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蓝宝石之夜”高凌风纪念演唱会演出[7]。 在戒严那会儿,大陆对流行音乐的了解几乎只有香港一个渠道,所以香港歌手先火起来。 蔡幸娟的歌 蔡幸娟的歌 香港是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城市,80年代流行音乐制作已经偏向都市,常常拷贝一个日本都市流行歌配个粤语词就卖火了。 所以当时香港歌星总体咖位都比台湾歌手大,而得到香港市场认可的华语歌手才有机会进入大陆,邓丽君就是从香港进入大陆火起来的。 蔡幸娟的黑胶唱片也去过香港,但都是《中国娃娃回想曲》《杨贵妃》传统中国风味的老歌,没办法包装得更新潮。 当时娟姐在大陆也流行过,一方面是从香港流入广东的唱片,另一方面是福建沿海收听到的台湾广播节目,所以流行范围仅限于闽、粤一带流行。
所以虽然她成立工作室能够自主统筹唱片制作计划,同时想突破身上的中国标签,但又不得不考虑唱片公司的考量和市场反馈。 蔡幸娟的歌2025 1975年,蔡幸娟9岁时以一首《王昭君》夺得台南七县市歌唱大赛的冠军奖杯,也是她的成名曲[2]。 1980年,14岁的蔡幸娟获台湾音乐人黄仁清赏识,成为心声唱片公司歌手,并发行第一张个人专辑《东方云雀蔡幸娟》[3]。
蔡幸娟的歌: 蔡幸娟的歌
1986年4月,发行国语专辑《杨贵妃》(电视剧《杨贵妃》原声专辑)。 同年推出《唐山过台湾》专辑,为电影《唐山过台湾》之电影原声带,此曲荣获该年金马奖最佳音乐歌曲。 至于佐证,可参考与娟姐同龄,一样以嘹亮高音见长的张清芳。
1990年,创办中国娃娃音乐工作室,出版第一张自制专辑《是雨还是你》。 1990年和1991年二度入围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奖[1]。 蔡幸娟的歌 1991年,主唱中视电视剧《戏说乾隆》主题曲《问情》[5][6]。 蔡幸娟的歌 2005年到2008年,与郑进一主持音乐节目《台湾望春风》,蔡幸娟连续四年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歌唱综艺类主持人奖。
蔡幸娟的歌: 金曲奖
再说百佳唱片排行榜,这是由台湾的“民歌之母”陶晓清牵头举行的活动,遴选范围自台湾民歌运动开始的1975年到1993年18年间的优秀专辑,后来又加了十年扩充到两百佳。 但是注意这里的选取标准并不是以演唱为主导,而是以专辑为主导。 而专辑的评审更会结合时代社会发展的各个节点,歌曲内涵,表达思想等方面来评价一张唱片是否有时代影响力。
- 新人里,张信哲,张清芳,杨林,孟庭苇……更重要还有一个唱容易受伤的女人的王靖雯。
- 这就错位了:在传统小调看来流行歌曲体现不出功力和韵味,在流行歌曲看来唱苦情歌老土不新潮。
- 所以你在她年轻时的专辑封面上,特别在光美唱片时期都不苟言笑,在乌烟瘴气的秀场里说话也是怯生生的。
- 所以当时香港歌星总体咖位都比台湾歌手大,而得到香港市场认可的华语歌手才有机会进入大陆,邓丽君就是从香港进入大陆火起来的。
- 各路大神纷纷开始了对西方流行音乐的模仿和学习,hip-hop,R&B,Rock……都是从这个阶段开始萌芽和生长。
“诠释”“演绎”与“实演”,为其具体演唱呈现。 蔡幸娟的歌 1980年出道时年仅十四岁,最早台湾学生偶像歌手,擅长中国风小调歌曲,有“小邓丽君”、“中国娃娃”、“东方女孩”、“东方云雀”、“小调歌后”等封号[1]。 蔡幸娟的歌 并有金马奖最佳电影音乐歌曲获奖原声带,暨三度金钟奖最佳歌唱综艺获奖纪录。
蔡幸娟的歌: 歌手简介
节目里她翻唱合唱了难以计数的国语台语歌曲,给后世留下一份宝贵的音乐资料。 蔡幸娟的歌2025 娟姐就是这样一个淡然而安的人,反正以现有的积蓄她们母女俩过品质生活绝对没有问题。 台湾歌手也一下成了可以和香港歌手一较高下的存在。 但大陆方如果要选择台湾歌手,自然更偏向于1985年之后出道的新人,因为档案干净。 所以飞鹰三姐妹火了,在央视特别介绍过,庾澄庆火了,王杰火了。
蔡幸娟的歌: 演唱风格
看得出这个小家碧玉在思想上比较传统保守,眉目之间暗含忧愁。 这时候是华语音乐最黄金的年代,一方面来说张国荣谭咏麟正值盛年,四大天王也是开始逐渐开始华语音乐圈的统治,老牌歌后,梅,陈,叶,林也是佳作不断。 新人里,张信哲,张清芳,杨林,孟庭苇……更重要还有一个唱容易受伤的女人的王靖雯。 可以说蔡幸娟达到的艺术高峰是她高中毕业那段时间,即在光美唱片的那段时间。
蔡幸娟的歌: 主持作品
蔡幸娟作为一个台南乡下出身的小姑娘,当时完全无法和出生在香港城大户人家里的陈慧娴比新潮比流行,哪怕她俩的唱功、颜值都不分伯仲。 同样的,慧娴公主年轻时也无法将小调里的韵味完全发挥出来。 这里可作证的是香港作曲家顾嘉辉为古装剧《陆小凤传奇》创作的人物歌《鲜花满月楼》。
蔡幸娟的歌: 专辑
一方面没有了学校束缚意气风发,另一方面是终于还清父债神清气爽。 而家国情怀的歌曲受众始终是有家国情怀的人,两岸长期隔阂让老一辈凋零,也逐代消解混乱着台湾青年的情怀。 音乐人也敏锐地注意到这一点,遂想把家国情怀扩展成中华情怀或者大东方情怀以求同存异,保证最大公约数。 蔡幸娟的歌 其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笔者看来紫薇的作品对娟姐的影响更大。 况且紫薇在1967年至1971年成立了《紫家班》歌唱研究班,门生多达千余人。 说明她不仅会唱,还乐于研究,长于教学。
蔡幸娟的歌: 问情 主题曲
在她青春期成长过程中也是那些歌曲陪伴着她。 都是些都市小女人苦情歌《别再伤心了,好吗》《相爱容易相处难》《从来没想过这样道别离》。 小女人苦情歌的上限高不了,但没办法,当时台湾经济高速发展,也要加班应酬996。 加上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有钱赚的男人自然不回家,所以市场上流行这种歌曲也算是时代的投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