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委會目前究竟以何準則判處緩刑,公眾無法得知,認為醫委會應將準則公開,讓大眾知道審訊結果是公平公正處理。 彭鴻昌指出,10宗與醫生被控專業失德的案件中,約有7宗最終判處緩刑,他認為醫委會需向公眾清楚交代判處緩刑的準則,而醫委會亦不應只考慮醫生的錯誤行為來量刑,更應考慮受害病人所承受的影響作量刑考量。 案發6年後,醫委會今日始就案件展開醫務聆訊,梁燕菁承認3項專業失德指控。
- 何醫生是中大醫學院第二屆畢業生,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是他的師兄,兩人曾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實習,梁稱讚何非常好人及隨和,對其不幸感到驚訝和傷感。
- 他指何讀書時較文靜,未曾聽過他熱愛潛水,同屆畢業同學正盡力協助何的家人。
- 控方引述急症科專家證人報告指出,世界衞生組織訂明,血氧飽和度低於94%已屬缺氧,低於90%需即時治療;十三至十八歲群組的血壓,100/70mmHg已屬最低接受程度。
- 隨着近年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出現,這些藥物多數治療晚期的癌症,例如不能動手術切除的肺癌、肝癌、腸癌和腎癌,都能大大延長病人的平均存活期,隨時達到兩三年甚至更長,最重要是新的療法比化療少副作用,病人生活質素也更佳。
- 西醫梁燕菁被指於2012年1月17日診治14歲少女俞潔珊時,沒有主動調查病人的缺氧及血壓過低情況、沒有充分留意病人的健康徵狀,以及沒有將病人轉送醫院適切治療,被醫務委員會控3項專業失德罪。
-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事發於2012年1月,就讀聖保祿的14歲女生余潔珊,因發燒發冷等病徵,多次向私家診所求診,但情況未見好轉,故2012年1月17日晚,向養和醫院梁燕菁醫生求診。 梁當時向她處方藥物後,籲她返家休息,然而病人其後情況轉差,送往東區醫院治療,延至18日晚證實不治。 梁燕菁醫生2025 【本報訊】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昨認為醫務委員會針對西醫梁燕菁判刑欠阻嚇力,並批評梁作為註冊醫生,連最基本臨床病徵亦忽略或遺漏,專業水平難以令人接受。 他呼籲醫委會訂立公開透明判刑準則及機制,否則此類「輕判」個案易令大眾有「醫醫相衞」觀感。 至於事件擾攘8年才完成聆訊,麥列菲菲承認等候時間長,但主要時間是用在初級偵訊委員會搜證,及尋找專家意見。 她指,尋找專家最困難,因該專家既不可與涉事醫生有利益關係又要有經驗,同時不少專家不欲指責同僚,又不想承受聆訊時受律師質問的壓力。
梁燕菁醫生: 專業治療
梁志仁醫生好唔好 四十歲的鄒先生為商人,鄒太為專業人士,其子的事故由本報於本周二率先報道。 隨着近年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出現,這些藥物多數治療晚期的癌症,例如不能動手術切除的肺癌、肝癌、腸癌和腎癌,都能大大延長病人的平均存活期,隨時達到兩三年甚至更長,最重要是新的療法比化療少副作用,病人生活質素也更佳。 此外,標靶藥物配合化療混合治療更可以治癒部分病人,例如第四期的乳癌和腸癌,開始見到一些病人接受綜合治療(藥物加手術切除)後可把病根治,這些現象不是我初做醫生時能見到的! 可見晚期癌症病人經治療後亦可以存活多年,並非一定「冇得醫」或「不應該醫」。
陳兆華引述世衛指標,血氧飽和度若出現異常需即時治療,當低於94%時,已屬缺氧,需給予氧氣,當低於90%時,屬緊急情況,需即時接受相關治療;而13至18歲群組的血壓,100/70 mmHg已屬最低接受程度。 專家認為梁沒有及時留意血氧飽和度和血壓情況,也沒有留意病人健康徵狀及將其送院。 睇醫生網提供香港醫生名單,專科醫生資料,醫療健康資訊,醫務信箱,醫生視頻,尋醫報告評分及病人診治分享等,更方便地搜尋適合你的治療方案及醫生資料。
梁燕菁醫生: 梁燕菁醫生 – 尋醫經歷詳述:
鄒太質疑仁安「斷錯症」及延誤醫治,「一直話係感染,又話無急切性做磁力共振,如果早啲做,可以早啲發現腦出血。」夫婦二人又懷疑仁安突然要求男嬰轉院,或欲隱瞞病情。 梁志仁醫生好唔好 他們決要找出真相,「唔知點解會咁,可能係出世時畀產鉗整傷,又或者有人撞傷佢個頭或跌過落地,希望醫院調查,還我哋真相。」男嬰現於伊利沙伯醫院兒科深切治療部留醫,情況嚴重。 鄒太仍坐月,努力「泵人奶」冷藏,希望兒子早日康復,把愛兒抱在懷中餵奶。
梁當時處方藥物後讓少女回家休息,少女病情卻持續轉差,送往東區醫院留醫,翌日因嚴重肺炎、猩紅熱及細菌感染死亡。 尋日立法會醫學界代表梁家騮醫生(怪醫)同哥哥梁家騏醫生合資嘅診所開幕,大家先知道,梁家騮亦來自醫生世家,家族出咗四個醫生,除咗骨科、外科外,仲有以前喺台灣執業睇內科嘅三哥梁家驊,仲有依家喺屯門醫院接受外科專科訓練嘅姪女梁裕穎。 尋日梁氏兄弟診所有喜事,除咗最細嘅六弟嚟唔到外,其餘兄弟到齊晒。 梁志仁醫生好唔好 醫務委員會昨展開聆訊,裁定鄭兩項專業失德罪成,判處除牌四個月。 西醫梁燕菁被指於2012年1月17日診治14歲少女俞潔珊時,沒有主動調查病人的缺氧及血壓過低情況、沒有充分留意病人的健康徵狀,以及沒有將病人轉送醫院適切治療,被醫務委員會控3項專業失德罪。
梁燕菁醫生: 醫療評價
以下列出香港著名的醫生集中地,有些大廈就聚集了超過一百名醫生。 死者丈夫譚先生供詞指,鄭更換藥物時未有多作解釋,亦沒詢問病人的經期情況及討論其他治療方案。 譚又指,病人一三年五月因子宮移位向婦產科醫生求診,該醫生得悉病人正服用安美達錠,即建議進行卵巢及子宮切除手術,二人當時才得悉安美達錠不適合未停經女士服用。
梁燕菁醫生: 少女患猩紅熱無及時送院終不治 養和醫生專業失當罪成 停牌獲緩刑 (14:
辯方隨後又呈上多封由同事及上司撰寫的求情信,指她對工作有熱誠及經常從事義務工作。 判決應集中考慮治療程序是否恰當,而非病人最終死亡的結果:「如果後來搵名醫醫番好,係咪代表之前的程序就無錯呢?」過往大部分性質類似、涉及診治過程的投訴個案罪成例子很少,今次因醫院提供的診斷報告很確切,才能將醫生定罪。 梁燕菁在求情時,以紙巾拭淚並在一旁哽咽,而律師亦指出她以往並無失德行為紀錄,在執業期間仍會致力進修。 案情指,14歲病人俞潔珊因前肩及前胸骨疼痛、面上有紅疹,於2012年1月17日晚上10時許偕母親,到養和醫院門診部向當值醫生梁燕菁求診,發現有發燒、咳嗽、發冷等症狀。 患者事前數天亦曾因咳嗽、流鼻水及低燒,向其他私家醫生求醫,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或感染流感,其中一名醫生曾處方抗生素,惟情況未有好轉。 梁燕菁醫生2025 被告被指控未有積極為患者缺氧及低血壓情況作調查、診斷患者時未有留意其身體迹象,及未有因應患者情況安排入院接受適切治療。
梁燕菁醫生: 搜尋病症資訊
我們常與不同類型的醫療機構、藥廠、保險公司、商業機構、名人、非牟利機構等等合作。 醫委會主席劉允怡表示,根據早前聆訊,梁協榮表示並不知病人心臟驟停,亦不知曾出現僅約攝氏30度的低温情況。 豈料當晚十一時許,院方突指男嬰嘔奶、呼吸困難,轉往初生嬰兒深切治療部,劉初步推斷男嬰或受感染。 鄒太曾要求為兒子做磁力共振檢查腦部,惟劉以男嬰情況好轉為由建議暫緩,其後建議男嬰轉至公立醫院。
梁燕菁醫生: 猩紅熱少女無適時治療亡 女西醫專業失德判停牌緩刑
涉事醫生梁燕菁被指當時未有及時送女生到醫院接受合適治療,醫務委員會裁定梁專業行為失當罪成,判處停牌3個月,緩刑2年。 控方讀出專家證人、急症科專科醫生陳兆華的意見,他引用世界衞生組織的指標表示,當血氧飽和度測出94%已屬於缺氧症狀,90%更應立刻治療,100/70 mmHg是13至18歲群組的血壓最低接受程度。 專家認為,梁燕菁沒有即時注意氧氣飽和度和血壓,也無考慮病人的健康徵狀及將其送院留醫。 梁燕菁承認以上控罪,而在較早前回應專家證人的疑問時亦有表示,若再有相同情況發生,她會因應病人的血壓及缺氧情況,對病人作出留院治療的安排。
梁燕菁醫生: 梁志仁醫生好唔好: 香港島銅鑼灣渣甸街5
西醫梁燕菁2012年因沒有充分留醫病人的健康徵狀,及時為病人安排適切治療,病人最後因嚴重肺炎、猩紅熱及感染而亡。 醫委會暫委主席麥列菲菲會後表示,同類事件中,今次判刑屬最嚴重,又指醫委會的工作「不是懲罰醫生,而是維護市民健康」。 西醫梁燕菁涉於2012年初,未有因應14歲女病人出現缺氧及低血壓症狀,及時為她安排入院作適切治療,病人最終因嚴重肺炎、猩紅熱及感染死亡。 醫委會昨就案件展開醫務聆訊,梁燕菁承認3項專業失德指控,醫委會裁定停牌3個月,緩刑2年。 病人情況之後轉差,其母18日凌晨帶她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當時情況嚴重,身上和舌頭出現紅疹,轉送至兒童深切治療部醫治,留醫至18日晚上不治。 梁燕菁被控三項專業行為失當,分別沒有主動調查病人的缺氧及血壓過低、沒有充分留意病人健康徵狀,及沒有將病人轉送醫院接受適切治療。
梁燕菁醫生: 生活 POWER-UP
醫委會亦可按情況,對失德的醫生執業作出規限,例如要求進修、要求在一定期限內接受監督等。 患者獲梁燕菁診症期間,血氧飽和度及血壓均有異常,惟梁僅認為屬急性支氣管炎,及處方另一種抗生素治療,建議患者多作休息,如3日後情況未有好轉或惡化就應覆診。 不過患者返家後情況隨即惡化,出現呼吸短促情況,其母決定於翌日凌晨轉送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 醫委會暫委主席麥列菲菲會後表示,梁燕菁事後承認錯誤,又就事件尋找其他專家意見,改善自己的專業知識,可見她有悔改的心。
梁燕菁醫生: 少女猩紅熱冇送院死亡 女醫失德判停牌獲緩刑
十四歲少女俞潔珊一二年一月在養和醫院向女西醫梁燕菁求治,當時她的血壓一度低至81/44mmHg,血氧飽和度跌至90%,但梁醫生沒留意及主動調查病人明顯低血壓和缺氧徵狀,開藥後安排病人出院返家休養。 梁燕菁醫生2025 少女翌日病情惡化急送東區醫院搶救無效,即日死亡,死因包括猩紅熱、嚴重肺炎及細菌感染。 少女家人向醫務委員會投訴,醫委會昨召開紀律聆訊裁定梁三項專業失德罪成,判停牌三個月,緩刑廿四個月。 西醫梁燕菁被指2012年沒有因病人缺氧及低血壓等症狀作出適當治療,最終病人因嚴重肺炎、猩紅熱及細菌感染死亡。 控方於聆訊指,該名14歲少女於2012年1月6日因發燒、流鼻水、發冷等徵狀求醫,當時有私家醫生診斷她為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並處方相應藥物。 少女其後情況轉差,其母親帶她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當時情況嚴重,身上和舌頭已出現紅疹,轉送至兒童深切治療部,最後情況轉差,18日晚上不治。
梁燕菁醫生: 梁燕菁醫生10大著數
其後鄭於一三年一月發現癌細胞有復發迹象,同月把處方藥物更換成對未停經女士無效的安美達錠,期間沒有轉介病人至腫瘤專科醫生。 從〈醫護信箱〉提問後,更有機會參與〈醫訪共融計畫〉透過綜合意見問診服務,會員可對病情預先稍作了解後,選擇性地邀請相關合適醫生共同參與該計畫,為健康生活作更週全之護理安排。 正如一位悼念者的留言 「每一個人最終都要逝世,謝醫生光榮的離去,是一生無憾」。
梁燕菁醫生: 健康資訊
控方讀出專家證人、急症科專科醫生陳兆華的意見,專家引述世界衞生組織的指標,血氧飽和度若測出94%已屬缺氧症狀,90%更需即時治療;而13-18歲群組的血壓,100/70 mmHg已屬最低接受程度。 專家認為梁沒有及時留意氧氣飽和度和血壓情況,也沒有留意病人的健康徵狀和將病人送院。 梁志仁醫生好唔好 梁燕菁承認控罪,又於較早前回應專家證人疑問時表示,若再發現有相同情況,她會選擇安排病人進一步接受胸部X光檢查,以及就病人的血壓及缺氧情況,安排病人留院治療。 梁燕菁醫生 聆訊早前透露,林達成曾三度離開手術室,例如拿取電話充電器、抗生素等。 事發後她亦主動向急症科專家諮詢,日後應如何改善臨床上的處理方法。 律師又讀出卓健醫療執行醫務總監周一醫生撰寫的求情信,信中提及梁是熱心、關愛病人的醫生。
梁燕菁醫生: 香港醫生搜尋
不喜歡死亡 但人必須一死 Keizer在2015年12月退休後,隨即加入了臨終診所。 「我已經70歲了,我有的是時間,經驗和醫學知識,我很希望自己可以幫助到別人,對另一個生命發揮影響力。」不過,原來這位經常目睹死亡的醫生,心底裏也怕死。 控方引述急症科專家證人報告指出,世界衞生組織訂明,血氧飽和度低於94%已屬缺氧,低於90%需即時治療;十三至十八歲群組的血壓,100/70mmHg已屬最低接受程度。 患者獲梁燕菁診症期間,血氧飽和度及血壓均有異常,惟梁僅認為屬急性支氣管炎,處方抗生素治療。
梁燕菁醫生: 醫生列表
她又指,過往同類事件大多判處停牌1個月及緩刑,是次判刑屬同類事件最嚴重。 被告代表律師則指鄭於一三年一月的醫療紀錄中,提及曾建議「病人慎重考慮進行卵巢及子宮切除手術,達致停經」。 Chill Health 是反傳統的全新醫療健康資訊平台,用有趣及輕鬆方法來分享健康資訊!
其母於十七日帶她到養和醫院門診求醫,當時檢查錄得血壓為90/60 mmHg、81/44mmHg,血氧飽和度分別為92%、95%、90%。 指數異常,負責診症的梁燕菁卻未有跟進,診斷少女患急性支氣管炎,處方藥物後安排返家休養。 少女返家後情況轉差,十八日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時已休克,轉送兒童深切治療部,同日死亡。 前養和醫院門診西醫梁燕菁涉於2012年初,未有因應14歲女病人出現缺氧及低血壓症狀,及時為病人安排入院作適切治療,病人最終在求診翌日,因嚴重肺炎、猩紅熱及感染在公院死亡。 2012年聖保祿中學一名14歲中三女生,因患猩紅熱向私家醫生求診,惟發病12天後死亡。
梁燕菁醫生: 診所地址
但患者返家後情況即惡化,其母決定於翌日凌晨轉送到東區醫院急症室求醫。 與同院的肝臟移植小組合作,為一名同時患心臟、肝衰竭的病人進行移植手術,是全港首宗「心肝齊換」的手術。 消息人士指:「咁資深嘅醫生走,事前一定會走漏風聲,但今次佢真係不動聲息,突然就話走!」據悉,鄭的主管職務很大機會由該院另一心胸外科顧問醫生區永谷接手。 梁燕菁醫生2025 何醫生是中大醫學院第二屆畢業生,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是他的師兄,兩人曾在威爾斯親王醫院實習,梁稱讚何非常好人及隨和,對其不幸感到驚訝和傷感。 【本報訊】被盛讚樂於助人的好醫生何慶彤,昨日噩耗傳出後,震驚醫學界,同業盛讚何為人隨和,樂於助人,東區醫院兒科部門一片愁雲慘霧,同事紛紛網上哀悼。
梁燕菁醫生: 少女未受適切治療病死 西醫被停牌3月緩刑2年 醫委會暫委主席:判刑屬最嚴重 (15:
專家證人指,女西醫無及時留意病人的氧氣飽和度和血壓情況,亦沒留意病人的徵狀及送院。 醫委會暫委主席麥列菲菲指今次判刑是同類案件中最重,已反映事件嚴重性。 【Now新聞台】一名少女因為未受適切治療,最終因嚴重肺炎及猩紅熱死亡。 醫委會裁定負責診症的女西醫三項專業失德,判停牌三個月緩刑兩年。 醫委會暫委主席麥列菲菲指聆訊並非用作懲罰醫生,今次判刑已是同類案中判得最重,過往的個案只有停牌1個月及緩刑,委員會在聆訊開始時都有查詢法律顧問應否考慮病人最終死亡的後果,但顧問建議只需針對被指控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