率第87、88、36師及重炮兵兩個團,向上海預定的圍攻線推進,準備抗敵。 第87師一部進至吳淞,主力進駐上海中心區;第88師進至北站與江灣間;張治中的司令部進駐南翔(第36師於8月16日由西安趕到上海)。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之後,日軍開始進行全民侵華,為了改變鬼子原有的作戰前進方針,國民政府蔣介石計劃主動出擊,進攻上海的日本海軍,經日軍主力吸引到上海地區,隨後蔣介石拿出了自己的…
8月20日凌晨1時,國民革命軍第51師接到軍委會發出的入滬參戰電令,于4小時內集結所部于寶雞火車站開往淞滬,參加上海作戰。 1906年生,字劍豪,廣東曲江人,黃埔四期畢業,國軍第4軍第90師第270旅旅長。 8月20日凌晨1時,國民革命軍第51師接到軍委會發出的入滬參戰電令,於4小時內集結所部於寶雞火車站開往淞滬,參加上海作戰。 上海公共租界,以西藏北路,到新疆路和海宁路,到浙江北路,到天目东路,到河南路,折到苏州河,再回到西藏北路的所围的地区。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部隊
日本參謀本部於9月7日以「臨參命」第916號命令,調以下部隊轉屬上海派遣軍。 該部隊於9月12日後,陸續進入淞滬戰場。 一時間,國際社會頓時發生了不亞於八級大地震,日本大本營滿是憤怒的叫囂着,要求華夏方面嚴肅處理此次事件,將兇手交由大日本帝國處理,並且撤出上海境內的全部華夏軍隊。 只是同時蘇道心中也逐漸開始變得焦急了起來,按照之前所說的,163團早在一個月前就該前往南京進行換裝,可沒想到的是,竟然到現在也沒有接到前往南京換裝的命令。
跳脫傳統書寫歷史的框架, 帶你橫跨古今,重返歷史現場。 漫談中國農牧文明的碰撞與交融, 內文橫跨不同主題, 清晰勾畫出中國歷史的經緯線。 讓讀者在歷史大勢中洞悉時務,把握人生方向。 此書獨到之處, 試圖恢復清末民初以來, 「中西交流」研究的宏觀視野, 將之提升到「文明比較」的層面。 同時,放眼中國千古歷史, 納入「全球史」、「文明衝突」之研究範疇。 軍事戰略上不智,那麼可能的解釋就只有政治了。
八一三淞滬會戰: 中國吉祥圖案都運用在古建築哪些地方?
日軍第3師團,於凌晨用汽艇從吳淞鐵路碼頭強行登陸。 中午,日機在南京路浙江路口投彈,先施、永安公司被炸,死215人,傷570人。 第9集團軍總司令張治中,派王敬久為淞滬前敵指揮官,指揮在虹口、楊樹浦作戰的第36師、87師、88師、獨立第20旅、保安總團及教導總隊各部。 第98師師長夏楚中,指揮該師和第11師抗擊登陸之敵;17時,收復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