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將軍澳綫最繁忙時段載客率在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分別為100.6%,102%及97%(以車廂每平方米站立4人計算),最繁忙路段在油塘站至鰂魚涌站之間。 將軍澳綫在路綫圖中以紫色表示,其在2002年和2009年建成的車站月台都延續了港島綫的特色,以由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的大型毛筆字站名作為牆壁裝飾。 清雍正八年(1730)陳倫烱《海國聞見錄》〈沿海全圖〉中的將軍澳、乾隆五十二年至嘉慶五年(1787–1801)的《海疆洋界形勢全圖》等,均記載將軍澳一名,可見將軍澳對於航運與海防有相當重要性。 據《說文解字》,「澳,隈崖也。其內曰澳,其外曰隈」,「澳」即水邊彎曲處,表示港灣,屈大均《廣東新語》亦謂「澳者,舶口也」。
- 而運輸局的研究指,暫不打算興建過海隧道接駁137區至去港島東,因為建隧道要投入大量資源,有相應發展機會才符合效益,但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故現階段不考慮。
- 將軍澳綫全綫新車站月台均带有已退休港鐵建築師區傑棠題寫之書法墨寶,然而相比如港島綫車站的書法字則顯得較為不清晰,並帶有相當明顯的網點,一般相信這是因為原稿DPI不足而出現的印刷問題。
- 為提升可載客量,港鐵計劃於2018至2022年期間完成提升市區四綫的信號系統,屆時可載客量有望增加約10%。
- 當中,東部用地曾為西區海底隧道沉管鑄造工場的選址之一,但最後改於石澳石礦場鑄造。
- 發展局表示,未有確實造價估算數字,填海規模雖然不太,但對未來十年房屋供應相當重要,認為值得投資。
- 擬議的鐵路站將位於大部分居民的500米步行距離內,涉及超過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
以填料庫將被改劃為前設和契機,發掘大衆對未來發展的願景,將軍澳137區的規劃將利用地理優勢,配合人口特徵,來改善居住環境、交通、生活質素及康文設施等,達致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此外,工業用地和其他指定用途用地總面積的下降(71公頃),約等於道路用地和綠化地帶總面積的增長(75公頃)。 發展局強調,137區是市區罕有具規模、已平整的市區地,比發展新界的棕地更容易,效益亦更高。 發言人又補充,鄰近137區的新界東南堆填區,現時只處理建築廢料,首批新社區居民入伙前,會停用和完成修復,未來將規劃成休憩用地。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規劃
1989年9月,地鐵主席馬達誠表示仍未落實興建將軍澳綫,要視乎將軍澳人口增長及該處填海的進展。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同年下旬,港府宣布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被外界稱為「玫瑰園計劃」。 因其工程浩大、耗費不菲,港府決定暫緩將軍澳新市鎮第三期填海發展,令區內潛在人口數量大減。 布政司署運輸科在1990年1月發表《 香港運輸政策白皮書》,把將軍澳支綫納入未來鐵路版圖。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但地鐵公司在同年8月以人口未達目標和財政等因素,明確表態不會興建將軍澳支綫,被議員指斥其與政府欺騙當區居民。
與此同時,居民依然習慣把尚德邨一帶稱為「尚德」,而尚德以南的市中心及將軍澳站地區則稱之為「將軍澳市中心」或「天晉」,而市中心南部將軍澳站以南稱為「將南」或「澳南」。 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在新市鎮規劃中,將軍澳市中心定義為「新市鎮的中心」,但由於其北部的寶林及坑口一帶較早發展,並連接九龍及清水灣,而將軍澳站以南的住宅較遲落成,故直到2010年代中期前寶林及坑口是新市鎮中最繁盛的地區。 現時正在興建的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海水化淡廠,預計2022年及2023竣工。 將軍澳-藍田隧道屆時由將軍澳市中心、工業邨和日出康城前往東區海底隧道只需要5分鐘,比較現時節省10分鐘。 該區東抵清水灣半島,南及將軍澳灣,西達藍田和秀茂坪區,北接井欄樹和香港科技大學。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服務時間
免責聲明:凡註明 28HSE編輯部 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 28HSE LIMITED 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28HSE讚同其觀點。 康城站及將軍澳綫乘客指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港鐵網站,2009年3月16日。 李敦接受記者訪問表示 地鐵建將軍澳支線 財政安排正待批准 如獲港府批准將於九二年動工.
- 問及會否有隧道過海,發言人引述運輸及物流局研究指,興建隧道投資龐大,要確保能帶來一定的新發展機會,惟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認為暫時沒有充分理據。
- 到2005年,政府順應大眾要求,物業地積比率會由原來的6.5倍,降至2至5倍,發展高度以階梯式向海旁遞減,住宅項目圍繞政府設施、中央大道、市鎮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而建。
- 其中以麗新財團於2012年11月投得的臨海地皮,每方呎樓面地價4,929元最貴,並刷新區內地價紀錄,成為將軍澳新地王。
- 星期六及非繁忙時間則設有來往調景嶺站及康城站的穿梭列車,每14分鐘一班,並不會有列車直接來往北角站和康城站,由北角站至油塘站、坑口站、寶琳站以及其他路綫沿途各站前往康城站的乘客須在調景嶺站或將軍澳站轉乘穿梭列車前往康城站,而來往北角站至寶琳站的列車服務不受影響。
- 商場位於住宅基座二樓,樓面面積約60,000方呎,共有54舖位,由43個商戶承租,店舖面積由100至3000方呎不等,由港鐵管理。
- 將軍澳第137區所需要的可發展土地為101公頃,當中包括現有?
本綫寶琳站至北角站的路段於2002年8月4日通車,而將軍澳站至康城站的支綫於2009年7月26日通車。 2007年12月14日深夜11時50分,一輛新巴796S線沿寶順路南行駛至寶邑路交界時,與一輛城巴E22A線相撞。 當時城巴有3名乘客從上層拋出車外,其中兩人被捲入車底,最後兩人證實不治。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2025 而新巴司機控以「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罪名,並獲准以10,000港元保釋外出,肇事車輛則被拖往何文田汽車扣留中心扣查。 最後為免再次發生嚴重車禍,當局於2008年初將該路口改為迴旋處。 1866年「將軍澳 Tseung-kwan-o」首見於地圖中。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將軍澳擬填海建6厭惡性設施 居民到政總請願 高呼「受夠了」
第137區將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倍計算,可提供約5萬個房屋單位,供13萬5千人居住。 當中3萬45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1萬5500個是私人住宅單位,作為短中期其中一個主要房屋供應來源,首批約3萬4000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2025 香港政府在新界發展的過程中,因為需要大量徵地,賠償金額令政府財政緊絀。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將軍澳137區規劃曝光 建新社區供14萬人住 132區填海建廠引入內地電力
他們收集了超過3,300名居民意見,超過99%人反對填海及在接近民居的地方放置6個厭惡設施。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第137區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局方發言人稱,該處佔地約80公頃,是市區少有已平整的用地,比發展新界棕地更快更有效率,未來可建5萬個單位,公私營七三比,而首批1.2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可在2030年入伙。 發言人表示,將軍澳區內私人住宅佔比遠超公營房屋,但由於「希望137區可自己成為一個社區」,需要日常生活設施,如果太多公營房屋,可能會令社區設施未必可以持續,尤其是商場、餐廳等配套,因此不會進一步提高「7比3」的公私營建屋規劃。 共約142.77公頃的用地劃為「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旨在提供設施以配合當地居民及/或該地區、區域,以至全港的需要。 約190.8公頃的用地劃為「休憩用地」地帶,以及約65.85公頃的用地劃為「康樂」地帶,作動態及/或靜態康樂活動和旅遊/生態旅遊用途。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將軍澳綫南延綫
以前將軍澳是人煙稀少的海灣,只有坑口村才有較多人口,另外在海灣北面盡頭有將軍澳村。 另一說法是,在明朝時候某位將軍敗走到今將軍澳現址,最後傷重死去。 後人為紀念這位將軍,除在原地安葬該將軍外,還把安葬地稱作「將軍澳」以作紀念。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將軍澳的乙類換地權益書歷史
到2005年,政府順應大眾要求,物業地積比率會由原來的6.5倍,降至2至5倍,發展高度以階梯式向海旁遞減,住宅項目圍繞政府設施、中央大道、市鎮公園及將軍澳南海濱長廊而建。 到2012年11月,政府為增加私人住宅供應,放寬將軍澳南4幅住宅地發展密度,將地積比率提高0.3至0.4倍,令該批地皮單位供應共增433伙。 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將軍澳第137區發展計劃,發展局昨公布初步發展大綱,項目土地面積相當於4個太古城,料提供5萬單位,首批1.2萬伙最快2030年入伙。 發言人指出,填海規模合適,既能配合規劃人口,亦不會影響位於西面的航道。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個別環團拒絕出席人工島會議 發展局:十分失望可惜
約20.07公頃的用地劃為「商業╱住宅」地帶,涵蓋市中心區,以及因香港鐵路將軍澳支線通車而交通更便捷的各個地區中心。 較高密度的房屋發展會圍繞擬設置於第137區中央範圍的鐵路站,該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附近設社區公園和地區文娛及商業設施。 發言人表示,諮詢附近居民意見後,將軍澳第132區6個設施的土地面積已縮減四分之一至25公頃。 其中為達致2035年碳排放減半及205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計劃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內地電力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發展為新市鎮
為配合其房屋發展,發展局又建議在將軍澳第132區對出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25公頃,以容納2個現時位於第137區的公共設施及4個特定地域要求的公共設施,包括公眾填料轉運設施、混凝土配料廠、電力設施、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及海上垃圾收集站。 發展局表示,填海及削波比例未有定案,承諾在不影響工程時間表下,盡量削坡而減少填海,把對附近居民影響減至最低。 發展局今日(19日)公布將軍澳第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發展局發言人表示,位於將軍澳創新園以南的第137區,佔地約80公頃,土地面積等於4個太古城,將發展為以房屋用途為主的新社區,提供約5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7比3,可容納13.5萬人。 當局預料將於2025年開展填海工程,首批約3.4萬人最快可於2030年遷入,涉及約1.26萬個單位,主要是公營房屋。 工程計劃是為現位於九龍東北區安達臣道石礦場用地,根據觀塘(北部)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提供土地及相關的基礎設施。 發展用地會提供約12公頃土地作房屋發展之用,配合於2023至2024年度起開始入伙。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範圍
圖片來源:政府新聞處 The post 將軍澳山上發現十一個捕獸籠 受困豹貓獲救出 appeared first on 香港動物報 Hong Kong Animal Post. 口罩令今日正式解除,維持近2年半嘅規例終於撤銷,不過今早街頭仍然有大部人都選擇繼續戴口罩。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就建議政府,整個「公共衞生緊急狀態」都可以取消。 孔繁毅話,政府嘅決定正確,宜家嘅時機成熟,流感高峰期喺3月已過,新冠病毒都唔需要擔心,社區上有好高嘅混合免疫。 不過口罩令解除第一日,街上大部分市民都繼續戴口罩,有人話會先觀望一段時間,大部分人唔戴先會除,亦有市民話,喺人多嘅地方先會戴。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政府公布將軍澳137區初步發展大綱 擬提供約5萬住宅單位
當局建議,對岸第132區需填海或削坡去提供約25公頃土地,容納部分臨海公共設施。 根據發展局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隨着預期出現的填海工程逐步吸納將軍澳第 137 區的公眾填料,認為應把握此契機,重新規劃將軍澳第137區,以善用土地。 文件提到,137區將發展成一個新社區,以最高住用地積比率7.5計算,區內可提供約五萬個房屋單位,供13.5萬人居住。 為建設一個配套完善的社區,亦會於將軍澳第137區提供所需的土地,以提供零售及商業設施、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康樂及休憩用地以及基建設施。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2025 發局展文件指,於將軍澳第132區對出的新造土地上設置具重要策略性的電力設施,以提升香港通過區域合作輸入零碳能源的能力,以及達到在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從2005年水平減半的減碳目標及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 文件又指,132區對出新造土地,位於相對偏僻地方,與將軍澳最近的住宅發展約有1公里的緩衝距離,由於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藍隧道,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的道路網絡,減低對當區居民滋擾。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將軍澳打擊非法收債及高利貸行動 拘16男最細14歲
儘管將軍澳新市鎮內有多個商場,但缺乏大型商業區,所以很多居民會往市區就業。 而油塘站至東區海底隧道一段匯集了將軍澳綫和觀塘綫的乘客,所以流量是全綫最大的。 將軍澳南是將軍澳市中心南部的簡稱,屬將軍澳市中心一部分,此區為現時將軍澳新市鎮最新發展區域,建有多座低密度豪宅及私人樓宇,亦建有將軍澳海濱公園,可看見日出康城,並遠眺港島東一帶。 2011年將軍澳站上蓋私人住宅天晉旁的酒店項目命名香港九龍東皇冠假日酒店及香港九龍東智選假日酒店,行政分區上它們均位於新界東區,不過卻以「九龍東」命名,引起了公眾和網上討論區對於酒店所在地的地區爭議。 2000年起將軍澳市中心一帶才正式興建及發展,尚德邨則為市中心最早落成的公共屋邨。 及至現在由於居民反對繼續在現時將軍澳堆填區以南再填海,將軍澳市中心的位置才正式固定。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政府:譴責美CECC霸凌行徑 公然破壞香港法治絕不會得逞
運輸及物流局期望於今年第四季制訂更詳細的走綫及初步推展時間表,如「將軍澳南延線」以重鐵形式發展,可能需在創新園對出填海約2公頃。 如以車箱每平方米站立四人計算,2013年本綫油塘至鰂魚涌站一段過海路段載客率達100.6%。 為提升可載客量,港鐵計劃於2018至2022年期間完成提升市區四綫的信號系統,屆時可載客量有望增加約10%。 與此同時,港鐵利用剩餘班次客量,加密本綫班次,將本綫繁忙時間之班次編排由”3+1″改為”2+1″,此模式每小時可在康城站加開兩班列車,增加康城-北角一段之載客量,同時寶琳站開出之列車數目將維持在每小時18班。
容納13.5萬人居住 交通方面,擬建的「將軍澳至油塘隧道」及將軍澳南延綫將服務當區,鐵路站將位於超過三分之二居民的五百米步行距離之內,如以重鐵形式發展,可能需在創新園對出額外填海約兩公頃,運輸及物流局擬於今年第四季,制訂更詳細的走綫及初步推展時間表。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不過,發言人承認未必能趕及在首批居民入伙時投入服務,估計居民要乘搭巴士及小巴,經交通交匯處到達日出康城或將軍澳市中心,再接駁對外交通。 被問會否有隧道過海,她表示興建隧道投資龐大,要確保能帶來一定的新發展機會,惟港島東已發展得「九九十十」,認為暫時沒有充分理據。 發展局又建議在對岸,即將軍澳第一三二區對出水域,以填海和削坡方式提供約二十五公頃土地,將現時位於第一三七區的公眾填料轉運設施,以及混凝土配料廠遷至,以及興建均有特定地域要求的電力設施、建築廢料處理設施、廢物轉運站及海上垃圾收集站。 其中為達致二○三五年碳排放減半,以及二○五○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環境及生態局正與內地商洽購入更多可再生能源,預計須從東邊引入,電力設施需設置於臨海位置供海底電纜登陸。 就選址而言,發言人稱諮詢意見後,六個設施的土地面積已縮減四分之一,與鄰近住宅維景灣畔的緩衝距離亦由八百米拉長至一公里。
西貢區議員方國珊反對填海,擔心影響環境和居民健康,建議當局研擴大137區發展範圍,增加將軍澳綫南延綫隧道的海底深度,免除鐵路保護層的填海,並將配套搬入岩洞或另覓遠離民居選址。 發展局昨日公布137區初步發展大綱圖,建議沿該區海岸線再填海20公頃,令整個發展區面積增至101公頃,提供約50000個房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七比三,容納共13.5萬人。 政府建議在137區對開填海20公頃,組成面積逾100公頃的新社區,相當於兩個「日出康城」,料可提供約五萬個單位,容納13.5萬人口。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對出土地將以低密度發展,只興建數幢約20米至60米高的低矮建築物,加上進出這些公共設施的車輛可直接通往「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往返九龍的車輛不會經過將軍澳新市鎮現有道路網絡,相信可大大減低對當區居民的滋擾。
擬議鐵路站將位於大部份居民(逾三分之二的規劃人口)的500米步行距離之內。 唯物業設計時期正是香港政府推行八萬五建屋計劃政策,地基採用高地積比設計,備受市民批評。 城規會最終亦以綜合發展區容許較高的發展密度為理由,使有關項目成功獲批及興建,而且大部份綠化、康樂設施及休憩空間只限住客享用,公眾只可享用商場及面積細小的公共空間。 事件導致調景嶺站至寶琳站/康城站的列車服務暫停近4小時,期間有乘客更表示在將軍澳站被告知沒有安排接駁巴士,結果須徒步前往調景嶺站乘搭港鐵。 2018年10月16日,早上約7時,發生罕見的「聯鎖系統」故障,市區綫發生故障,訊號系統出事導致要轉為人手操作,出現嚴重延誤。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將軍澳車廠/康城站項目:日出康城
由於當區位處海旁,將採用階梯式建築物高度輪廓,海旁一帶亦提供連貫的海濱長廊及綠化休憇空間,鼓勵居民以步行或騎單車等模式出行。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而根據政府官方地圖,將軍澳市中心標示在寶邑路近將軍澳站附近、私人住宅天晉的所在位置。 由於本區鄰近將軍澳隧道及港鐵將軍澳站,因此居民主要使用巴士及港鐵往返市區及同在新市鎮內的寶林與坑口一帶。 ),是香港新界將軍澳新市鎮的中心區域,位於坑口之西南,可算是將軍澳較新的發展區,但因尚德邨較早期發展,故早年稱作尚德。
將軍澳南發展大綱: 口罩令撤銷 醫生講解特定群組不宜除罩
最初,住宅用地中包括38.55公頃為中低密度(丙類)用地,但現時已經減少至0.66公頃,其土地面積已納入為綜合發展區(38.72公頃)。 而高密度住宅發展(甲類)用地由133.56公頃,再進一步上升至144.97公頃,令將軍澳建築物的密度更趨密集。 將軍澳的第一份分區計劃大綱圖草擬(編號S/TKO/1 – 表一)在1992年12月11日正式公開展覽,其規劃總面積已達1,716公頃,基本確立了將軍澳的發展界線,至今的規劃面積(編號S/TKO/21 – 表一)仍然依舊1718公頃。 如果將軍澳線南延線最終以重鐵形式延伸至137區,可能要在日出康城南海岸填海2公頃,強調是“必不可少”。 對於政府擬在132區填海興建6個公共設施,張美雄則表示,將軍澳居民不希望再有任何厭惡性設施放置在該區,直指政府未深思熟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