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城站主要服務車站上蓋、由港鐵發展的大型綜合住宅區日出康城,以及遠處的將軍澳工業邨。 由於日出康城正在陸續發展,所以在通車初期出入閘的人流比其他車站較少,是港鐵將軍澳綫8個車站中較少人使用的車站。 另外,港鐵因實行的「3+1」班次安排被批評導致寶琳站及坑口站的乘客等候列車時間更長。 由於從康城站開出的列車班次較少,如在非繁忙時間候車,班次相隔時間可達15分鐘或以上,所以港鐵在其應用程式向乘客提供車站的班次時間表。 由於從康城站開出的列車班次較少,如在離峰時間候車,班次相隔時間可達15分鐘或以上,所以港鐵在其應用程式向乘客提供車站的班次時間表。 同時間,近住香港站嘅交易廣場同中環碼頭設有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巴士總站,乘客亦可以行去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去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有唔少乘客去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去離島區同埋九龍半島。
- 港鐵續指,加建車站設施時,需顧及多項因素,包括地理環境限制、資源配合、消防安全、車站人流及現有設施的使用情況等,會繼續與地區人士溝通及留意車站情況,適時檢討。
- 康城站楼高三层,底层系地面车站月台,设有三条扶手电梯、一部升降机及楼梯,连接一楼嘅车站大堂,顶层就系日出康城住宅平台,喺月台旁边系现有嘅港铁康城车厂。
- 民主黨在車站以「寶琳坑口沙甸魚,康城靜到拍烏蠅」的口號作抗議,指出康城站使用量極低,不滿港鐵實施「3+1」安排令來往寶琳列車的班次大幅削減,導致將軍澳綫來往寶琳列車長期處於非常擁擠的狀態、來往康城列車仍有大量盛餘乘載力。
- 兩鐵合併後,康城站成為港鐵首個全新啟用的鐵路車站,是港鐵將軍澳綫第二期總站,於2009年7月26日通車。
- 到了2010年1月,港鐵將屯馬綫屯門至柯士甸各站(美孚除外)及此站的客務中心外判,由外判商自行安排客戶服務主任當值。
- 唯在車站啟用初期,日出康城的項目仍在發展,所以其出入閘的人流相比周邊已經發展多時的其他將軍澳綫車站較少。
- 港鐵在規劃車站時已預留一個出入口連接未來的車站上蓋物業,而該出入口已於2020年10月31日隨著新落成的康城站轉運站啟用,並且被編名為B出口。
因此,大部份使用本站进出的人流都是日出康城的居民或在将军澳工业园里工作的员工。 康城站的车站大堂位于月台上层,大堂设有客务中心,车站商店等设施。 由于车站只是为日出康城发展项目而设,车站大堂设有4部单程售票机及2部八达通增值机,并平均分布于大堂两面,而车站的客务中心位于大堂的中央,方便乘客作出查询及处理票务问题事宜。
康城站c出口: 康城站 A 出口將關閉
另外,喺距离地面近啲嘅一段路,港铁亦用铁丝网围起,喺有关路段附近嘅单车径竖立路牌提醒。 由于现时乘搭机场快线的乘客,可以由1号月台原车返回机场,从而利用票务系统的漏洞逃票,当该工程完成后,届时将会使用对面已预留的2号月台作落客之用,机场快线两月台的相应路轨之间以墙壁完全分隔,有望打击乘车不付钱的乘客。 康城站c出口 车站商店及自助服务 现时,香港站内提供不同类型的商店供乘客购物或进食,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面包糕饼店、快餐店、咖啡店、书店等零售业及恒生银行、医务所及行李寄存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港铁的收费区是不能进食,因此大部分食肆均不会设在收费区内。
- 另外,因為呢個站接近將軍澳車廠,每當返工放工繁忙時間之後,部份將軍澳綫嘅港鐵列車響呢個站清客之後,就會暫停服務,返將軍澳車廠。
- 市区预办登机服务大堂,主要为乘客预先办领登机证及付运行李,无须等候机场登机柜台,不过注意的是,乘客是必须预缴车资方可使用此服务。
- 為主色,而車站上蓋會發展港鐵公司有史以來最大嘅上蓋物業發展項目──日出康城,一個比杏花邨站嘅杏花邨發展項目重要大超過一倍嘅綜合住宅發展項目。
- 康城站(英文:LOHAS Park Station)是港鐵將軍澳綫第二期工程的終點站,最初定名為將軍澳南站,位於政府將軍澳第86規劃區的地面。
- 如乘客使用之八達通或二維碼有登記乘坐頭等的記錄,但八達通或二維碼程式所顯示的進入及離開的車站均不屬於東鐵綫的車站,亦其須支付頭等額外費則相等於東鐵綫車程的最低額八達通或二維碼車費(過海車程的頭等額外費會以金鐘站/會展站為計算基礎)。
- 日出康城居民張小姐表示,一般會先用港鐵應用程式,查看何時有列車才出門到車站,未算過於不便。
由於月台響東涌綫大堂下層,即係成個香港站建築群嘅底層,加上東涌綫同機場快綫收費系統唔同,因此由東涌綫月台往返機場快綫月台要兜半個車站。 月台冇落客專用月台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喺該月台同一時間進行上落客及調頭,乘客可以按指示喺1號月台或2號月台搭將軍澳綫往北角或調景嶺方向嘅列車。 由於車站只係為日出康城發展項目而設,因此車站比其他車站嘅月台闊度為窄,月台闊度只能容納一條單向扶手電梯。 康城站c出口2025 康城站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小赤沙南部康城路,鄰近只有日出康城、將軍澳工業園及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並無購物商場。 因此,大部份使用本站進出的人流都是日出康城的居民或在將軍澳工業園裏工作的員工。 現時日出康城巴士總站位處近康城站A出口,隨康城站公共運輸交匯處啟用,相關巴士路線總站將遷至近商場的室內位置。
康城站c出口: 港鐵康城站A出口永久封閉 居民批設計失當:遷就規劃非考慮民生
康城站近A出口的地面設有一個臨時的公共運輸交匯處,雖然交匯處內設有巴士、小巴及的士站,但車站啟用初期,只有穿梭巴士往返日出康城第一期-首都,以及市區的士站,並無其他巴士及小巴路線往返康城站。 康城站位於香港新界西貢區小赤沙南部康城路,鄰近只設有日出康城及一個公共運輸交匯處。 因此,大部份使用本站進出的人流都是日出康城的居民或利用本站轉乘其他交通工具的乘客,總體人流會比其他車站較少。
方國珊認為,面對區內日益增長的人口,康城站的設計本來已不理想,「成個站好窄,即使想應付人流,月台同扶手電梯根本都冇位增加」。 她指早前與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在繁忙時間巡視康城站,建議在地面多建一部垂直升降機通往車站;她又指現時站內前往月台,C出口的扶手電梯「有上無落」,建議研究加設下行扶手電梯。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九巴第290B號線(將軍澳工業邨至荃灣西站)及第290X號線(康城站至荃灣西站)投入服務〉[交通通告],2017年2月22日。 政府向地鐵公司批出將軍澳86區發展權時,委託地鐵公司設計和分階段興建上述兩個交匯處,並以此作為部分批地條件,以便建造工程可在2001年年初展開,預計在2010年年底前完成。 使用全月通加強版、迪士尼綫月票、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港鐵免費車程或只支付東鐵綫頭等額外費在指定車站並不能享有轉乘優惠。
康城站c出口: 大堂
不過,由於連接港鐵康城站至首都的新建行人通道於2010年10月30日啟用後,導致往返日出康城的居民公車客量大幅下跌,因此營辦商與業主立案法團開會後決定由2010年12月1日起停辦居民公車服務,現時該處只尚餘領都免費居民公車服務。 2011年2月14日起,康城站才有首項該處為總站的公共運輸服務,當日起新界區專線小巴112M線投入服務,為日出康城居民及將軍澳工業邨的通勤人士提供接駁港鐵的服務。 香港站設有5層公開開放的部分,其中車站樓層大部分均在國際金融中心的主結構內,國際金融中心商場更與車站出口相連。 當中機場快綫旅客可憑有效憑證免費搭機場快綫穿梭巴士往返香港島各間酒店,或用八達通卡免費轉港鐵市區線去其他車站。 車站同時設有2個停車場,乘客亦可以擺低架車喺香港站停車場,然後再轉機場快綫往返香港國際機場。
康城站c出口: 銅鑼灣港鐵站C出口
康城站喺將軍澳綫規劃嗰時,由於車站只係喺將軍澳百勝角對出嘅第86規劃區填海用地上面,所以車站喺方案入面只係用「86區」作車站命名。 直至後期嘅地鐵中期報告、年報及相關文件中,以「將軍澳南」為車站名。 而喺車站工地外圍板上嘅模擬圖片,中文就叫做「澳南站」,而英文就叫做「Tseung Kwan O South Station」(意譯為將軍澳南站)。
康城站c出口: 香港站地理位置
作為日出康城的旗艦商場,「The Lohas」佔地約48萬平方呎,約是九龍站上蓋商場「圓方Elements」的一半。 商場暫時只開放四個出入口,其中一個是連接私樓「晉海」的平台,同時是車輛的上落客位置,接駁商場的二樓。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98B, 98D, 98S, 290X, N290 新康城站巴士總站安排〉[乘客通告],2020年10月。
康城站c出口: 香港站上下車站
另外,此站東大堂閣樓F出口通道曾開設有香港旅遊發展局旅客諮詢及服務中心,為訪港旅客提供資料、單張、查詢及紀念品售賣等服務。 銅鑼灣站車站套色為紫色,而大堂及連接通道亦有部分粉紅色的焗漆板。 康城站c出口 至於通往月台南大堂的行人隧道及南大堂則全數採用白色焗漆板,以配合南大堂所處的時代廣場的形象。 康城站樓高3層,底層為地面車站月台,站內共設有4條扶手電梯、3部升降機及樓梯,頂層則為日出康城住宅平台,在月台旁邊為現有的港鐵將軍澳車廠。 康城站面積達35,000平方米,採用密封式設計,並以紫色為主要色調,而車站上蓋將會發展港鐵公司迄今最大規劃的上蓋物業發展項目──日出康城,一個比杏花邨站的杏花邨發展項目還要大超過一倍的綜合住宅發展項目。
康城站c出口: 車站位置
月台幕門2000年6月,地鐵公司宣布在當時3條營運中路線的地底車站加裝月台幕門。 康城站c出口 1967年發表的《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發表的《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均有提及於銅鑼灣西部一帶設地鐵站,兩報告均將之稱為「跑馬地站」(Valley Station)。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建議的跑馬地站設於現時堅拿道天橋至波斯富街間的駱克道地底,即現時銅鑼灣站之西北方;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港島綫定綫由原本的駱克道南移至軒尼詩道,惟仍是設於堅拿道天橋與波斯富街間。 銅鑼灣站設有三個大堂,現時港鐵將之名為「大堂(東)」、「大堂(西)」及「大堂(南)」;為求行文通順流暢,本條目分別稱之為「東面大堂」、「西面大堂」及「南面大堂」。 直至2001年的翻新,設有樓梯連接大堂上下層,加入咖啡店、快餐店和書店,打破地鐵系統的先例,成為車站購物街。
康城站c出口: 車站月台
不過到下午6時許,下午繁忙時間的下班人潮逐漸增多,經康城站B出口進出的人流漸多。 尤其在列車到站,回家的乘客出閘,同時剛巧有一批乘客入閘,供雙向使用的一部閘機遇上兩邊人龍,消化人流能力便減弱;其中一個方向只有兩部閘機可使用,人龍亦會較長。 康城站c出口 記者現場所見,高峰時兩邊共逾50多人在閘機前排隊等候出入閘,人龍一般在約1分鐘消散。 有區議員表示,接獲同類投訴,有居民曾等候4分鐘出閘,現時全日近5萬人使用B出口進出,加上新商場啟用,惟港鐵維持原有5部閘機的安排,即變相每部閘機,平均每日要應付近萬人進出,促港鐵加閘機,應付區內居民日益增加的需求。
康城站c出口: 出口
另外,C出口位于德忌利士街大堂,乘客可以由C出口直接去中区近德辅道中一带的建筑物。 北港島綫係香港港鐵鐵路發展研究計劃中所建議嘅東涌綫延綫同將軍澳綫延線,呢條鐵路綫由香港站開始,到達添馬艦,而將軍澳綫由北角延伸去銅鑼灣北、會展同添馬,兩綫喺添馬站交匯,以貫通中環新填海區、灣仔北、銅鑼灣北部同東區。 通車後可以畀更多市民使用東涌綫同將軍澳綫過海,幫荃灣綫過海段同港島綫中環至北角段分流。 香港站係東涌綫及機場快綫嘅總站,可以行去中環站轉車,周邊亦有多種交通接駁,譬如電車、巴士、船等等。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一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中環站,機場快綫或東涌綫乘客可以經行人隧道轉港島綫或荃灣綫去香港島、九龍等地。
康城站c出口: 車站大堂
由於從康城站開出的列車班次較少,如在非繁忙時間候車,班次相隔時間可達10分鐘或以上。 而後期港鐵因應康城站與日俱增的人流,在平日繁忙時間加密列車班次以每6-7分鐘一班車,但於非繁忙時間及假日仍然維持較疏落的班次。 康城站設有一組島式月台,兩個月台並已裝設月台幕門,而車站並不設落客專用月台及調頭隧道,列車到站後會在月台同一時間進行上落客及調頭,而鑑於每日往返康城站的列車班次不頻密關係,故列車無論在任何時段亦只使用一個月台上落客。 列車由車站開往將軍澳站方向時,會有一段露天路段才進入隧道,但該段露天路段只有數十米左右,並且可從康城路的地面看見,同時亦是將軍澳綫以及整個西貢區的唯一一段露天路軌,情況類同藍田站後備行車隧道。 另外,在距離地面較接近的一段路,港鐵亦用鐵絲網圍起,並在有關路段附近的單車徑豎立路牌提醒道路使用者勿進鐵路範圍。
另一方面,由於機場快綫大堂係為旅客而設,因此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及機場快綫大堂非收費區設有公眾洗手間,而機場快綫月台嘅收費區內,更設有手提電話叉電器。 康城站樓高三層,底層係地面車站月台,設有三條扶手電梯、兩部升降機及樓梯,連接一樓嘅車站大堂,頂層就係日出康城住宅平台,喺月台旁邊係現有嘅港鐵將軍澳車廠。 銅鑼灣為本港主要購物中心,有多間大型百貨公司及商場,此站人流極高,為前地鐵網絡中第二繁忙的車站,僅次於尖沙咀站。 在除夕等大節日、維多利亞公園或香港大球場等鄰近地點舉行大型遊行或公眾活動時,此站多實施人潮管制,屆時部分出口僅供單方向出或入站用。 D/E/F出口與B/C出口分別位於上、下行兩端之東、西面兩大堂,站內並無非付費區通道相連;西面大堂(B、C出口)下另設已入閘區通道延展至南面大堂,兩層之上為A出口。 另一名居民魯先生表示,車站B出口的閘機,每逢上、下班時間都會排長龍,尤其現時日出康城一帶仍有工程,有大量地盤工人出入,致令人流更多,每次出閘或等2至3分鐘,他直言:「無理由等個八達通出閘要等咁耐」。
由於車站當初的設計並未考量到人流增加的需要,而日出康城的項目至今仍在陸續落成,因此現時康城站的電梯及出入閘機在平日繁忙時間及假日時段均出現人流擠逼的情況,車站配套不足以應付其客流量的問題暴露無遺。 直至2010年1月,此站客務中心連同舊有西鐵綫(美孚站、尖東站、紅磡站除外)客務中心外判,由外判商安排客戶服務主任在客務中心當值。 康城站在將軍澳綫規劃時,由於車站只是位於將軍澳百勝角對出的第86規劃區填海用地上,故此車站在方案中只是以86區作車站命名。 而在車站工地外圍板上的模擬圖片,中文站名為將軍澳南,英文站名則是Tseung Kwan O South。 由於車站只是為日出康城發展計畫而設,因此車站的島式較其他車站的島式月台闊度為窄,月台的闊度只能容納一條單向電扶梯。 直至2010年1月,此站客務中心連同舊有西鐵綫(美孚站、尖東站、紅磡站除外)客務中心外包,由外包商安排客戶服務主任在客務中心當值。
這兩個港島線月台都是在路的北面設立的側式月台,而3號月台則在4號月台之上。 港鐵回覆表示,一直就加設閘機與地區保持溝通,據觀察,康城站整體運作大致暢順,有需要時採取客流管理措施及加派職員維持秩序。 港鐵續指,加建車站設施時,需顧及多項因素,包括地理環境限制、資源配合、消防安全、車站人流及現有設施的使用情況等,會繼續與地區人士溝通及留意車站情況,適時檢討。 新世界第一巴士服務有限公司,〈新巴開辦798A及798B號線 798號線服務調整〉[新聞稿],2015年11月25日。 〈將軍澳發展計劃小赤沙第2階段工程餘下部分〉,立法會財務委員會工務小組委員會,2000年2月16日。
康城站c出口: 香港站利用状况
根據《鐵路發展策略2000》的北港島線計劃,東湧線可由香港站向東延伸,途經添馬艦及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連接港島線炮台山至柴灣段,以貫通中環新填海區、灣仔北、北角及東區。 康城站近A出口的地面设有一个临时的公共运输交汇处,虽然交汇处内设有巴士、小巴及的士站,但车站启用初期,只有穿梭巴士往返日出康城第一期-首都,以及市区的士站,并无其他巴士及小巴路线往返康城站。 康城站近A出口嘅地面设有一个临时公共运输交汇处,虽然交汇处入面设有巴士、小巴同埋的士站,但车站启用初期,只有穿梭巴士往返日出康城,以及市区的士站,并冇其他巴士以及小巴路线往返康城站。 同时间,香港站邻近现有的交易广场及中环码头设有公共运输交汇处或巴士总站,亦可步行至或于德辅道中转乘巴士、小巴或电车前往香港中西区、南区;同时也有不少乘客前往海旁乘坐山顶缆车接驳巴士往返缆车站,或是步行至中环码头转乘渡轮前往离岛区、九龙半岛等地。
康城站c出口: 使用情況
為主色,而車站上蓋會發展港鐵公司有史以來最大嘅上蓋物業發展項目──日出康城,一個比杏花邨站嘅杏花邨發展項目重要大超過一倍嘅綜合住宅發展項目。 雖然康城站係屬於地面車站,但係為避免對日出康城居民造成滋擾,成個車站用混凝土圍封。 列車入站前會經過幾十米嘅一小段露天軌道,係全個西貢區唯一一段露天路軌,明顯本站係喺地面水平,呢段路可以由附近嘅馬路見到。 另外,喺距離地面近啲嘅一段路,港鐵亦用鐵絲網圍起,喺有關路段附近嘅單車徑豎立路牌提醒。 康城站面積達35,000平方米,採用密封式設計,並以淡紫色為主色,而車站上蓋會發展港鐵公司有史以來最大嘅上蓋物業發展項目──日出康城,一個比杏花邨站嘅杏花邨發展項目重要大超過一倍嘅綜合住宅發展項目。 雖然康城站系屬於地面車站,但係為避免對日出康城居民造成滋擾,成個車站用混凝土圍封。
康城站c出口: 啟用日期
此外,由於香港站是東湧線及機場快線的總站,又可步行至中環站的主要轉車站,而且車站周邊設有多種交通以供接駁,因此每日繁忙時間均有不少乘客利用此站,經西區海底隧道往返新界、大嶼山、東湧或機場。 東湧線大堂,大堂位於香港站建築羣地底,連接中環站至香港站及香港站建築羣,故成為香港站的核心,由中環站往返東湧線、機場快線月台亦需必經此大堂。 康城站c出口2025 而車站亦於德忌利士街地底設有另一個東湧線衞星大堂,位於中環站至香港站轉乘通道之間,主要方便乘客前往德輔道中、幹諾道中的中環商業區。 不過乘客經常把中環站畢打街大堂與此大堂混淆,其實這裏只是香港站範圍。 香港站:港鐵機場快線和東湧線東面的總站,在中環民祥街地底,車站設有3個月台同9個出口,整個車站結構同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連住,另一邊是幹諾道中近環球大廈,地底設有一個南大堂通往德輔道中和中環商業中心區一帶。
康城站c出口: 交通
當中機場快線旅客可連有效憑證免費享用機場快線穿梭巴士往返香港島各間酒店,或是利用八達通卡免費轉乘港鐵前往其他車站。 車站同時設有2個停車場,乘客亦可駕車至香港站停車場停泊,然後再轉乘機場快線往返香港國際機場。 位於康城站A出口對出曾設有臨時康城站轉運站,雖然交流道內設有公車、小巴及計程車招呼站,但車站啟用初期,只有穿梭公車往返日出康城第一期-首都,以及市區計程車招呼站,並無其他公車及小巴路線往返康城站。
康城站c出口: 香港站基本介绍
香港站位於香港中環商業中心區,區內設有不同的地標性建築物及公司總部,加上車站與國際金融中心融為一體,有一定的人流支持,而該站亦吸引愉景灣、大澳、長沙和東湧前往中環觀看電影和上班之人士。 另外,南大堂同時設有3層公開開放的部分,包括地面的C出口;L2層車站大堂;及L3層市區線收費區內轉乘通道連接東湧線大堂或中環站大堂。 作為中環第三期填海工程嘅一部分,香港站東面將會起四條大約長500米嘅明挖回填隧道,連接香港站,叫做香港站延展掉車隧道。 康城站c出口2025 第一段工程喺2008年年尾完成,等到第二段工程完成之後,機場快綫預留嘅2號月台亦會啟用。 香港站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G)、商店及餐廳(L1)、機場快綫月台(L1)、東涌綫大堂(L3)設有由電訊盈科免費提供嘅Wi-Fi熱點,乘客可以喺等車時用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上網。
不過,根據香港討論區於2008年7月刊登車站內部裝修照片,此站將以康城為站名。 2008年10月18日港鐵正式將此站命名為康城,並於2009年7月26日啟用,而車站承建商為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 在車務安排方面,港鐵初期因實行「3+1」的列車安排導致寶琳站及坑口站的乘客等候列車時間更長而備受批評。
香港站的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G)、商店及餐廳(L1)、機場快線月台(L1)、東湧線大堂(L3)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的Wi-Fi熱點,乘客可在候車的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存取互聯網。 另一方面,由於機場快線大堂為旅客而設,因此市區預辦登機服務大堂及機場快線大堂的非收費區均設有公眾洗手間供乘客使用,而在機場快線月台的收費區內,更設有手提電話充電器供等候列車的乘客使用。 康城站c出口 当中机场快线旅客可连有效凭证免费享用机场快线穿梭巴士往返香港岛各间酒店,或是利用八达通卡免费转乘港铁前往其他车站。 车站同时设有2个停车场,乘客亦可驾车至香港站停车场停泊,然后再转乘机场快线往返香港国际机场。 市区预办登机服务大堂,主要为乘客预先办领登机证及付运行李,无须等候机场登机柜台,不过注意的是,乘客是必须预缴车资方可使用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