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擁有全世界其中一個最繁忙的貨櫃碼頭,而區內的青馬大橋、汀九橋、及 8 號和 9 號幹線等均為香港作為大灣區內的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航空樞紐的重要基建設施。 葵青本身亦由以往的鄉村,發展成工業區以至今天工商業並重、宜室宜居的社區,在葵青的工廠區中可見到摩登的商業大廈、時尚服飾的名牌商店、還有悠閒的精品咖啡店。 大窩口道公營房屋項目分2期,第1期位置毗鄰葵涌邨茵葵樓,第2期項目則位於葵盛東邨盛和樓對面。 按 年度的公營房屋預測建屋量,大窩口道第2期項目將較早於2026/27年落成,第1期項目則會於2027/28年落成。 而車站只設有2條連接大廳及月台的電扶梯,是港鐵系統中設有最少電扶梯的車站之一。 1993年4月27日,一列荃灣綫載客列車由荃灣站駛往大窩口站途中,一個車廂的連接器鬆脫,導致最後3卡車廂與前面車廂分離,失去動力後停在隧道內。
- 如有關申請通過後,第1期和第2期地盤分別可提供554伙(39層高)和383伙公屋單位(42層高),合共937伙,較原先設計增加約150伙。
- 而車站只設有2條連接大廳及月台的電扶梯,是港鐵系統中設有最少電扶梯的車站之一。
- 工程項目: 鑽孔樁、嵌岩式工字鋼樁、迷你樁、板樁、管樁、地盤平整、人行道建造、
- 直到2020年7月10日,於上述位置加設電扶梯獲得立法會通過,而工程於同年第三季展開,最初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啟用[11],及後順延至2023年第二季落成[12]。
- 葵青本身亦由以往的鄉村,發展成工業區以至今天工商業並重、宜室宜居的社區,在葵青的工廠區中可見到摩登的商業大廈、時尚服飾的名牌商店、還有悠閒的精品咖啡店。
1967年,顧問公司Freeman, Fox, and Partners於研究報告中提及曾建議荃灣站及大窩口站設於沙咀道地底[6]。 但因後來荃灣機廠決定於青山公路-荃灣段以北興建而將走綫北移,兩站的位置因而改為現時位置。 荃灣三棟屋村未建成前,曾經於大窩口附近圍海作田,還於現時大窩口邨富民樓附近建了一間草屋,稱為「老屋場」。 隨著1960年代荃灣新市鎮的開發,公共房屋大窩口邨於1961年建成,而大窩口道也於同期通車,方便居民出入。 其後於1980年代末重建,1990年代重建後的大窩口邨和葵賢苑落成,形成現有模樣。 在政府官方地圖上,沒有「大窩口」這地名,只有「大窩口邨」、「大窩口體育館」、「大窩口道」,位置屬於「荃灣」及「葵涌」交界。
大窩口道第二期: 葵青區
連接大廳及月台電梯曾於2017年1月13日起暫停使用,以更換為較新型號,並於2018年1月重投服務[13]。 工程項目: 大窩口道第二期 鑽孔樁、嵌岩式工字鋼樁、迷你樁、板樁、管樁、地盤平整、人行道建造、 道路工程、渠務工程、挖掘及側向承托和樁帽建造工程。
- 此外,民政處會透過各分區委員會、葵青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青年活動委員會等,加強與社區的聯繫,廣納不同意見,使政府施政能夠急市民所急。
- 而有大窩口邨的區議員早於2004年開始多次要求加建電扶梯連接車站及人行天橋,但鑑於未能達成共識屢遇阻滯,而時任區議員黃炳權甚至批評政府及港鐵多次拖延[9]。
- 兩座大樓的底座均會用於社福設施、管理或辦公室等用途,而在第二期大樓的地庫亦會設有停車場。
- 房委會擬議申請在3號地盤興建一座42層高的公營房屋,包括一層地下停車場及地面提供一所有9間課室的幼稚園,以及有一座3層高包括地庫的零售設施和一座11層的附屬大樓以容納街市和多項社會福利設施。
- 在政府官方地圖上,沒有「大窩口」這地名,只有「大窩口邨」、「大窩口體育館」、「大窩口道」,位置屬於「荃灣」及「葵涌」交界。
- 另外,房委會亦申請放寬九龍啟德第2B區3號及4號地盤的建築物高度限制及地積比率限制,以作公營房屋發展。
而有大窩口邨的區議員早於2004年開始多次要求加建電扶梯連接車站及人行天橋,但鑑於未能達成共識屢遇阻滯,而時任區議員黃炳權甚至批評政府及港鐵多次拖延[9]。 然而經過多年爭取後,路政署於2017年12月向葵青區議會提交文件,建議於B出口旁的人行天橋加設雙向電扶梯[10]。 直到2020年7月10日,於上述位置加設電扶梯獲得立法會通過,而工程於同年第三季展開,最初預計於2022年第四季啟用[11],及後順延至2023年第二季落成[12]。 大窩口(英語:Tai Wo 大窩口道第二期2025 Hau)是香港新界中葵涌西面的一個谷地,主要由公共屋邨組成。
大窩口道第二期: 香港科學園第二期擴建工程12W-A大樓
香港房屋委員會近日向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交申請,擬於葵涌大窩口道及葵盛圍發展公營房屋,並申請略略為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 擬議發展將分為兩期,合共可提供約937個單位,料可惠及2,570人;另在地盤預留了約5%的住用樓面面積作社福設施之用,包括提供一間長者鄰舍中心、一間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及一間特殊幼兒中心。 大窩口道第二期2025 另外,房委會亦申請放寬九龍啟德第2B區3號及4號地盤的建築物高度限制及地積比率限制,以作公營房屋發展。 房委會擬議申請在3號地盤興建一座42層高的公營房屋,包括一層地下停車場及地面提供一所有9間課室的幼稚園,以及有一座3層高包括地庫的零售設施和一座11層的附屬大樓以容納街市和多項社會福利設施。 大窩口道第二期 4號地盤則擬議興建兩座42層高的公營房屋,包括地下停車場、幼稚園及零售設施。
就項目環境評估方面,房委會認為擬建發展項目不需要任何道路噪音緩解措施,營運階段亦不會受到不良的空氣質素影響。
大窩口道第二期: 葵青民政事務處組織結構圖
民政處十分重視青年發展,致力培育葵青青年成為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有抱負和具正向思維的新一代。 民政處於2022年復辦「葵青區體育節」,提供的賽事包括各式球類和田徑錦標賽,透過運動競技打破隔膜,亦喚起區內居民,尤其是青年對運動的熱誠。 大窩口道第二期 大窩口道第二期2025 民政處又在2022年舉辦「葵青區電競推廣暨比賽巡禮」,透過講座、工作坊,向葵青青年介紹電競,藉比賽讓他們實踐所學,並從中培養青年的團結互助精神。 此外,民政處於2014年成立了「葵青區青年發展網絡」計劃,加強與區內青年溝通,鼓勵他們參與社區的工作,例如組織義工隊探訪長者;亦延伸他們在不同學習領域上的體驗,例如帶他們參觀實驗農場、水耕技術研發中心,令他們深入了解本地的農業及養漁業。 葵青民政事務處(民政處)是推行地方行政的主要機關,一直與區議會緊密合作,協助區議會向不同的政府部門反映意見。 此外,民政處會透過各分區委員會、葵青區撲滅罪行委員會、防火委員會和青年活動委員會等,加強與社區的聯繫,廣納不同意見,使政府施政能夠急市民所急。
根據十八區區議會區域劃分,大窩口站行政上屬於荃灣區[7],德士古道至昌榮路一段的青山公路-葵涌段是荃灣區及葵青區的分界線,車站建於青山公路以北,故屬於荃灣區。 由於荃灣綫興建時,為減低對鄰近三棟屋村地基的影響,導致荃灣站位置向東北遷移,引致乘客均流向該站乘車,因此大窩口站是港鐵較少人使用的車站之一[5]。 房委會擬在大窩口道分2期建公屋,近日向城規會申請放寬項目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放寬後可額外提供150伙,最終提供937伙公屋單位。
大窩口道第二期: 鄰近港鐵車站
根據區議會劃分,青山公路—葵涌段及德士古道是兩個區議會管轄區的分界位置(德士古道以東的一帶私人樓宇、大窩口邨、葵賢苑、葵蓉苑、大窩口體育館、荃灣帝盛酒店、嘉民葵涌物流中心)一帶屬於葵青區,其餘的地區行政上屬於荃灣區。 大窩口道第二期2025 房委會近日向城規會遞交申請,計劃分別於葵涌大窩口道及九龍啟德第2B區興建公屋,預計大窩口道項目可提供937個單位,啟德項目則預計可提供3120個單位,最快有機會2026年落成。 根據申請文件顯示,第一期及第二期地盤將分別興建各一座大樓,第一期的大樓的擬議層數約為39層,第二期大樓層數將不少於42層,第二期大樓亦會包括有一層地庫。 兩座大樓的底座均會用於社福設施、管理或辦公室等用途,而在第二期大樓的地庫亦會設有停車場。 房委會認為擬議申請可提升公營房屋發展密度以應付公營房屋的殷切需求,技術評估亦顯示不會在視覺、景觀、空氣流通、交通、排污及環境方面構成不可接受的負面影響。
大窩口道第二期: 荃灣綫載客列車脫鉤事件
但車長未察覺列車脫卡繼續行駛,駛至大窩口站時,經月台職員通知才揭發事故。 幸好當時沒有乘客站在車廂與車廂中間,故此沒有造成任何人命傷亡,而該次地鐵列車在行駛期間脫卡意外亦是全球首宗[14][15]。 有別於一般前地鐵的地底車站,初期大窩口站月台頂部的乘車資訊是以綠底白字顯示,與此站色系一致,跟其他地底車站的白底黑字不同,直至1990年代前地鐵為所有地底車站月台更換為帶有路線色條的白底黑字吊板為止。 站內亦設有各種自助服務,包括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2]以及香港郵政郵箱[3][4]。 1961年入伙的大窩口邨,建有20幢第二型徙置大廈,樓宇呈「日」字型。
大窩口道第二期: 葵青區相關網站
3年後,葵涌邨42幢第三型徙置大廈陸續落成,樓高8層的樓宇呈「L」字型。 大窩口道第二期2025 在未來的日子,我會聯同葵青民政的團隊,以及熱心的社區團體,同心同行,為香港營造一個有活力、並且不斷發展前進的葵青社區。 大窩口道第二期 大窩口道第二期 如有關申請通過後,第1期和第2期地盤分別可提供554伙(39層高)和383伙公屋單位(42層高),合共937伙,較原先設計增加約150伙。
大窩口道第二期: 葵青區活動預告
現時一般泛指以葵青區的大窩口邨為中心的周邊地區,包括德士古道以東的一帶私人樓宇、葵賢苑、葵蓉苑,鄰近地區有國瑞路、城門谷、象山邨、石圍角。 大窩口道第二期 大窩口站(英語:Tai Wo Hau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新界荃灣區大窩口國瑞路與青山公路-葵涌段之間的國瑞路公園地底,屬於港鐵荃灣綫的鐵路車站,亦是前地鐵系統中首個建設於新界區的地底車站,車站於1982年5月10日啟用。 大窩口站於1982年5月10日隨著荃灣綫首段工程通車而啟用,而車站由日本青木建設及飛島建設聯營公司負責興建。 車站原本在荃灣綫計劃初期,大窩口站主要服務三棟屋村至大窩口邨一帶居民,後因於1979年動工之荃灣綫定線影響三棟屋村大部分地基,政府將舊有的三棟屋搬遷,並成為現時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的三棟屋博物館。 房委會向城規會申請略為放寬2個項目的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以提供更多單位。 大窩口道第二期2025 大窩口道第二期2025 包括建議將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由6.0倍略為放寬至6.5倍,以及將第2期地盤的建築物高度限制,由主水平基準以上190米放寬至198米。
大窩口道第二期: 月台
根據文件,葵涌大窩口道項目計劃位於大窩口道及葵盛圍附近,計劃分兩期各建設一座大樓,首期大樓擬議層數約為39層,第二期大樓層數不少於42層,分別可提供約554個單位及約383個單位。 另外亦預留約5%的住用樓面面積作社福設施之用,包括提供一間長者鄰舍中心、一間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及一間特殊幼兒中心。 項目預計將於2026至2027年及2027至2028年分階段落成。 房委會表示,為配合2018年12月政府公布的「提升公營房屋用地的發展密度」政策,故擬放寬在市區住宅發展密度第2區及第3區的最高住宅地積比率至最多3成。 房委會建議將申請地盤的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由6.0倍略為放寬至6.5倍,即增加約8.3%;將第二期地盤的建築物高度限制由主水平基準以上190米放寬至198米,即增加約4.2%。 在擬議的增加發展密度下,申請地盤將在第一期地盤及第二期地盤中,分別提供約554個單位及約383個單位,即提供額外約150個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