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片區從十年前開始建設就定位為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一直按着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要求,「依托香港、服務內地、面向世界」,匯聚大量香港企業。 此外,前海重視支持兩地青年就業創業,持續吸引香港青年創業者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落戶,孵化了不少成功企業,深受香港青年歡迎。 上星期公布的前海方案一口氣將前海合作區的面積由15平方公里大幅擴展至120平方公里,並強調推動前海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加快在前海建立與香港聯通、國際接軌的現代服務業體制。 未來香港的青年人,不論是專業人士或是希望創業的人士,在前海都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於1月8日推出以來,截至4月7日已有275間企業提供逾2,000個職位空缺,其中過半數是創科職位,可見企業反應十分熱烈,與政府攜手支持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及發展事業,了解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最新發展,把握相關發展機遇。 同樣在3月出台的另一項對香港有重要意義的國家政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14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當中明確提出便利港澳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學就業創業,打造粵港澳青少年交流精品品牌。
其中一項措施是提供香港青年於內地實習機會,為有興趣到內地就業的香港青年提供實戰體驗。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2025 政府早於2014至15年度起推出「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畫」,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實習計畫,以加深香港青年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及發展機會的認識,並協助他們訂立未來工作方向、累積工作經驗和建立人脈網絡,增強就業優勢。 2019至20年度資助的一百四十九個實習項目中,總資助額約一億二千萬元,約三千八百名青年受惠,其中「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實習計畫」更於2019年全面涵蓋大灣區九個內地城市,並於今年6月11日舉行啟動禮。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相關文章
優化廣東政務服務網港澳企業服務專版,提升“粵智助”政府服務自助機便企服務功能,探索在港澳地區投放並提供常態化服務。 推動建立大灣區網絡安全協調聯動機制,開展以信息共享共治為核心的基礎框架研究,建立健全大灣區網絡安全信息通報預警機制。 探索建立大灣區網絡安全標準體系,促進網絡安全信息共享、推動網絡安全資質互認,實現區域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共同應對重大網絡安全事件,提升大灣區網絡安全綜合保障能力。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2025 搭建涵蓋可信身份、可信數據和網絡行為等關鍵要素的大灣區電子認證互認平臺。
支持港澳充分發揮國際科研合作平臺的獨特優勢,引進內地及世界的創科領軍人才、科研團隊和企業,促進跨領域科研合作。 加快推動粵港澳三地數字技術聯合創新和産業化,對標全球領先地區,構建高標準、一體化的完整數據産業鏈,提升大灣區城市群數據産業發展能級。 鼓勵支持粵港澳三地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共建高水平數字協同創新平臺,推動數字科技成果轉化。 開展數字政府産業賦能行動,搭建數字政府産業服務平臺,打造信創、數字政府、數據、網絡安全産業集聚區。 支持建設數字經濟雙創基地、孵化器、特色小鎮等創新形態載體。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工作假期計劃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社會參與”原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建立由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創投和金融機構等組成的“數字灣區”建設矩陣。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參與建立粵港澳三地“數字灣區”聯合工作機制,形成政企高效協同、資源整合共享的工作推進體系。 針對“數字灣區”建設的堵點痛點,通過“揭榜挂帥”、應用場景徵集推介、典型案例發佈推廣、“數字灣區”指數發佈等措施,充分吸收轉化粵港澳三地先進數字化創新成果,提升整體建設效能。 探索依託社會資本設立“數字灣區”建設發展基金,服務“數字灣區”重大項目開發建設,吸引更多元的市場主體參與,推進大灣區數字化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和增值賦能。 深化國家工業互聯網示範區建設,深入實施産業集群數字化轉型工程,構建以“工業互聯園區+行業平臺+專精特新企業群+産業數字金融”為核心的新製造生態系統。
此外,申請來的人才所從事的行業重合度較高,我們亦可建立專業的行業交流平台,透過舉辦行業講座、研討會和專業交流活動來實現,創建一個能夠提供行業信息、最新趨勢和專業知識共享的平台。 政府應在這方面發揮積極的角色,協助社會及企業籌劃這些活動,邀請本地行業專家和知名學者分享他們的經驗和見解,這不僅可以提供外來人才與本土專業人士直接互動的機會,還可以讓他們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和趨勢。 加強粵港澳三地數字技術聯合創新攻關,探索構建統一的“數字空間”底層技術體系,建立數字資産確權、交易、隱私保護等配套管理制度和行業標準規範。 支持大灣區徵信機構開展跨境合作交流,探索推進徵信産品互認。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有片)《最憶是杭州》:打開「城市三重境」
如果香港居民在內地就業,與內地機構簽訂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社會保險法》、《社會保險費徵繳暫行條例》及當地相關法規、規章政策規定,參加就業所在地的各項社會保險(分為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項)並繳交社會保險費。 香港居民可親身到內地銀行分行辦理開戶手續,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2025 所需文件包括香港身份證、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即回鄉證)、已實名認證的大陸電話號碼及內地住址證明。 而部分香港銀行亦推出以「見證開戶」方式辦理內地開戶手續,讓香港居民無需親身前往內地亦能於香港開立內地銀行戶口。 如欲從香港匯人民幣至內地,只能匯給同名帳戶,且設有每日限額。 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為有需要的香港居民提供「免費法律諮詢服務」, 向求助的香港居民提供有關內地法律的初步意見,以協助他們處理遇到的問題。 企業可透過計劃的專屬網頁(/gbayes),了解詳情及登記參與計劃。
- 支持符合相關資質條件的商業銀行開展內部數據跨境流動試點。
- 有興趣參與計劃的畢業生,只需根據空缺上的聯絡方法,直接聯絡企業申請空缺便可以。
- 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 由中國香港海口聯誼會主辦,繁星文化、海南大學、海口觀瀾湖度假區、海口觀瀾湖新城協辦的「瓊港青年音樂節2023」日前假海口觀瀾湖中央舞台舉行。
- 非常高興出席今天騰訊金融學院舉辦的「揚帆起航,灣區翱翔」青年論壇,與在座各位金融科技的翹楚、學術代表及有志在金融科技行業發展的香港青年人就金融科技的發展及大灣區的機遇進行交流。
- 面對部分疑慮的聲音,政府應該透明地向公眾解釋,強調其互補性,例如「高才通計劃」吸引的海內外人才往往從事科創、金融等高端行業,這些行業對於香港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
他又說,香港公司打入內地市場,亦需要對內地產業環境、文化背景更為熟悉的「港漂」發揮所長,相信聘用「港漂」對香港公司亦有增值。 2025年,基本完成“數字灣區”建設任務,實現大灣區數字化規制規則有效對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效聯通,計算能力、存儲能力均衡發展。 “數字灣區”建設成為大灣區新的經濟增長點,“數能”成為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如果參與計劃的畢業生在受僱期間缺勤或其他原因,導致受僱期不足一整個月,以致企業或機構支付的工資低於18000港元,政府對該月的津貼額亦會按比例下調。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企業內地與海外暑期實習計劃
加強粵港澳三地船舶安全檢查協同信息平臺建設,降低貨物通關成本,縮短貨物流通鏈路。 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推動大灣區居民出入境和通關便利化,加快推動“高精尖缺”人才便利跨境通關,推動港澳居民與內地居民出入境通關查驗系統聯通融合,推動香港出入境自助“e-道服務”。 大力推進大灣區城際客運公交化運營,不斷提升港珠澳大橋“一站式”自助查驗水平,加快實現粵港澳三地“一碼通關”、大灣區“一碼暢行”。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青年創新創業基地
如香港居民離開內地回香港定居,亦可提取住房公積金賬戶的餘額。 過去一年,全球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世界各國普遍面對經濟衰退、失業率上升等問題。 不少青年人包括應屆大學畢業生均對今年的就業市場不表樂觀,擔心未能找到心儀工作。 香港青年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遠,從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尋找新機遇。 正如我在1月的網誌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生產總值接近17,000億美元,是國家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發展潛力巨大。 如何搭上大灣區發展的高速列車,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是香港年輕人值得思考的問題。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服務範疇
探索在文化交流、就業、投資、經商等領域共建更多智慧城市應用場景。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2025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2025 建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高水平推動粵港澳新型智慧城市群建設。 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中再申政府將繼續與各界合作,推展多元活動和拓闊青年視野,讓青年更深刻認識國家和世界發展並切實執行及完善藍圖的多項措施。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
大灣區內有機遇,三地政府有支持,青年人有熱情,還有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家聯盟的推動,我對香港青年在大灣區發展充滿信心。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2025 香港一定會用好、用足中央的支持,充分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自 年度起推出的「青年內地實習資助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舉辦內地實習計劃,加深香港青年對內地就業市場、職場文化及發展機會的認識,協助他們訂立未來工作方向、累積工作經驗和建立人脈網絡,增強就業優勢。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相關計劃
香港住房成本遠高於內地,成為內地人才來港就業的一大考慮因素。 星島新聞集團行政總裁蔡晋認為,港人同樣面對「住房難」問題,故政府不宜直接為外來人才提供房屋津貼,他提議政府為企業提供稅務優惠,以鼓勵企業為外來的僱員提供「企業宿舍」或住房補貼。 無可否認,「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用意良好,但特區政府在香港創科人才面臨短缺的前提下,不但沒有想方設法培訓、招攬、留住人才,反而把他們往外送。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促進人才流動 香港青年大灣區就業觀點研究報告
至於企業方面,若想參與計劃,首先須要在香港和大灣區內地市都有業務,不單只是港企,亦可以是駐港的內地企業。 政府要求有香港商業登記證或其他認可的註冊證明、在內地工商登記管理機關登記、持有有效營業管業執照,或其他有效登記證。 有興趣參與計劃的畢業生,只需根據空缺上的聯絡方法,直接聯絡企業申請空缺便可以。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整個計劃有2000個名額,為期18個月,計劃結束後畢業生有機會轉為企業的長期僱員。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人才市場供需失衡
鼓勵龍頭企業圍繞通用人工智慧、高端算力建設等重點領域建設聯合實驗室,謀劃發佈算力夥伴計劃。 鼓勵企業和社會力量開展通用人工智慧研究和建設,構建開放、融合、具有引領發展能力的創新生態。 在醫療影像、智慧視覺、基礎軟硬體、普惠金融等領域推進國家和省新一代人工智慧開放創新平臺建設。 依託大灣區信息産業、通信産業、計算機軟體行業規模和技術優勢,大力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慧等數字經濟重點産業。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積極推動港澳創新資源參與信息技術領域省實驗室建設,加快推進大灣區交叉研究平臺和前沿學科建設,加強數字領域核心技術攻關。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 政府助青年把握大灣區機遇
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及經完善的特區選舉制度落實後,我深信香港會再次進入一個穩定發展的時期,亦會加快我們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這對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好處;加上隨着科技發展,各行各業亦會加快數碼化的步伐,金融科技業未來發展的潛力更闊更廣。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好處2025 在此,我感謝騰訊金融學院過去一直以來對培養香港青年金融科技人才的投入和支持,我希望在座各位青年朋友積極裝備自己,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科技的融合,既為自己的事業謀求更好的發展,亦為香港、大灣區和國家在金融科技的發展作出貢獻。 事實上,香港近年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說是一日千里,在背靠內地和結合大灣區的優勢下,對青年人而言,更加可以說是機遇處處。 目前,落戶香港的金融科技企業數目已經超過600家,當中包括由國際組織、學術機構或私人企業如銀行、商業機構等成立的與金融科技相關的實驗室。 另外,亦有八家虛擬銀行、四家虛擬保險公司及一家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獲得相關牌照及授權於香港營運,提供嶄新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