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擺脫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昨預告修法,未來只要是不停讓行人、拒絕攔檢稽查和逃逸、一般道路裝載散落物掉落等六項違規,除罰… 他也提醒,若一昧以視線安全為由規範,不從真正造成事故的主因下手,後續恐連安全帽鏡片顏色、能否戴墨鏡開車,都被用來轉移交通事故傷亡問題焦點,衍生出另一波爭議。 透光率高的隔熱紙如果碰到太刺眼的陽光或是反射,其實也會產生不少的行車安全;透光度低的隔熱紙則在夜晚可能導致視線不佳,但情況都是因人而異。 由於台灣的交通對行人不友善已被詬病許久,加上2022年下旬起,台灣再度發生多起行人於斑馬線行走,卻因車輛未停讓而遭撞擊致死或受傷的事故[5][6],該詞引國人共鳴,並被台灣多家媒體所使用,遂漸成通用之貶抑用語。 行人地獄(英語:Living 隔熱紙法規2025 hell for pedestrians)是對於台灣交通亂象的貶稱,用來指台灣道路環境對於行人極度不友善現況。 隔熱紙法規2025 邱顯智舉各國汽車隔熱紙規定,像是日本及新加坡規定,前擋、前窗透光率不低於70%;南韓規定前擋透光率不低於70%、前窗透光率不低於40%;馬來西亞規定前擋透光率不低於70%、前窗透光率不低於50%;英國前擋透光率不低於75%、前窗透光率不低於70%等。
有些業務隔熱紙會因為市場區隔與通路不同,有不同的產品型號與保固年限,記得在選購前要多做比較,挑選適合的隔熱紙品牌與型號再來安裝會比較好。
隔熱紙法規: 汽車染色玻璃可以隔熱嗎?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今(29日)於立法院質詢時表示,隔熱紙納管目前全球都在做,但台灣對於隔熱紙透光率的檢測,是用獨步全球的「目測法」。 公路總局表示,四月已邀集相關公部門、專業研究機構交換意見,未來將採用儀器檢驗透光率,近期除蒐集各國檢驗標準,五月也請各區監理所使用儀器蒐集現行自用車透光率相關數據,作為訂定標準參考。 若評估實施後對民眾影響不大,將規畫所有車輛同步上路;若影響較大,則分階段從計程車優先實施,再逐步擴及至一般小客車,至於是否溯及既往,會再研議。
- 然而為了避免對民眾產生過大衝擊,交通部也近一步提出未來三個月將優先針對計程車修法,隨後逐步擴及至一般自小客車,避免民眾一窩蜂拆除、更換隔熱紙,造成市場亂象叢生。
- 台灣數位平台預約接送從業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李威爾表示,計程車駕駛因隔熱紙規範,夏天冷氣都要開很強,不僅乘車者感受不適,也不利於環保。
- 他也說,透光率百分之廿至百分之卅五隔熱紙平均價格約一萬元內,若選擇透光率百分之七十又要達到相同隔熱、防曬效果,價格約會貴上一倍。
- 透光率高的隔熱紙如果碰到太刺眼的陽光或是反射,其實也會產生不少的行車安全;透光度低的隔熱紙則在夜晚可能導致視線不佳,但情況都是因人而異。
- 現行法規中並沒有對汽車貼隔熱紙有所限制, 許多用路人都覺得開車需要隱密性所以貼了透光率極差的汽車隔熱紙.
- 對此,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表示,台灣在這個部分(納管隔熱紙透光度)確實有點落後,未來一定會按照這個方向努力。
因為透光度不夠所以又去改大燈或者行車時故意開啟遠燈及霧燈來保持視線良好, 但是這也就會造成其他用路人的困擾, 開啟大燈或霧燈會嚴重干擾前方駕駛並容易發生事故. 隔熱紙法規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副理事長林志學也說,一般事故聯單不會註記是因隔熱紙看不清路況所致,但其實只要受視線影響導致的事故,都可能與隔熱紙有關。 車輛定期檢驗規定:車窗、擋風玻璃未黏貼不透明反光紙,計程車車窗玻璃除依規定標識車號外,並不得黏貼不透明之色紙或隔熱紙。
隔熱紙法規: 幼兒藥檢拖22天 家長嗆侯「酒駕可以隔幾天再測?」/民進黨:國民黨帶風向掩蓋事實 民眾…
舉凡像是鄰近的日本、南韓、中國,法規都有明確規範,對於駕駛視線最重要的前擋玻璃,以及駕駛會察看兩側後視鏡的前窗玻璃,整體透光率要高於70%,代表基本上只能選擇高透光的隔熱紙。 原PO表示,自己前一台車的前檔貼55%、車身貼22%透光率的隔熱紙,夜間視野還可以、但下雨天看後視鏡會比較吃力,使得「雨夜開車」要格外小心。 而現在在沒貼隔熱紙的車上,發現視線通透、任何時候開車都很清楚,而且「禮讓行人很方便、行人可直接看到我手勢,不會躊躇不前不敢走」、「跟其他駕駛溝通也很直接、見面三分情路怒症就比較不會發作」,雖然冬天太陽照進來比較熱,但也讓原PO表示若未來要貼也會選「透光率70%以上」。 公路總局也說,隔熱紙檢驗規範上路後,除定期檢驗外,若有民眾檢舉,車輛也需至監理站報到臨檢,未依規定回來臨檢可處九百至一千八百元罰鍰。 隔熱紙法規2025 台灣交通安全協會理事長陳宏益表示,各國氣候環境條件及民風對個人隱私的感受不同,應以業者提供科學數據或專業醫學角度佐證,檢核隔熱紙對交通事故影響程度,在開放平台充分調查,才不會上路後出現反彈聲浪。 當然有人會說這些國家緯度高,夏日氣候較涼,那就來看看新加坡規定車輛前擋及前窗透光率不低於70%透光率,馬來西亞也是規定前擋不低於70%透光率,這些更接近赤道的國家,夏日酷暑難耐的程度更甚台灣,對於隔熱紙的規範依舊是很嚴格。
不過這起事故國家運輸安全調查委員會有進行調查並提出意見,認為不透明隔熱紙應用科學儀器方式做檢驗避免爭議。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29日質詢時表示,針對汽車隔熱紙透光度檢測,全球都用專門儀器監管,只有台灣還在用「目測法」,要求交通部應納管隔熱紙透光度,並制定相應的懲處標準。 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今天說,台灣針對汽車隔熱紙透光度的檢測方法採目測法,與國際作法不同,考量交通安全,應改用透光率等,而且隔熱紙透光度應納管;交通部長王國材說,會在3個月內提出法規修正。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於今(29)日上午審議「交通部組織法修正草案」時,立委邱顯智質詢過程就提到,台灣針對隔熱紙透光度的管理規範,指出目前採用「目測法」根本形同災難檢測,與其他先進國家的科學儀器檢測方式截然不同,既不客觀也無法達到把關的作用。 2023年3月29日,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在上午審議「交通部組織法修正草案」時,談到「隔熱紙透光度應納管」的議題,指出台灣沒有規範車輛在指定玻璃黏貼的隔熱紙透光率,還採用「目測法」根本形同災難檢測,交通部長王國材便回應「三個月內提出修正草案」。 日本、新加坡前擋前窗都不能低於70%,南韓前擋不低於70%,前窗不能低於40%,連馬來西亞則是訂定70%跟50%法規。
隔熱紙法規: 國際
然而為了避免對民眾產生過大衝擊,交通部也近一步提出未來三個月將優先針對計程車修法,隨後逐步擴及至一般自小客車,避免民眾一窩蜂拆除、更換隔熱紙,造成市場亂象叢生。 隔熱紙法規 面對這樣的結果,雖然無法起到立竿見影的修法功效,但也將有明確的規範與檢驗方式應運而生,做為用路人當然是樂見其成。 要注意所謂玻璃透光率高於70%是包含「玻璃+隔熱紙」,由於玻璃在量產過程中並無法達到百分百透光率,目前市面新車玻璃透光率普遍約80%,也就是說即使未貼隔熱紙,也僅有80%的光線能通過汽車玻璃。
隔熱紙法規: 王國材提隔熱紙「先處理計程車」引網轟「不懂法規?」 公路總局出面說明
其他台灣的自用車往往因為隱私,或擔心夏天熱得受不了,把車窗貼得又黑又牢,透光率低於其他國家標準。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16條第四款計程車,未依規定裝置自動計費器、車頂燈、執業登記證插座或在前、後兩邊玻璃門上,黏貼不透明反光紙,處新台幣900至1800元罰鍰。 以上條文翻譯成白話文,指的是計程車若黏貼不透明反光隔熱紙,可處新台幣900至1800元罰鍰,至於一般自小客車則只要隔熱紙還有一絲絲透明度就能通過驗車,就算隔熱紙真的黑到看不見,實務上也沒有法條能開罰,讓相關條文形同虛設。 道路交通安全規範第39-1條第八款車輛定期檢驗規定:車窗、擋風玻璃未黏貼不透明反光紙,計程車車窗玻璃除依規定標識車號外,並不得黏貼不透明之色紙或隔熱紙。
隔熱紙法規: 隔熱紙清晰度很重要:
在因少子化呈現人口負成長的台灣,相當程度加劇了人口老化的國安危機,此外每增加一位車禍死亡民眾,就增加社會成本1600萬元、每增加一位車禍受傷民眾,則增加100萬元,因此近年來交通事故耗損我國社會成本高達6000多億元[12]。 隔熱紙透光率一直是攸關行車安全、但在我國法規上並未明確規範的項目(僅規定出廠新車的玻璃透光度)。 邱顯智表示,要減少台灣的交通事故死亡率,隔熱紙透光度納管是方法之一,但透光率要如何設定、如何檢驗等,可參考各國意見,也應廢止目測法。 邱顯智說,現在台灣檢測隔熱紙透光度是用「目測法」,裡面的字看得到,但問題是實際開車時,會看不清楚巷子裡是否有行人。
隔熱紙法規: 隔熱紙施工流程
〔記者鄭瑋奇/台北報導〕台灣小客車多數會在擋風玻璃、車窗貼上隔熱紙,立法委員邱顯智今日指出,隔熱紙納管全球都在做,現在台灣透光率檢測竟是用目測法,是非常明顯災難性的檢測方式。 交通部公路總局局長陳文瑞表示,現行法規要求計程車不得黏貼不透明隔熱紙,檢測方式確實是採用目視法,現正蒐集國際規範,預計3個月內提出修法規範,要修正檢測方式及明訂透光率,但僅針對法規要求不得黏貼不透光的計程車,暫時未規劃擴及一般車輛。 陳文瑞表示,目前外在環境改變,國內也能生產相關檢測設備,已著手收集國際規範、編列預算要協助全國各監理所站購買檢測儀器,後續還會與經濟部標檢局討論是否要訂國家標準,訂定計程車隔熱紙透光率的標準、檢測方式,並於3個月內提出「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修正草案提報交通部。 現行法規要求車輛的車窗、擋風玻璃不能黏貼不透明反光紙,計程車車窗玻璃除依規定標識車號外,並不得黏貼不透明色紙或隔熱紙。 陳文瑞表示,早年法規訂定計程車不能貼不透明的隔熱紙,主要是有治安方面考量,避免無法查看到車內情況,提升乘客乘車安全;對於不透明的定義,因為當時沒有儀器可檢測透光率,所以各監理機關就採用目視方式,在車內放置字卡,從各檢驗角度能看見字卡的字就算合格。 交通部:參考各國法規 / 改儀器檢測面對國內貧乏的隔熱紙管理,交通部承諾將於三個月內提出修法相關報告,初步將參考各國隔熱紙法規,改以玻璃「整體透光率」進行規範,並於驗車時導入透光率檢測儀器,擺脫土法煉鋼的目視檢查法。
隔熱紙法規: 「台灣TOYOTA Yaris Cross」價格帶流出!下半年將與MG ZS來過招
要能滿足整體透光率在70%以上的規範,隔熱紙必須選擇約90%透光率的產品,在國人普遍喜好深色隔熱紙的前提下,高透光隔熱紙市面上選擇稀少且價格高昂,也根本不在新車業代提供的產品清單之中,因此未來若交通部順利推動修法,勢必得從教育用路人、宣導透明隔熱紙的好處開始做起,逐步改變國人隔熱紙越黑越好的心態。 台灣小客車多數會在擋風玻璃、車窗貼隔熱紙,現僅針對計程車(含多元計程車)有所規範,且透光率檢測為目測法,遭質疑毫無安全標準。 交通部公路總局指出,五月起已請各區監理所使用儀器蒐集自用車相關數據,預計六月底前提送方案至交通部研議,未來無論計程車、自用車都將納管。 隔熱紙法規2025 因治安考量,現行法規僅規定計程車車窗玻璃不得黏貼不透明色紙或隔熱紙,實際檢測方式是由外向內目測。 隔熱紙法規 台灣數位平台預約接送從業人員產業工會理事長李威爾表示,計程車駕駛因隔熱紙規範,夏天冷氣都要開很強,不僅乘車者感受不適,也不利於環保。 但在3月31日,王國材卻表示「優先納管計程車」,這令不少已知「計程車不得黏貼不透明之色紙或隔熱紙」的網友砲轟「部長不懂法規?」對此,《地球黃金線》向公路總局詢問,得到回覆解釋,主要是會先針對計程車修正檢測方式及明訂透光率,讓條文敘述更加清楚且客觀,未來所有車輛納管的可能性會再持續討論研究。
隔熱紙法規: 交通部允諾三個月內修正「隔熱紙透光率」規範 網譏:黑紙仔抗議熱身中
「隔熱紙納管全球都在做。」邱顯智舉各國為例,日本、新加坡的汽車前擋、前窗透過率不低於70%;南韓前擋透光率不低於70%、前窗透光率不低於40%;馬來西亞前擋透光率不低於70%、前窗透光率不低於50%;英國、丹麥、芬蘭、瑞典等國,前擋透光率不低於75%、前窗透光率不低於70%。 立院司法及法制、交通委員會今舉行聯席會議,審查「交通部組織法修正草案」等案,邀請交通部長王國材等官員報告,並備質詢。 邱顯智也分享各國的列管情況,像是日本、新加坡的汽車前擋、前窗透光率不得低於70%;南韓前擋透光率不得低於70%、前窗透光率不得低於40%;馬來西亞前擋透光率不得低於70%、前窗透光率不得低於50%;英國、丹麥、芬蘭、瑞典等等許多歐洲國家,前擋透光率不得低於75%、前窗透光率不得低於70%。 監理站驗車人員:「這邊18。」監理站驗車人員手裡拿著一枚小型儀器,伸進駕駛座吸住車窗兩側,這動作一度讓駕駛以為驗車不會過。
隔熱紙法規: 「目測」汽車隔熱紙透光度落後全球 王國材:3個月提法規修訂
目前台灣對於「玻璃不透明」的檢測沒跟上先進國家以儀器檢測透光率,反倒一直維持「目測法」,即監理機關會在車內放字卡,只要從車外各角度看進去能看見字卡的字就合格,並不夠客觀,因此,公路總局初步會先對檢測方法進行資料蒐集,並編列預算協助全國各監理單位購買檢測儀器,每部儀器約7,000~8,000元。 對於詢問隔熱紙透光率規範是否擴及一般車輛,陳彥伯僅說,車用玻璃隔熱紙應以整體交通安全為考量,目前公總正進行研究,後續會提報方案到交通部。 公總監理組長魏武盛表示,目前部分監理所站已有購買透光率檢測儀器,進行相關資料收集作業,每部儀器金額約7000至8000元;後續還會與計程車相關團體討論後,將前擋風玻璃、前窗、後窗等隔熱紙透光率標準做明確規範。 一般來說玻璃透光率是指「玻璃+隔熱紙」,因為玻璃也並無法達到百分之百透光率,普遍新車玻璃透光率約為80%,若再加上隔熱紙本身透光率的效果,就容易影響行車安全視線,若選擇透光率太低的隔熱紙,更可能會造成夜間發生事故的風險大幅提升。 隔熱紙法規 現行法規中並沒有對汽車貼隔熱紙有所限制, 許多用路人都覺得開車需要隱密性所以貼了透光率極差的汽車隔熱紙.
隔熱紙法規: 汽車隔熱紙安裝流程
陳彥伯說,隔熱紙規範,各國都有在做,將調和各國法規,「這部分我們有點落後,基於交通安全,會朝這個方向來做。」公路總局局長陳文瑞則說,隔熱紙可以貼,但透光率要可以透視,以維護行車安全,目前已有在收集其他國家前擋風玻璃的相關規定,並了解檢測儀器有哪些,將朝這方向研議。 隔熱紙法規 對此,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表示,台灣在這個部分(納管隔熱紙透光度)確實有點落後,未來一定會按照這個方向努力。 2020年在台中港發生一起計程車載4名船員,凌晨12點多行駛在台中港,疑似因為大雨導致視線不良,車輛開入海裡造成4人死亡。 隔熱紙法規2025 當時就有立法委員懷疑可能是車輛隔熱紙貼太黑導致,不過交通事故肇事原因,除非是駕駛口述說因為隔熱紙太黑沒看見,否則都無法判斷事故與隔熱紙太黑有直接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