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痔瘡:血管靜脈叢的靜脈曲張表現,屬於良性組織,可以分成內痔和外痔。 當內痔大到一定的程度,靜脈就會曲張、比較腫脹,此時如果糞便比較硬 (例如便秘時),就容易在經過時摩擦出血,形成內痔出血。 通常內痔的出血量會比較大,但比較不會有疼痛感,屬於無痛性的血便。 相對而言,外痔因為有血栓,就會造成肛門疼痛。 在門診,常會有病患因為血便來就診,也有一些人是因為排便次數變多、變細、有黏液,擔心會不會和大腸癌、直腸癌有關而來的。 事實上,除了疾病,還有其他可能會造成糞便顏色和排便型態改變的原因,以下我們就來進一步談談。
患者每次血便量少、次數少,甚至數天才解1次者,提示出血量較小;若紅細胞在腸道內破壞,血紅蛋白與硫化物結合而形成硫化亞鐵時,糞便可呈黑色或稱柏油樣便。 大便流血鮮紅色 (4)直腸、結腸及小腸黏膜下靜脈曲張:門脈高壓症患者,當側支循環建立後,極少數患者回、結腸黏膜下靜脈可發生曲張,如發生破裂時可引起血便。 在行脾切除及胃底血管橫斷手術後,迴腸黏膜下的靜脈更容易發生曲張。
大便流血鮮紅色: 便血鮮紅的鑒別診斷
另外,由於大便隱血測試是檢查大便內是否含有血液,因此應避免於痔瘡出血的日子來採樣,以免樣本被污染。 大便流血鮮紅色 大便流血鮮紅色2025 如果大便呈暗紅色或黑色,一般是指上消化道出血、大腸的腫瘤或瘜肉出現出血的情況。 大便流血鮮紅色 血便的型態及顏色血便是指大便中含有血液,而血液一般從消化道至肛門出血而成,再與大便混合。
大腸癌是國人常發生的癌症之一,根據2022年1月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發表的108年癌症登記報告中,確定大腸癌已經蟬聯14年冠軍。 鄭智勇醫師說,初期腸癌沒有明顯症狀,但等到排便習慣改變、體重減輕時,往往已是晚期。 建議透過定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5 年存活率最高可達 大便流血鮮紅色 大便流血鮮紅色2025 9 成。 專家說:一旦有血便的問題,可能是大腸癌、肛門瘻管或痔瘡等消化管疾病有關,提醒大家平時若有血便或肛門疼痛等問題,應當尋求專科醫生做進一步的診斷、檢查和治療。 •暗紅色血便:可能是下消化道 (包括小腸、大腸及直腸 ) 大便流血鮮紅色 出血所造成,例如左側大腸出血;也有可能是因為吃了火龍果、紅蘿蔔或番茄。 因為血液會在腸道中與糞便混合,所以糞便會呈現暗紅色。
大便流血鮮紅色: 症狀查詢 查症狀
在排除了藥物、飲食的因素後,出現血便千萬別輕忽。 (3)病變活動期,結腸鏡檢查可見黏膜呈瀰漫性充血、水腫、淺表小潰瘍,黏膜脆性增加,觸之易出血;黏膜活檢,病理如發現腺體杯狀細胞減少及發現隱窩膿腫,對診斷有幫助。 慢性期者腸道有時可發現炎性息肉,病程長者腸壁有增厚表現。 一般而言,幼兒、青少年便血以結腸息肉、腸套疊、美克耳憩室及炎症性疾病為常見病因;中、老年患者則以腸道炎症性病變、結腸、直腸癌、腸道血管性病變為多見病因;肛周病變如痔核、肛裂或瘺管在成人亦不應忽視。 長期便秘、上廁所上太久,久坐馬桶會導致肛門血管持續收縮,使肛門組織壓力過大,靜脈會充血、腫脹,並形成痔瘡。 建議上廁所的時候不要滑手機、看書,並透過日常飲食、規律運動,改善便秘的問題。
如果出血量很大,大便就會顯得黑黑糊糊的,像瀝青一樣。 痔瘡的出血一般比較鮮紅,而且跟大便不混在一起,大便是大便,血是血。 大便流血鮮紅色2025 而直腸癌的出血可以是鮮紅的,也可以是暗紅的,而且血跟大便有可能混在一起,還會伴隨大便習慣的改變。 大便流血鮮紅色 鮮紅色血便一般是指下消化道出血、肛門附近位置有痔瘡(包括外痔 / 內痔),或出現肛裂的情況,致血便的情況。
大便流血鮮紅色: Heho Topics 健康話題
不過要注意,如果腫瘤較近肛門處,一旦破裂,血便亦有可能是鮮紅色的。 大便流血鮮紅色2025 不過,糞便潛血檢查的結果,無法判別是痔瘡造成的出血,還是腫瘤造成的。 揪出早期大腸癌最佳的方式仍是照大腸鏡,可以透過大腸鏡監測腸道內是否有息肉,透過切片等方式確認息肉是惡性還是良性,在腺瘤發展的過程中,就先早期發現,並介入治療。 陳嘉哲表示,當大腸癌出現症狀時,特別是「血便」,通常都已經是晚期。 大腸癌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時間,大腸癌的發生與細胞基因改變有關,當生活習慣改變,嗜吃紅肉等,都會刺激腸道,腸道細胞病變初期會形成管狀腺瘤,管狀腺瘤形成後約三到五年就會變成癌症。
- 隨著生活及飲食習慣的西化,導致台灣的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增加!
- 6.便血的病因診斷 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状與體征,部分便血患者,其病因可作出初步診斷,例如,患者有痔核史,每次都表現為大便後滴血或血與糞便不相混(血液附著於糞便外),血液呈鮮紅時,應考慮痔核出血。
- 痔瘡:痔瘡的血便顏色通常是鮮紅色的血並附著於大便表層,嚴重的出血狀況為鮮血與糞便分離,另外有可能在擦拭的衛生紙上留下大量血跡或是噴建至馬桶壁。
- 長期便秘、久站久坐或臥床者,下身循環差、腹內壓高,上廁所時肛門組織壓力過大,靜脈充血、腫脹,導致痔瘡問題。
惟大便出血原因屬嚴重腸道疾病或胃部疾病,患者應儘快求醫,並按醫生建議接受大腸鏡檢查或胃內窺鏡檢查,找出痾血原因。 大便流血鮮紅色 近年大腸癌的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有相當大的關係,陳嘉哲建議,大腸鏡檢查的年紀應下修,50歲以上民眾一定要檢查至少一次,後續則建議每兩年檢查一次。 形成大腸癌腫瘤後,可能會有各種因素開始出血,初期都屬微量出血,等到出血量變大時,有明顯的血便,或腫瘤大到讓患者有感覺,通常癌細胞都已轉移,其餘症狀包含體重減輕或排便不乾淨等,都難讓患者主動察覺,因此早期篩檢格外重要。 大腸癌:大腸癌的血便顏色通常為氧化過的暗紅色血與大便混雜在一起,有些糞便的表面粘附透明的黏液,一般來說出血量不大且沒有持續現象。 豐榮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鄭智勇指出,當肛門出現血便時,最常與痔瘡、肛門瘻管、大腸癌三疾病有關,但,這三種疾病的的血便狀況完全不一樣,民眾可以試著自行做簡易判別。 排便後擦拭時看到鮮血或糞便上沾有鮮血、感覺肛門口疼痛,都是我們最常可以直接察覺不適的狀況,而以下2種疾病最常造成這些狀況。
大便流血鮮紅色: 大便出血痔瘡、大腸癌如何分辨?
①結腸息肉: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Gardner症候群、Turcot症候群、幼年性息肉病、黑色素斑-胃腸道多發性息肉病(P-J症候群)、增生性息肉病、炎性息肉等。 直腸癌的血液大多呈鮮紅色,而且與大便的混合程度較低,大腸癌的血液則較暗,且與大便混合較為均勻,詳細的位置和嚴重程度得依賴更加專業的檢查手段,例如大腸鏡檢查來得到確診。 【早安健康/蘇柏儒】糞便帶血可能只是痔瘡惹的禍,卻也可能是消化道的惡性腫瘤,血便背後的疾病可大可小,所以大家千萬不能忽視這項警訊。 大便流血鮮紅色 大便流血鮮紅色2025 長時間站立、坐著、維持同一個姿勢,會導致下身血液循環變差,提高痔瘡發生的機率。 上班的時候,如果允許的話,可以藉著上廁所、裝水,多起身活動,回到家後之後也盡量伸展、運動一下,保持運動的習慣,也可以有效預防痔瘡,避免大便出血的狀況。 長期便秘、久站久坐或臥床者,下身循環差、腹內壓高,上廁所時肛門組織壓力過大,靜脈充血、腫脹,導致痔瘡問題。
大便流血鮮紅色: 外食多 大腸息肉攻占年輕人
痔瘡最常以「血便」症狀被察覺,但並不是所有的血便,背後代表的都是痔瘡,也可能是大腸癌引起。 痔瘡:痔瘡的血便顏色通常是鮮紅色的血並附著於大便表層,嚴重的出血狀況為鮮血與糞便分離,另外有可能在擦拭的衛生紙上留下大量血跡或是噴建至馬桶壁。 大便流血鮮紅色 •瀝青黑色血便:可能是上消化道 (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腸) 出血所造成,例如胃出血、十二指腸潰瘍出血;也有可能是有服用鐵劑、吃了豬血或動物肝臟等食物。 因為胃酸會和血紅素中的鐵質作用,所以糞便會呈現瀝青黑色。 大便流血鮮紅色2025 (8)結腸鏡下行息肉切除術後、小腸或大腸手術後:息肉切除時如電凝不夠充分,則可導致電凝面出血。 (6)Wegener肉芽腫病:系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常具有鼻咽部、肺部病變及壞死性腎小球腎炎。
大便流血鮮紅色: 大便隱血測試
(3)Dieulafoy病:病變發生在胃內者最多見,如發生在小腸或結腸時可引起便血。 此病以中、老年患者多見,出血多因黏膜下血管受到炎症、潰瘍的刺激而發生破裂所致。 便血鮮紅即下消化道出血表現為血液由肛門排出,或者血液與糞便一同排出,血色多呈鮮紅或暗紅。 屈氏韌帶以下的消化道(包括空、迴腸,結腸與直腸)稱下消化道。 痔瘡導致的出血大多呈現鮮紅色,而且會與大便分離,同時擦屁股的時候會發現衛生紙上同樣帶有血液,然而本身就有痔瘡的人要多加小心,痔瘡的出血很容易掩蓋住其他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因此可能讓患者延誤就醫。 術後,老人家恢復得非常順利,肛門也不怎麼疼了,臨近出院,他刻意要家屬把我叫到病床前,說:「林醫師,我明天出院,你說過給我個科學證據的。」
大便流血鮮紅色: 痔瘡會變成癌症嗎?
我早已經準備好有關痔瘡和直腸癌的彩色圖片,還有老人家的手術圖片。 大便流血鮮紅色 「痔瘡和直腸癌是兩種不同的病,痔瘡本身不會變成癌。」痔瘡本質上是一個曲張的靜脈團,肛門局部靜脈曲張以後,大便一蹭破了就會引起出血。
大便流血鮮紅色: 大便出血的症狀
「大便出血」又俗稱「痾血」,單是名稱已經好嚇人,排便後發現衛生紙、廁盤有血,沖水前發現排血便或黑便更會驚慌失措。 大便流血鮮紅色2025 可是無故持續大便有血,情況維持數週或以上,便不可忽視痾血這個徵兆,背後成因有機會是由嚴重的腸胃疾病,例如消化道潰瘍、大腸癌或胃癌引致。 鄭智勇醫師表示,會先用指診檢查,再用肛門鏡檢查肛門和直腸,是否有痔瘡情形,若僅為痔瘡問題導致,可予以門診治療。
大便流血鮮紅色: 發現「血便」該懷疑是痔瘡還是大腸癌?醫師教從症狀分辨差異,解析何時該做大腸癌篩檢
若經過療程仍然有血便的問題,則會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以確認是否有其他的疾病。 如果血便呈現暗紅色並有大腸癌症狀,則直接建議做大腸鏡檢;此外,也會進行抽血做血色素檢查,以釐清是否為右側大腸癌引發的貧血。 總結而言,糞便顏色和排便型態改變可能與疾病、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於平時可作為自我觀察的參考,不過若想確認原因或診斷,仍需以胃鏡或大腸鏡檢查來排除其他消化道的問題、大腸癌的可能性等。 其實不少人都曾經歷過大便出血,上廁所後發現馬桶、衛生紙或大便中有少量鮮紅色至黑色的血液。 除了因痔瘡出血導致血便,大便有血還可能由消化不良、大腸瘜肉、大腸癌甚至罕見的肛門癌引起。 如持續痾血,特別是糞便上有暗紅色血跡,伴隨昏厥、腹部絞痛等症狀,應盡快尋求醫療協助。
大便流血鮮紅色: 便祕、出血…痔瘡變嚴重,就有可能變成腸癌?腫瘤科醫師解惑
痔瘡:通常是因為久坐不動造成肛門壓力過大而生。 鄭智勇醫師表示,痔瘡是肛門血管擴張引起的病變,成因為肛門壓力過大,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而形成。 女性得痔瘡的比率約是男性 2 倍,主要原因是懷孕生產時壓迫肛門血液循環所致,此外,長期便秘也易造成痔瘡。 •腫瘤在右側大腸:糞便在此處時還沒有成形,因此通常腫瘤要長到很大顆,甚至造成腸道阻塞,才會有症狀。 症狀則是常以慢性貧血表現,比方說可能是先發現血紅素低,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有右側大腸癌。 另外,也可能會有腹部腫脹、體重減輕等症狀,不過出現這些症狀時,腫瘤通常已經長到很大了。
●若血液与便便是分离状,桥归桥、路归路,表示大便早已成形,血液大多会黏附在粪便外,不会搅混在一起,这时候的出血点通常是靠近直肠或肛门。 这可能是硬粪便擦破直肠、肛门口的肿瘤、息肉、痔疮、甚至是撑裂肛门所引起的出血。 ●胃出血(食道、胃溃疡出血、少部分小肠溃疡),血液与胃酸作用后,因血红素中的铁离子与胃酸后作用会使粪便形成黑色。 解血便可以是大事,有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将大便染色,例如胃出血或肠道出血;也可能是小事,是因食物(火龙果)、药物(铁剂)造成的染色作用。 (2)大便常規檢查可發現大量膿細胞、紅細胞及巨噬細胞;大便培養可發現致病菌(痢疾桿菌),但慢性期大便培養的陽性率不高,僅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