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中国的葛根(或者我们姑且称呼它为野葛根)是一种食品原料,形状为长条形,含有淀粉,几乎没有什么营养成分,有些人用来作为减肥食品,原因是吃了有饱腹感但是并没有什么营养,就像红薯这种植物,可口很好吃,却没有什么养分。 用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等。 叶互生;具长柄;三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 荚果线形,扁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 花期5~9月,果期8~10月。
葛根中提出的黄酮能增加脑及冠状血管血流量。 麻醉狗颈内动脉注射葛根黄酮后,脑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相应降低,作用维持2~20分钟,如静脉注射,则脑血流量增加较轻,也不能解除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收缩脑血管的作用,但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则能改善脑循环,其作用温和。 葛根黄酮及葛根酒浸膏注射于狗的冠状动脉及静脉,均能使冠状血管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 给大鼠腹腔及皮下注射葛根酒浸膏和腹腔注射其水煎剂及葛根中提出的结晶,对垂体后叶素所引起的心脏缺血反应均有保护作用,葛根水煎剂口服对高血压狗无明显的降压作用。 葛根(日本产)煎剂中据报道有兴奋和抑制心脏两种成分。 5.《本草汇言》:葛根,清风寒,净表邪,解肌热,止烦渴,泻胃火之药也。
野葛根英文: 泰国野葛根药用价值
1.2.总黄酮:每日量100mg,两次分服,疗程同上。 多数患者在用药第1周即可出现疗效,作用持续1-2周。 1.2.对冠脉循环的影响:以动脉导管插入麻醉狗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以测量冠脉血流量,经动脉注射总黄酮1-2mg/kg,血流量增加102%-120%,血管阻力下降50%,静脉注射也有一定有作用;乙醇浸膏的作用和总黄酮相似,葛根能治疗心绞痛可能与此有关。 显微鉴别 野葛根英文 根横切面:(l)野葛根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
且脾主肌肉,又主四肢,如阳气郁遏于脾胃之中,状非表症,饮食如常,但肌表及四肢发热如火,以此同升麻、柴胡、防风、羌活,升阳散火,清肌退热,薛立斋常用剂也。 若金疮、若中风、若痉病以致口噤者,捣生葛根汁,同竹沥灌下即醒,干者为末,酒调服亦可。 4.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日服葛根(总黄酮体)2-3次,每次20mg;同时配合复合维生素B口服。
野葛根英文: 葛根产地
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 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 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 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 【药材性状】完整者圆柱形,商品常为斜切、纵切或横切的片块,长4~36厘米,直径4~14厘米,厚0.5~1厘米。
- 香港人一向習稱野葛菜,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的潮濕地帶,除中國外,越南、韓國及菲律賓等地亦有栽種。
-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有时可见横长的皮孔及残存淡棕色外皮。
- 3.平滑肌解痉:大豆素对小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并对扩抗乙酰胆引起的痉挛,其作用与罂粟碱相仿,是为葛根的有效成分之一。
- 心电图复查,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9冽。
又如太阳汗出不彻、阳气怫郁,其人面色缘缘正赤,躁烦不知痛之所在,短气,更发汗以愈,宜葛根汤治之,郁解热除,汗出而邪自退,此所以本草诸书言发汗者此也。 (1)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功能,所以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对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麦冬、天花粉等同用。 本品性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有制止泄泻的作用,临床常配合党参、白朮等治疗脾虚泄泻;但又可配黄连、黄芩等,用于湿热泻痢等症。 野葛根英文 根据用葛根治疗外感病项背强痛的经验,试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颈项强痛,亦取得疗效。
野葛根英文: 葛根主治
㈠煎剂:10~15克/日,煎分2次服,连服2~8周。 观察52例,颈项强痛消失17例,明显减轻30例。 ㈡总黄酮:每日量100毫克,两次分服,疗程同上。
野葛根英文: 雌激素替代品
野葛(学名:Pueraria montana var. lobata)是葛屬山葛的变种。 其根部為中草藥葛根(中药拉丁名Puerariae Radix),又名鹿藿、黃斤[a]、雞齊根[b],主治傷寒溫熱、頭痛項強(頸僵)、煩熱消渴、洩瀉、痢疾、麻疹不透、高血壓、心紋痛、耳聾等病症。 野葛根與野葛菜是兩種完完全全不同的植物,而且野葛根不是中藥,與中藥葛根無關,更不是「野生」的「葛根」。 現代研究發現野葛菜藥用價值高,且全株均可藥用,含豐富維他命、蛋白質、胡蘿蔔素,含黃酮化合物、生物鹼、有機酸,有抗菌作用。 野葛菜其實是別名,真正名稱是塘葛菜,為十字花科蔊菜屬草本植物,多為野生,傳統以來都是民間採食的野菜或曬乾作藥材。 香港人一向習稱野葛菜,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的潮濕地帶,除中國外,越南、韓國及菲律賓等地亦有栽種。
野葛根英文: 葛根和泰国野葛根有区别吗?
《神农经》谓起阴气,除消渴,身大热,明属三阳表热无寒之邪,能散之清之之意也。 如伤风伤寒,温病热病,寒邪已去,标阳已炽,邪热伏于肌腠之间,非表非里,又非半表半里,口燥烦渴,仍头痛发热者,必用葛根之甘寒,清肌退热可也,否则舍葛根而用辛温(如麻、桂、苏、防之类),不惟疏表过甚,而元气虚,必致多汗亡阳矣。 然而葛根之性专在解肌,解肌而热自退,渴自止,汗自收。 而本草诸书又言能发汗者,非发三阳寒邪在表之汗也,又非发风温在经之汗也,实乃发三阳寒郁不解,郁极成热之汗也。
野葛根英文: 葛根
葛根含异黄酮成分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及β-谷甾醇、花生酸,又含多量淀粉(新鲜葛根中含量为19~20%)。 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 叶互生;具长柄;3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长8~19厘米,宽6.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
野葛根英文: 葛根入药部位
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 广东、福建等垃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 粉葛:呈圆柱形、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cm,直径4~8cm;有的为纵切或斜切的厚片,大小不一。 表面黄白色或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
野葛根英文: 泰国野葛根药理作用
伤寒头痛兼项强腰脊痛,及遍身骨疼看,足太阳也,邪犹未入阳明,故无渴证,不宜服。 张元素:用此(葛根)以断太阳入阳明之路,即非太阳药也,故仲景治大阳阳明合病,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也。 又有葛根黄芩黄连解肌汤,是知葛根非太阳药,即阳明药。 太阳初病、未入阳明,头痛者,不可便服葛根发之,若服之是引贼破家也,若头颅痛者可服之。 (1) 本品粉末淡棕色、黄白色或淡黄色。 淀粉粒甚多,单粒球形、半圆形或多角形,直径 3~37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0 分粒组成。
野葛根英文: 葛根用法用量
若仍是一頭霧水的話,可看看這幾種植物的英文名稱。
野葛根英文: 泰国野葛根主要价值
10.《药医学丛书》:葛根,斑疹为必用之药,亦并非已见点不司用,痧麻均以透达为主,所惧者是陷,岂有见点不可用之理惟无论痧麻,舌绛且干者,为热入营分,非犀、地黄不办,误用葛根,即变证百出,是不可不知也。 野葛根英文2025 又凡伤寒阳阴症已见,太阳未罢,得葛根良。 太阳已罢,纯粹阳明经症,得葛根亦良。
野葛菜喜歡潮濕氣候,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只要水分充足便可生長,但在冬天時長得較緩慢。 野葛菜生長能力強,種子會隨風四散,故此在潮濕的田間、湖邊或是溝谷等地不難發現。 不同時間所採收的野葛菜有不同用法,香港使用野葛菜多作熬湯或作藥茶,熬湯用的野葛菜可在夏、秋生長茂盛時摘全草,洗去沙泥後使用;若作藥用,則以10-12月份時全草成熟採收較好。 首先要釐清坊間一些混亂的觀念,「野葛」、「野葛根」、「野葛菜」雖然名字相近,卻是三種不同的植物,野葛根不是植物野葛的根,野葛菜也不是野葛的葉。 此外,野葛根與野葛菜是兩種風馬牛不相及的植物。
葛根黄酮对因视网膜血管痉挛引起的中央性视网膜炎的疗效比较显着,治疗不能少于4次,视力恢复正常或病变已经吸收后,可以本品肌肉注射或片剂内服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用葛根黄酮注射液(每毫升含黄酮40毫克)局部注射。 前者每次0.2~0.4毫升,后者每次0.3~0.5毫升。 病程超过半年者可加用胎盘组织液肌肉注射;视神经萎缩病例加用维生素B1肌注。 野葛根英文2025 陈旧性脉络膜炎3例,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视网膜剥离手术后各1例,均有进步。 葛根黄酮对因视网膜血管痉挛引起的中央性视网膜炎的疗效比较显著,治疗不能少于4次,视力恢复正常或病变已经吸收后,可以本品肌肉注射或片剂内服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野葛根英文: 葛根炮制方法
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 野葛根英文2025 三出复叶;顶生小叶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长5.5-19cm,宽4.5-1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有时浅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等,背面苍白色,有粉霜,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针状。 荚果线形,长6-9cm,宽7-10m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 花期4-8月,果期8-10月。
野葛根英文: 葛根归经
而仅知为清胃生津、甘润退热之普通药剂,则似是实非,宁独毫厘之差,真是千里之谬矣。 3.治疗眼底病:用葛根黄酮注射液(每毫升含黄酮40mg)局部注射。 一般均采用结膜下注射法,遇局部反应重时,可交替使用球后注射法。 前者每次0.2-0.4ml,后者每次0.3-0.5ml。
荚果线形,扁平,长6~9厘米,宽7~10毫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 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 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 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 野葛: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1cm。
野葛根英文: 泰国野葛根主要价值
日服葛根(总黄酮体)2~3次,每次20毫克;同时配合复合维生素B口服。 观察33例,年龄15~64岁。 根据EAG(电听阈曲线)和症状判断疗效,痊愈9例,显效6例,进步9例,无效9例。
观察33例,年龄15-64岁。 根据 野葛根英文2025 EAG(电听阈曲线)和症状判断疗效,痊愈9例,显效6例,进步9例,无效9例。 此外尚分离出肘肠管有收缩作用的物质,日本产葛根中提出之MTF-101有毒蕈碱样作用。 野葛根粉或者干片的加工过程其实是比较原始的,把泰国野葛根削皮,刨片,晒干之后形成一个干片,然后磨成粉末,就直接冲饮食用了,这样且不说有效成分有多少,单从卫生程度来讲就是很不过关的,空气中满布很多灰尘,晒干之后就磨粉使用,里面是有多少灰尘和有害物质呢。 【药理研究】药理实验表明,葛根具有p-受体阻断剂作用,是心血管作用的基础;具有明显的解热作用;可收缩或舒张平滑肌;还具有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和脑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氧供应,降低血压、降血糖和解除肠管痉挛等作用。
野葛根英文: 葛根归经
野葛根廣泛生長在泰國西北部海拔約 米的樹林,被泰國人奉之為國寶,泰國政府甚至限制出口。 1.5.对微循环的影响: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52mg/kg可减轻局部滴注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系膜微动脉收缩、血液流速减慢和流量减少的微循环障碍。 1.4.对心脏收缩力和频率的影响:葛根素0.1、3μmol/L能阻断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心房肌和豚鼠气管的正性变时性和负性变力性作用,对心房肌β1 受体的选择性强于对气管条的β2受体。 但也有认为葛根素对α、β受体均无作用,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肾上腺素受体。 田间管理 栽后第1年松窝3次,第五次在出苗后,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冬季落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