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之初,陰道流液並不起眼,往往被患者忽略。 因為流液有時為陣發性,時有時無,更使一些人掉以輕心,甚至不少病人誤認為是婦科炎症。 因此,原發性輸卵管癌較難早期診斷,術前正確診斷僅為2%~6%,十分容易「漏網」。 輸卵管癌典型症状:陣發性流黃水或淡血水,是因為輸卵管的收縮,將積聚在管內的液體向子宮及陰道排出,排液可伴有下腹痛或腰酸。
- 其中,陰道流液是該病最常見的早期症状之一,發生率為63%~83%。
- 手術治療是原發輸卵管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
- (三)放療
- 1、輸卵管上皮良性增生和原位癌的鑒別:典型的輸卵管腺癌很容易診斷,但輸卵管上皮早期癌變和良性瘤樣增生之間的鑒別有時十分困難。
- 輸卵管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少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生率在宮頸癌、宮體癌、卵巢癌、外陰 癌、陰道癌之後,居末位。
和卵巢癌類似,輸卵管瘤的首選治療方法是手術。 腫瘤通常先會擴散到子宮附件和卵巢,所以可能會採取子宮切除術切除子宮、輸卵管、卵巢及附件。 此外還可能進行盆腔清洗,並切除大網膜(英語:Greater omentum),取樣盆腔和腹主動脈的淋巴結。 此外,放射療法也可以用於治療這種癌症並提高患者存活率[9]。 輸卵管癌常發生在不孕或患有慢性附件炎、輸卵管結核的婦女中,發病年齡以50歲前後多見。 分為兩種情形:發生在輸卵管者,稱原發性輸卵管癌,但大多數的輸 卵管癌是繼發於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之後,又稱繼發性輸卵管癌。
輸卵管癌第三期: 診斷
極少的輸卵管瘤中包含平滑肌肉瘤和移行細胞癌(英語: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譚家輝醫生表示,由於以往輸卵管癌大多歸類於卵巢癌,因此大眾較少聽到輸卵管癌這個癌症。 他解釋,輸卵管是子宮上方左右兩邊伸出的部分,當卵子由卵巢排出時,必須經輸卵管才能進入子宮。 如果卵子與精子在輸卵管結合,形成受精卵,也需要經輸卵管進入子宮再着床並成孕。 在1991年的一項報告顯示,一半左右的進階期患者能夠有五年生存率,均採取了順鉑基的化學療法[10]。
輸卵管瘤也可能會是子宮、子宮內膜、腸胃道、腹膜或胸部的惡性腫瘤轉移結果。 輸卵管瘤通常被視為一種相對罕見的原發性腫瘤,占全部婦科惡性腫瘤的1%至2%[1]。 在美國的一項分析顯示,1998年至2003年期間輸卵管瘤的患病率在100000婦女中只有0.41例[2]。 如果癌抗原125血液檢查如果呈現非特異性,則可能指向出病人患有輸卵管瘤;更多的特異性檢查包括有婦科超聲檢查,CT檢查、或者盆腔部位核磁共振。
輸卵管癌第三期: 輸卵管瘤
而輸卵管的常見疾病為輸卵管粘連造成梗阻導致不孕。 大多數輸卵管癌繼發於子宮內膜癌或卵巢癌後,又稱繼發性輸卵管癌。 是一種少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常發生在不孕或患有慢性附件炎、輸卵管結核的婦女,發病率占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的0.
種植轉移,在腔隙中腫瘤細胞瀰漫性生長,如胸腔、腹腔、心包腔等。 輸卵管癌第三期2025 一般情況下腫瘤越大,惡性程度越高,生長速度越快,越容易轉移。 免疫狀態好者可抑制腫瘤轉移,使腫瘤長時間的穩定而處於自限狀態,而若機體免疫系統抗禦腫瘤的能力降低時則可出現早期轉移。
輸卵管癌第三期: 輸卵管癌多歸類卵巢癌
現放療多用於手術後上腹部無殘存瘤,僅盆腔有較小殘存瘤者。 禁忌症:有嚴重的心、肝、肺、腎等臟器的合併症及功能不良者。 病人因輸卵管癌晚期,身體處於衰竭狀態,不能耐受手術者。 麻醉方法:硬膜外麻醉或腰麻,不配合者可行全麻。 預後多不良,治癒率為25%以下,尚無有效的預防方法。
輸卵管癌第三期: 治療方式
手術的目的不僅是最大限度地切除原發瘤,也是診斷和分期的重要途徑。 因為輸卵管癌易雙側發病(雙側發病者約佔1/3),且易累及卵巢和子宮內膜,脫落的癌細胞也可種植於盆腔腹膜。 因此 I 期患者選擇的手術治療方法應是筋膜外全子宮切除、雙側附件切除術及大網膜切除術。 對 II 期及以上患者應盡量切除到無肉眼殘存瘤,有時甚至要切除部分受累器官(如盆底直腸)。 當種植廣泛不能切除到無肉眼殘存瘤時應行瘤體縮減術,並選擇性的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活檢術或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結清除術。 手術開始後應首先仔細探查並行手術分期,對可疑部位應取活檢。
輸卵管癌第三期: 癌症專區
好發年齡為40-60歲,2/3病例發生在絕經後,1/3發生在更年期。 其病因迄今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輸卵管癌發病可能與慢性炎症刺激有關。 因為原發性輸卵管癌早期診斷困難,故預後極差,5年生存率21%-44%左右。 輸卵管癌第三期2025 1、輸卵管上皮良性增生和原位癌的鑒別:典型的輸卵管腺癌很容易診斷,但輸卵管上皮早期癌變和良性瘤樣增生之間的鑒別有時十分困難。 以往有人認為輸卵管上皮細胞核的擁擠、堆積、復層化和異型改變即為原位癌,但有人指出,18.5%輸卵管切除標本,局部區域均可見上述良性增生性改變。
輸卵管癌第三期: 早期病徵不明顯 陰道不正常出血、下腹痛 發現腫塊時已屬後期
輸卵管癌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少見的一種惡性腫瘤,其發生率在宮頸癌、宮體癌、卵巢癌、外陰 癌、陰道癌之後,居末位。 治療方面,輸卵管癌的治療方向與治療卵巢癌及腹膜癌一樣,主要以手術為主,並配合化療。 醫生會根據病人的情况規劃治療方案,如腫瘤已經擴散且範圍廣泛,先安排病人進行化療,把腫瘤縮細,再進行手術切除,手術後再進行化療。 另外一些晚期病人在適當情况下亦可以考慮使用標靶藥,有助改善存活率。 輸卵管癌佔所有婦科癌症大約百分之五,患者大多為40至60歲女士,目前成因未明。 輸卵管癌第三期 譚醫生指出,輸卵管癌主要是原發性,原發性輸卵管癌的癌細胞發生於輸卵管;繼而影響卵巢、子宮以及其他器官。
輸卵管癌第三期: 輸卵管癌
凝血機制,腫瘤發生轉移必須經過腫瘤細胞與血管內皮細胞黏附、纖維蛋白包繞、形成瘤栓等一系列過程。 在此過程中凝血和抗凝血機制對轉移的作用已普遍引起人們的重視。 研究發現,癌細胞自身可產生促凝血因子使其有利於血管上皮黏附,促進轉移。 外界因素,主要是人為因素對腫瘤的影響。 原發性輸卵管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状,主要表現為陰道內流出液體,輕微腹痛,當腫瘤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可發現腹部包塊。 其中,陰道流液是該病最常見的早期症状之一,發生率為63%~83%。
輸卵管癌第三期: 輸卵管瘤
每側輸卵管有兩個開口,一個開口於子宮腔,另一個開口於腹膜腔。 輸卵管癌第三期2025 輸卵管常因陰道、子宮的上行感染或腹膜腔的炎症而受累。 運送卵子的重任就在輸卵管身上,輸卵管中部的管腔較寬暢,是卵子和精子結合的地方。 解剖學上把輸卵管分為四個部分,間質部、狹部、壺腹部、傘部。
輸卵管癌第三期: 診斷
早期輸卵管癌很多時都沒有明顯病徵,所以較難發現。 常見病徵包括陰道滲出分泌物,但由於發病初期陰道排液並不明顯、時有時無,令患者很容易忽略。 其他常見徵狀包括下腹疼痛、陰道不正常出血、盆腔腫塊等,但早期輸卵管癌目測不會見到任何腹脹,直至腫塊形成後,情况已較難控制。 如病人陰道出現反覆及不正常的出血,醫生會先利用宮腔鏡檢查子宮內膜,並檢查陰道、宮頸及宮腔等,以排除這些位置出現問題。 輸卵管癌第三期 若懷疑是輸卵管癌,須配合其他檢查,例如電腦掃描、超聲波檢查等,協助醫生診斷。 腫瘤通常陷入到子宮毗鄰的附件地區,所以需要病理學家判斷病症情況及原發地。
輸卵管癌第三期: 早期病徵不明顯 陰道不正常出血、下腹痛 發現腫塊時已屬後期
因為輸卵管瘤所處的位置,醫師很難在病症早期發現它。 輸卵管瘤沒有病症,可能會帶有一些疼痛或陰道出血。 最常見的癌症類型是惡性腺瘤(英語:adenocarcinoma),在一項科學顯示中,3051名患者中有88%的屬於這種類型[2]。 在這類人群中,一半以上的都是未分化的、89%是單側腫瘤;其中原發性、區域性和轉移性各占三分之一。
原發性輸卵管癌的治療應根據患者年齡、身體狀況、病期、組織學類型等採用個體化的治療方法,以手術治療為主,輔以放療和化療。 (一)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原發輸卵管癌最主要的治療手段。
輸卵管癌第三期: 癌症專區
應取腹水找瘤細胞,無腹水時抽取腹腔沖洗液。 輸卵管癌第三期2025 為了避免因手術操作而引起腫瘤的播散,應儘早阻斷輸卵管區的血管,關腹前腹腔內應放置適當的化療藥物,有條件的可留置化療導管,備術後腹腔化療用。 (二)化療 輸卵管癌第三期 常為術後的輔助治療,也可作為晚期病例的姑息治療。
1、年齡:良性腫瘤多發生於生育階段的婦女,惡性腫瘤多發生於老年婦女,少部分特殊類型的腫瘤好發於青春期及幼年女性。 輸卵管癌第三期 2、生育:部分婦科腫瘤的發生與生育有關,其發病與過早分娩、密產、多產等生育因素有關。 3、性衛生:不潔的性生活可引起女性生殖器官感染,如:陰道炎、宮頸炎、宮頸糜爛、輸卵管炎症等。 它們成為外陰癌、陰道癌、宮頸癌及輸卵管癌的重要發病因素。
4、內分泌:女性生殖器官是女性激素的主要靶器官,其腫瘤的發生與內分泌密切相關。 現在有些女性不經醫生指導,私自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補品及一些美容美膚用品,刻意或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體內雌激素水平。 而長期高水平雌激素的刺激是輸卵管癌和卵巢癌的發病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