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烦恼,虽有宿业超诸量数,然如种子,若无润泽及其土等,定不发芽;如是诸业缺俱有缘,亦定不能发苦芽故。 又若有烦恼,纵无宿业,无间新集,取后有故。 如是亦如释量论云:“超度诸有爱,非馀业能引,灭尽俱有故。 密宗道次第广论 ”又云:“若有爱,仍当出生故”,是故开示烦恼对治极为重要,此复赖于先知烦恼,故于烦恼应当善巧。
如四百论释云:“如是若有法,生时无所来,如是灭无去,于此定无性。 答曰:若以染净为因,缘起为性,彼法则有。 密宗道次第广论2025 ”此文明答:“若无自性馀更何有。 ”《佛护论师》亦明分辨,有与有性善差别而答。
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
以大乘教非唯光显法无我性,彼亦宣说诸地波罗蜜多,大悲愿等;及说回向二种资粮,无余垢净不思议法性故。 彼因果者,如〈灌顶略标〉云:「因持空性色,果持悲不变,空悲无分别,说名菩提心。」谓具一切种最胜空性与最胜不变之乐。 故当如寂静论师说:「由彼总显甚深义故,许为经部。」最为善哉。 若就内容分别,则亦显余二藏之义工,以故无畏论师许为通三藏摄,亦应正理。 波罗蜜多乘者,谓若由行所依大菩提心及六度行而正运往,除此更无二次第等所余胜道而可安立。 以大乘教非唯光显法无我性,彼亦宣说诸地波罗蜜多,大悲愿等;及说廻向二种资粮,无余垢净不思议法性故。
- 若未生彼,则不能害定解,违品增益我执,故当多修观察,令其止观二分平均。
- 论云:「主尊居处,为主尊色。」若是通常五尊,即随彼色。
- 故若善能观择灌顶诸法,即了一切咒道宗要。
- 裂如红莲所有差别,谓过青已,变为红赤,皮肤分裂或十或多。
- 由修生起次第行等有分别事,不得彼果,以有分别是所断故,修有分别唯生随顺分别果故。
”又云:“若乐睡眠与惛沈,其人愚痴失法欲,凡稚退失一切德,退失白法趣黑暗。 ”念住经云:“诸烦恼所依,独一谓懈怠,唯有一懈怠,彼便无诸法。 ”集法句云:“若行于放逸,即坏凡夫心;如商护财货,智当不放逸。 ”本生论云:“舍惭为天王,意违于正法,宁瓦钵蔽衣,观敌家盛事。 ”亲友书云:“大王应知念身住,善誓说为唯一过,故当励力勤守念,失念则坏一切法。
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宗喀巴大师.扫描版.pdf
经中还说:“此非泥塑木雕之佛,而是以一种能对众生作利乐事业之方式而安住。 ”以经中所言为根据,即可了知:我等心前所安立之佛陀,正是现前利益我之善知识。 密宗道次第广论 当如是想:于我心前以深广妙法利益我之诸善知识,正是诸佛之化现,因实际利益我者,即是彼等。 密宗道次第广论2025 因为真正善知识之过失悉不可得,以过不可得故,即可证明上师即如来。
- 此复若随任遇所缘,即使修者,则于所欲如是次第修习尔许善所缘境,定不随转。
- 谓于水灌顶等以前所入之曼陀罗,非是泛说余曼陀罗。
- 设若认为上师身口意行为不合理,如是执取一种不相应而产生邪见,则于摧毁自己方面,再无较此更严重者。
- 《智军论师》云:“圣父子所造中观中,未明外境有无之理,其后《清辨论师》破唯识宗,于名言中建立许有外境之宗。
- 至言及论诸大教典,虽是第一最胜教授,然初发业未曾贯修补特伽罗,若不依止善士教授,直趣彼等难获密意设能获得,亦必观待长久时期,极大勤劳。
- 其次当修堪为依据续部所说圆满次第;弃初次第,唯修后摄道一分者,非彼续部及造彼释聪睿所许,故当摄持无上瑜伽圆满道体。
因此,具有断过失增功德之佛语皆须摄入大乘道支分中,如是一切大乘行者,必须修学能成办圆满佛果之根本因三乘圣教。 从自利角度,为成办圆满自利,我等皆应趣入大乘。 趣入大乘之道品可归摄为共不共两种:一者是与小乘共同之道品;一者为小乘三藏未说,大乘三藏中独有之不共道品。
密宗道次第广论: 密宗道次第广论/卷001
《金刚手灌顶经》亦云:曼殊室利,若咒任运成就天慢,尔时一切密咒现前安住。 持明藏亦云:于画像等修天静虑,想此钏环动,鼬囊亦渐动,如是动念时,渐观足部等。 《摄观察经》亦说:修法无我及天瑜伽。 密宗道次第广论2025 多经已说此不繁述,故今当说彼等经中所有天色及密咒声静虑念诵。 ”此说修天色身及缘咒修静虑,并修自真实等。
密宗道次第广论: 大乘汉传佛教如何看待《菩提道次第广论》
如达蕴等诸法皆无自性,立为通达法无我义,是则通达补特伽罗无自性者,亦须立为通达补特伽罗无我义故。 以是乃至于蕴执实,则于补特伽罗亦起实执。 乃至于彼实执起时,则亦不能尽灭烦恼。 若尔,则应声闻独觉任何精勤,终于不能解脱生死。 密宗道次第广论2025 《入中论》云:“汝见无我瑜伽师,不能通达色等性,以未达彼自性故,缘色转故生贪等。
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_日常法师讲.zip
此取怨亲差别事修,故不须遣亲怨之心,是灭由执怨亲为因所起贪瞋分党之心。 如前下中士所说诸前行等所有次第,于此亦应取来修习。 又若此中不从最初遮止分党,令心平等,于诸有情一类起贪,一类起瞋,所生慈悲皆有党类,缘无党类则不能生,故当修舍。 此复有二:谓修有情无贪、瞋等烦恼之相,及于有情自离贪、瞋,令心平等。 修此渐次为易生故,先以中庸无利无害为所缘事,次除贪瞋令心平等。
密宗道次第广论: 根本傳承理念 063 密宗道次第20140409.flv
”于受饮食大小便时,亦可以此守护。 次于心间月上观想毗卢遮那自性摩字,头上想不动佛自性诃字,二字皆有焰鬘围绕。 密宗道次第广论 诵云:“嗡娑跋瓦虚答,萨瓦答摩,娑跋瓦虚朵吭。
密宗道次第广论: 密宗道次第广论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3
如云:“如汝所许此,则依无实因,当知生一切,无实性诸果。 ”又此车喻,亦破色等八尘合集,立为瓶等。 又破依于实有色等形状差别,假立瓶等,以色等尘自性无生,彼无性故实有非理。 如入中论云:“由彼色等如是往,觉为瓶等不应理,性无生故色等无,形为瓶等亦非理。
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一)
佛法传至西藏之初,雪域诸大法王亦按印度传统,于此吉日广大供养。 然至末法时期,供养法会亦渐隐没。 藏中智者说如〈憍萨罗〉(释迦友造)云:「一一直对门处各有二柱,一端依金刚线,一端依曼陀罗中心。」此说柱根自墙,柱端达曼陀罗中央,有四大分。 密宗道次第广论 准此道理,外坛顶量,亦为宽之半量。 五重墙量高三大分及一小分,砖一小分,璎珞等处有二小分。 砖檐安于墙上,乃至门侧之端随墙而有。
密宗道次第广论: 密宗道次第广论的书评 · · · · · ·
此根据之理由为:一切善乐之本源是善知识故。 因从菩萨修行乃至佛功德法,皆依上师而出生故,如《菩萨藏经》所说。 须知能令学人相续中,下至发起一分功德、减少一分过失,此一切善乐之根本来源皆为善知识,是故最初依止上师之轨理极为紧要。
密宗道次第广论: 喜欢 密宗道次第广论 的读者还喜欢
文殊菩萨化身——宗喀巴大师 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出生于青海省西宁附近的湟中县鲁沙尔地方,即今塔尔寺一带。 藏语称湟中为宗喀,宗喀巴就是宗喀地方的上人。 关于他生卒年,有不同的说法,现存史料一般都说他生于1357年,示寂于1419年;也有说1353年生,死于1417年。
又如前说中观诸师,于名言中所立诸义,必须观察有无自性之正理及名言量所不能害。 密宗道次第广论2025 密宗道次第广论2025 密宗道次第广论2025 若不尔者,则于名言不许大自在等,而许色声等所有差别全不得成。 云此是道、此是非道,此此宗应理、此不应理等,世、出世间,皆无安立之方便。
从大处而言,大小乘见道乃至无学道之间一切圣地皆由善知识而出生;从小处而言,相续中乃至生起一刹那智慧与信心,皆是善知识恩德,是故善知识如我等母亲。 我等于三有苦海中沉溺时,慈悲上师自己作船师,不顾一切,于大海中救护我等至解脱彼岸,一路始终以伟大菩提心护持我等。 大恩上师曾言:“你们一生当中所造恶业甚多,今生更应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永远解脱苦难。 凡是与我结缘者,因信愿不够或业障深重,假若今生未能如愿往生,不管下世转生何处,我都会化身到你们身边,度化你们,直至你们往生极乐世界。
密宗道次第广论: 菩提道次第论道论简介
若如此说,则应依于弹线颂文而作。 颂及长行,恰师榜师所译俱同,故非书讹。 〈鬘论〉于说八分旋金刚鬘时云:「〈金刚空行经〉第一圆线外,为绘光鬘,舍一小分旋一圆线。」此与弹线颂文相顺,意谓两派皆可。 虽现译〈金刚空行经〉仅云:「内轮金刚墙,及光坛二次,从自在隅起,右旋而绕线。」然梵本中定有于八分外绕光明鬘,最为明显。
密宗道次第广论: 密宗道次第广论(书籍)
观察之理,若依补特伽罗生起次第,则于现时先得增上生已,后乃能得决定胜果。 然若观察某经所说成办有情二种义利是否欺诳,则应先以正理成立决定胜果主要义利是不诳已,次乃比知庸常所得现事无欺。 《释量论》云:“正义无欺故,亦比知所馀。 ”《四百论》中亦云:“若于佛所说,不现事生疑,当依于空性,令彼唯信此。 ”由我执故,结生相续生死苦蕴,由达无我证解脱果。 能趣解脱诸次第等,须以正理而善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