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放寬申請強拍門檻,樓齡達50年或以上但少於70年的私人樓宇門檻由八成業權降至七成,樓齡達70年或以上則降至六成。 位於非工業地帶的工廈,如樓齡達30年或以上,門檻降至七成業權;另放寬相連地段強拍申請要求、精簡強拍法律程序,以及透過專責辦事處為受影響小業主提供更多支援。 公屋呎數2025 「北部都會區」是未來的策略發展據點,亦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
另外,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在十年間輕微上升了5%。 由2011年約137.7平方呎上升到今年約145呎。 而人均居住面積少於 5.5平方米的住戶所佔比例則維持0.5%不變。 在3個屋苑當中,雖然栢慧豪園不設有商場,但鄰近商場+WOO嘉湖,分為兩期,是天水圍最大型兼唯一附設電影院的私人發展商場,租戶數目約206個。 至於溱柏則設有名為The 公屋呎數2025 公屋呎數 Green Atrium的小型商場,商場內包括超級市場、連鎖店、中西食肆等,但若果想有更多選擇,便要乘接駁車往市中心。
公屋呎數: 新界西樓價累跌4.5%
在2021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3,4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500宗。 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較上一季(即2021年3月底)上升了0.1年。 房委會公布2021年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月底,約有153,6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01,0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 有移居香港10多年的內地女生,於影片中介紹自己月租1,200元、面積約215平方呎公屋單位。 公屋呎數 她又哭訴自己艱辛往事,指20多歲時曾靠代購賺到100萬元,但不久便投資失利倒蝕300萬元,直指「我那個月是非常難熬,這是真的,我很難受」。
在五年內興建約30,000個單位,增加約四分之一公營房屋供應。 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為優先。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公屋呎數: 富蝶邨斑蝶樓 新界大埔
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而且在香港無持有任何物業。 配屋時,申請表內的成員必須在港居滿 7 年,加上申請住戶的總月入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現行限額。 一人單位可以分為兩款,一是透過「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另一種是「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兩款計劃的申請資格都不同。 單位面積一減再減,是否因為政府為了提升公屋供應量而做的權宜措施? 房屋署署長應耀康7月7日在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上回應這個問題,解釋是為了令單位更適宜居住;他指單位面積雖然小,但改善了對流窗、採光和通風。 公屋呎數 近年,30歲以下的年輕申請者每年新增申請個案急遽增加,由2001年的2900人,增至2014年的73800人,增幅25倍。
- 2010年開始,每年都有2萬至3萬非長者單身人士申請公屋,至今累積登記數字超越14.2萬,按配額計算,假若今天開始沒有新增申請個案,亦需71年才能讓全部申請者上樓。
- 黃大仙區現有22個公共屋邨,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全屋裝修15萬元,另一個原因是單位不用做「暗線」,無需將單位的電線收藏在牆身內。
- 在3個屋苑當中,雖然栢慧豪園不設有商場,但鄰近商場+WOO嘉湖,分為兩期,是天水圍最大型兼唯一附設電影院的私人發展商場,租戶數目約206個。
- 以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為例,兩年前開始清理的棕地,今年完成平整並交予房委會興建公營房屋。
- 一人單位可以分為兩款,一是透過「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申請,另一種是「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兩款計劃的申請資格都不同。
平均申請年齡由2001年的39歲,一直下降至2014年的33歲。 但在「配額及計分制」下,年齡越高者越快成功申請公屋,從2006年至今,沒有30歲或以下單身人士成功獲配得公屋。 公屋呎數2025 在2016年,少於215呎的公屋合共佔13.1%,但2021年增至13.3%;在居屋方面,少於430呎的單位,亦由2016年的21.5%增至最新的23.2%。
公屋呎數: 單身長者的輪候公屋時間為多長?
「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亦會定期公布未來十年的公營房屋供應預測。 然而,由於未來十年公營房屋落成量分布不均,只有約三分之一單位於第一個五年期( 至 年度)落成,另外三分之二單位要留待第二個五年期( 公屋呎數2025 至 年度)落成,以致輪候公共租住房屋(公屋)時間很長。 因應公眾對一般公屋申請者輪候時間的關注,房屋署每年會對一般公屋申請者的安置情況進行特別分析。 請按以下連結瀏覽最近一次的分析:截至2022年6月底一般公屋申請者安置情況的特別分析以上特別分析中所述的申請者輪候時間僅顯示某個時間的特定情況,過往的趨勢並不代表將來的情況。 分析結果只用作一般參考用途,不應視為反映整體申請者輪候時間或個別申請者用以估算其輪候時間的依據。 一些想加快獲配公屋的家庭,可以自願參加特快公屋編排計劃,房委會會從中抽籤,讓中籤的申請人提早獲配公屋,但是必須要注意,計劃所提供能提早上樓的單位,必然存在一定的負面因素和瑕疵,例如凶宅。
- 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興建新的居屋單位,並制定執行細節。
- 表示部份公屋租金的加幅比例在這十年之間超過私人住宅。
- 到2005年,家庭申請者只需1.8年便可獲得首次配屋,長者一人申請者則只需1年。
- 2002年11月,政府重新定位房屋政策,減少興建公屋,輪候人數再度節節攀升。
- 根據房委會公布,今年6月底,輪候公屋宗數已經突破28萬大關,創歷史新高。
- 房委會表示,現時香港的按房屋類別劃分的人口分布中,住私人房屋的人口約較公營房屋高1成,前者為54.2%,而後者則為45%。
- 目標是在「住」的問題上讓市民看到希望,上樓早一些,住房大一些。
換言之,即使現在沒有人再申請公屋,也需要長達10多年才能解決公屋需求。 在2021年3月底,約有15.3萬名一般申請者輪候公屋,較十年前的8.9萬人大增6.4萬人。 雖然細單位的比例有增幅,但房委會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卻越來越大。 公屋呎數2025 在2021年,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數達145呎,但五年前只得141呎,而十年前亦只得137呎。
公屋呎數: 申請資格
如果選擇參加計劃後,成功獲分配公屋,住戶於 3 年內不可搬遷,期間亦不能以綠表申請居屋。 雖然政府承諾公屋的輪候時間約為 3 年,但是實際上的輪候時間亦需要超過 5 年,才能成功上樓。 至於非長者一人申請者,輪候時間就更加長,可能要用上 30 年,才能達到分配單位的分數資格。 根據房屋署資料,供 1 至 2 人入住的甲類單位,面積平均只有大約150呎,僅僅維持在國際標準內。 公屋單位「納米化」引起社會不滿,大眾覺得公屋發展倒退,單位面積回到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公屋呎數: 輪候時間長
但實際上,這個數據包括了面積十多平方米的大量一人單位,而多人家庭居住的公屋在回歸後則有縮水的趨勢(見另圖)。 【香港樓市走勢】樓價續跌,平價盤湧現,呎價1萬元或以下二手放盤增加,按年增加41%,當中以新界西放盤量最多,樓齡高的屋苑如大興花園、嘉湖山莊等較多這類二手盤放售,並有成交。 不過,今趟區內連一些樓齡20年或以下屋苑亦出現這種情況,包括栢慧豪園、珀麗灣、溱柏,值得有意上車的人士留意。 為主導土地供應,政府會物色更多土地以照顧需求並增加土地儲備,包括通過新一輪「綠化地帶」研究和《農業優先區顧問研究》釋放的可發展土地。 全港約有16,000公頃「綠化地帶」,超過一半已知有明顯發展限制,例如坡度較斜、具生態敏感性等。 為提高透明度,「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會制訂和定期公布未來十年可供發展土地的供應預測,稍後將作首次公布。
公屋呎數: 香港樓價明年起將下跌?
2004年落成的「新和諧式」公屋,5人單位面積只有38.8平方米,較以前縮減一成。 香港房委會聲稱目標是,家庭及長者一人申請者可以在3年內獲得初次配屋。 初次配屋後申請者若不滿,可有兩次重新配屋機會,但對其後兩次配屋的時間,房委會沒有任何承諾。 公屋呎數 根據房委會公布,今年6月底,輪候公屋宗數已經突破28萬大關,創歷史新高。
公屋呎數: 最新2021公屋預派一覽
區內已開展多項大型發展項目,政府會在不同環節提量、提速、提效、提質,將大型項目「生地」變「熟地」由過去需時十多年大幅壓縮一半時間。 政府會推出「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指數,反映申請者綜合輪候傳統公屋和「簡約公屋」的時間。 以新增申請者和回收公屋單位數量維持現水平不變計算,目標是在四年內(即 公屋呎數 公屋呎數2025 年度)把「公屋綜合輪候時間」由六年降至約四年半。
公屋呎數: 興建、重建、待建或建議中
根據房委會規定,新登記的公屋申請人,只可以選擇非市區地區,例如新界及離島。 而長者申請人,及 2013 年 9 月 30 日前登記的申請人,所選擇的地區就不受限制。 公屋呎數2025 如果申請人在申請時符合年滿58歲要求,就可以申請「高齡單身人士優先配屋計劃」,而在配屋時則需要年滿60歲,只有達到此年齡,才可獲優先編排公屋。 公屋呎數 香港最早期的公屋,單位面積只有約11平方米;後來建成的公屋,5人單位面積一直增加,到1993年的「和諧式公屋」,面積已增加至43.2平方米。
公屋呎數: 公營房屋供應(2)落實「公屋提前上樓計劃」
【公屋申請】房委會今日公布《房屋統計數字2021》。 公屋呎數 報告又指,今年公屋的人均居住面積輕微上升了5%,增加至人均145呎。 但值得留意,近十年的公屋租金加幅比例竟超過了私樓的加幅。 根據《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香港2030+》)最終報告,未來30年(2019至2048年)整體土地供應將達7,000多公頃,比需求的6,000多公頃,超出1,000多公頃。
公屋呎數: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
政府早期的房屋政策方針,認為三人以上大家庭的需求最為迫切,因此忽略了一或二人家庭的住屋需求,單身人士及二人家庭除了例外情況,都不能申請公屋。 能夠住到公屋一人單位,絕對是不少單身人士的渴望,租金便宜之餘,比起市面上大部分一人劏房,環境都要舒適,相對而言較容易負擔。 剛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正準備投身社會,未有充裕的經濟能力,所以希望可以獲配公屋,得到政府的住屋幫助。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公屋呎數2025 房委會公布最新統計數字,全港現時有127.2萬伙公營房屋,而私樓有164萬伙。 雖然公屋細單位的比例有增幅,但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數卻比5年前及10年前增加,達145平方呎。 公屋呎數2025 公屋呎數2025 另外,公屋每平方米的租金加幅「跑贏大市」,較五年前升36%,但整體租金水平仍遠比私樓低,只是私樓租金5分之1左右。 根據過去十年公營房屋實質建屋量數據,今年的總數為11,261間,與2011/12年間的數據相比變化不大。
黃大仙區現有22個公共屋邨,其中有4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另外,房委會報告中顯示,按年三月底的平均月租,港島、九龍、新界三區的房委會公屋單位每平方米租金在十年間平均上漲超過60%。 公屋呎數2025 公屋呎數2025 而私人永久性房屋租金方面,70平方米以下的單位按年第一季的平均月租則在十年內增長約39至58%。 表示部份公屋租金的加幅比例在這十年之間超過私人住宅。 根據政府最新資料,截至2021年6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8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3.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