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疫苗未能治療已感染的 HPV 病毒,但可預防其他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2025 HPV 病毒類型,減低它們的致病風險,同時,也可預防將來再受感染。 換句話說,已受感染的人士在接種疫苗後,仍可預防日後再次感染 HPV,減低因持續感染而演變成子宮頸癌的機會。 HPV 疫苗(又稱子宮頸癌疫苗)能預防子宮頸癌及其他因感染 HPV 而引致的癌症和疾病。 在香港,約 90% 的子宮頸癌是由 HPV16、18、31、33、45、52、58 型病毒感染而引起。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尤其於男性中,HPV更可引致肛門癌、陰莖癌、頭頸癌及性病疣 (俗稱椰菜花)。 9價疫苗可為男士們預防九成以上由第6、11、16、18型HPV引致的椰菜花及陰莖癌。
聯盟召集人顏婉嫦教授指國際指引提到男女都應該接種疫苗,建議政府將接種計劃擴展至同齡男孩。 就此,關注HPV聯盟呼籲家長盡早為孩子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作打算,宜於孩子未有性行為前、最好在9-14歲的黃金期中讓他們接種。 同時促請政府擴展免費HPV疫苗接種計劃,讓更多學童受惠的同時推廣疫苗的重要性和各界對HPV病毒的關注。 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是造成罹患子宮頸癌的主要原因,接種HPV疫苗亦能有效預防7成以上的子宮頸癌。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對9至14歲性行為尚未活躍的女生提供HPV疫苗的接種服務,且預防效果較好,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11個國家將HPV疫苗納入國家疫苗接種計畫。 國民健康署自107年12月底開始,推動國一女生公費接種HPV疫苗的服務,截至目前107學年度國一女生接種涵蓋率為74.2%,108學年度國一女生接種涵蓋率達87.1%,109學年國一女生接種涵蓋率已達84.4%,並持續接種中。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香港醫療大數據研究之父黃志基教授成為藥劑學資深教授…
劉宇隆指,衞生署學童免疫注射小組,自2019/20學年起,到校為小五女生接種首劑子宮頸癌疫苗,第二劑則安排女生升讀小六時接種,現時接種率已達80%;但部分女中學生或已離校的未成年女生,早前未必有機會接種,因此希望為她們補種。 衞生防護中心轄下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日前更新建議,提出為女中學生或18歲以下女生,補打子宮頸癌疫苗。 委員會主席劉宇隆今日(12月1日)在一個電台節目表示,當局擬為女中學生補打子宮頸癌疫苗,兩針保護力已足夠。 不少家長對於學生接種子宮頸癌HPV疫苗仍存有不少疑慮,例如疫苗是否會帶來副作用,或者接種疫苗會鼓勵學童提早開始性行為等,其實子宮頸癌HPV疫苗學生亦可接種,甚至比起成年後接種更為理想。 疫苗已經過全球多個應用於婦女的臨床研究,並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審核。
感染低危險型HPV致癌的機率相對較低,但可能引起生殖器疣(俗稱菜花)的問題。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2025 不論是高危險型或低危險型,都能透過接種HPV疫苗,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預防未來癌症的發生。 儘管衛生署已於2019/20學年起為小五小六女童免費接種HPV疫苗,但調查發現仍然有超過一半女童家長不知道此消息。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子宮頸癌疫苗(HPV疫苗)一定要打嗎?
最常見為女性持續感染其中一種致癌或高風險類型的 HPV,可導致子宮頸出現不正常的細胞病變,部分更可能會在數年間發展成為子宮頸癌。 如果婦女在 HPV 疫苗注射期間懷孕,就應停止注射,並定期檢查疫苗對孕婦及胎兒的安全性,待分娩後才繼續接受注射。 HPV(Human Papillomavirus)中文名稱為人類乳頭狀瘤病毒,主要是經性接觸傳播,感染後未必有明顯症狀,但卻會引起子宮頸癌及其他生殖器官的癌症,按此了解更多有關 HPV 病毒的資訊。
- HPV疫苗常見的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似,一般包括注射部位出現輕微的紅腫及疼痛、皮膚出現紅斑或痕癢、發燒、頭痛或作嘔。
-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把介乎9至14歲、仍未性活躍的女童,列為HPV疫苗接種的主要目標群組,以預防子宮頸癌。
- 溫馨提醒,接種HPV疫苗3步驟:
- 2.四價(嘉喜Gardasil):「9~13歲女性」施打2劑,第1劑隔6個月後接種第2劑;「14~45歲女性」、「9~26歲男性」施打3劑,第1劑隔2個月後接種第2劑,第2劑後4個月接種第3劑。
- 緩慢扭動關節 ,Sharon說國一下學期打子宮頸疫苗,5天後開始出現關節痛,直到去年被確診是兒童特發性關節炎,病情時好時壞,每1到3個禮拜得去醫院抽血、打針,備受折磨。
- 與此同時,中小學的性教育、針對學生和家長的疫苗知識普及,以及系統性的子宮頸癌篩查規劃,仍然不可或缺。
- 幸而個比例將會大大提升,皆因自2019/20學年起,政府已經將子宮頸癌疫苗納入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所有小五及小六的女生,均可以在學校免費接種疫苗。
- 3.接種後,休息30分鐘: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感染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HPV 並無藥物可治療,因此,絕對是「預防勝於治療」。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吳明穎醫師說明,HPV是一種常見的病毒,目前已知有超過200種型別,像是非常常見的手腳病毒疣,就是HPV的一種,當中約有40型會感染人類生殖道。 其中,第16型和第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型,超過70%的子宮頸癌與這兩種型別的HPV感染有關。 而且HPV病毒有100多種,當中約30種會入侵人類的生殖系統,不只子宮頸癌,還可能造成生殖器疣(菜花)、外陰癌、陰道癌、陰莖癌、肛門癌、口腔癌等癌症。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子宮頸癌疫苗
常見的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似,包括注射部位出現紅腫和疼痛、發燒、頭痛和作嘔。 世界衞生組織及海外衞生當局全面檢視有關子宮頸癌疫苗引致不良反應的科學研究和資料後,均表示科學證據證明子宮頸癌疫苗安全和有效。 一般HPV感染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且大約有80%的感染者在一兩年內會自行清除感染;超過一年未能清除感染的情況則稱為「持續性感染」。 對女性來說,持續性感染可能導致子宮頸癌、陰道癌、外陰癌等問題。 值得特別注意的是,男性也面臨相應的風險,「持續性感染」可能導致生殖泌尿道癌症如陰莖癌、頭頸部癌症如口咽癌、肛門癌等。
任何疫苗幾乎都是在染病前接種最為有效,HPV疫苗當然也不例外,所以HPV疫苗在青少女在發生性行為之前施打最適合。 另一方面,亞洲女性中願意做子宮頸癌測試的僅有25%, 蔡佩樺說:「有啲人話唔想見到啲男性婦產科醫生。」而目前主流的三種檢測方法都需入侵身體,不少女性因怕痛、擔心不衛生而抗拒。 注射子宮頸癌疫苗價錢不菲,以家計會的供應最穩定,價錢亦最便宜。 家計會一支HPV九價疫苗的價錢是1,200元,而其他私人診所的價錢則相距甚遠,價格由5,000元至近1萬元。 內地人衝到本港注射HPV九價疫苗原因是由於內地當時未批准九價疫苗上市,才導致本港出現疫苗缺貨的情況。 但至5月29日,九價疫苗終在內地上市,內地市民可到海南博鰲超級醫院預約進行接種,只需花費5,800元人民幣(約6,700港元)。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接種 HPV 疫苗後可能出現甚麼反應?
陳基湘教授估計家長將費用放於健康補充食品或疫情防備等,但亦要幫助子女建立更好的健康基礎。 除了將費用放於健康補充食品或疫情防備等,應提議當中部分費用撥作疫苗預防,例如為子女在青春期前及早接種HPV疫苗,因為HPV疫苗為少數可以預防癌症的疫苗,是一個值得投放的長遠保障。 子宮頸癌多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引起,蔡佩樺受一研究結果啟發,認為經血的生物分子具潛力檢測子宮頸癌等疾病,便於2019年開始這項研究。 然而過程中發現,「依家啲衞生巾都唔係好適合收集經血,入面會生幾千幾萬倍細菌」,且經血變乾後蛋白質會消失,無法用以檢測。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健康網》HPV感染率高達8成 醫:疫苗可預防7成子宮頸癌發生
9至18歲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的女受助人,以及9歲或以上獲發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全額津貼的女學生可獲免費子宮頸癌疫苗注射。 截至2018年3月底,約12,300名青少年女性已接受這個計劃的服務。 另外,社署今日起分階段安排長者透過不同的程序申領「高額長者生活津貼」。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子宮頸癌疫苗那麼多該怎麼打?
請事先告知病史、量體溫等評估;身體如有任何特殊狀況或疾病,務必告知醫師,經醫師綜合評估後,進行疫苗的接種。 3.接種後,休息30分鐘: 接種後休息30分鐘後再離開;若身體感到不適,請立即告知醫師。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子宮頸癌疫苗的副作用與疑慮
另外,適逢HPV疫苗和COVID-19疫苗接種期間,請依照疾病管制署目前最新公告,接種COVID-19疫苗與其他疫苗的時間間隔,建議至少間隔7天。 蔡佩樺感嘆,在美國做創科研究效率更高,大約兩日便可拿齊實驗試劑,一周內驗證假設,而香港至少需一個月。 至於人才方面,蔡佩樺回憶在美國與同僚聚餐便可促成一個合作項目,但在香港尋找相關研究人士需通過論文上的聯繫方式發送電郵,但「未必搵得到」。 蔡佩樺預計,3年內可完成餘下工作,料2025年在門市售賣自測子宮頸癌用的衞生巾,市價預計為300元,包括試劑等全套裝,女性可在月經流量最高日使用。 一般而言,25 至 64 歲而曾有性經驗的婦女,都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癌篩查。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癌症預防有多種形式 推廣HPV疫苗僅其中一環
HPV 疫苗一共需要注射 2 針或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2025 3 針,這視乎接種人士的年齡而定。 接種人士一般需在 6 個月内完成疫苗注射療程,這可提供理想的保護效果。 醫生或護士將窺器放入陰道內,然後用木製小刮棒或塑膠刷子,抽取子宮頸表面的細胞樣本,塗在玻璃薄片或放到液體內保存,最後抽出窺器即可完成。 這項檢測適合25歲或以上、曾有性行為的女性,最好連續2年接受柏氏抹片檢查,如果結果正常,就可在3年後再作檢驗,直到65歲為止。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聲明
子宮頸癌危害女性健康,14至50歲女性都需定期檢測,以便一旦患上可及時治療。 然而,蔡佩樺援引一項研究的估算數據指, 亞洲子宮頸癌檢測敏感度(sensitivity)僅51%,與全球情況相若,主因是採樣者手法很重要,若未刮到致癌位置,則難以測出疾病。 雖然疫苗未能治療已感染的 HPV 病毒,但可預防未來再受感染及其他 HPV 病毒類型,減低因持續感染而演變成子宮頸癌的機會。 HPV疫苗常見的副作用與其他疫苗相似,一般包括注射部位出現輕微的紅腫及疼痛、皮膚出現紅斑或痕癢、發燒、頭痛或作嘔。 如在接受疫苗注射後出現不正常或嚴重的副作用,應立即告知醫生。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HPV 疫苗安全嗎?
其實不論男或女,均可接種加衛苗 HPV 9合1疫苗(俗稱9價疫苗),預防感染HPV病毒。 其中,受惠家庭的9至18歲的青少年女性,及9歲或以上、獲發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半額津貼的女學生,都可以免費注射疫苗。 而參與先導計劃並獲發學校書簿津貼計劃半額津貼的女學生,需為每劑疫苗注射繳交100元。 另一方面,調查亦有詢問家長為子女發展的每月花費,近四分三的父母也認為健康是子女發展的最重要範疇。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接種HPV疫苗 預防子宮頸癌
關注HPV聯盟於13日發佈的「HPV兒童疫苗接種計劃家長認知及意見調查」顯示,大部分家長也認同子女最好於18歲前接種HPV疫苗。 因為相信為子女接種HPV疫苗可以預防癌症及性病,接近九成女童家長同意或已經為女童接種HPV疫苗,亦有超過六成女童家長明白有性行為前是最佳的接種時機,反映家長對HPV疫苗有一定的認識。 然而,只有七成男童家長知道男性可以接種HPV疫苗,當中更有六成未為兒子接種,反映家長對女童接種疫苗的認知及接受程度普遍高於男童。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美國返港冀出力 嘆在港做創科難
HPV第16、18型是最常見的高危險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以及男女外生殖器癌的發生有關。 而為了幫助女性預防子宮頸癌,近幾年來政府及各縣市衛生局皆有補助國中女生免費接種HPV疫苗。 9 歲女童/男童已適合注射 HPV 疫苗,一般建議於有性經驗前接種,這樣可發揮最大效用,亦可更有效減低患上子宮頸癌等癌症的機會。 女性感染 HPV 有兩個高峯期,分別為 26 – 30 及 46 – 55 歲,而演變成子宮頸癌的高峯期為 41 – 45 及 66 – 70 歲。 為協助本港推行子宮頸癌預防計劃,中大醫學院HPV研究及教育團隊自2011年起,與多間學校合作試行不同的疫苗接種模式,以了解在推行計劃時,當中與本地社會規範和文化背景相關的潛在阻礙,以及促進計劃成功的因素。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九價HPV疫苗價錢及價惠 子宮頸癌疫苗及HPV針Q&A
這可能是因為感染 HPV 的男性比女性更不易產生抗體,因此容易反覆感染;且根據統計,男性的性伴侶數並沒有隨年紀下降,因此持續感染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2025 HPV 的機率也較高。 不應以女性有否感染 HPV 病毒或柏氏抹片檢查而決定應否接受疫苗注射。 檢查能顯示出她們是否已經染有 HPV 病毒或癌前病變,但並不能指出她們患有那種類型的 HPV 病毒,亦不能預測妳日後會否再次感染。 縱使女性染有 HPV 病毒的其中一類,疫苗仍能為她們提供保障以預防將來感染到其餘的病毒。 較常見的HPV約有100多型,與子宮頸癌有關的高危險型約有17種,HPV也可能會引起引起尖形濕疣(Genital warts,俗稱菜花)。
至於合資格但非於本港就讀小學的女童也可預約在學童免疫注射小組的辦事處接種疫苗。 接種時需提供學童的身份證明文件(例如出生證明或香港身份證)以及證明她們學歷的相關文件(包括由該學校發出的證明信件)。 經廣泛檢視 HPV 疫苗相關的科學研究及所引起的不良反應數據,世界衞生組織和海外衞生部門已表明 HPV 疫苗安全有效,亦無證據證明顯著副作用由接種 HPV 疫苗所引起。 香港大學研究發現,超過一半受訪本地大學生不知道男女均可打HPV針,加上父母對HPV疫苗認知度不足,所以香港HPV疫苗接種率偏低。
有家長擔心注射疫苗後出現併發症,陳基湘指女童注射後只會感到輕微疼痛,或短暫出現發燒,普遍半天至一天便痊癒,否則便需要求醫。 9歲至14歲注射效果較好中大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直指「我地等咗好耐」,他表示很多國家已經推行為適齡女童注射子宮頸癌疫苗,而女生越早注射疫苗(最早9歲後)效果越好,因為年幼時抗體較強,所以只需注射兩針已經有效果。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10日)公布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其中一項是在2019/20學年開始為小五、小六女童,提供免費子宮頸癌疫苗(HPV)接種。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中文大學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表示,14歲前抗體較強,只需注射兩針即可,效果更較三針好。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 為何要在學童階段接種HPV疫苗? 接種疫苗會鼓勵學童提早開始性行為嗎?
根據衛福部國建署資料顯示,國內能接種的HPV疫苗分為3類(二價、四價、九價)。 子宮頸癌疫苗大學生2025 三者皆用於預防HPV第16、18型引起的子宮頸癌;四價及九價可預防9成由HPV6及HPV11所引起的尖頭濕疣,另對於陰道癌、外陰癌、陰莖癌、肛門癌、生殖器疣等HPV相關癌症也有保護效果。 由於 HPV 病毒主要透過性接觸而感染,所以無論男性或女性,在未有性行為之前或未感染 HPV 病毒前接受疫苗注射,體内產生的抗體水平會愈高,所得到的保護作用會較大,更有效預防子宮頸癌等癌症。 另外,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公佈數據,因HPV感染造成的「口咽癌」人數已超過子宮頸癌,而男性感染HPV後發生口咽癌的風險更高出女性5倍. 所以,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另一半,不論男女都應該施打子宮頸癌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