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學習型團隊 近5年,不論身處什麼產業,大概都聽過AI、物聯網、區塊鏈、數位轉型。 這2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徹底改變職場的運作法則。 有太多觀念需要「重新定義」,有更多事情需要學習。 管理經典《第五項修練》提到,眼前需要的不只是組織的變革,更需要每位在組織裡的人改變自我。 《IT PRO 應用投資月刊》是專為企業高層、IT 專業人士及商家而設的商業雜誌,提供大量免費企業及科技新聞,也有實體月刊及電子書讓全球華文讀者閱讀。 《經理人月刊》創立於 經理人月刊2025 2004 年的商業雜誌,提供主管和上班族專業的工作心法及職涯提點,陪伴領導者管理組織、帶領團隊、提升績效。
在2017年2月號的《經理人月刊》,封面故事是「超級店長學」,我在當期編者的話寫的文章標題是〈叫你們店長出來,我想謝謝他! 大意是說,人們通常是在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會說出「叫你們店長出來」,無非想討個公道、出口怨氣,甚或要點優惠。 因此,當店長能夠做到讓顧客想對他或她說出謝謝的服務,應該就是「超級店長」的最佳代言人了。 「LIFE」課程統籌老師曹諾樂主任在指出,該課程由宗教教育、公民教育及生命教育整合而成,採取主題式學習,根據各級學生需要設定每年兩至三個學習主題。
經理人月刊: 主題學習
以一年級的「我是小學生」為例,學生在認識自己的特點時,會透過學習上帝創造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從而明白自己都是獨一無二。 經理人月刊 她又提到,LIFE會透過不同教學策略,教授學生待人處事的態度,主題式教學亦有助學生掌握學習主題及理解學習目標。 一招半式不足以闖蕩江湖,尤其在這個複雜多變、充滿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會遇到陌生且龐雜的問題,這需要我們保持謙遜,持續學習,同時也懂得借力使力,集合眾智,組建一支更多元的團隊。 離開科技業,你不再只是其中一位工程師,你不能仰賴有位專案經理來幫你報告你的工作內容。 你要懂得向招募公司、或未來公司的其他部門簡報你正在做什麼,下一步規劃又是什麼。
本集由《經理人月刊》採訪編輯吳美欣,專訪關韶文關關,一起聊聊斜槓人生的理財大小事 / 非典型記者的逆襲之路。 微軟(Microsoft)宣布將調整休假規定,提供美國員工「休假無上限」,稱為「自由裁量休假」(Discretionary Time Off)。 微軟考慮施行無上限休假制度已有數年,人資長表示,現在工作方式、地點和時間都產生巨大變化,將休假改成更靈活有彈性模式,是非常自然的下一步。 回想一下,朋友想換工作、找人才時,是不是也曾透過同事或朋友? 研究數據指出,有八成五工作都是靠認識的人引薦。
經理人月刊: 主題特刊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為香港指標性商業雜誌,由現代傳播分佈香港、大中華甚至亞洲地區的資深編輯團隊,所撰寫的商業及金融資訊類內容為特色,為港台地區讀者提供具國際視野的商業資訊及知識。 《經理人月刊》與所有的雜誌都不一樣,我們談內部、談管理、談創造高效率的工作者、管理者、經營者。 期許培養出「誠信、專業、創新、當責」的經理人,成為帶來台灣持續成長的力量。 經理人月刊2025 根據IBM歷年來的《全球CEO調查》, 最容易影響企業營運的因素,除了市場、技術之外,讓企業主長年掛心的就是「人才」。 經理人月刊2025 以文章開頭的情境為例,雖說我們沒有祕書隨侍在旁,但可以將較零碎的待決事項、2分鐘就能回覆的email等工作,集中在公車上的通勤時間處理完,同樣也能達到一趟短短車程,就解決7、8件事的效果。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
- 創造心流,愛上工作 一名組裝零件工人,當一件產品到他面前,他有43秒完成工作。
- 菲斯克所揭露的是:當兩方用同樣的模式互動,一切都很順利。
- 然而,即使是艾金頓本人,也曾在2018年於《哈佛商業評論》上撰文表示,想要「召回」(recall)他自己創造的這個管理概念,就像車廠召回有瑕疵的車輛一樣。
- 不過,這也代表組織會握有更多員工的私人資訊,人資主管勢必得設計合理的處理機制,像是蒐集的方式、嚴格防止外洩的保存,以及允許不願意參與的員工得以退出相關計畫。
- 藉著多看、多學,訓練自己的整體思維,有助於自己不只是專注在短期層面,還能將眼光放遠,累積獨特見解。
透過鼓勵或調整現有員工,暫時轉換至新的崗位上,或聘請外包人員,採取任務導向的短期合作,更彈性地滿足企業在特定技能方面的需求。 各種「安靜」浪潮襲捲了 2022 年的職場生態,對於人力資源工作者來說,無論是判斷員工的意向,或是組織面對的挑戰,都愈來愈複雜。 知名市調公司 Gartner 針對 2023 年,提出了 9 項觀察,提醒雇主和人資單位應留意的未來工作趨勢。
經理人月刊: 經理人月刊 6月號/2021 第199期
報名申請書一份(附件2)、候選人聲明書一份(附件3):請轉為pdf格式。 檔案取名為2022年MVP報名_(您的公司大名)_(您的職稱與姓名)。 經理人月刊 舉例:2022年MVP報名_巨思企業_行銷經理王文化。
經理人月刊: 訂閱方案
不過,這也代表組織會握有更多員工的私人資訊,人資主管勢必得設計合理的處理機制,像是蒐集的方式、嚴格防止外洩的保存,以及允許不願意參與的員工得以退出相關計畫。 《就業服務法》新制11月底正式上路,企業刊登職缺若未滿4萬元,雇主應公開揭示或告知求職者薪資範圍,禁止寫「面議」2個字。 立委王育敏今(12)日表示,有一家公司以薪資2萬2000元至15萬元聘僱一個人,直呼根本是法律漏洞,「有修跟沒修一樣」,勞動部對此回應,確實有發現薪資過大,喪失接露原先修法意義。
經理人月刊: 經理人月刊 7月號/2022 第212期
在 2021 年 4 月號的《Cheers 快樂工作人》,就提到了近年求職市場的趨勢分析,包含社交檔案撰寫方法、產業面面觀、社群行銷趨勢等,讓讀者對於就業市場更加了解。 《Cheers 快樂工作人雜誌》,簡稱《Cheers 雜誌》於 2000 年創刊,是一本每月發行的台灣商業雜誌,讀者以年輕上班族為主要對象。 而《經理人月刊》以「匯集全球智慧、萃取本土觀點、徹底解讀、即學即用」的角度,透過月刊、網站、社群,滿足經理人的各項管理需求、解除管理焦慮,時時刻刻補充知識養分,匯聚全台最大的經理人社群。 當新冠肺炎(COVID-19)構成新日常,領導者從疫情中學習到,想保持競爭力,除了管理好內部營運,也要積極回應外在變動,扮演安定大環境的角色。 為了重新出發,企業陸續投入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等領域,期望打造更永續的企業。 不少企業都已將混合辦公,設為常規的工作方式,而這樣的靈活性,也被製造業、醫療業等許多的第一線人員所期待。
經理人月刊: 台灣燈會閉幕 !2024年台南接棒
一場出色的演出,通常都有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故事和劇本。 但餐飲業面對包羅萬象的客人,可不能都按照寫好的劇本來,這時「臨場反應」就很重要。 尤其林聰明沙鍋魚頭平均一天有 1300 位來客,是其他店家的 4 倍之多,一整天處在高壓緊繃的工作狀態下,如何在維穩手中的工作之下,碰到狀況還能處變不驚,可說是每位員工最大的挑戰。 以獨立檔案方式提供兩到三張,以相機拍攝的個人照。 檔案格式為JPG檔,尺寸需大於2048×1536像素,檔名請與電子檔報名表取名相同。 經得獎確認,照片及報名表內容,將為後續報導及宣傳所用。
經理人月刊: 訂閱經理人,投資更好的自己
基本上,經濟學屬於社會科學,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說穿了就是分析人的行為。 社會科學非常貼近生活,不少專有名詞,都在描述你可能早就知道、正在做的事情。 經理人月刊 2人以上報名,我們會自動做雜誌接續處理 ,統一給訂購人收件,同時發票開立一張,如果有不同需求再來電告知,謝謝。
經理人月刊: 讀者迴響
接著再細想,你個人或所處的組織,正在或已經數位轉型了嗎? 經理人月刊2025 情況很可能是,數位轉型的口號再怎麼敲打吶喊,你的工作如常、組織照舊。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難免遇到挫折與困難,「學管理」是讓我們解決問題、大步向前走的方法。 變革管理 現在社會變動快速,企業若不改變就沒有競爭力。
經理人月刊: 商業雜誌 02:《Cheers 快樂工作人》
無論環境多麼惡劣,只要有「目標」和「信念」,就會帶來希望。 正在求職的你,只要設定目標,對未來有信心、有想法,就絕對找得到出路。 無論培養了多少能力,或是準備了多少技巧,或許你內心最焦急想知道的,終究還是:「那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找到工作?」聽聽知名心理學家法蘭柯(Viktor Frankl)給你的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