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高峯接一個高峯後,樓市先彌漫著的猶豫、觀望、及悲觀,已被積極、樂觀、進取的心理掩蓋,甚至可說樂觀得有點『盲目』了。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2025 事實上,今年地產市道能否進一步改善,很大程度取決於利率是否能夠維持低水平。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如果港府維持不惜以負利率來拱衛聯繫利率的決心,今年內人為壓低利率的情況相信會持續,購置物業的成本既輕,需求自然不可低估。
2名美國聯儲局官員的鷹派講話連同美元匯價上升,拖累金價回套早段升勢,現貨金尾段於每盎司1958美元附近。 香港一直都有「樓股不分家「的說法,多關注這位「老鄰居」的動向,對於香港樓市的短期走勢還是有一定參考價值。 香港自1983年起實行聯繫匯率制度與美元掛鈎,港幣兌美元匯率不能自由調節,大部分的時候都是跟隨美元的走勢。 張宏業指,按照上次美國加息,香港跟隨加息較慢,美國加息5至6次,香港才加一次。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康城首都疑改主力牆】點解會發生? 按揭、轉手有何影響?
他指出,香港背靠內地,銀根不緊絀,加息次數較美國少,加息幅度亦較美國低。 事實上,本港樓市升勢已維持十多年,由2003年沙士開始,斷斷續續,直至2018年。 2008年金融海嘯後,全球量化寬鬆,樓價升勢尤其顯著,推升本港樓市的因素包括低息環境、住屋需求龐大、供應不足等等。 因此發展商推盤速度放慢,期望明年可以「絕處逢生」,以時間換來機會,傳統上農曆新年後出現的小陽春可能重臨,按步就班「碎步」邁向見底時光。 此外,香港回歸25周年之際,特區管治班子快將換屆,市場期待新管治班子可為香港注入新動力、創造一番新氣象;期望紀律部隊出身的新特首李家超在執行力及決策力方面均可提昇,為香港帶來正能量、正心態,引領香港寫下新篇章。 十大活躍屋苑登記量暫時全線回落,其中以愉景灣的34%跌幅最大,上半年暫只錄143宗登記,而海怡半島及珀麗灣亦同跌18%;反之沙田第一城及太古城的抗跌力較強,兩者分別只跌1%及7%,算是跑贏大市(見附錄表四)。
- 【樓市走勢】踏入加息周期香港樓價持續下跌,二手樓頻現低價成交甚至蝕讓。
- 總結2022全年,差估署樓價指數已累跌15.59%,終止13連升,與2021年9月歷史高位398.1點相比,累跌約16.5%。
- 至於香港樓價方面,港元拆息續現升勢,對供樓成本以及整體按揭市場有一定影響,部分業主加大議價空間,相信樓價在短期內仍會進一步下調。
- 差估署數據顯示,本港私人住宅售價指數自6月起插水,至9月跌至362.1點,回到2019年初水平。
- 另外,坊間常有「若股市跌,樓市會跌」的說法,但回看歷史,股市熊市往往只對樓市有短期的調整作用,像87跌市,樓價調整了10%,便反彈延續升勢。
黃志輝坦言,面對本地經濟增長乏力、人口減少、加息及股市表現欠佳的多項因素,住宅市場將無可避免要面對另一浪的價格調整。 該行表示,儘管2023年全年財務前景喜憂參半,但該行認為微博估值近期下跌後已恢復到正常範圍,並且在品牌廣告恢復之前,微博的表現可能與同行相對一致。 另指出由於集團2023年第1季度收入同比下降15%,管理層的基調表明2023年第2季度的增長率將恢復,但增速低於預期。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此外,由於廣告收入複蘇弱於預期,該行分別下調2023/24財年收入預測7%/13%。 當美元走強,資產增值的同時也意味着有高位沽貨的壓力;而當美元下行,買入香港物業不失為一個穩妥的資金出路。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影響樓價的因素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陳海潮表示,息口、新盤及疫情夾擊之下,二手私宅樓價拾級而下,持續尋底。 他指出,最新指數主要反映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實際市況,當時美國大幅加息0.75厘,加上新盤以貼市價推出爭佔市場份額,致令二手市場樓價受壓而錄較顯著的單月跌幅。 香港樓市一向受到全球熱錢的歡迎,而在香港其他各個資金自由互通的投資市場中,股市的流通率為樓市的數十倍,所以有觀點認為股市對於市場消息及政經訊號的反應,一般會先於樓市。 從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海嘯、2011年歐債危機以及2013年美國聯儲局放話要加息退市,恆指的幾次大跌後,樓市都同樣受到影響,隨之下跌,調整期也與股市相若。
進而坊間有智慧說,如果恆指由跌轉升維持一段時間的漲勢,有意買樓者便可入市;反之,如恆指見頂回落一段較大跌幅後,大家便可以考慮出售物業。 再加上,7月下旬本港疫情反彈,而美國亦再度加息0.75厘,一手新盤遂以低價推出首批單位,令二手業主亦要跟隨割價應對,故相信下次公佈的8月份樓價指數有機會再錄得相若(約1.5%)跌幅。 差餉物業估價署今日(8月29日)發表最新7月份私人住宅售價及租金指數。 數據顯示,香港樓價最新報376.1點,為自2020年2月份的373.4點後,錄得的29個月新低;此外,7月份指數較6月份的382.4點跌近1.65%,為繼今年2月跌1.84%之後,5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 【樓市走勢2023】股市大跌沽樓周轉,加上移民急讓套現離場,利嘉閣地產指出,第三季私人住宅轉手共錄風418宗虧損,佔比擴至8.5%。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More in 最新:
美國聯邦儲備局於12月加息0.5厘,加息幅度合符市場預期,令聯邦基金目標利率提高至4.25厘至4.5厘,為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 是次本港有大型銀行亦即時跟加,將最優惠利率(Prime rate)上調0.25厘,年利率由5.375厘調高至5.625厘,年內累計加息3次達0.625厘,相比之下,港銀跟加幅度細、速度慢。 由於市場預料美國將放慢加息步伐,並於2023年見頂,而隨著美國通脹放緩,相信香港息率亦有望2023年同步見頂。 【樓市走勢2023】香港加息未完,業主供樓負擔真金白銀有增無減,困擾香港樓市走勢。 地產代理香港置業相信,2023年初香港樓價仍處於調整階段,料最快2023年上半年加息周期有見頂跡象,香港樓市「能見度」好轉,才會呈現大突破,預計2023年香港樓價觸底反彈5%。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2025 戴德梁行執行董事及香港研究部主管鄧淑賢指,本港疫情仍然反覆,在未有確實的通關時間表的情況下,經濟復甦進度緩慢,加上本港隨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令二手住宅交投受壓。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地產中介網站指數
「未来科学大奖」自2016年成立,被国际科学杂志「Nature」誉为「中国的诺贝尔奖」。 此奖旨在表扬中国内地(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取得杰出科学成果的科学家,让全世界了解他们对科学界的巨大贡献,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文化。 莫毅明教授并与在场数百名本地及大湾区的学生展开对谈和交流,启发他们对科学的热情,推广科学精神,激励年轻一代以科学家为榜样发展。 【橙訊】新地內地廣州南站住宅項目ICC‧Forest Park(峻鑾)已展開銷售工作,首批推出的單位建築面積介乎732至1,335方呎,涵蓋兩房至四房單位。 即採購經理人指數,是按月度發佈的衡量私營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資料,並基於新訂單、產出、就業、供應商供貨時間、採購庫存等5個單項指標來計算結果,是國際上通行的總體經濟監測指標體系之一。 GDP和失業率是觀測經濟發展最常規的資料了,一般來說,前者和樓價正相關,後者則負相關。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樓市走勢2023|香港樓市失去按市況變化而快速調整能力
以黃埔花園為例,今年1月下旬推出的樓盤維持在股崩減價後的水平,平均的售價為1,074元/呎;但在2月初新樓盤再度推出時,售價已達1,130元/呎;在短短兩週內,樓價升幅達5%。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2025 最受地產界矚目的是沙田蔚景園,在3月下旬推出時最高售價竟達1,351元/呎,平均售價1,193元/呎。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2025 到了3月尾新盤繼續推出時,蔚景園的售價上升到1,401元/呎,平均每呎達1,260元,直迫81年的樓價高峯。 受到蔚景園暢銷的刺激,4月初推出位於旺角的時興大廈,在地點適中及供應短缺兩個因素的支持下,竟創出平均1,439元/呎的高峯。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樓市走勢2023|預期香港樓價跌勢將持續
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公布最新的樓價指數,12月份私人住宅樓價指數報332.5,連跌7個月,創逾5年半新低,按月再跌2.03%。 總結2022全年,差估署樓價指數已累跌15.59%,終止13連升,與2021年9月歷史高位398.1點相比,累跌約16.5%。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2025 自3月開始,多個全新樓盤蜂擁推出,首批呎價未敢高開,這也是過往大跌市後的推盤策略,藉以平價或低於二手價來吸引買家,市場當然會較最差時暢旺,起碼至6月都會保持暢旺。 接下來便要看資金是否回流撐樓市,結果有兩個:新資金重來,樓市重新上路;若資金只是短途賽,樓市又會回復平淡。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樓市走勢2022|4類單位面積樓價齊跌
在過去的20多年中,美聯儲每次加息或降息後,香港金管局幾乎都會跟隨行動,正如同最近期的這次降息一樣。 到了2003年,「沙士」病毒在本港爆發,由當年3月開始,直至6月下旬結束,期間樓價指數累跌4.6%。 該項調查涵蓋全球8個國家,統計92個人口逾100萬人的主要市場,根據該機構的定義,只要上述比率高於5.1倍,就可視為樓價嚴重地超出負擔水平。 即使面積一樣,高層與低層單位的估值隨時會相差接近幾十萬。 以東涌映灣園近期成交為例,同是約900呎的單位,低層單位成交價為900萬,而高層的單位的成交價就達980萬元。 另外,即使同一屋苑、同一面積的戶型,座向景觀、不同層數已經有很大分別。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香港樓市2022|未來走向仍待觀望
今年會上由中國研發出新藥入選超過百餘項,跟幾年前的僅30項,急增數倍。 當中另有其他上市公司,包括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君實生物和百濟神州。 港股上午以接近20000關口的高位19974點,升145點收市。
香港樓價走勢三十年: 香港樓市2022|戴德梁行︰第三季樓市交投續跌
根據1997年金融風暴經驗,由於經濟未見好轉,屢出現「今日低價、明日高價」,平均每年樓價都跌兩位數字,但在沙士年(2003年)樓價有自由行和多項大型措施刺激,該年跌幅收窄至僅跌7%,六年累跌67%,符合黃金比率跌三分二,故此樓價見底極速反彈。 標普月前發表報告,香港樓市正面對經濟轉弱及息口上升雙重壓力,估計明年樓價再跌5%至10%,惟這些負面因素均屬周期性而非結構性,大部分地產商資產負債表穩健,收入較多元化、不只依賴賣樓。 不過,樓價指數包括豪宅等各類型單位價格,因此抽選九龍區細單位(430至752呎)平均呎價走勢作分析。 比較梁振英和林鄭月娥任期首月為起點,計算九龍區細單位平均呎價變化,可見梁振英任內此區樓價上升37%;而林鄭月娥至今同區樓價升幅為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