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院的專科門診中心由專科醫生及教授提供一站式專科應診、檢查及治療服務。 專科包括家庭醫學科、內科、外科、腸胃肝臟科、耳鼻喉科、心臟科、骨科、婦科、腫瘤科、泌尿科、腦神經科、神經外科、整形外科、呼吸內科、腎科、精神科、感染及傳染病科。 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黃鴻亮是中大名譽臨床副教授,也是威爾斯醫院心胸肺外科主管和顧問醫生、研究員、學者和藝術家。 他是醫院管理局心胸肺外科專責小組主席、心胸肺外科委員會秘書、亞洲心血管與胸外科學會成員,以及美國胸肺學院和歐洲心胸外科協會院士。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2025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他的名字後跟着一連串英文簡寫頭銜,與其專業履歷一樣顯赫奪目。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於威爾斯親王醫院設置嶄新的「心血管混合手術室」,並成立跨專科醫療團隊,為胸腔主動脈出現病變的病人提供較低風險、較高成效的一站式手術治療。
- 2007年2月,兩名放射治療師,為一名58歲患上肺癌的男子進行放射治療時,涉嫌違反指引,其中一人沒有做好監察工作,結果治療中心點偏差4厘米,病人原本健康的右肺受到放射治療。
- 擴建工程將直昇機停機坪及網球場拆卸,原址興建一座樓高13層的新住院主樓及創傷中心,建築面積為75,000平方米,設於2樓的行人天橋連接醫院正座,而正門面向巴士總站。
-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認為院方分流不準確,若事主能夠獲分流高一級的「緊急」級別,有望於30分鐘內得到診治。
- 2005年8月,一名電器技工,因心律不正,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手術,疑因醫療疏忽,無法診斷出其心室壁有孔,及時進行治療,使他仍然昏迷,還有慢性腦缺血的危機。
- 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 普通科門診的新症預約可利用各間普通科門診的電話預約,或手機程式「HA Go」內的「預約普通科門診」功能,預約未來 24 小時的診症時間。
- 電視輔助胸腔外科手術完全糾正了常規手術的問題,醫生只須在病人身上做幾個微小切口,而無須割開胸壁肌肉和分開肋骨,手術後的痛楚大大減輕,病人在手術後幾天便可以出院。
第二期重建計劃包括在2018年至19年分階段拆卸4座職員宿舍(A、C、D、E座),用作興建一座新住院大樓,現時位於舊大樓的兒科、婦產科及腫瘤科將率先遷入,新大樓落成後將可提供額外約450張病牀及16間手術室。 重建計劃在2018年9月開始,預計第一階段工程將於2027年完成。 李嘉誠專科診療所(北翼)附設於威爾斯親王醫院南端,樓高4層,於1984年5月隨著醫院落成正式啟用,內設49間各類全面性專科檢查及診症室。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查看
心臟中心與深切治療部及手術室緊密聯繫,由具豐富經驗之醫療團隊提供服務。 06年至今已走六人 威院、瑪麗及伊利沙伯醫院均屬心胸外科中心,據悉,瑪麗及伊院分別有十四及十五名醫生在心胸外科工作,但威院僅七名醫生,另加兩名中大醫學院心胸外科教授。 有鑑於香港市民對高質素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香港中文大學聯同 威爾斯親王醫院合辦一所醫療中心,匯合不同醫學專科,加上最先進的 醫療儀器,為市民提供一站式、以人為本的療保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在微創心臟外科方面同樣處領導地位,目前在主動脈瓣膜置換及全主動脈根部置換手術中,只需切開部分胸骨,而無須在胸部正中大切口,減低了對肌肉組織的創傷,手術後痛楚亦較輕。 微創手術亦可應用於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進行手術時更無須使用心肺機,換言之,手術可在心臟不停跳的情況下進行,亦避免了用心肺機進行體外循環可能會對身體其他器官如腦、腎等產生不利影響。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在1996年已進行了本港首宗心臟不停跳手術。
- 2021年10月10日,1名13歲女童早上因低燒及感到氣促,到威院急症室求診。
- 中大和威爾斯親王醫院一直緊密協作,臨床團隊致力為病人提供最佳手術服務,推進微創醫學研究的發展,提高醫學教育的專業水平,為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 由吳光正伉儷捐款興建的包玉剛爵士癌症中心及包黃秀英女士兒童癌症中心於1994年11月正式啟用,中心樓高7層,其中一層闢作兒童骨髓移植中心,集合診斷、住院及門診治療、手術、病人輔導及教育、教學及研究於同一中心。
- 本診所的服務暫時遷往圓洲角普通科門診診所,以便進行內部裝修工程。
- 全港只有4間醫院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及屯門醫院設有心胸肺外科。
Bowtie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2025 醫療資訊團隊由持牌的醫生、中醫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組成,致力為香港人提供專業的健康資訊。 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對於香港僅有4間醫院有心胸肺外科,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表示,心胸肺外科主要負責換心等較大型的手術,死亡率較高,病人亦相對較少,所以香港沒有需要每間醫院均增設心胸肺外科。 香港近年人口老化問題嚴重,蔡堅指正因為人口老化,老人家普遍不會接受這類風險較高的手術。 全港只有4間醫院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瑪麗醫院及屯門醫院設有心胸肺外科。 當中港島西聯網有12名心胸肺外科醫生,2016至2017年度的每周平均工時近60小時,為全聯網最高;新界東聯網心胸肺外科醫生同期的每周平均工時,更逾66小時。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香港沙田區的公立醫院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本中心全體員工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2025 致力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優質醫療服務,並本著「關懷愛 護、服務社群」為 宗旨,務求令所有求診人士得到全方位的照顧和支持。 2016年10月,一名產婦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待產,陣痛約13小時後,出現劇痛,一度頭暈及抽筋。 產婦丈夫多次要求安排太太立即入產房進行無痛分娩,或轉院分娩,都遭拒絕。 嬰兒最終被發現無心跳,院方才緊急安排入產房,用產鉗輔助胎兒出生。
消息透露,該科從前有兩名基礎外科培訓醫生來輪替受訓,但近一年來無人「敲門」。 面對人手不足,但每年包辦七百多宗超大型心臟手術,當中包括一百八十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擔心應接不暇。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2025 傳統上,心血管病患者要進行冠狀動脈搭橋、心臟瓣膜修補、腹主動脈瘤支架等手術時,一般要到醫院不同部門接受各種檢驗和治療,例如在放射科接受術前造影、 於心導管室接受動脈介入檢查,最後才進入手術室接受手術。 混合手術室則結合了各種先進技術,提供 即時手術成像和電腦輔助操控的儀器,讓外科、內科和介入放射科醫生可在同一地點為病人進行所有檢測和程序,即時商討治療方案,大大降低醫療成本和病人留院 時間,提高治療效率及減低運送病人的風險。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服務時間
威爾斯親王醫院於1970年代規劃,在1978年10月動工,1982年11月1日由根德公爵夫人嘉芙蓮主持醫院揭幕典禮,同年成立全港第4間公立醫院註冊護士學校。 醫院於1984年4月30日正式啟用,到6月1日李嘉誠專科診所開幕,同年9月急症室正式啟用。 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共有91,319個預約新症,九龍西聯網的耳鼻喉科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最長,需要等接近2年,當中10%病人的實際輪候時間更需要等約2年。 提供全面的心臟檢查服務,由心臟專科醫生直接負責,包括電腦掃描、加壓心臟超聲波、靜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心臟超聲波、24 小時血壓監察等。 為病人提供專科診症治療及心臟科檢查,包括心臟超聲波、運動心電圖、24小時心電圖、間歇性心電圖、血壓監察、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通波仔)、植入心臟起搏器、心導管射頻消融術、心臟電腦掃描等。 立法會文件顯示,16/17年度的心胸肺科醫生數字,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港只有35名心胸肺外科醫生,當中九龍中聯網、港島西聯網、新界東聯網及新界西聯網分別有16名、12名、5名及2名心胸肺外科醫生。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血管混合手術室正式開幕 多功能設施有助提升手術成效
專科醫療服務包括對心胸肺疾病的診斷與檢查及利用X光、磁力共振、電腦掃描等技術去確診病症。 FindDoc 為你提供香港旺角心胸肺外科專科醫生名單、詳細資料及介紹。 承蒙佚名善長慷慨捐贈二千萬港元資助,香港中文大學(中大)-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血管混合手術室今天(6月26日)正式開幕。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公立醫院門診收費
2010年5月,案件於死因庭聆訊,涉案打錯針的梁錦雪醫生於死因庭哭著向死者的父母致歉。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梁錦雪醫生供稱沒有留意裝有長春新鹼針筒上的標籤註明僅供靜脈注射,也不知道此藥經脊髓注射會致命。 2010年5月14日,死因庭裁定呂巧琳,在威爾斯醫院接受化療注射打錯針,是死於不幸。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香港心臟專科中心
各院的心胸肺外科醫生過去三年的流失率不高,15/16年度,新界西聯網及九龍中聯網各流失一名醫生;而新界西聯網在16/17年度再流失一名駐院醫生。 為此,由黃醫生與其介入放射科、麻醉科和血管外科的同事組成的主動脈跨部門團隊在2018年贏得了醫院管理局新界東醫院聯網的「傑出團隊獎」。 他身穿筆挺白袍,步履輕快踏進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會議室,面露微笑。 眼前的他,既是畫家,又是外科醫生,跟他打招呼,我意識到自己握着的很可能是全亞洲最靈巧的手。 他的眼睛機敏而深邃,前面架着的黑框方型眼鏡跟手腕上的蘋果智能手錶很是相襯。 一身醫護裝束的他平易近人,難以令人想到他是位頂尖心胸肺外科醫生。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搭橋手術風險與通波仔相若 醫生籲增加資源 減輪候時間
此文章內任何與 Bowtie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2025 產品相關的內容僅供參考及作教育用途,客戶應參閱相關產品網頁內詳細之條款及細則。 「興趣」一詞可能過於輕描淡寫,其實他才情橫溢,技藝千錘百鍊。 2018年9月30日,一名29個月大男嬰因發燒及呼吸困難送到急症室,心跳跌至每分鐘51次的嚴重水平,醫生處方0.26毫克阿托品,惟男嬰情況持續惡化,護士覆查紀錄時發現阿托品的注射劑量為1.56毫克,高於處方水平5倍。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心胸肺外科醫生名單 (全港)
大樓設有800張病床提供內科及外科住院服務,尚有24小時服務急症室服務及觀察病房、16個手術室及日間小手術服務、放射診斷影像科、24小時化驗室及血庫、藥房及入院登記處等。 醫院的內科、外科及深切治療部等於2010年10月11日起分階段遷至新大樓,而大樓內的急症室於2010年10月28日上午8時起正式啟用。 ),簡稱威院,是一所位於香港新界沙田區沙田圓洲角提供第三層醫護服務的大型公立全科醫院,亦是香港兩所教學醫院之一,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診所地址
經搶救近一星期後文旭培終甦醒,但眼部完全失明,其後更出現失禁及行動不便等後遺症,與入院前判若兩人。 威院護理員替文旭培理髮時,赫然發現其頭蓋有一個長達四至六厘米、已結痂呈「L」形的傷口。 文太表示,丈夫出事前頭部並無受傷,入院時救護員與急症室人員亦無發現此傷口,故質疑傷口是院方疏忽造成,且是導致文重傷及失明的主要原因。 不過,多月來院方對該神秘傷口一直避而不談,甚至指傷口是病人自己造成的。 2007年6月15日,21歲血癌女病人呂巧琳,在威爾斯親王醫院接受化療注射,女醫生梁錦雪錯誤將只可作靜脈注射的針藥長春新鹼(Vincristine)打入脊髓,導致呂巧琳昏迷,22日後不治去世。
威爾斯親王醫院心胸外科醫生名單: 醫院診所分類
2011年11月28日,一名30多歲婦人,於半年前在威院進行剖腹生產手術,期間膀胱被意外割破,使她半年來長期漏尿失禁,影響生活。 由於新住院主樓及創傷中心內病房將以A、B、C為識別,為免與正座大樓病房名稱造成混淆,院方安排正座大樓病房更改名稱,A、B、C及D座病房於2010年1月2日起改稱為H、K、L 及M座,8A病房改名為8H病房。 威爾斯親王醫院第一期擴建計劃於2006年7月獲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正式提升為甲等工程項目及批准撥款,撥款數目為18億8210萬港元,其中大約16億元為建築費用,餘額用作儀器及家具設施預算。
專家報告曾指,申請人下體只是受輕傷,應採用保守及觀察治療,事實上沒必要進行手術,而手術後的護理情況低於標準水平。 2009年8月,一名男病人因連續多日高燒、胸肺疼痛,在家中三度暈倒,晚上由女友陪同下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求診,醫生替他「聽肺」後認為沒雜音,診斷是上呼吸道感染,僅處方藥物給他離開,沒有做X光檢查。 翌日(廿三日)早上八時再度入院,經過分流程序,約三個小時後才做X光檢查,證實是肺炎,直至傍晚六時,院方才注射抗生素,惟四十五分鐘後其病情急轉直下,神志迷糊、血壓急降、心臟更一度停頓近十分鐘,轉送深切治療部搶救。 2008年5月,一名威爾斯親王醫院的護士誤將病人甲的藥物處方記錄存放至病人乙的醫療記錄內。 沙田醫院的醫生為病人乙診斷及參考其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治療記錄後為他處方藥物。 由於當時醫生並無察覺病人乙的醫療記錄內錯誤夾附了病人甲的藥物處方記錄,故錯誤根據該記錄處方一項病人乙本來無須服用的藥物(低劑量的降血壓藥物 Lisinopril )予病人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