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漏水的原因主要有三,上層單位地台內排水管破損、上層單位地台防水設施破損又或者地台內的供水喉管滲漏。 在香港,較常出現的漏水問題可分為三種,分別是天花、內牆、外牆和窗邊滲水。 漏水和滲水成因,大多是由欠缺維修的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滲漏造成。
師奶買餸煮飯,既要慳錢,又要滿足家人胃口,如何持家有道,極考功夫。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所以,MoneySmart今次教大家善用電子支付工具,助大家買餸的同時,賺取不同優惠,變相慳錢。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費了這麼多精神,最後可能索償不了?這不難理解鄰居為何情緒失控了。」Henry想到人家也有難處,同理心使然下,心情暫時得以平復;更立刻動身回家,向太太解釋事件的處理方法。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業主與租客
漏水會導致牆身石屎剝落、出現水潰、金屬老化等等問題,除了會影響住宅的外觀,更甚會出現漏電的情況,如果剝落情況涉及範圍廣泛,更會影響整體樓宇結構,嚴重影響住戶的日常生活,亦十分危險,必須立即進行勘察及維修。 一旦發生單位有滲水漏水情況,千萬不要忽略並及早找出源頭並處理,否則可能會導致財務損失,甚至需要承擔法律責任。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在正常情況下,聯合辦公室會在收到舉報後的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 職員會先視察受影響單位,然後進入被投訴的單位,有系統地進行非破壞式測試,以找出滲水源頭。
「微波濕度計」有助量度牆身濕度,可以設定比例由百分之1-9。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牆身愈乾,所顯示的數值愈低;反觀如果牆身愈濕,數值就會愈高。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原告人根據普通法就滲水滋擾事故提出民事訴訟時,必須證明(1)滲漏源自被告人的物業;及(2)被告人對其物業滲水有實質認知或推定認知。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相關網站
不過避免樓下長期投訴,以及維持良好的鄰里關係,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業主,其實也有責任協助找出漏水源頭。 漏水的成因繁多,而且樓宇內部的結構亦十分複雜,若果想深入地解決漏水、滲水問題,最重要是及早維修以及聘請合資格人士作檢查以及維修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上方防水層出現問題,下雨後有大量雨水出現就會導致如此情況。 針對漏水問題,小業主自行進行勘察外,最直接就是尋求食環署及屋宇署所成立的「聯合辦事處」協助;或者尋找公證行或測量師去處理。
牆身長期滲水更有機會影響樓宇結構的安全,因此一般都會建議屋主應該與管理處或業主立案法團商討,聘請專業的維修師傅來進行維修,務求能從根源處理外牆滲水問題。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處理滲水舉報時,我們需要相關人士合作,讓調查人員進入單位進行測試及搜集證據,以確定滲水源頭。 視乎滲水情況,可能需要作出多次測試及收集不同樣本進行化驗。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處理方法?
聯辦處獲授權執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 在確定構成衞生妨擾的滲水源頭後,可發出「妨擾事故通知」予有關人士,規定在指明期限內減除妨擾,否則有關人士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10,000元,另加每日罰款200元。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外牆滲水責任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如有關人士沒有遵從法庭命令,會被檢控;一經定罪,最高可處罰款25,000元,另加每日罰款450元。
- 專業的防水人員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的設備,他們能夠有效地找出漏水源頭,並且提供適當的維修方案。
- 「微波濕度計」有助量度牆身濕度,可以設定比例由百分之1-9。
- 外牆滲水責任 EcHouse 為香港最大裝修配對平台之一,免費幫客配對設計及裝修公司,提供分析及視察施工進度。
- 在DIY的朋友,在做防水時,一定要耐心且仔細地做,否則有可能再次出現牆身或天花漏水的問題,屆時又要重新再做,將會非常麻煩!
- 如果是處理簡單的漏水問題,維修費用大約為數千元,但若涉及喉管問題,就可能需要$20,000至$30,000。
聯辦處的職責是執行《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的相關條文,減除滲水衞生妨擾。 例如,屋宇署會按《建築物條例》(第123章)處理樓宇失修及排水渠欠妥的問題,而水務署則按《水務設施條例》(第102章)制止浪費食水的情況。 所謂「打針」,意即用灌漿機以高壓方式將聚胺酯、環氧樹脂等化學物料注入混凝土中,再利用壓力將止漏的材料灌入裂縫中,令裂縫封閉從而達到止漏的效果。 由於工程相對容易而且快速,因此「打針」目前是香港家庭比較常採用的止漏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打針」能裝裂縫填滿,但由於滲漏的源頭仍然存在,滲漏問題或會於日後再次出現。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處理方法
由於「來水」滲漏往往是持續、水量較大,濕度較高,甚至會看見水錶會見到郁動,故可採用「反向壓力測試」,也就是俗稱「谷磅」來檢查懷疑供水喉管滲漏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記錄滲漏滴水次數或濕度後,會關上總掣及開啟水龍頭釋放管內壓力,再記錄滴水次數或濕度變化。 之後恢復管內水壓後再作作記錄,藉以確定漏水源頭才作補救。 聯辦處職員強調,只會出一份報告指出漏水源頭,但不會協助後續根治漏水問題,故仍需要屋主自行處理。 根據網頁資料顯示,索聯聯辦處報告逐頁收5.1元的手續費,另加影印費,手續費上限229.5元。 聯辦處會根據相關法例賦與的權力調查有關滲水個案有否違反法例的規定。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外牆牆身滲水處理方法
滲水大多是由欠妥的水管、衞生設備或排水渠管滲漏造成,通常簡單修葺工程便可糾正。 業主應直接聘請建築技術人員或持牌水喉匠,確定滲水原因,迅速加以修理。 請參考由食物環境衞生署及屋宇署組成的聯合辦事處(聯辦處)編印的「自行勘測滲水」小冊子內的檢測方法。 如有關業主/佔用人拒絕合作,聯合辦事處會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相關單位,調查過程可能因而延長。 如果外牆工程中,磚縫和砂漿不充裕的話,會影響框架結構的圍護牆與框架梁底之間,會因為砌體沉降而產生縫隙,這就會出現漏水的問題。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裝修前期 – 裝修預算
但其實這些方法普遍都是「治標不治本」,而且自己「打針」更是頗為危險,有機會令自己受傷,亦有機會引致更嚴重的裂痕,在沒有足夠知識的情況下很容易弄巧成拙,令問題更嚴重。 不過原告人要先證明滲漏源自被告人的物業以及被告人對其物業滲水有實質認知或推定認知,並需自行進行舉證。 大多是因為樓宇缺乏維修以及設施破損所致,常見的例子有樓上、毗鄰、本身單位的排水管或者供水管等入牆水喉漏水。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外牆維修有沒有任何法律責任可以追究呢?
一般而言,維修師傅會首先清理大廈外牆的損壞部分,並將外牆縫隙內的水泥砂漿清理乾淨,再用添加了英泥的防水物料以及具抗滲性的填縫材料將外牆封實。 最後,維修師傅亦會在外牆塗上至少兩層外牆防漏膜,確保牆身不會再有滲水的問題。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在施工過程中,有一些掛在外牆的施工電梯,腳手架等等的拉接杆在拆除時,處理不當會形成滲水。 如果你想盡快解決樓下漏水問題和找出漏水源頭的話,也可以自行委聘專業的防水人員來進行評估和維修。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大廈外牆維修你知幾多?責任源頭何去何從?屋苑VS單棟樓費用參考
工作人員會在懷疑滲漏的單位進行檢查和測試以確定源頭,在有關單位的業主或住戶合作的情況下,通常可於90天內完成調查,完成後可以向有關人員及機構索取報告。 調查滲水源頭要多久 根據工作程序,聯合聯辦處會在收到投訴後的6個工作天內聯絡投訴人。 對拒絕合作的業主/住戶,聯合聯辦處會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有關單位調查,以致整個調查所需的時間可能延長。 根據調查工作程序,聯辦處會在接獲舉報後6個工作天內聯絡舉報人。 職員會先作現場視察,然後進入被舉報的單位,有系統地進行非破壞式測試,以嘗試確定滲水源頭。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外牆防水膠
若業主/住戶拒絕合作,聯合辦公室會向法庭申請手令進入有關單位。 由天雨經大廈天台、平台、露台、外牆或窗戶所引致的滲漏,以及供水喉管破損引致滲水,在正常情況下,皆不會構成公眾衞生的滋擾問題,聯合辦事處不會引用《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 章)採取執法行動。 儘管如此,聯合辦事處會勸喻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安排檢查其大廈天台或外牆的狀況及進行所需的修葺工程。 如有需要,聯合辦事處亦會把個案轉介屋宇署以處理樓宇安全的問題。 如果你確定漏水源頭是與你有關,在大多數情況下,你需要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這可能包括︰漏水造成的直接損失,例如修復漏水部位的費用,以及對樓下業主因此造成的間接損失,例如裝修損失、住宿費用等。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聘請專業維修師傅進行撘棚處理
業主立案法團有責任維修大廈的共用地方,因此,如懷疑滲水源自大廈的共用地方,受影響的住戶可向大廈業主立案法團求助。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業主須承擔保養其單位以至樓宇公用部分的全部和最終責任,相關政府部門接獲有關個案的舉報也不能讓業主免除該責任。 觀塘安興大廈是一棟樓齡接近五十年的單棟樓,由於早年曾經歷火警導致外牆油漆剝落,所以需要進行外牆修葺工程。 是次大廈維修工程的費用,除開平均每伙約為$42,000,算是一個一般大廈維修的合理價位。
鋁窗問題需要自行處理,大廈外牆的維修責任則屬管理公司或業主立案法團。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2025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通常大廈外牆要進行維修,都是因為大廈的樓齡較高,出現老化、結構移動等問題。 大廈外牆滲水責任 或者也可能因為一些外在因素,如冷縮熱脹和滲水導致縫隙出現,甚至是一些外來撞擊,也可以破壞大廈的外牆,為了安全起見,必需進行維修工程。 漏水的維修費用可能會因為多種因素而有所不同,例如︰漏水的嚴重程度、漏水的位置、修復方法、防水材料的價格等。
來水係指由鹹水、食水管老化爆裂;去水係指洗手間排污出現問題,地台就係指浴室底的污水, 好多時用咗二三十年嘅浴缸都有機會出現滲漏;而外牆滲水主因係外牆出現裂紋,雨水經由裂紋滲透入屋。 在私人物業出現滲水情況,基本上是樓宇管理和維修問題,主要應由業主負責。 如果懷疑滲水是源自樓上或毗鄰的單位,你應盡快與有關業主商討,要求協助檢驗找出滲水源頭及進行維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