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宇署除處理有關「劏房」的舉報外,由二○一二年開始在工廠大廈進行取締用作住用用途的非法「劏房」的大規模行動。 工廈住人 但事實上有不少隱藏於市區中的工廈住宅,實用面積大、樓底高、更以大型窗戶引進光線,同時有大量空牆壁讓業主或租客自行裝飾,吸引不少年輕租客。 工廈絕不可作住宅用途,可是香港土地問題嚴重,有港人為了尋覓一處客所之所,以親民的租金租用合理的生活空間,情願以身試法,偷雞租工廈 studio 作為居所,令工廈違規劏房有價有市。 受訪住戶多為51至60歲組別的中老年獨居人士,佔53.3%,而且男性偏多,37%為單身人士,大部份租戶(95.2%)都反映因為住宅租金太貴,未有足夠存款遷離工廈,接近六成(58.3%)未有申請公屋,主因是不知道申請手續(77.1%)。
- 他們會買下一個或多個數千呎大單位,劏成二十多個百多呎、有獨立廁所的細單位,分契出售。
- 他舉例稱,發展商往往將限於「工業用途」的工廈定位為「工作室」,但此舉可能觸及灰色地帶,即租客以劏廈作為辦公室,但並無生產實質貨品,要辯稱在此「生產」意念,以符合「工業用途」的定義。
- 地產代理透露租務規管消息對工廈劏房租金沒有刺激:「半年後嘅事,要租好快手,而家都要5000元月租,全新裝修,所以貴啲」。
- 協會又發現,逾9成住戶沒申請任何政府資助,而因近年政府嚴打工廈劏房,有4成人直言有心理壓力,5成多人感無力,只能更謹慎出入。
政府有關部門會定期視察工業大廈,一被發現違契,地政總署會向單位發出函,要求於28 天內把單位用途還原,重置作地契限制下的指定用途。 各類型物業可申請的按揭成數不同,如首置非首置自住物業、出租或工商物業車位均有所不同。 而且不同入息種類(如非固定收入、非本地收入)於計算壓測時,亦面臨不同限制,本文將逐一詳細解釋,按下方目錄連結,可快速跳往各類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 陳續稱,所謂「增值」,其實是令工廈價值體現於非工業用途,如商業用途,甚至「偷雞」住人。 他舉例稱,發展商往往將限於「工業用途」的工廈定位為「工作室」,但此舉可能觸及灰色地帶,即租客以劏廈作為辦公室,但並無生產實質貨品,要辯稱在此「生產」意念,以符合「工業用途」的定義。 「發展商係創造市場、創造需求,標榜做工作室用途廣泛給予買家無限想像空間,變左個(工廈)市場偏離(工業)定位,(發水後)價值將來未必兌現到」。
工廈住人: 【樓市熱話】工廈「轉型」裝修如居家招租 280呎月租$6800 網民:好過住劏房
但截至今年3月底只有194戶完成申請,撥出71萬予受影響人士,只佔整個計劃撥款的16%。 社協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門檻太高,以1及2人家庭為例,計劃限制申請者每月收入不超過10,000及15,975元,比公屋申請入息資格更低。 而租戶需要在遷出前通知屋宇署職員上門確認,若在匆忙後搬離不能補申請。
- 所以,如果你有置業的打算,請早於半年至1年前查閱自己的信貸報告,確保自己準時償還貸款和清還卡數,同時肯定個人身分沒有被盜用作其他貸款用途,以保持優質的信貸評級,這都有利向銀行爭取較佳的利率優惠。
- 立法會近日討論由發展局建議修訂的《建築物條例》,政府擬把出租工廈作非法住宅用途的業主或承租人進行刑事起訴。
- 雖然近工廈並非符合居住用途,但面對實際經濟的困境,基層其實並無選擇,政府卻未有對症下藥去處理房屋及安置問題,反而忽視問題根源,繼續在未有安置政策下繼續定期進行巡查並即時清拆,令一眾居於工廈的基層誠惶誠恐。
- (二)在二○一四年,由於業權人於警告信限期屆滿後仍未糾正工廈違契用途,而導致地政總署將警告信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的個案總數為105宗。
- 受訪工廈住戶中,最多的一個單位是「一劏40伙」,人均面積只有40呎,需要6人共用一個洗手間。
- 若業權人於限期內未有作出糾正,地政總署會將警告信送交土地註冊處註冊,即俗稱「釘契」,並在有需要時採取進一步的執行契約條款行動,包括將有關土地重收或將有關物業的權益轉歸。
要留意,雖然準買家可以委託多於一個地產代理推介「筍盤」,但跟住宅物業一樣,非住宅物業每次睇樓都要跟相關代理行簽署「地產代理協議」,俗稱為「睇樓紙」。 在「睇樓紙」列明的有效期內,準買家無論是否經有關代理行購買該物業,都會被追討佣金。 有限公司按揭須由股東或董事做擔保人,如擔保人已有按揭在身,按揭成數便要扣減一成。
工廈住人: 生活訊息
話說近日網上流傳一張寫有字條「華廈置業 工廈住人 鍾培生 還錢」的照片,開全名向鍾培生追債,令網民議論紛紛,表示為何坐擁「百億」身家的鍾家亦會被公開追債。 而華廈置業是由鍾培生祖父鍾江海於1961年創立,70年代初上市至今,主要業務投資控股、物業投資及管理,旗下持有逾30幢物業。 他,60年代積極發展商廈及工廈,1967年與霍英東、何鴻燊等合作發展尖沙嘴星光行聞名,70年代更曾與長實及新地齊名。 網民直言:「如果是我,我就不忍了,直接報警說有人非法使用工廈。」他們又建議樓主去房屋署「報串」,應該很快就會有人回應,寄信給業主要求看每一間房,違規就馬上要還原,否則訂契。 不過他表示這些工廈的入伙紙已經表明了單位是作工業用途,如果人們買來居住,就是違反了批地用途,已經觸犯了法例。
近日有網民於網上討論區發文,指工廈一早已「自行轉型」裝修恍如居家一般,並以「工作室」招租。 若改裝一幢工廈過渡性房屋可營運10年,則每單位每月成本最低約為5,000元,與社聯組合屋項目的純建築費用造價相若。 林鄭月娥發表「雙十施政報告」,提出多招化解土地供應問題;其中一招稍被忽略,就是重推活化工廈,並引入「過渡性房屋」概念,讓輪候公屋等上樓的基層市民,可以低價暫住由工廈「活化」的臨時居所。
工廈住人: 買工廈自住: 物業,非所有人合資格敍做9按
香港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副主席謝志堅指出,工廈需根據嚴謹的消防條例規劃圖則,包括標準的走火通道闊度、單位與單位之間必須用防火牆作間隔等,但工廈劏房單位多數只用普通木板間隔,無足夠防火時效。 工廈住人 牛頭角及長沙灣兩場工業大廈大火,引起公眾關注工業大廈的消防隱患,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今(17日)於網誌表示,除了研究修改法例,提升舊式工業大廈消防設備的要求外,針對現時工廈內各種違契及違法用途,亦須加強執法力度。 工廈住人 工廈住人2025 他又認為居住於工廈的現象是源於房屋供應短缺所致,故打擊工廈違法同時,會努力增加房屋土地供應。
工廈住人: 立即下載 Yahoo 新聞 app
與此同時,規劃署正着手諮詢相關部門,在工廈內進行一些新興產業如「水耕種植」及「水產養殖」用途的運作要求和技術可行性,以探討該等用途是否能合符消防和樓宇安全的要求,可以容許在工廈內進行。 (6)當年林鄭做緊發展局局長及政務司司長之時,曾稱活化工廈作住宅不可行,點解現在又可以呢? 現在是特首的林鄭解釋,任發展局時已做好活化工厦作住宅用途的計劃,只因當年沒有足够魄力,未能迎難而上。 一般商廈是用中央冷氣,而工業大廈租盤的冷氣,則要業主或租戶自行安裝。 如果單位本身已附冷氣機,租約上就要寫明設備,並指出冷氣費由誰負責。 如業主選擇不為廁所入則,有機會是因為廁所的通風及採光等不合乎屋宇署規定,使用一段日子後或出現問題。
工廈住人: 工廈住人源於房屋供應短缺
A:熊巿樓價回,租金一樣跌足5個月,月租萬5蚊樓下嘅細碼租盤比率升到近5成。 無他嘅,唔少業主寧平租莫賤賣,減租搶客益街坊,市區龍頭屋苑都劈,何況二三線盤? 加上新盤入伙高峰期撞到正,將軍澳、東涌、元朗每區閒閒地幾千個租盤壓境,要租筍貨不妨就地尋寶。
工廈住人: 【樓市熱話】在工廈和朋友玩耍 被隔壁違法居住男女報警投訴 網民:去房屋署報串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因屋宇署執法行動而需遷出工廈非法住所的住戶,可申請現時關愛基金所設的搬遷津貼援助,自2011年12月起獲撥款443萬推行。
工廈住人: 申請社會房屋流程
受訪工廈住戶中,最多的一個單位是「一劏40伙」,人均面積只有40呎,需要6人共用一個洗手間。 在缺乏大廈法團及社會服務團體等,工廈租戶在接收資訊方面極為困難。 為避政府巡查,就算社工主動上門接觸亦有一定難度,有四成(40.6%)表示擔心無家可歸終日誠惶誠恐,出現心理壓力,只能出入更為謹慎。 有94.9%受訪者表示因為租金便宜而租用工廈單位,其次因為方便上班(13.8%)、有電梯(10.1%)、單位面積比私樓或寫字樓大(8%)、家庭問題需要遷出(5%)、工作或興趣需要(2.9%)或居所太擠迫等(2.2%)。 租現時工廈前,有42.1%也是居於工廈,反映不少受訪者都是「工廈搬工廈」,未能重回住宅租賃市場。
工廈住人: 政府對受影響人士的支援及協助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甯漢豪再就政策解釋時,指所謂「政策要寬鬆處理」,例如即使單位沒有窗戶,只要有天然光線進入公用起居地方,即「黑房」政府亦會容許。 林鄭建議,業主如利用已經或即將整幢改裝位於「商貿」、「商業」、「綜合發展區」及 工廈住人2025 工廈住人 「住宅」地帶的工廈作非工業用途,並在改裝後將整幢或部分樓層用作過渡性房屋,政府會彈性處理規劃及樓宇設計等規定,並免補地價。 美聯工商舖行政總裁黃漢成表示,中、上環乙級及丙級商廈呎租約二十至三十元,四百至六百平方呎商廈單位月租約一萬二千元至一萬八千元,而同區四百平方呎住宅平均月租就約二萬四千元,不排除有業主以商廈出租作住宅用途,以賺取更高租金回報。
工廈住人: 屋宇署及地政總署就工廈違例住用單位採取聯合執法行動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本公司在未得閣下的同意之前,不能如此使用閣下的個人資料並向閣下作直接促銷。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每天均會提供全港各區的最新香港寫字樓出租、工廠大廈出租及工作室出租資訊,詳列單位的面積、月租、地址及圖片等,讓租戶自行篩選,輕鬆租到心水工作室、寫字樓單位及工廈單位經營業務。 工廈住人 若對寫字樓及工廠大廈的租盤有興趣,可直接透過業主或代理提供的聯絡方法查詢詳情。 無論租戶正在考慮在香港租用甲級商廈、寫字樓或是租工廈,在物色單位期間,不妨在價錢、地點以外,考慮該出租寫字樓、工廠大廈的配套,例如該大廈是否有設置閉路電視、有沒有保安員24小時駐守。 另外,租戶亦可以在選擇工廠大廈、寫字樓的出租單位期間查看停車場位置,若沒有停車場,搬運重物時會非常吃力。
工廈住人: 工業樓宇不宜作居住用途
其實,面對今時土地、房屋的短缺,對這1萬人,甚至1萬戶的工廈居民,要政府額外再預留公屋單位安置,難度太大。 他認為今次施政報告活化工廈部分,純粹是要給市場一個強烈信息,就是政府會用盡所有方法增加土地供應,叫市民不要太心急, 亦希望土地業主知道,將來會有很多土地供應,又填海又工業地,未來土地不再值錢,希望他們快點套回土地發展住宅。 陳茂波強調,個別違法或違契經營者必須徹底改變「習非成是」的態度,更不應為減低成本而強詞奪理,試圖為種種罔顧其他市民安危的經營手法「文過飾非」。
本身與家人同住港島一個單位的他,婚後發現租樓太貴,開始家人商量上車大計,直至到2018年尾,他以自己幾十萬的首期,用父親的名字購入土瓜灣新樓。 另外要小心向西單位會形成「西斜」,導致單位較酷熱,可能需要放置隔熱的裝置。 其餘4成是申請 revolving loan,利率預 2.75% 左右。
工廈住人: 按揭年齡詳細介紹
即使管理公司不著手處理,政府其實有不定時派員上樓突擊巡查,亦有可能被隔離左右舉報。 如果真的有需要經常開夜,studio 的佈置最好就與一般家居有些距離,不要大舉靚裝廚房,食飯檯睡床可免則免,不可免就以輕便為主,盡量用可摺疊的傢俱。 住在葵涌一工廈單位已5年的麥先生稱該處兼作為公司貨倉,單位衞生情況尚可,惟沒窗戶,要自行安裝冷氣,洗澡只能到附近公廁解決。 本材料由Sing Tao Newspapers San Francisco Ltd.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不過鍾培生回覆傳媒查詢時則表示自己並沒有任何欠債,反而有很多人欠他的債,更表示希望他的債仔在看見報道之後可以向他還錢。 工廈住人 健康●日本有旅館最近被揭溫泉水1年僅換2次,退伍軍人桿菌量含量超標3700倍,不少遊客到訪後不適求醫。
工廈住人: Juicy叮|租客擅黏牆紙單位3年變又殘又霉 業主欲扣按金惹爭議
副主任施麗珊指由於排隊輪候公屋已增至6.1年,但政府興建公屋的速度未能應付未來5年需求,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更難,預料未來住宅和工廈劏房問題將難以解決。 她呼籲,政府暫緩取締安全風險較低的工廈住所,並放寬相關津貼的申請條件、助他們遷出,長遠應考慮支援改裝市區工廈為過渡房屋。 立法會前日三讀通過劏房租務管制,外界料條例明年一月生效前,劏房業主將瘋狂加租,租客聞風先遁,掀起遷往工廈熱潮。 其實近年不少打工仔有感劏房呎租貴過豪宅,住客品流複雜,位處鬧市環境惡劣,因此明知違法,也搬入工廈居住。
工廈住人: 屋宇署繼續致力取締工廠大廈內的住用分間單位(附圖)
陳茂波又認為,出現居住於工廈的現象,歸根究底是因為長遠累積的房屋供應短缺問題,故局方既會繼續努力增加房屋土地供應,解決巿民住屋需要,亦不會姑息工廈作違法住用用途,以保障公眾安全。 針對有人以公司模式在工廈營運住宅,政府亦將研究如何令涉事公司的董事負上刑責,以加強阻嚇力, 並對違規個案採取更嚴厲的懲罰,包括收回違契單位。 陳茂波指表示,上述工作如需修例,政府將盡快進行,目標是在下個立法年度提出修訂法例的建議。 陳又提到,針對工廈單位被非法用作住用用途,截至今年5月底屋宇署已巡查99幢目標工廈,並已發出131張清拆令及中止更改用途命令。 地政總署將在未來數星期,對列為首輪執管目標的工廈加強宣傳,讓工廈業權人、經營者及公眾人士知悉有關行動,並有時間作出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