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校創立於1946年,為香港中西區的名校之一,設有小學部及幼稚園部,亦曾一度提供中學課程(現已分拆為救恩書院,並遷往新界大埔區)。 新娘潭巴士總站(英文:Bride’s Pool Bus Terminus)是香港的一個巴士總站,位於北區新娘潭路。 本站位處大埔區與北區交界綫的西北面,在北區範圍之中。 港鐵文化(習慣稱為地鐵文化)指與香港的前地鐵公司(2007年12月2日前)及現時的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有關的文化。 由於港鐵是香港主要的運輸工具之一,其文化與香港社會息息相關。. 港鐵巴士為港鐵公司轄下巴士服務的簡稱,分為兩大類:「港鐵接駁巴士」及「港鐵巴士(新界西北)」。
高流灣有一個村落,居民以養魚區維生,區內也有數家餐館和士多經營。 現時香港郵政在香港設置了129間郵政局,服務範圍遍及港九新界及離島各人口較密集的地區,向顧客提供「一般郵政服務」,如一般信件投寄、出售郵票、郵繳通服務等。 此外,部份郵政局亦額外提供大量投寄服務及通函郵寄服務,亦有部份設置郵政信箱供市民租用;而亦有部份郵局屬於「集郵局」,向集郵愛好者提供諸如發售海外郵品等服務,於下表以粉黃色背景顯示。 下表提供各間郵政局的簡單資料,包括名稱、設立年份、圖片及位置。 須注意「設立年份」只供參考,部份曾經搬遷的郵政局所列出的設立年份為遷至現址之年份,其餘則為該局在舊址首次投入服務的年份。 此外,香港郵政亦以兩輛小巴改裝成流動郵政局,以編定的班次路線服務若干較偏遠地區,或未設固定郵政局的市民提供基本郵政服務;而該署亦在各區設置派遞局,負責郵件之派遞工作。.
大埔區的外飛地: 香港遊樂場列表
乘客於出閘時須先繳付轉綫前車費,然後以同一張八達通繼續車程;於目的地出閘時,餘下車費會被扣除。 大埔區人口主要聚居於大埔新市鎮內的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屋計劃屋邨,以及太和站附近的大埔舊墟和大埔墟站附近的大埔新墟的私人屋苑。 大埔區內擁有香港著名內港「吐露港」,位於大埔新市鎮的東面、沙田的東北面,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其出口為大赤門,之後海水便流進大鵬灣。 大埔區的外飛地 西貢北是指香港西貢半島北面部分以及附近島嶼,特別之處是它在香港十八區地區行政上,不屬於陸地相連的西貢區或沙田區,而是屬於隔海相望的大埔區;所以是大埔區的外飛地。 而沿西沙路一帶的地點(包括十四鄉、泥涌),坊間亦有以西沙去概括這一部分。 海下灣西南角有一稱為海下(Hoi Ha)的村落,顧名思義,是一個近海的地方(「下」為接近的意思)。
大埔是香港新界東北部,面臨吐露港的一個地方,是香港十八區——大埔區的主要部分,大埔新市鎮座落其中。 大埔位於吐露港西北面,距離沙田約11公里,粉嶺約8公里。 大埔三面環山,分別為九龍坑山、北大刀屻、大刀屻、大帽山和草山。. 廣福道原為大埔公路由南運路交界處至現太和邨的一部分,穿過了大埔墟的核心地區,並在林村河上建有行車之廣福橋。 1936年此段大埔公路被更名為大埔大街,及後再更名為廣福道[3]。 1980年代政府發展大埔新市鎮,行車之廣福橋被拆除,使廣福道於林村河兩岸分成不相連之兩段[12];及後興建的太和邨亦使林村河北岸大部分的廣福道消失,不再和大窩段相連。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滘站
大埔工業邨(英文:Tai Po Industrial Estate),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區大埔新市鎮東邊的填海土地上,距離大埔新市鎮約1.5公里,佔地75公頃。 大埔工業邨毗鄰吐露港及大埔海濱公園,主要由汀角路連接大埔市中心。. 大埔墟站巴士總站」(Tai Po Market Station Bus Terminus),第7769號公告:〈〉,《香港政府憲報》第11卷第48期,2007年11月30日。 位於南運路9號新達廣場地面、大埔墟站大堂西南面的室內巴士總站,採用長條形平行式設計,供包括港鐵接駁巴士在內的專營巴士使用。 顧名思義專供專綫小巴使用,該站為露天長條形平行式設計,附建頂部並非密封的頂棚。 除此以外,巴士總站以北的達運道路旁另有公眾上落客區,多條服務鄰近屋苑的居民巴士於該處設站。.
- 海下灣西南角有一稱為海下(Hoi Ha)的村落,顧名思義,是一個近海的地方(「下」為接近的意思)。
- 十四鄉(英語:Shap Sze Heung)是位於新界東西貢北約,在大埔區東南部,企嶺下海沿岸,與沙田區馬鞍山市鎮及西貢區相連的 14 條鄉村的統稱。
- 樟樹灘村由於四周樹林以樟樹居多而得名,但於日治時期遭大量砍伐,至今僅存數棵,樟樹灘村村公所內的碑刻有提及:「本村原名樟溪」,另有土名稱額珠頭、白石角、檸檬窩、蕉坑、排門、橫巷、店巷、官坑、黃坭塊、新屋家、螺殼峴等。.
- 草原屬馬鞍山郊野公園營地,提供燒烤爐、檯、櫈、污水穴和旱廁等設施供民眾使用,周邊有大片林木。
- 策誠軒由兩座6層高的紅色斜屋頂的住宅樓宇組成,設計上與附近郊野環境融為一體。
- 本線是並非在當年的路線發展計劃中,而是因應運輸署配合舒緩彌敦道沿線地鐵擠迫,而建議開辦的早晨特快線之一。
連同1990年代以後發展的馬鞍山鐵路(今馬鞍山綫)、地鐵(2007年與九鐵公司合併為港鐵)東涌綫及將軍澳綫,所有新市鎮都擁有可連接市區的鐵路系統,促進地區之間的交流。 兩鐵合併後,港鐵改以桃紅色代表西鐵綫,以免與前屬地鐵的迪士尼綫顏色混淆。. 深水埗(Sham 大埔區的外飛地 Shui Po)是香港十八區的深水埗區之主要部分,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有着悠久的歷史。 當中「埗」、「埔」、「埠」三字相通,皆有碼碩的意思,由此可知深水埗過去是繁忙的深水碼頭。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好去處6. 大埔海濱公園
此站也是西北鐵路服務範圍外唯一設接駁巴士服務的市區綫車站,四條港鐵接駁巴士路綫將其覆蓋範圍延伸至林村河對岸。 大埔墟 2019年9月7日:下午11時19分,因港鐵沙田站發生警民衝突,期間車站設施被破壞,沙田站隨即啟動疏散程序並關閉沙田站,東鐵綫火炭站至大圍站列車服務暫停。 及後大埔墟站亦發生警民衝突,延至下午11時25分,大埔墟站隨即關閉,東鐵綫火炭站至太和站列車服務暫停,紅磡站來往大圍站8分鐘一班車,火炭站來往羅湖站8分鐘一班車。 大埔區的外飛地2025 持有八達通的乘客於30分鐘內在該兩站轉綫,將被視作一程車程。
- 圓崗,又稱運頭角山,舊稱旗桿山(英文:Flagstaff Hill),是香港新界大埔區的一個地方,位於運頭塘北部的一個山丘,即廣福道與大埔墟站之間。
- 領展於2010年中進行優化工程翻新街市,第一期於同年12月揭幕,並於2012年中正式開幕。.
- 大埔區內擁有香港著名內港「吐露港」,位於大埔新市鎮的東面、沙田的東北面,海港呈西南-東北走向,其出口為大赤門,之後海水便流進大鵬灣。
- 1983年鐵路電氣化完成,路軌不需橫跨此段公路,車輛亦不需跨越路軌駛往大埔和九龍,此段部份路段亦因此重建。
- 半春園,全名為香海蓮社半春園,佔地200餘萬平方呎,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面積最大的佛教寺院,位於大埔西部的石鼓壟,其黃筱煒故居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其大雄寶殿、德煒堂及玻璃屋則被列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隨著雙非學童數量的逐漸增長,不少居住在深圳的雙非兒童選擇在香港上學,這也造成了跨境學童的總量增長。 此外,深港学生跨境上学的现象,其存在的合理性也受到质疑。 据香港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至2013年度,1.6余万名跨境学童在港就读。. 泰亨鄉(Tai Hang Village,亦作Tai Hang Heung),舊名叉坑,亦稱太坑,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北部,林村谷與上水粉嶺平原之間,為新界五大氏族之一文氏的其中一個聚居地。. 汀角路(英文:Ting 大埔區的外飛地2025 Kok Road)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的主要幹道,通往大埔工業邨及大尾篤,北接新娘潭路及鹿頸路通往沙頭角,連接大尾篤沿線的鄉村。. 橫嶺泛指香港船灣淡水湖以東北偏北橫陳成嶺的數座山峰,因它們橫陳成嶺而得名。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好去處2023|5大美食餐廳推介
鐵道迷要認識香港鐵路發展史,一定要到香港鐵路博物館朝聖。 這裡不但有歷史圖片及文物展覽,更放置了古舊車卡,讓人認識老香港的交通面貌。 大埔區的外飛地2025 大埔區的外飛地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曾是以推廣耕種為主的農場,但現時已轉型成環保教育中心及植物園,擁有一半以上的香港本地植物,設有全港唯一的野生動物拯救設,是香港自然保育工作的重要基地。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 (香港)
完善公園(Yuen Shin Park)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林村河畔的大型公園,於1992年建成,佔地4公頃,目前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1997年香港回歸前,完善公園的範圍包括今天的大埔海濱公園。. 在香港的官方地圖中,孝子角排的英文島名叫Hau Tsz Kok Pai。 太和站(Tai Wo Station)是港鐵東鐵綫的一座鐵路車站,位於新界大埔區太和邨,亦是前九廣鐵路少數建於公共屋邨內及以公共屋邨命名的車站。.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好去處|11大一日遊景點/美食推介!必去免費入場植物園+森林系cafe
但到了后期出现了皇帝怠政,宦官行使大權的陋習,但决策权始终集中在皇帝手里,不是全由皇帝独断独行。 有许多事还必须经过经廷推、廷议、廷鞫的,同时还有能将原旨退还的给事中,另到了明代中晚期文官集團的集體意見足以與皇帝抗衡,在遇到事情決斷兩相僵持不下時,也容易產生一種類似於「憲法危機」的情況,因此「名義上他是天子,實際上他受制於廷臣。」。 但明朝皇權受制於廷臣主要是基於道德上而非法理上,因為明朝當時風氣普遍注重名節,受儒家教育的皇帝往往要避免受到「昏君」之名。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區的外飛地 皇帝隨時可以任意動用皇權,例如明世宗「大禮議」事件最後以廷杖朝臣多人的方式結束。 清代張廷玉等修的官修《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大埔區的外飛地: 香港新市鎮
塔門(Grass-Island)是香港一座位於大灘海、大赤門及大鵬灣之間的島嶼,地理上幾乎全被郊野公園包圍的,行政區劃上屬於大埔區,鄰近西貢半島西貢北,面積達1.69平方公里。 塔門東面是以獅子滾球為著名的弓洲;南端是塔門口和高流灣;北端是赤洲口和赤洲;西端是大灘海和灣仔半島。 島上設有一個天后廟,在大節日(如天后誕)時會有很多漁民到塔門上香祈求平安、順風貴水,香火十分鼎盛。 此外環境保護署也在塔門設立一個空氣污染指數監測站,以觀測市區的污染對郊外的影響,也可以作一個對比。. 大埔公路是傳統上來往新界東及九龍的必經要道,至今部分路段仍是重要幹道。 郵政方面,位於油麻地彌敦道的九龍中央郵政局曾是兼管新界各地的郵政中樞,每天早上從該處出發的郵車,就由彌敦道起分東西兩線,分別沿大埔公路及青山公路環繞新界一周,收集新界各地於郵筒投寄的信件[5]。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
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 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 不過基於坊間使用習慣,一些現今視作位於上水但多年前以「粉嶺」命名的場所也不再更名,造成今人在上水能找到以「粉嶺」命名的場所和道路的奇特現象。. 沙田區(Sha Tin District),是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面積約6,940公頃。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滘
在鄰近地區當中,大埔以北的泰亨文氏族群也曾計劃在大步墟建屋及開設商舖,當然也屢遭鄧氏的阻撓。 文氏亦乃新界五大氏族,明初分別在大埔泰亨和元朗新田一帶定居。 為了跟大步墟抗衡,文氏在1892年聯合附近七個非鄧氏的村落,組成大埔七約(泰亨約、林村約、翕和約、集和約、樟樹灘約、汀角約、粉嶺約),在隔河另設太和市,即今富善街。 同年橫跨林村河的廣福橋落成,並以此為界,大大改善了大埔的陸路交通。 1911年九廣鐵路通車,殖民政府在太和市附近修築車站,並命名爲「大埔墟站」,進一步確立了太和市享有「大埔墟」之名的地位。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官立小學
鴉片戰爭開啟中國近代歷史,使中國由東亞的中心變成列強環伺的國家。 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 在列强入侵的同时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自強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然而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击,并使列強劃分勢力範圍。 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虽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许多立憲派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持革命。
石器的制法和形状常常作为判断遗迹年代和文化性质的主要标志。. 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典藏於臺北市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中英雙方以此專條確定香港邊界,將香港境址擴展到后海灣同大鵬灣水面;專條提及租借期限为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終,此為香港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遠因。. 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是地质时代中的一个代,开始于同位素年龄542±0.3百万年(Ma),结束于251±0.4Ma。 古生代是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上一个代是元古宙的新元古代,下一个代是中生代。 大埔區的外飛地2025 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
註:節目名稱前的為該節目於無綫電視的首播日期及頻道,節目名稱後的為該節目的結束播放日期(如有)。. 它位於新界東北部,為八仙嶺最西方和最高的山峰,其西北和東北山脊為大埔區和北區的分界線。 王肇枝中學(簡稱「王記」、「WSCSS」),是香港新界大埔區內第一間基督教第一組別英文中學。 大埔區的外飛地2025 利蘭勝利二型(英文:Leyland Victory 大埔區的外飛地 Mk 2)是英國利蘭於1978年至1981年生產的雙層巴士,為佳牌勝利J型的後繼產品,是香港的獨有車型,在1980年代初期至1990年代中期,曾經在香港被大量使用,至2000年才完全退役。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運動場
莊錠欣(Elkie Chong,)藝名Elkie(엘키),香港童星,韓國歌手,她曾於香港無綫電視(TVB)的電視劇中演出。 2015年在Cube娛樂的海外公開選秀合格後成為練習生,後加入已出道的韓國女子組合CLC出道,現為組合的領唱 ,現代表水果為櫻桃。. 大埔區的外飛地 無期徒刑或终身监禁一般是指判决对犯人囚禁終生的刑罰,是大部份國家地區(不一定已廢除死刑)中最高的刑罰之一。
馬鞍山昂平草原是香港少數的高山平原之一,約高400米,地形遼闊,可遠眺西貢市和西貢內海。 大埔區的外飛地 草原屬馬鞍山郊野公園營地,提供燒烤爐、檯、櫈、污水穴和旱廁等設施供民眾使用,周邊有大片林木。 而昂平草原上的大金鐘就高500米,在草原上如金字塔般拔地而起,只適宜有豐富經驗人士攀登。. 從狹義行政區劃方面,西貢半島只包括西沙路以東地區,南部屬於西貢區,北部屬於大埔區,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半島;廣義更包括沙田區的東北部(馬鞍山)。 北潭凹(通北潭坳)是香港一個山坳,位於新界西貢半島中部,西貢東郊野公園和西貢西郊野公園之間。
大埔區的外飛地: 林村許願樹臨時巴士總站
船灣的西部亦有一同名地方,但該地方的英文名則根據粵語音譯為「Shuen Wan」。 其英文名字Plover Cove是紀念英國海軍船隻Plover號的。 1980年代,中華煤氣在大埔工業邨的煤氣廠投產,並在沙頭角半島近淡水湖主壩對出水域設立永久渡頭,用作接收海運石腦油(煤氣原材料)。 船灣鷺鳥林於1994年8月13日被劃定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面積2.1公頃,位於船灣詹屋一帶,有百多個蒼鷺的鳥巢。.
洪武(136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間的年號,也是明朝的第一个年号。 洪武年间全国没有战乱,社会迅速从元末的战乱中恢复,人口迅速增加,经济快速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大埔區的外飛地 朱元璋規定後代子孫登基後,在位時只能使用一個年號,故除明英宗因為退位後又復辟,故有兩個年號外,其餘均守祖制,參見一世一元制。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其嫡長孫朱允炆即位,翌年改元建文。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通过靖难之役即皇帝位的明成祖朱棣废除建文年号,改称洪武三十五年,翌年改元永乐,夏燮《明通鑑》考異認為從朱棣在1399年北京起兵開始其征伐地区復稱洪武年號,靖難之役後下令全國復用洪武年號。. 石器是以石头为原料制成的工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
大埔區的外飛地: 香港交通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在南京正式成立,同年宣統帝(溥儀)於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 清朝從後金時期算起,共經歷12位皇帝,13个年号(包含太祖的天命和太宗的天聰),國祚長296年,又有滿清十三皇朝之稱;自1644年入主中原,建立清朝以來則有10帝,歷時268年。 大埔區的外飛地 認历代中國王朝包括明朝社會特别鼓励大眾公开发言,只有清朝才不允许民间有公开发言权,沒有“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和“出版自由”。
然而丫洲是香港最大的白鷺林,每年的夏季均有數種鷺鳥在此繁殖。. 大埔區的外飛地2025 嶂上(Cheung Sheung)是香港新界大埔區的一個高原,位於西貢半島西貢北,石屋山、岩頭山和畫眉山之間。 嶂上四周被西貢西郊野公園所包圍,為多個郊遊路徑所途經,包括麥理浩徑第三段、榕北走廊、嶂上郊遊徑,以及一些未命名的小徑,路徑四通八達。 高原上有嶂上許林士多和漁農自然護理署的嶂上營地,有燒烤爐、檯、櫈和旱廁,因此每逢假期及遠足季節,都會十分熱鬧。 嶂上村為西貢北約鄉事委員會屬下的鄉村,現時並無人定居,但有一家士多。 「嶂」字是客家話的詞語,形容高險像屏障的山,應讀陰去聲,例句有層巒疊嶂。
大埔區的外飛地: 香港休憩處列表
當火車駛過,閘會再次發出聲響並升高,讓車輛通過路軌往大埔和九龍。 可是有時車輛或火車,因其它事故或壞車停在路軌上,造成不便。 大埔區的外飛地 1983年鐵路電氣化完成,路軌不需橫跨此段公路,車輛亦不需跨越路軌駛往大埔和九龍,此段部份路段亦因此重建。 太和廣場位於港鐵太和站兩旁的大型商場,乃配合太和邨而興建,於 1989 年落成,樓高四層,商用面積達 13,200 平方米。 漁農業是昔日大埔的主要經濟活動,居民主要以務農或捕魚為生。
大埔區的外飛地: 大埔墟詳細資料
橫嶺位於新界東北船灣郊野公園內,為大埔區(南)與北區(北)之間的分界線,最高點為海拔311米高的雞仔峒。. 樟樹灘村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白石角大埔尾,是一條客家原居民鄉村,與毗連的大埔尾村同屬大埔七約中「樟樹灘約」的「樟樹灘鄉」。 大埔區的外飛地2025 樟樹灘村由於四周樹林以樟樹居多而得名,但於日治時期遭大量砍伐,至今僅存數棵,樟樹灘村村公所內的碑刻有提及:「本村原名樟溪」,另有土名稱額珠頭、白石角、檸檬窩、蕉坑、排門、橫巷、店巷、官坑、黃坭塊、新屋家、螺殼峴等。. 梅樹坑遊樂場(Mui Shue Hang Playground)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的水圍近太和邨、大埔花園、帝欣苑及錦石新村,公園建於1991年,佔地達2.25公頃,成狹長形沿林村河畔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