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普渡、七月鬼門開,你我都知道,但除了小時候拜拜吃供品、被爸媽叮嚀鬼月少去海邊玩,這些習俗跟我們有何關聯? 老實說,以生活在台北的我來說,還真是一點關聯都感受不到。 中國並無所謂「鬼月」說法,而「鬼門開」的由來可能與臺灣、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發展而出的習俗。
傳統上在鬼月中亡者們會短暫回到陽間,其中又分為神明、祖先、地基主、及俗稱好兄弟的孤魂野鬼,因此適當的祭拜時辰也不同。 中元普渡2025 農曆七月又是台灣人俗稱的鬼月,據說在七月初一時,地府會將鬼門打開,讓鬼魂們回到陽間,一直到七月底才會再次關閉,因而讓不少人對鬼月感到害怕,甚至衍伸出不少禁忌。 從2023年邁入2024年,你準備好怎麼度過了嗎?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禁忌習俗有哪些?
祭拜時,不能在普渡場所嬉戲,同時在鬼門開當月放鞭炮,這會嚇走好兄弟,導致他們會受到驚嚇而不敢靠近吃東西,甚至會找不到鬼門開的路。 更不可以在燒金紙時,讓未足歲的小孩靠近火爐,避免會有穢氣上身。 後續等香燒完2/3時,就可以再點第二次香,通常普渡好兄弟都需要接點三次香,最後才擲筊詢問好兄弟是否吃飽,就能焚燒好兄弟金紙,以上就是公司和社區大樓普渡祭祀儀式。 還要準備裝滿水的臉盆、毛巾、梳子、牙膏牙刷、肥皂等用品,供好兄弟擦嘴清潔之用,也有「洗心革面」的含意,只是要記得祭拜後的毛巾與臉盆不要帶回家,以免招來晦氣,如果有準備鮮花,則避免選用劍蘭或是玫瑰等有刺的花朵。 現在也有廠商提供用蒟蒻、豆類、香菇與麵粉製作的祭拜用的素雞、素豬與素魚來取代葷食可以給大家參考。 中元普渡拜拜時間大概是在下午 1 點~5 點之間,因為這時「陽氣」沒那麼重,是較為適合普渡拜拜的時間。
七月底或八月初一為「關鬼門」,好兄弟於此日回歸地府,寺廟撤去燈篙,同時舉行祭拜,儀式比開鬼門更盛大。 只要謹記鬼門開及中元普渡,以當日可吃完的鮮品為主,鬼門關則多祭拜罐頭等可讓好兄弟帶著走的食品。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的婆羅門就會為逝去的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語:Śrāddha))[18]。 而在中國,《盂蘭盆經》傳入後,由於強調藉由供養十方自恣僧,以報答雙親養育之恩,乃至度脫七世父母的思想,與中國崇尚孝道的倫理傳統相符,因此中國歷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 南北朝梁武帝時代,始興盂蘭盆法會[19][20],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前面拜土地公、三官大帝的時候,香可以多插密集一點,匯聚能量,陶文老師說在公司普渡有發爐是好事,員工氣勢會隨之高漲;要注意的是,輪到拜好兄弟的時候千萬不要求發爐,發爐表示神明有事情要傳達,一般人應該不希望吸引好兄弟特別來關切。
中元普渡: 水果供品別亂拜
歌臺表演通常安排於夜晚時分,臺上表演包括詼諧短劇、魔術、勁歌熱舞等,而且整個農曆七月都有表演[27]。 盂蘭盆節與除、清、九三節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 中元普渡 民間信仰中,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中國大多數地方是七月十五祭祖,少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祭祖,十五日祭其他的幽靈。 但閩南人的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初一到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限於特定的一天。 相傳七月地獄大門開放一個月,所有的無主孤魂全從陰間出來,到陽間接受人民的供養,因此各地方都紛紛在這一個月舉行「普度」佈施的祭祀儀式。
- 佛陀告訴目犍連尊者,因母親罪障深厚,單憑他一人之力無法如願,必須仰賴十方眾僧的功德,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時,以豐盛美味的佳餚齋供比丘、比丘尼,以此功德來解脫母親的惡報。
- 中元普渡誠心最重要,不過祭拜好兄弟仍有些禁忌要注意,命理專家楊登嵙就在命理專欄《旺好運》發文提醒,民眾普渡拜拜時有「11個禁忌」應盡量避免,包括不可放鞭炮、不可說自己的姓名、不可穿黑色衣服等,以免招來陰晦之氣。
- 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余村视察,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 這時候供品不需插香,先將普渡三角旗寫上名字或公司行號後,插在供品上即可。
- 佛教依照《盂蘭盆經》的說法,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以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7]。
- 代客普渡的供品上,一定要寫名字、出生年月日 ,因為很多人都會代客普渡,如果沒有寫名字或寫綽號,會不知道供品是誰的,等於白拜了。
- 中元普渡分為公普渡與私普渡兩種,公普渡大多會由廟宇統一準備,而私普渡多於公司、社區、自己住家內完成祭祀的儀式。
一般祭拜神明時要說出自己的姓名及住址,但祭拜好兄弟千萬不能說姓名,必要時請叫綽號,這是避免讓好兄弟找上門,以尊敬的心祭拜即可。 中元普渡 事實上中元節本身最早最早是源於漢代農民夏末秋初祭田神感謝大地。 中元普渡2025 中元普渡 在以農立國的時代,東亞、東南亞地區的節慶往往跟季節、農業相關。
中元普渡: 中元節的綜述
之後民間將佛、道教信仰結合,集中普渡於中元節的習慣,從宋代大為流行,這跟明太祖一點關係都沒有,況且明太祖信的是道教,對於佛教並不重視,只是民俗流行中元節的宗教活動,既隨順民意又避免動亂,沒有壓抑或是助長的必要。 呂子平悉心提供今年2024年農曆七月中元普渡拜拜之用事節日,中元節(Ghost Festival)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又稱中元地官赦罪會),在中國習俗上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此月臺閔地區民間習俗禁忌入宅、嫁娶、喪葬等等重大儀式。 2024農曆七月初一從國曆8/4星期日,至七月三十為國曆9/2星期一。 華人地區的習俗主要是祭祖以及祭祀孤魂野鬼(又稱「好兄弟」),廣東、港澳稱為「燒街衣」。 佛教徒在佛歡喜日供養眾僧,以功德迴向父母,稱為盂蘭盆法會,後來這天就有了盂蘭盆節的名稱。 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這天在道教又是中元地官寶誕,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除原有的祭祖習俗外加入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
流傳百年的基隆中元祭被台灣行政院觀光局列為「無形文化資產」的節慶活動,2008年被文建會(台灣文化部前身)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指定為國家重要民俗活動,為台灣史上第一個被指定為無形文化資產的民俗活動。 不過,在年輕人眼裡,傳統祭祀活動不一定符合當代需求,傳承逾百年歷史的民俗活動,又有哪些變與不變? 端傳媒採訪在基隆成長,又到外地求學工作再返鄉的年輕人,試圖從他們的眼中,看見這個屬於基隆的中元祭。 中元節為亞洲地區的傳統節日,日期為農曆的七月十五日,本來這個時間是慶賀初秋豐收、酬謝大地之神的節日,後來道教視中元節為官赦罪日,又稱為地官誕,試紙三官大帝、地官大帝聖誕,道教在此普渡設宴,祈求神明為亡靈赦罪。 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是道教大神,最流行的說法即帝舜,是黃帝的八代孫,母死後父再娶,繼母生了兒子象,舜常遭繼母及象所害,唯舜仍事奉父母、相待幼弟恭敬友愛如一。
中元普渡: 拜拜千萬別用慣用手!專家曝拜拜不宜觸犯6大禁忌,4種水果對神明不敬母湯端上桌
32歲的水燈工藝師杜烽睿嫻熟地製作三層樓高的劉唐杜宗親會水燈,他將仙女人偶塗上膠水,插入上頭綴著珠光寶氣的水鑽裝飾與七彩虹條的水燈上。 他自信介紹起今年水燈的特色,「今年的比去年大一寸,會長大到輪值主普那年。每年的主題都不一樣,而且要隨著時代演進,今年我就以七彩的裝飾象徵婚姻平權的概念。」杜烽睿補充,他還把鳳凰做得很大隻,「代表鳳儀天下,性別平等,彰顯女性的力量」。 中元普渡 而一旁的親戚正在製作燈座,再過兩天,這座豪華的水燈將要在八斗子的外海施放啟程。 「水燈就像一張邀請函,邀請海上的好兄弟接受供祭、聞經懺悔,」杜烽睿表示,房子是讓人休息的地方,而點火燃燒後形成一道光,為先人指路。 三層樓高的意涵代表天、地、人,前頭有華麗裝飾,後頭則是一片樸素,「有前無後」就是傷心的事到此為止。 杜烽睿說,「我製作的水燈比起傳統水燈還要來得華麗,是因為我希望它看起來更歡樂、也更像是藝術品,」他補充,之前還做過中西合併、中日合併的建築方式,也是由於基隆自身的地理位置與歷史發展,因而有許多不同國家的亡魂長眠此地,他希望透過水燈能讓他們得到慰藉。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
民眾自宅門前普度,供桌前、香爐後的水果或三牲供品是祭拜普度公,傳統上不插香,祭拜好兄弟的供品才要插香。 2023年中元節普渡時間是在2023年8月30日(國曆),也是農曆七月十五日多數人公認的中元普渡日。 底下分享2023社區大樓和公司中元普渡拜拜流程,如果是社區或公司在中元普渡才需要唸「中元普渡祈請文」;一般家庭普渡拜拜只要點香祭拜就可以,其他不用說。 集體祭拜時現場不要有空桌,普渡後馬上收拾供品及桌椅(不要留客人)。
中元普渡: 中元節不能拜生米?店家普渡招路人留負評 民俗專家來解答
據《玄都大獻經》,在七月十五日修齋建講(齋戒、講經、轉經),供養十方大聖及道士,就能拔度先亡、釋放一切餓鬼罪魂[13]。 因此,道士會在中元節這一天誦經、作法事,以三牲五果超度亡魂餓鬼,使他們得以早日從地獄解脫。 佛教依照《盂蘭盆經》的說法,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以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难眾生,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7]。 七月十五日亦是佛教僧團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也是僧人自省懺悔的自恣(英语:Pavarana)日以及得戒臘(受具足戒後之年數)的受臘日(又稱新歲日)。
中元普渡: 中元普度供桌
在中元節期間,基隆的放水燈也是中元節的著名民俗活動之一,放水燈有迎接鬼魂,照亮來時路,邀請鬼魂同享香火及供品的意味。 台灣的水燈會有一面普渡旗,要在上面寫「慶讚中元」等中元敬語,同時寫下自己的姓名,讓好兄弟知道是哪家施主的供奉。 中元普渡習俗上的三牲鮮果有眉角,小細節多注意避免觸犯禁忌。 中元普渡 最常看見的中元普渡組合為烹煮後的三層帶皮豬肉、全雞(或全鴨)及全魚,要記得不能去頭尾,避免『無後』。 水果種類以一種或三、五種為宜,避免香蕉、李子和水梨一起拜,因為「蕉李梨」的諧音,像台語的「招你來」,鳳梨因音近似旺來,在鬼月也不適宜,中元普渡習俗中適宜的水果,可以選如棗子、蘋果等。 雖然中元普渡和盂蘭盆節的由來並不相同,但是由於目的都是為了普渡眾生並解救孤魂野鬼,而且都是在農曆七月十五日,兩者的界線逐漸模糊,也就形成目前我們所見佛道習俗融合的中元節了。
中元普渡: 台灣每人每天約浪費3個超商飯糰!即刻參與「食物零浪費一週挑戰」救剩食、拿好禮
很多人會在一開始拜神明、三界公的時候,就插香在供品上,其實這是錯的! 正確的作法是先拜完神明祖先,在拜到一半的時候換香,換香之後再把香插在供品上,邀請好兄弟來享用供品。 中元時,中國農民用粉團、雞、黍、瓜、菜等在田間十字路口拜祭田神,祝願豐收[22][23]。 在河北泊頭市、南皮縣的農民會持麻穀至田埂,稱為「薦新」。 山西長子縣的牧羊人家於中元節屠羊賽神,他們相信此俗可增加生產羊隻,陽城縣農家以麥屑作成貓、虎及五穀之形祭田神,稱為「行田」。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拜拜有眉角!11點注意事項讓你開運招財
中元普渡除了祭祀孤魂野鬼,當然也蘊藏著子孫慎終追遠祭祖的情懷。 因此在建醮以祭祀孤魂野鬼之餘,同時也是在教育後生晚輩孝親精神,祖先遺德,先民精神,後世子女當效法之,懂得慎終追遠的感恩之情,以及諸惡莫作的因果概念,有其深遠的教化意義。 中元普渡 一盞盞燈火,是人間溫馨關懷的情意,一盞盞亮光,照亮著每個人的眼,每個人的心。 天地有情,人間有愛,平實而善良的人們,敬畏天地,慎終追遠,一顆溫柔的心,關懷古往今來,關懷有形、無形的生靈。 「中元節」源自於道教對天官「堯」、地官「舜」、水官「禹」的三官大帝信仰,其中地官「舜」的生日就是「中元節」。 但「中元節」在兩漢以前並無明確的節日概念,而是在佛教傳入後,道教受佛教影響,將「中元節」也賦予了地官大帝生日的說法。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的拜拜禁忌5:放清水毛巾
自行居家祭拜,可以從從農曆七月初一到三十皆可選一天來祭拜即可,但是參與廟宇、公司行號或是社區的團體拜拜,一般來說都是選在中元節當天拜,一般中元普渡時辰會建議在下午 2 點到 6 點期間,避開了太陽最大陽氣最盛的正中午,而且要在太陽下山以前完成祭拜。 雨揚老師表示,不要害怕農曆7月,農曆7/15是中元節也稱為盂蘭盆節,是有正面意義的,一是闡揚懷念祖先的孝道,為陽世的人祈求平安;二是超渡好兄弟、冤親債主,祭拜無主的孤魂野鬼,祝願早日離苦得樂,共證菩提。 水果可以挑選一些當令的水果,要供養三或五樣奇數的數目。 不過專家建議番石榴和番茄不要上桌,因為怕好兄弟吃了會變「番」! 另外,釋迦也是不常拿來拜的水果,有一說是因為形狀類似釋迦牟尼佛的頭部,另一說則是名字與釋迦牟尼佛相似,因此較少出現在供桌上。 香蕉、李子與梨子三種水果組合成『蕉李梨(招你來)』的諧音,也讓許多人在中元節時避之唯恐不及;而鳳梨則是說法較分歧的一種水果,有人認為鳳梨代表旺來,可以招來好運,但也有人擔心好兄弟太旺而避免使用。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的拜拜禁忌1:宜午後祭拜
冥界其實和陽界一樣,人要休假,鬼也要放假,農曆七月普渡不僅僅是傳承也是渡化自己的好時機,渡化冤親債主也適渡化自己,在這個天地人靈齊聚的日子裡,我們用莊重誠心的心態去看待。 佛陀告訴目犍連尊者,因母親罪障深厚,單憑他一人之力無法如願,必須仰賴十方眾僧的功德,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時,以豐盛美味的佳餚齋供比丘、比丘尼,以此功德來解脫母親的惡報。 拜拜水果採買是一大學問,不僅要避開諸多禁忌,耐放好儲存更是一大要點。 全家便利商店App「全+1商城」開賣Zespri紐西蘭黃金奇異果原箱裝、澳洲小蜜柑、紐西蘭水蜜桃蘋果、紅肉火龍果等拜拜好果,消費者可隨時於App一指下單,更可任選全台4,000家全家便利商店店舖就近取貨。 全家便利商店實體店舖除了推出怪獸級福箱與多種規格的拜拜組合購以外,更引進多款中元限定巨型零食包、主題貨架商品及20款箱購商品,其中乖乖、Pocky、可樂果、浪味仙、卡茲爆米花等多款人氣零食都是怪獸級放大版。 即日起至8月23日全家便利商店App「隨買跨店取」也推出「中元限定299元澎拜組」,包含飲料、零食或泡麵等共5種組合,相當於74折優惠。
Respect and 中元普渡2025 be open to all beliefs. 最後,中元普渡時要注意乖乖的有效期限,若是中元普渡時拜到了過期的乖乖可是會招來不幸的。 此外,科技業的相關人士分享,只有綠色的乖乖能拜,代表故障訊號的紅色和黃色乖乖可不能出現在園區裡。 即便中元祭隨著時代演進逐漸觀光化,但祭儀的目的未變;潮濕的港都基隆一樣多雨,但有更多年輕人帶著對故鄉的使命回家,他們想讓市民與更多人看見基隆。 在百年傳統的變與不變中,看見他們如何推動改變,與維繫那些不變。 多位受訪者告訴我們,在這流傳數百之久的傳統祭典中,亦存在著世代與性別議題。
今(22)日是中元普渡,很多人明白人死後就變成「鬼」,又俗稱「魂」,不過很少人知道,其實鬼跟鬼之間「看不見彼此」,因此好兄弟可能沒辦法如我們想像的「群聚開趴」。 靈媒解釋,這是由於靈魂失去肉體後,只剩下意識,還能靠著回憶跟活人有適度連結;而靈魂跟靈魂之間無法產生新的連結,也看不到彼此,更別說「一起吃供品」了。 弟子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帶領全體員工,值逢七月普渡擇今日良辰吉時,於台北市內湖區金湖路100號,一心虔誠讚中元,敬備鮮花、素果、素三牲、酒禮、供品、金紙獻禮,供養十分孤魂有情眾,及本址建造過程中受傷生靈。 中元普渡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元普度盛事,相傳陰間會讓好兄弟返回陽間,短暫享受人間香火與施食。 各行各業無不慎重設宴款待好兄弟們,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小孟老師提醒你,中元普渡祭品不要亂拜,拜錯小心惹禍上身:.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要說什麼?普渡拜拜怎麼說?總結
道教出現後,加入了道教相關內容,依《玄都大獻經》說七月十五這一天,中元地官赦罪清虛大帝會持人鬼錄簿,檢閱善惡,是地官大帝赦罪的日子。 因此,這一天,餓鬼囚徒、十方大聖都會齊集起來,道士則會供奉花果、設壇頌經,作法事,祭祖並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亡魂之罪,並由個人的祖先擴大至一切亡魂,有普度之意。 因此,不論佛教或道教,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都有活動普度眾生。 農曆7月被台灣人稱為鬼月,在佛、道教中,農曆7月15日會舉辦普度法會,這個日子在台灣稱為中元節。 全台各地在家戶、社區或是公司行號前擺出供品,讓「放假」的好兄弟(台灣對於鬼的尊稱)飽餐一頓。 各地習俗略有不同,最特別的是,基隆是透過15個宗親會(同姓氏組成的聯誼會)輪值辦理中元祭典,舉市熱鬧、歡騰,與其他縣市的氛圍顯有不同。
公普會在祭品上插小旗子,代表「我準備的在這裡,這是要給好兄弟食用的」。 中元節是地官赦罪的日子,所以有人會趁這一天,把自己過去遇到不順的事情寫下來埋在戶外,心裡默念不順利的事情、遇到的小人,藉此消除厄運、轉求好運。 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東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華人的清明节。 中元普渡2025 經由多場法會修法加持,並恭請慈悲 龍德上師親自以不共密法加持,將密法殊勝加持於米中。
中元普渡: 農曆七月能到廟裡拜拜嗎?
陝西城固縣中元節是農家會飲的日子,稱為「掛鋤」。 延緩鎮農民會選取最高、最茂密的稻穗,掛上五色紙旗作為祭田的田旛[24]。 道教的中元節是糅合佛、道二教因素而創造的宗教節日,受佛教「盂蘭盆會」和天師道「三會日」、古靈寶經《三元品戒經》的影響而創立[11][14]。 道教全年的盛會分三次(合稱為「三元」),認為「三元」就是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及水官大帝「三官大帝」的別稱,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為三官大帝的誕辰。 溫馨提醒機會教育:▴中元節宗教意味濃厚,若信奉其他非佛、道教者,請尊重他人宗教信仰。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浙江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浙江山川秀丽,文脉悠远,自古以来就有“人文渊薮”“旅游胜地”的美称。 据《旅游业志》记载,浙江共有2000余处重要的旅游资源,可谓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品质优异,分布广泛,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專家也提供拜拜時的招財小撇歩,擺雞和魚的時候,雞頭朝外、魚頭朝內,用意是讓雞咬錢進來,讓魚(餘)留在家裡,有招財的意思和效果。
中元普渡: 佛教典故
因為不論是佛家、道教、儒家對於祖先、父母、孝道都是相當重視,所以孝順是我們看待往生之親人的一種觀點。 普渡孤魂野鬼,來自我們文化、民族性當中的救濟、施捨、分享的本質,如同你看到乞討者會心生憐憫,對人如此,對鬼亦同。 而中元節普渡拜拜是一年一度的大事,怎麼拜最吉利? 雨揚老師說,水果的話可以選蘋果(保平安)、奇異果(諧音:吉利果),也可以買火龍果和龍眼,兩個放在一起,吃了會有龍氣,業績長紅! 中元普渡2025 但準備的水果,不可以「招你來」,不宜有李子「你」、梨子「來」、鳳梨「旺來」等。
除此之外,冬瓜行旅也提醒,祭祀水果應避免用香蕉、李子、梨子、釋迦、芭樂、番茄及鳳梨等。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2023農曆七月為8/16~9/15,中元普渡為8/30,普渡的意義是為了祭祀無主的孤魂野鬼。 祖先:七月初一及七月十五日中午,依照傳統,應先讓祖先享用飯菜後,子孫才能食用,因此祭拜祖先應在吃午飯之前。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習俗六:搶孤普渡眾孤
擺上飯菜、水果及三牲,並將茶酒倒滿3杯,持香感謝祖先的恩德,待香燒過三分之二,再將金紙三拜、燒化,請祖先點收。 傳說在佛世時,目犍連尊者以天眼看見他已過世的母親在餓鬼道中受苦,不得飲食,皮骨相連、飢渴難忍,尊者看了悲痛不已,於是以神通力盛了一缽飯給母親。 無奈母親罪障深重,食物送到口中馬上化為火焰,尊者哀痛逾恆,轉而求助佛陀。 呂老師建議普渡比較少在樓頂呢❗❗ (因樓頂為吸收陽氣較多之處,較不適合拜好兄弟) ,但可以在陽台,盡量在戶外較為理想。 若是普渡拜拜正在進行之時,尤其是外面有師父誦經引渡先靈及亡魂,幼童及生病的長輩是比較不宜待在現場的。 小孟老師表示,公司團拜最好整個公司的員工一起,也象徵向心力;如果為了防疫需求,也可以由負責人、老闆或會計代表,普渡時記得唱名全公司員工;如果公司規模較大,可以將員工名字寫在紙上,放在供桌上。
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要說什麼?普渡拜拜祭文參考
佛教依照《盂蘭盆經》的說法,在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舉行「盂蘭盆法會」,以供奉佛陀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眾生,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7]。 七月十五日亦是佛教僧團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也是僧人自省懺悔的自恣(英語:Pavarana)日以及得戒臘(受具足戒後之年數)的受臘日(又稱新歲日)。 中元普渡 盂蘭盆會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作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8][9]。
中元普渡: 怎麼讓餐點與眾不同?學會「雙重技術」的plus運用和數字魔法!
香港人通常稱這節日為盂蘭節,人們會在七月十四在家中祭祖,並且會燒街衣。 各區於七月皆有舉辦盂蘭勝會或中元建醮,離島坪洲便是其中一個地方舉辦中元建醮。 坪洲中元建醮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二至十五日舉行,一連四日,最熱鬧的一天為七月十五日,當日的儀式包括走午朝、走龍船、放水陸燈、擺天席、爭奪祭品及化大士王。 中元節普渡有這麼多嚴肅的禁忌與眉角,告訴你一個有趣的特有中元習俗:台灣的科技業在中元普渡時會拜乖乖以及衛生棉,這可是台灣的一個特有科技業文化。 傳說中,綠色是機台順利運行的燈號,只要在機台上擺上椰子口味的綠色乖乖和綠色包裝的衛生棉,就能確保機台乖乖聽話不故障,永保台灣的科技產業興榮。 因此,在科技業中元普渡的時候,綠色乖乖和綠色的衛生棉,可是不可或缺的普渡供品。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的婆羅門就會為逝去的亡者舉辦供養會(巴利語:Saddha,梵語:Śrāddha(英语:Śrāddha))[18]。 中元普渡 古代在孟秋即農曆七月時,天子以新收成的五穀,進獻於宗廟,稱之為「嘗新」、「秋嘗」、「薦新」,以報答神鬼與祖先的蔭庇[3][4]。 後來在南北朝時,隨佛教盂蘭盆會和道教地官赦罪說法的盛行,逐漸變成超度、施食孤魂野鬼的鬼月、鬼節。 至於中元普度拜拜時間有沒有限制,依各地習俗不同習慣,有些人習慣下午3點以後,也有人認為5點以後才能拜,但基本上都是會建議過了午時(下午11點到1點)再行祭拜,並且要趕在天黑前完成,也就是午後到黃昏前是最適合的祭祀時間。 普渡拜好兄弟的供品選擇,要避免生食和普渡供品禁忌,普渡水果像是李子、香蕉、芭樂、梨子(招你來)、釋迦(有籽水果)、龍眼(成串水果)、番茄、荔枝、鳳梨和葡萄不能祭拜之外,其他都能以自己愛吃的食物就好。
如同普渡是經過千年的累積演變至今,更結合不同宗教、地區、生活型態而成,並不是單一的文化行為,從這樣的習俗中,我們更可以看見自己所在的文化場域,具備什麼特質與根本。 不過當大家一走進大士爺廟的正殿,所看到的神明卻不是大士爺,而是觀音菩薩。 會有這樣子的景象,是因為大士爺肩負著特殊的任務,監督普渡會場,管理到場的好兄弟,因此任務結束便會將紙糊的大士爺火化昇天,等到明年的七月再糊新的大士爺金身,不會有固定雕刻好的金身。 因此在平時大士爺廟正殿所供奉的神明便是觀音菩薩。 營養師宋明樺也提醒,紅龜粿主要由糯米製成,當中也會加一些豆沙等內餡,若本身需控制澱粉或糖尿病者要格外注意,還有過去曾發生長者吃紅龜粿噎到,所以家中長輩或小孩吃紅龜粿要注意安全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