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專業的立場,「萬曆十五年」仍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這些問題的提出,與其說是對作者成就的質疑,毋寧說是在肯定之餘的期許;這份期許,同時也及於史學圈內圈外的所有人。 歷史中的人物也許已經作古,但是他們卻是在活著的時候創造了他們的歷史。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換言之,歷史是一個個活生生、有血有肉、有感情、慾望,也有理性、計算的人所創造出來的,歷史的研究不是方程式的演算,歷史的寫作自然也不能是僵硬冰冷的因果判定。 只有能深入歷史情境,對歷史人物有「同情的瞭解」(sympathetic understaning)的研究者,才能體會到「活生生」的歷史,也才能寫出「活生生」的史學論著。
- ”[68] 定陵的開挖始末,《風雪定陵》一書有詳細的介紹。
- 隆慶元年正月十八日(1567年),父親正式起名為朱翊鈞,意思是「夫鈞者,言聖王制馭天下猶制器者之轉鈞也,其為義大矣」[3]。
- 後因立太子的國本之爭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郊、不廟、不朝。
- 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权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案互相鬥爭,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 黃仁宇以細膩的筆觸呈現了種種的細節,從廟堂上的勾心鬥角、後宮裡的杯水波瀾,到禮教的口水爭執及沿海邊境的剿寇行動,歷史如舞臺,定格於一時,各色人物隆重登場,無比地熱鬧,卻又寂寥得令人心慌。
太后將一切內務大事交由馮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軍政皆由張居正主持裁決,獨握大權。 明神宗在位前十五年,在首輔兼帝師張居正的領導下明朝一度呈現中興景象,史稱萬曆中興,而在位中期亦主持萬曆三大征,保護藩屬,鞏固疆土。 在張居正死後始親政,因國本之爭等問題而倦於朝政,自此不上朝,國家機器運轉近乎停滯,徵礦稅亦被評為一病。 萬曆(1573年—1620年七月三十日,清朝避諱乾隆帝弘曆,將曆寫作歷、厯、厤)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年號,明朝使用此年號共48年,為明朝所使用時間最長的年號。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萬曆前期,張居正主導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社會經濟持續發展,對外軍事也接連獲勝,朝廷呈現中興氣象,史稱萬曆中興。 後由於國本之爭,神宗受權臣阻止不能立愛子為儲君,一怒之下三十年不上朝,史稱萬曆怠政,此時期也因為神宗容許朝廷官員羣黨的對立,而出現了東林黨爭,並利用明末三案互相鬥爭,最終導致明朝滅亡。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出版概況
樊樹志的《萬曆傳》考究裏,中允地解釋了明神宗怠政原因,源於健康狀況惡化非子虛烏有,追溯萬曆十四年九月十八日以後,皇帝因病免朝,言「頭昏眼黑,力乏不興」。 學者曹國慶認為萬曆帝患有齲齒、牙周病和氟牙症等多種牙科疾病,頜骨發育不良,面部凹陷而左右兩側不對稱。 對祭享太廟活動也只能權讓勛貴代理,並無奈地說道「非朕敢偷逸,恐弗成禮」,後來又遣內使對內閣傳諭「聖體連日動火,時作眩暈」,「聖體偶因動火,服涼藥過多,下注於足,搔破貼藥,朝講暫免。」與定陵發掘後查證神宗左足有疾互相引證。 且當萬曆十五年三月初六,聖體初安以後,神宗旋即上朝聽政,隨後又與三輔臣見面,並打招呼說「朕偶有微疾,不得出朝,先生每憂心。」十六年二月初一又如常參與文華殿經筵,並興致勃勃地與閣臣討論《貞觀政要》,唐太宗與魏徵。
- 而奪情以後,張居正也日益偏恣,好同惡異,左右用事之人多通賄賂,時人益惡之[19][20],神宗亦意識到張居正的權力過大,“幾乎震主”[21],為後期清算張居正埋下伏筆。
- 因為朱常洛是宮女所生,神宗不喜歡他,且有意立愛妃鄭氏所生的朱常洵為太子。
- 他指出,疫情3年發生防疫險之亂,疫情趨緩降級後,保險公司因為賠太多錢,片面改變很多條文,金管會卻跟保險公司站在一起,影響消費者權益。
- 长陵发掘委员会委员夏鼐负责发掘的技术指导,便让其学生赵其昌(后任首都博物馆馆长)做前期调研。
- 西方傳教士來到中國,把西方數學、天文、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還有西方文化傳到中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時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中國士大夫階層中的少數先進分子,同時起了一種喚醒的作用[58]。
其母李贵妃教子非常嚴格,每次經筵結束以後,便督促考問他今天所學的內容。 在大時代的結構籠罩之下,個人是無力的,也因此作者不再「斤斤計較書中人物短時片面的賢愚得失」(見「自序」第一頁)。 在「大歷史」的觀照下,才可能確切地看到中國傳統社會、政治、經濟、思想各方面的結構與節奏,及其牢不可破的特點。 整段文字看下來,「寬容」和「雅量」都成了對張居正的嘲諷,同時也是對讀史者的警示,許多歷史人物說的一套,做的一套,若非結合事前事後的蛛絲馬跡細細觀察,則易於為其外在言行所幻惑。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萬曆三大征
即位之初內閣紛爭傾軋,閣臣之間關係惡劣,時高拱以主幼國危,痛哭時說了一句:「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引起朱翊鈞極為不滿,最後在張居正與馮保添油加醋下罷免了高拱。 太后將一切內務大事交由馮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軍政皆由張居正主持裁決,独握大权。 他命令大學士把本朝諸祖宗的「實錄」抄出副本供他閱讀,又命令宦官在北京城內收買新出版的各種書籍,包括詩歌、論議、醫藥、劇本、小說等各個方面[76]。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八月即位,改元泰昌,是為明光宗,光宗即位後,內閣先是為神宗擬上廟號顯宗、諡號恭皇帝,後來,朝臣認為諡號的「恭」是晉恭帝,隋恭帝兩位末代皇帝的諡號,先帝聖謨不可殫述,而帝堯運乃神之德,於是後改成為其上廟號神宗,諡號顯皇帝。 九月,在位不足三十天的明光宗便在紅丸案之中暴斃[66]。
萬曆帝的定陵1958年被發掘,萬曆帝屍骨復原,「生前體形上部為駝背」、左腳略右腳短。 文獻記載,神宗親政後勵精圖治[22][23],虛心納諫[24],屢蠲賦稅[25],生活節儉[26][27],如僅在萬曆十一年間,蠲免並災傷織造議留就已達銀一百七十六萬一千兩[28]。 北京乾旱,神宗關心民瘓,親自以旱詔中外理冤抑,釋鳳陽輕犯及禁錮年久的犯人。 另親自步行至天壇祈雨[29],皇上齋戒,親躬步行將近二十里的路程而不乘車輦出,且絲毫沒有因驕陽酷日而為難的樣子,其舉止從容不迫,表現的肅穆得體,百姓能一睹天顏,紛紛舉首加額高呼「聖德爾」,另外又敕六部都察院等曰:「天旱雖由朕不德,亦天下有司貪婪,剝害小民,以致上乾天和,今後宜慎選有司。」蠲天下被災田租一年。 作為一個經歷了戰亂的歷史學者,黃仁宇對中國現代化的多難與曲折,自有無從掩飾的切膚之痛。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萬曆中興
由此可以理解,明朝的皇帝表面上是有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但終歸也要受到傳統文化和文官集團的掣肘。 明神宗的老师、第一任首辅兼万历新政的策划与执行人张居正過世後第二年,明神宗斥逐馮保,下詔追奪張居正的封號和諡號,並查抄張家,平反劉臺冤案,起用因反對張居正而遭懲處的官員。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2025 万历十七年起(1588年)[34][35][36],明神宗開始怠慢朝政(一說沉湎於酒色之中,一說是染上鴉片煙癮[37]),万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写《酒色财气四箴疏》:“皇上之恙,病在酒色财气也。 邹漪《启祯野乘》卷一《冯恭定传》中也说到明神宗荒于酒色:“因曲蘖而驩饮长夜,娱窈窕而晏眠终日。 ”《明史鈔略》記載萬曆二十一年皇太后萬壽時,神宗在暖閣召見王錫爵:……上曰:“朕知道了。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小說推薦
待四路殞將覆師後,神宗才又警愦振聋,發了近四十萬兩內帑銀解赴辽東,并任用熊廷弼守辽东,並給予其大力支持,屯兵筑城,振飭軍備,才稍稍将東北局勢扭轉。 虽然明神宗多年未正式上朝,但大到朝鲜之役,小到顺天府祈雨,均由皇帝在内宫作出,并发各部门直接执行。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兩個結論:首先,舊有的傳統是一堅固而整體的結構,它與新時代所崇尚的價值背後的條件相距過大,因此,在時代的轉型之際,所有的改革創造,不可避免地要面臨地覆天翻的局面。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萬曆十五年 (舞台劇)
臨終前遺詔指出大臣應勉以用心辦事,以及廢礦稅,起用建言而得罪的官員,並要求冊封鄭皇貴妃為王后[64]等。 此外礦稅之弊,即神宗在位期間的賦稅措施,一般被是認為萬曆中年後弊政的一部分,萬曆擺脫張居正的束縛之後,開始通過向各地徵收礦稅銀的方式,增加內庫的內帑,大多數學者認為這是一項弊政,也有許多的反對意見,認為礦稅也有相當的好處,如礦稅入內帑後大多用於國家救災,餉軍救急等。 在小皇帝朱翊鈞以及李太后全力的支持下,張居正大刀闊斧地實行了一條鞭法等改革措施,清丈田畝,改革賦稅,整飭軍備,考察官吏,使社會經濟有很大的發展[7][8],人民生活也有所提高,一改前弊。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歷史如舞臺,定格於一時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1572-1620年),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內閣首輔張居正去世,明神宗開始亲政,他貪財徵稅,沉湎於酒色之中(一說是染上鴉片菸癮),又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国本之爭使他以不上朝及怠政作为与大臣的对抗。 明朝第十三代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曆(1572-1620年),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內閣首輔張居正去世,明神宗開始親政,他貪財徵稅,沉湎於酒色之中(一說是染上鴉片菸癮),又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國本之爭使他以不上朝及怠政作為與大臣的對抗。 1955年10月4日,郭沫若、沈雁冰、吴晗、邓拓、范文澜、张苏等人联名提交《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给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2025 报告转给主管文化工作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并呈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藝術
同時一些歷史上的政治強人,事實上在他周圍已構成了一整部強人機器,有些事不待強人的指示,機器會自動運轉,而強人卻不因此而可以卸責。 後來李長祥覽神宗遺事,原來是當年有一人告內官於御史,御史不知道他已經進宮了,即出朱票拿人。 一眾內官馬上就大怒並把票奪走,走到皇帝面前奏上此事,皇帝說的話就跟老宮女劉氏一模一樣,居然兩事能互相對證。 戰爭中,明神宗多有佈置方略,但一直吝惜內庫帑銀,不願撥內帑充餉,直至朝臣再三請求而後才勉強發了帑銀十萬,但其中多黑如漆或脆如土,致使師老餉匱。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万历
為了應付女真,把努爾哈赤「務期殲滅,以奠封疆」,自萬曆四十六年九月起,朝廷先後三次下令除了畿內八府及貴州以外,加派全國田賦九厘,合共增賦五百二十萬,時稱遼餉,明末三餉之始[60],而神宗有鑑於地方官員在遼餉外可能會額外徵收火耗剝削百姓,特別下旨嚴禁[61]。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遼東經略楊鎬領尚方劍,調兵遣將,並以李如柏、杜松、劉綎、馬林四將分兵進攻後金,結果在薩爾滸之戰大敗,死四萬餘人,開原和鐵嶺淪陷,首都燕京震動。 萬曆九年,神宗在向太后請安時,一時衝動,臨幸一名宮女,生下了長子朱常洛(後來的明光宗泰昌皇帝)。 因為朱常洛是宮女所生,神宗不喜歡他,且有意立愛妃鄭氏所生的朱常洵為太子。 萬曆十四年群臣上奏請神宗即立常洛為太子,萬曆以常洛尚年幼體虛未定,拖延不決。 1999年,胡恩威曾將《萬曆十五年》搬上舞台,不過那時他專注於書中對明朝歷史中的一些具體的問題,如:語言、分配權利等等。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內閣首輔
黃仁宇「大歷史」的觀察給予讀者不少的啟發,我們很容易發現,四百年前的那個大結構,至今仍深深地籠罩著我們的時代。 我們也發現,個別歷史人物都只是在一定劇場舞台形式中扮演其角色,台步一有閃失,便跌跌撞撞,但也改變不了舞台的布置。 但是讀者也難免要質疑,在「大歷史」的觀點下,個人的自主空間還留下了多少?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萬曆十五年
地方官所關心的是他們的考核,而考核的主要標準乃是田賦之能否按時如額繳納,社會秩序之能否清平安定。 何況商業的發展,如照資本主義的產權法,必須承認私人財產的絕對性。 這絕對性超過傳統的道德觀念,就這一點,即與「四書」所宣導的宗旨相悖。 正是在美國那間侷促的書房裡,幽夜微燭之下,前少校軍官黃仁宇從僵硬的中國歷史身軀中取出一小段,在現代的顯微鏡下細緻觀摩。 他眼中含的淚,掌裡握的恨,筆下滴的血,若非本國人,恐難體會。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2025 這樣的一塊「潛水艇夾肉麵包」,以中央集權為特徵,技術不能展開,財政無法核實,軍備只能以效能最低的因素為標準。
萬曆十五年線上看: ★無關緊要的一年 VS.明朝盛世的轉捩點
后来吴晗和夏鼐认为试掘献陵对长陵的发掘参考价值不大,吴晗提议试掘永陵,遭夏鼐强烈反对,认为这与发掘长陵无异;试掘思陵,吴晗认为太小,是妃子墓改建。 杨仕、岳南合著的《定陵地下玄宫洞开记》认为,吴晗和夏鼐想到定陵的原因有二,“第一,定陵是十三陵中营建年代较晚的一个,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 第二,万历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做了48年皇帝,可能史料会多一些。 ”[68] 定陵的開挖始末,《風雪定陵》一書有詳細的介紹。 萬曆四十八年七月二十一日(1620年8月18日),神宗皇帝駕崩於紫禁城弘德殿內,享年五十八歲[63]。 臨終前遺詔指出大臣應勉以用心辦事,以及廢礦稅,起用建言而得罪的官員,并要求册封郑皇贵妃为皇后[6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