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方回覆指,該系統目前仍處於試驗階段,未有推行安排及內容,因此未能公開更多具體細節,例如系統會否自動刪除用家行蹤紀錄、確診者如何通報應用程式等。 《安心出行》軟件每天會更新確診者處所的資料一次,如果大家不會在「出行用」手機安裝 SIM 卡,又不想用家中 Wi-Fi 來傳送資料的話,大可以使用處所提供的免費 Wi-Fi 。 現時大部分有安裝「安心出行」碼的地方,都有提供免費 Wi-Fi 。 安心出行私隱 不過,鍾麗玲提醒收集資料不可超乎適度,亦要告知使用者收集資料的目的、可能轉交資料的對象,例如要列明使用者的資料可能會轉交衞生署協助個案追蹤。
政府擬新招谷針,宣布即將擴大「疫苗氣泡」措施,市民的日常生活如食飯、睇戲、健身等活動須要接種至少一針才可進入相關場所。 即時話,政府的疫苗氣泡措施會引進「疫苗通行證」 (外國俗稱「疫苗護照」) 在「安心出行」裏面。 方保僑認為,應用程式的實際成效與預期有機會存有落差,原因在於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問題。
安心出行私隱: 政府研究實名制
以事論事,大方向是良好的,只是政府的執行力實在太低,令程式未出街已經招致劣評,結果整個系統就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了。 政府用意是鼓勵全民透過程式來紀錄自己的行蹤,以便張竹君醫生的同事能够找到確診曾經接觸過的人,再作醫學監察。 安心出行私隱 Android 手機都需要登入 Google 帳來下載程式的。
私隱專員指,市民應注意 向不同食肆提供個人資料所帶來的私隱風險,稱以「填紙仔」方式代替「安心出行」可能需每天向不同食肆提供個人資料,涉及的私隱風險,相對「安心出行」較大。 沒想到負責安心出行的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竟然「主動」犯錯,唔識分bcc和cc,把超過400多名的市民電郵洩露出來。 本站記者發現自己都中招,當中亦有一些人疑似使用電話號碼作電郵名字的電郵流出,令人擔心若有人知道相關的電郵,引發嚴重私隱問題。 配合「港康碼」登記,「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今日亦更新至3.0版本,可將程式中的行程記錄上載。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出行app】「安心出行」引市民私隱疑慮 3招防個人資料外泄/索取權限一覽
他們表示不會繼續使用,主要因為私隱問題,不希望自己的行蹤被記錄,甚至為學校所知。 再加上學校宣傳少,只發過一次電郵宣傳,同學都不清楚應用程式的運作方式和目標。 而由於安裝應用程式屬自願性質,身邊沒有同學使用,他們認為其成效不高。 除12歲以下(第599F章規管處所為15歲或以下)和65歲或以上人士、使用「安心出行」有困難的殘疾人士外,以及獲政府或其授權機構認可人士,所有人進入以下處所必須在手機使用「安心出行」程式掃描現場的二維碼(QR code)報到後,才可進入,禁止以登記姓名和聯絡電話作為替代。 2020年11月24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表示,目前會先鼓勵市民自願使用,但不排除將要求市民進出指定處所(包括餐廳等),必須使用「安心出行」手機程式,記錄曾經去過相關處所。 2021年2月,醫管局員工陣線質疑「安心出行」是為了監控市民,而非防疫。
- 在這,筆者再三提醒各讀者留意自己的個人資料,不要墮入個人私隱陷阱。
- 2022年5月3日,傳真社對Android版本的「安心出行」進行逆向工程,發現程式內置人臉識別模組,具有包括識別臉部五官特徵和位置的功能,令「安心出行」的私隱問題,再次引發爭議[5]。
- 政府當局在2021年12月10日公布了「安心出行」的技術規格文件、保安風險評估及審計報告,以及私隱影響評估報告。
- 有慈善團體表示,部分低收入人士可能未有智能手機,或用的智能手機版本太舊,這些人士未必能負擔購買適合用「安心出行」的智能手機之費用。
-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今日(10日)於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如果「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加入追蹤功能用作個案追蹤,並不違反《私隱條例》。
- 假若用戶不幸確診,衞生防護中心經核實後,才會根據《預防及控制疾病(披露資料)規例》(第599D章)所賦予的權力,要求確診者上傳有關出行記錄,並提供姓名及聯絡電話,以協助衞生防護中心的個案追蹤工作。
當某場所出現確診個案,應用程式會識別用家到訪的地點和時間,並通知曾到訪該地點的人。 2022年5月3日,傳真社對Android版本的「安心出行」進行逆向工程,發現程式內置人臉識別模組,具有包括識別臉部五官特徵和位置的功能,令「安心出行」的隱私問題,再次引發爭議[5]。 政府提升抗疫措施,要求所有有市民出入的處所必須安裝「安心出行」二維碼。 坊間流傳政府即將強制要求市民進入處所時必須使用政府《安心出行》程式掃描 QR Code ,以便追踪可能感染者。 大家除了另外購置一部「出行用」手機專門用來「嘟碼」之外,以下一些招式也可以讓大家出行更安心。
安心出行私隱: 個人工具
以冰島為例,現時採用分散式系統,即使自願使用率最高,亦不足四成,主要原因是市民對應用程式處理私隱問題欠缺信心,擔心洩漏個人資料及行蹤。 九月下旬疫情剛悄為緩和,大學生就要回校與多人共處一室一起上課,甚至在飯堂吃飯,難免會有擔憂。 在香港浸會大學(浸大),學生進入飯堂或其他地方,可使用感染風險通知應用程式BU-Trace,掃描應用程式相應二維碼(QR 安心出行私隱2025 Code),記錄曾到訪的地方。 不過,同學擔憂會被學校知道自己的行蹤,因而對使用應用程式有所卻步。 其中的「 擷取執行中的應用程式」表示用戶允許「安心出行」獲取手機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式列表,亦是市民較擔心私隱被泄露的一項權限。 安心出行私隱2025 14間食肆已採取補救措施,而私隱專員亦決定向所有涉事食肆發出執行通知。
另外,本港的電訊商也能從擔當一定角色,利用手機定位的資訊來協助追查病患及附近人士過去14日的行蹤。 當然,這必須先獲得用家同意,以及相關資料必須不具名及只能作通知受影響人士。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昨日說,應用程式至今只有逾20萬次下載,並有2萬個公私營地點加入張貼二維碼供掃描,形容愈來愈多。 不要說「你無犯罪怕咩比人知」這樣的說話,一個人的行蹤是個人的自由也是個人的私隱,不是政府說了算,一個人也不能忽然被紀錄行蹤。 更何況政府整個配套未能給人信心,公眾自然會質疑「強制」背後真正用意。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表示,政府制訂政策時會考慮合法性,平衡私隱的關注,希望市民體諒,同心合力戰勝疫情。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出行|收集個人資料私隱受質疑 私隱專員公署稱沒有追蹤功能亦無中央資料庫
「接觸追蹤」是利用QR Code、GPS、或藍牙定位記錄個人行蹤,儲存用家行程的地點和時間。 而香港的「安心 出行」正使用 QR Code「接觸追蹤」技術,導致市民憂慮個人資料問題,認為資料容易被第三方獲取,從而會被不當使用,甚至進行數碼監控。 筆者並不評論「安心 出行」應用程式的私隱問題,惟保護個人私隱各用家都有自我責任。 「安心出行」最受爭議需索取的權限為「擷取執行中的應用程式(Retrieve running apps)」,意即「安心出行」可知道用家的電話同時在運行中的應用程式,由於政府沒有作出相關解說,因此難以推斷需要此權限的真正原因,網上亦引起不少猜測。 報告同時指出,安心出行會記錄市民個人資料,但沒有事先經過任何網絡安全公司的專業審核[90]。 而開放技術基金會就此於2022年6月26日向安心出行開發商Cherrypicks聯絡,但沒有收到任何回覆。
安心出行私隱: Apple 發表會倒數 iPhone 15、Apple Watch 功能提升前瞻
所以大家也要做好防疫措施,戴好口罩,多用消毒用品,多點休息保持健康。 安心出行私隱 簡單說,即使接種了疫苗,如果接觸到一個高濃度病毒攜帶感染者,對着你打噴嚏,你自己有抗體不發病,但仍然有可能將病毒傳播給其他還沒有接種的家人或朋友。 疫苗只解決了接種者個人的問題,並不能解決傳播的問題,這恐怕也是為甚麼內地遲遲不給香港已接種疫苗者通關免檢疫的原因吧。
安心出行私隱: 市民預防竊取資料
她表明《私隱條例》第59條有豁免情況,如果涉及公眾或社會利益有關的健康事宜,就可免受限制使用資料的規管。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今日(10日)於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表示,如果「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加入追蹤功能用作個案追蹤,並不違反《私隱條例》。 可是,相信大部分用戶都不會仔細去了解應用程式要求的權限,盲目地接受請求。 而當中其實有可能部分的權限是並不需要,所以讀者們在下載應用程式前,請先了解應用程式權限要求,清楚明白甚麼資料被應用程式獲取。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表示,若有民間力量願意向有需要人士,贈送平價電話,當局可以配合。
安心出行私隱: Bonus (招式 直接下載「安心出行」應用程式安裝檔
立法會議員表示中國大陸及澳門都規定民眾必須使用具有實名登記及變色功能的健康碼及澳康碼,甚至有追蹤功能,但疫情在中國大陸及澳門仍是發生大規模傳播,甚至出現上海封城、澳門封城[10],所以將中國大陸的健康碼功能套用到香港是缺乏說服力[54]。 立法會議員表示中國大陸及澳門都規定民眾必須使用具有實名登記及變色功能的健康碼及澳康碼,甚至有追踪功能,但疫情在中國大陸及澳門仍是發生大規模傳播,甚至出現上海封城、澳門封城[10],所以將中國大陸的健康碼功能套用到香港是缺乏說服力[54]。 市民可以使用「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及日後已更新的醫健通App或2019冠狀病毒病電子疫苗接種及檢測紀錄系統(經「智方便」登入),展示新冠疫苗接種紀錄或「豁免證明書」二維碼。 至於沒有智能手機的市民,可隨身攜帶紙本新冠疫苗接種紀錄或印有加密二維碼的「豁免證明書」,供相關處所員工掃描二維碼,以作確認。 2022年開始,新冠肺炎疫情因為變種病毒株Omicron及Delta殺入社區, 令到香港政府以「疫苗氣泡」為基礎調整的防疫政策不斷收緊,除了社交距離措施 之外,早前政府就強制所有市民進行堂食前都要使用《安心出行》方能進入餐廳。
安心出行私隱: 政府場所 需要使用安心出行
至於「安心出行」保留市民31日的行蹤,而「港康碼」僅索取21日行蹤,鍾則解畫指這是由於兩地追蹤確診個案要求不同,本港會根據31日出行記錄發出提醒,而內地只要求21日記錄,「港康碼」只是睇齊內地防疫要求。 「紅碼」將適用於所有確診者,包括在家居隔離及社區隔離設施的人士。 當他們完成隔離後,「安心出行」會透過網絡連線自動將其「紅碼」回復為藍色,即一般人士的「疫苗通行證」(「藍碼」);從海外地區或台灣抵港人士會被區分為「黃碼」人士。 當有關人士的醫學監察完結時,「安心出行」程式便會透過網絡連線自動將其「黃碼」轉為「藍碼」。 安心出行私隱 下面首先略述2022年政府最新的防疫措施,包括在安心出行App中加上方便食肆及其他場所職員可以查詢針卡及類似健康碼等功能。 記者早前向創新及科技局查詢有關感染風險通知應用程式的推出日期和詳細運作方式。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碼惹議 無卡手機掃碼保私隱
Mike 又提到,要留意應用程式收集個人資料後,會如何處理這些資料,例如有否採取足夠兼合理的資料保護措施,例如作加密儲存,以及只在合理合法條件下才向相關人士分享,而有關目的用途亦是已獲同意認可使用。 另外,資料保存時限後的處理,以及在哪種情況下會被上傳至許何機構,如有否第三方監管相關執行情況等,了解這些都可以幫助保障自己嘅私隱;同時亦要留意應用程式會否在用戶不知情下,擷取過多個人資料,並將之轉移到不獲授權的人士或單位。 只要後備電話沒有存取任何重要個人資料,一部空白電話並沒有擔心資料盗用的問題。 以Ola Tech為例,提供平價且CP值高的日本品牌系列Sharp手機,日版Sony手機 ,日版Samsung手機,日版蘋果手機,以及香港品牌Handy智能手機,至今已賣出超過10,000部:在這非常關注私隱的年代,後備電話是不可或缺。 雖然以上四大類人士可以豁免,但豁免範圍都有點兒分別,例如較多青少年會到的圖書館、體育館以及其他政府場所,只容許12歲以下兒童免掃「安心出行」。 換言之12至15歲就讀小六至中三的青少年如沒有智能手機及安裝「安心出行」都是不能進入有關場所。
安心出行私隱: 安心出行
另據資科辦昨晚上在Facebook發布的帖文指,開放源碼(Open Source)涉及由開發程式的公司與大學夥伴研發團隊提供的軟件,強調當中的知識產權必須得到保護。 當然,若這些資料與蘋果及Google聯手開發的追蹤API結合,定時為取得的資料加密,就必定能更精準找到所有受影響人士之餘,也能確保市民私隱。 方法五:開啟隨機 安心出行私隱2025 MAC 地址防追踪
亦有市民使用名為「安心回家」的假冒程式,其版面與「安心出行」非常類似,給予店家查看,試圖矇混過關[86][87]。 2022年2月28日,由於個案眾多(每日超過50000宗),差不多所有場所每日都有個案出現,形容再發風險通知是「不切實際,現階段作用不大」,故此已經暫停發出「感染風險通知」。 《郑好出行司机》是一款河南省内本地出行软件平台,旨在为河南人民提供本土化优质出行服务,同时提供市内网络预约出租车并提供一系列安全措施保证出行安全。 太古城中心的翰騰閣亦被投訴其表格收集箱沒有蓋上,翰騰閣向公署解釋,相信是員工在清理收集箱後忘記蓋上。 公署認為,沒有蓋好收集箱,有心人可輕易伸手入箱內取去或棄置表格,明顯出現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