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乳癌治療最重要的一部分,目的在於完全切除腫瘤和腋下淋巴結廓清,盡量排除淋巴結致癌細胞轉移,這是乳癌患者最重要的預後因子。 同時根據淋巴腺有無轉移,進行腋下淋巴廓清術或前哨淋巴結摘除術。 電療乳癌2025 萬一不幸患上乳癌,很多女性都會怕接受治療後會影響乳房外觀,但什麼情況下病人才可以考慮保留乳房或者需要進行局部切除手術? 周醫生指,雖然乳房並不是「重要」器官,但如果女性失去乳房,都會對生活或心理造成較大影響,故對於一些比較年輕或有社交需要的女性,在可行及安全的情況下,其實都可以考慮採用保留乳房治療法。 因為患者相對年輕,所以治療方案必須考慮會否帶來影響久遠的併發症。 早期乳癌個案可以進行局部切除手術,不少患者術後需要接受電療,將可能殘存的癌細胞徹底殲滅。
她經轉介來接受電療,問了我一些有關電療對心臟的影響,她的憂慮相信也是很多病友所關注。 當癌細胞開始從乳房腫瘤進入淋巴系統,會先於前哨淋巴結積聚,再擴散至腋下淋巴結。 所以,做以上手術期間會先切除前哨淋巴,再即場提取樣本化驗,以決定是否需要切除全部淋巴。 簡單而言,當惡性腫瘤出現於乳房,就會形成乳癌(Breast Cancer)。 電療乳癌2025 癌細胞會侵襲乳房組織,並且有機會擴散至腋下淋巴腺,甚至身體其他部位如肺部﹑骨骼﹑肝臟及腦部。 此外,周醫生亦提到,不少病人都會疑惑「為什麼接受切除手術後還需要再做電療?」她解釋要進行局部切除手術,除了是要將腫瘤完整切除外,電療其實亦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部份。
電療乳癌: 癌症患者必須接受放射治療(電療)嗎?
當癌細胞開始從乳房腫瘤進入淋巴系統,首先會於前哨淋巴結積聚,其後再擴散至其他腋下淋巴結。 95%個案中, 當前哨淋巴結沒有發現癌細胞,即代表其他淋巴沒有受感染。 前哨淋巴結切片檢查法是先切除前哨淋巴結,然後再將淋巴結切片分析是否含有癌細胞。 根據港怡醫院手術套餐詳情,乳房腫瘤切除術的收費介乎HK$64,080至$108,380,視乎是否需要腋下淋巴廓清術、前哨淋巴結活組織檢查及腋窩剖析 ,而乳房部分切除術的收費為HK$42,380。 及早發現乳癌除了能幫助治療,也可以減低醫療開支,治療的後遺症亦相對減少。
- 為了讓患者盡快展開電療療程,同時提升治療精準度和減少電療副作用,改革電療的流程設計不容忽視。
- 人體的正常細胞在接收輻射後,會進行自行修復,而癌細胞自行修復的能力遠較正常細胞遜色,所以放射治療可選擇性地消滅體內的癌細胞,而正常細胞則可從傷害中復原。
- 電療正名叫放射治療,大陸D講,就係「放療」,原理好似照X光咁,不過就用D再高強度嘅幅射照吓你。
- 傳統黎講,不嬲都電開25次嘅,但因為2013年9月英國發表咗個大型研究(UK START Trial),發覺電15次同25次效果冇分別(10年復發率),但方便好多同埋少D副作用,所以英國全面採用15次方案。
- 有D醫生進取D,事旦一粒淋巴有癌細胞(即N1)都會建議你電。
- 有時化療還會與電療或手術混合使用,由醫生依據每位病人疾病的種類、程度、腫瘤位置、病人的身體狀況等因素來決定,先以藥物殺死大部分癌細胞或使腫瘤縮小,再以電療或手術清取癌組織,增加治療成效。
電療的缺點是只有局部的治療,假使已有其他地方轉移則無法同時治療,以及進行過電療的鼻咽癌患者,除了影響面容外,還有無法張嘴、眨眼、一動即抽痛,面部抽搐,無法説話、聲音嘶啞、口乾舌燥、失眠等無法補救的後遺症。 在進行放射治療前,需透過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正電子掃描準確了解體內腫瘤及器官的三維位置及體積,以及腫瘤附近受影響的淋巴組織。 放射治療師會為患者配製模具,固定受照射部位,並劃上放射治療的標記,為治療位置照X光以作定位參考,確保放射範圍準確度,以減少對周圍組織的影響。
電療乳癌: 【電療/ 放射治療費用估算】比較私家及公立醫院價錢+保險理賠
醫生就好似D怪獸家長咁,唔單止要求子女總分考第一,仲希望科科可以攞滿分;唔單止要求整體唔漏水,仲希望搞掂問題源頭條裂縫。 有4類人,我地知道電療可以減低局部復發機會,從而長命D。 在台灣,絕大多數治療都有健保給付,但因為新藥新治療問世速度加快,健保還必須經過多道審查程序,包含對整體財務的衝擊等,使得新藥如果能拿到健保起付,很可能和最新治療準則(例如NCCN)有 2 年的落差。 電療乳癌2025 有的藥物每個月費用高達 10 幾萬、甚至 20 幾萬元。
- 局部乳房切除手術配合電療,正是全乳切除以外的另一選擇,研究亦確認其治療效果與全乳切除一樣。
- 皮膚破損:接受放射治療的皮膚在療程中段或接近完結時,可能出現水泡、脫皮或皮膚破損的現象,這些徵狀在療程完結後數周會逐漸痊癒。
- 本中心配備高速螺旋放射治療系統(TomoTherapy)、Y-90肝癌治療等最先進技術,有效處理各類形狀不一、大小各異、不同部位的腫瘤,減低電療副作用,並能夠針對病人特殊需要提供互補治療方案,為放射治療開拓新景象。
- 不過隨着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新式的放射治療儀器及技術都大大改善上述情況。
- 乳癌治療以手術為主,其他還有全身性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荷爾蒙治療以及局部性的放射治療為輔。
局部乳房切除手術配合電療,正是全乳切除以外的另一選擇,研究亦確認其治療效果與全乳切除一樣。 如果按照這個指引的話,只需要切除腫瘤,並不需要進一步進行全乳電療 。 在香港,業界大部分醫生都不會跟從這個指引,一般是部分乳房切除手術再配合電療方案 。
電療乳癌: 醫療及健康保險
長期副作用方面,乳房組織在電療期間會腫脹,之後變硬,隨着年月過去患者沒有接受電療的乳房會正常鬆弛下垂,電療的一邊的下垂則沒那麼明顯,變成不對稱。 四十五歲的郭女士,數年前在沐浴時自我檢查,摸到左邊乳房有點凹凸不平,初時不以為意,以為是自己錯覺。 其後從網上瀏覽一些乳癌資料,令她提高警覺,二○一六年底終於趁長假期離港前見家庭醫生檢查。 家庭醫生在臨牀檢查中,的確摸到一顆凸起組織,於是轉介她到附近的醫療中心進行超聲波及乳房X光造影(Mammogram)。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是醫學上使用高能量放射線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高能量放射線能破壞癌細胞中的染色體(DNA),使癌細胞死亡。
電療乳癌: 乳癌成因及風險因素
這是作用於癌症細胞特定的分子的療法,對正常細胞的影響較少,副作用相對減輕。 目前乳癌的標靶治療主要用於乳癌細胞的人類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接受體(HER2)檢測陽性、且腫瘤大於 1 公分以上者。 43歲的馬小姐,發現左邊乳房患上一期乳癌,做了局部切除手術,保留乳房。
電療乳癌: 個人化貼身電療規劃
主要針對荷爾蒙接受體陽性的乳癌病人,原理是降低荷爾蒙分泌或避免受體與荷爾蒙結合,使乳癌細胞不要受到荷爾蒙刺激而生長。 資料顯示,乳癌患者通常會服用 5 至 10 年荷爾蒙治療,傳統的荷爾蒙治療為 Tamofixen,而新研製的為 Aromatase Inhibitor,費用大概為每月 HK$600 – HK$1,300。 發炎性乳癌是一種更為罕見的侵襲性乳癌,只佔約1%至5%。
電療乳癌: 電療期間的飲食注意事項
甩皮梗係痛,通常痛四五日度,可以食止痛藥舒緩吓,等新嘅皮膚生出黎就好好多。 電療乳癌 整體黎講,皮膚一般電療完成後兩個月慢慢回復正常,深色咗嘅皮膚就要多D時間先會白返。 傳統黎講,不嬲都電開25次嘅,但因為2013年9月英國發表咗個大型研究(UK START Trial),發覺電15次同25次效果冇分別(10年復發率),但方便好多同埋少D副作用,所以英國全面採用15次方案。 電療乳癌2025 香港呢就睇你醫生信邊套,有D覺得15次OK啦,人地英國都有晒證據有晒指引咁做咯;有D就疑慮多D覺得10年結果仲未夠耐,想睇耐少少先採用新方案。 因此你問其他病友,最短佢會話你聽電15次(原位癌加新方案),最長佢會話30次(侵蝕性加舊方案),咁大差異唔好見怪。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電療乳癌: 乳癌 2022 治療最新進展?
手術可分為「局部乳房腫瘤切除術」、「乳房部分切除術」及「全乳房切除手術」。 若腫瘤體積較小或位置在乳房外圍,醫生會切除病人乳房的腫瘤以及周邊組織,再用放射治療,以保留乳房;但如果乳房硬塊較大,或癌細胞已擴散到不同部份,影響皮膚,則要切除整個乳房。 無論進行乳房保留手術或乳房全切除手術,都可能需要術後的輔助性化學治療,主要目的是降低局部復發及遠端轉移的機率。 治療原理是將具有細胞毒性的藥物,同時或依序投入病人體內,讓這些藥物攻擊體內分裂快速的癌細胞。
電療乳癌: 乳癌治療後追蹤多久一次?要做哪些檢查?
接受局部切除手術的病人其實都需要再配合電療,整個安全程度才會有全乳切除手術般好,而這個做法其實是國際標準,已由80、90年代沿用至今。 這就是我們常見的化療藥物的副作用,例如掉髮,口腔黏膜發炎、腹瀉和白血球降低。 Yes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如果乳癌在右邊,電療時有機會傷及肝臟,同樣有機會出現放射性肝炎。 加上冠狀動脈也可能因受化療和標靶藥物的影響而受損,故左側受照射的病人因心臟病病發的機會,較右側乳癌病人為高。
電療乳癌: 乳癌分期及存活率
而家技術已經進步咗好多,影響附近組織嘅情況已經大大改善,所以你係感覺唔到嘅。 2)新做法電療15次,同樣日日去醫院,星期六日休息,所以搞你3個星期,如果癌細胞有侵蝕性,就要局部再加電5次,即總共20次(4星期)。 1)傳統電療25次,日日去醫院(又係唔洗住院嘅),星期六日休息,所以搞你5個星期,如果癌細胞有侵蝕性,就要局部再加電5次,即總共30次(6星期)。 仲記唔記得我係好耐之前嗰個post「乳癌治療方法 - 我需要用咩方法醫?1」講過,乳癌電療係局部治療嘅一種。 彰化基督教醫院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指出,乳癌分期是根據國際分類 TNM 系統,分成 0 ~ 4 期。
電療乳癌: 癌症專區
左邊乳房電療後,心臟始終有一定程度的輻射,我建議一些日常生活小貼士:注意飲食,少吃高糖高脂肪高鹽分的食物,注意血壓、糖尿,多做運動,建議每天做30分鐘帶氧運動,例如急步行、跳舞等。 而乳癌患者若有其他心臟病的高險因素,例如:血壓高、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吸煙、肥胖等,也會增加電療後心臟病的風險。 乳房搔癢一般會以濕疹等皮膚疾病的方向安排治療,但值得留意,如果治療後逾2星期,症狀未見改善的話,就要小心是否為乳癌徵兆。 乳癌的成因仍未被完全理解,很難用單一或數個原因解釋為何女性會患上乳癌。 不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生活習慣及環境因素都會增加乳癌風險。 目前的化療處方有很多,一線的化療常用的有二種:FOLFOX及FOLFIRI,均是二週一次的化療,前者較常出現手腳麻木的副作用,後者會有些許腹瀉、全身倦怠的副作用。
電療乳癌: 乳房放射治療期間之特別護理
另一全世界通用準則是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指引建議:前 3 年每 3 ~ 6 個月 1 次;接下來 2 年每 6 ~ 12 個月 1 次;5 年後每年一次。 以上追蹤時程,建議依據病患個人化差異調整並由主責醫師給予適當醫囑安排。 分子生物醫學精進升級,像是次世代的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加上大數據人工智慧,分析速度比 10 年前快了近 100 萬倍,成本減低了 1 萬倍,不再遙不可及。 如今已開始藉由基因檢測來制定治療方法,甚至可以及早預防。 此外,先天性基因變異(如BRCA基因突變)、性別及年齡也是風險因素,女性患乳癌的機會較高,隨著年齡漸長,患癌機會亦隨之增加。
電療乳癌: 電療、6次化療、18次標靶治療
1)腫瘤大(T3或T4,即係大過5cm,或者蝕咗出皮膚/肌肉時)。 唔明就參考返以前文章「乳癌分期 ﹣ 我係早期定末期?」。 化學治療時通常會因身體正常細胞,如頭髮、皮膚、指甲、口腔黏膜及骨髓造血系統等,也會間接遭到藥物攻擊,造成掉髮、口腔或食道黏膜破損發炎、生育功能降低等副作用。 電療乳癌2025 乳房重建手術通常是將腹部脂肪移植至乳房位置,或放入特製的鹽水袋,以平衡兩邊乳房外觀。
電療乳癌: 乳房放射治療
按不同的癌症部位以及階段,醫生會建議電療類型及次數,我們比較了兩所本地私家醫院的電療費用,完成一段療程費用由3萬多至20萬不等。 電療的正式名稱是放射治療,是化療、手術、標靶藥外,現代醫學最常見的治療癌症方式。 電療的原理是將高能量放射線射向腫瘤,破壞癌細胞的染色體(DNA),今細胞無法正常分裂甚至淍亡。
電療乳癌: 乳癌電療費用
利用呼吸控制技術,病人要深呼吸,閉氣屏息約20秒,在這20秒內,放射電療師會準確監察病人胸部位置,並施以電療。 病人深呼吸的時候,胸部會提升,肺部會膨脹,心臟會離開乳房組織,這樣可以減少心臟受電療的劑量影響,從而減低心臟併發症,提高病人存活率。 另外,採用強度調控定位放射治療(IMRT)或弧形調控放射治療(VMAT),配合呼吸控制技術,可以更有效減低心臟電療劑量。 例如「荷爾蒙型」潛伏機會及復發機會都較少,因此事後需要接受化療的機會亦比較低;但對於復發機會較高的「三陰性」、「HER2型」乳癌,病人本在接受化療後卻可明顯降低復發率。 因此乳癌治療必需為每位病人度身訂做,完成切除手術後還需要接受化療、口服藥、電療等,亦不代表切除手術進行得不夠徹底。 所以電療最大的優點是病人通常治療只有輕微灼熱感,但是每天都到醫院接受治療直到完成全部療程。
周醫生指本港乳癌病人一般大多都是自己摸到乳房有硬塊而求醫,然而雖然乳癌的病徵大同小異,但根據不同類型的乳癌,病人在手術後所接受的化療、電療,或需要服用的藥物都會有所分別。 有時化療還會與電療或手術混合使用,由醫生依據每位病人疾病的種類、程度、腫瘤位置、病人的身體狀況等因素來決定,先以藥物殺死大部分癌細胞或使腫瘤縮小,再以電療或手術清取癌組織,增加治療成效。 電療過程漫長,副作用以至龐大費用令患者身心俱疲,更全面及個人化的支援,可助患者渡過難關。
乳房檢查分多種,包括醫生臨床檢查、乳房X光造影、活組織檢驗、乳房超聲波掃描等。 周醫生解釋,乳癌的治療方法其實是非常具針對性,除了要考慮病人的個人意願、乳房大小、腫瘤位置等因素外,還需依據上述不同類型的乳癌分類,評估將來的觀望是孰好孰壞、復發率等,才可為每位病人計劃個人化的治療方案。 疲倦感︰開始放射治療一星期後,病人會逐漸感到疲倦,並可能在療程完結後持續數星期,請留意身體狀況,需要時多加休息。 皮膚色素變深︰放射治療部位的膚色會較平常為深,此情況可能在療程完結後持續數月,但變深的膚色會隨著時間過去而逐漸回復原狀。 羅醫生說,理論上進行全乳切除最安全,但如果要乳癌患者因為一個細小的乳房腫瘤而要切除全乳房的話,相信會非常不願意,並窒礙了婦女及早求醫的決心。
進行放射治療前,病人會先到醫院內的放射治療部進行定位設計。 定位設計是放射治療的一個模擬程序,需時約45至60分鐘。 腫瘤科醫生會利用一個特別的X光模擬設計機器,在病人身體勾畫出需要接受電療的部位 (如乳房,部分情況下連同淋巴部位)。 當完成模擬程序後,放射治療師會在病人將接受放射治療部分的皮膚上劃上記號,以確保放射位置準確。 電療乳癌 這些記號通常會是細小及暫時性的,病人要小心避免在療程期間將它們抹去;在個別情況中,這些記號屬永久性質(紋身)並且不能脫落。
當癌細胞在乳腺被發現,便稱為乳腺癌(ductal carcinoma),如果乳房小葉存在癌細胞,則稱為乳小葉癌(lobular carcinoma)。 人體的正常細胞在接收輻射後,會進行自行修復,而癌細胞自行修復的能力遠較正常細胞遜色,所以放射治療可選擇性地消滅體內的癌細胞,而正常細胞則可從傷害中復原。 放射治療(或稱電療,Radiotherapy)是治療乳癌的其中一種方法,透過游離輻射(ionizing radiation)將癌細胞殺死。 隨著醫學物理及電腦科技的進步,放射治療也走向更精緻化與更準確的個人化治療,針對每位患者「量身訂做」的治療計畫,由電腦精確估算照射範圍內每單位體積的劑量,以降低治療的副作用,提高局部控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