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堵塞漏洞,金管局要求日後設立eDDA程序時,銀行須進行雙重認證確認申請人身份。 近日有市民向警方報案,指在網上應徵工作時,提供身份證相片以及銀行賬戶號碼,被騙徙利用「轉賬快」轉走銀行存款,損失由 1 萬元至近 10 萬元不等。 有受害人指在應徵工作的翌日查閱網上銀行的交易記錄,發現近 10 萬元存款分開多次被轉走。
如果想綁定銀行戶口,從銀行直接轉賬至電子錢包作增值之用,則要額外提供銀行戶口號碼。 綜合各方報道及金管局與銀行回應,苦主是在不知情下「被開戶」! 該名苦主早前搵工,透過WhatsApp 把 HKID 身分證資料與銀行戶口號碼傳送給「僱主」騙徒,這名騙徒於是利用這些資料,用苦主名字開設支付寶賬戶。 理論上,開設賬戶,事主應該收到SMS短訊驗證通知,但由於騙徒利用太空卡號碼登記,成功令苦主「被開戶」也懵然不知。 本地報章報道,有苦主早前搵工,在 WhatsApp 把 HKID 身分證資料與銀行戶口號碼傳送給「僱主」騙徒,豈料翌日查看銀行戶口,發現 HK$97,000 存款已遭轉走到支付寶帳戶。 苦主表示沒有登記 FPS 轉數快漏洞2025 轉數快,也沒有支付寶帳戶,懷疑遭騙徒用苦主名字開設支付寶戶口並轉走存款。
轉數快漏洞: 電子錢包增值程序現漏洞
金管局方面強調「轉數快」至今運作正常,有關事件與「轉數快」系統,及使用個人對個人轉賬和支付服務的安全性無關。 金管局推出「轉數快」(Faster Payment System)不足1個月,驚現認證漏洞! 有消息指,警方接獲兩名女子報案,稱她們於網上找散工,提供個人身份證照片及銀行帳戶資料後,竟發現銀行戶口遭人擅自轉帳共10.9萬元。 轉數快漏洞 事件涉及懷疑個人資料被盜用,以開設儲值支付工具﹙電子錢包﹚戶口,並向銀行發出「電子直接扣帳授權服務」﹙eDDA﹚要求,從銀行直接轉賬至電子錢包,成功「搬錢」。
- 近日有用戶的個人資料在應徵時被不法之徒盜用,再在電子錢包內開啟「電子直接扣帳授權服務(eDDA)」轉走用戶銀行內的存款,再替自己的電子錢包即時增值。
- 跟住,就是從苦主的銀行戶口「偷偷」搬錢——取得eDDA進行自動增值,將錢從銀行戶口轉賬至電子錢包賬戶。
- 本地報章報道,有苦主早前搵工,在 WhatsApp 把 HKID 身分證資料與銀行戶口號碼傳送給「僱主」騙徒,豈料翌日查看銀行戶口,發現 HK$97,000 存款已遭轉走到支付寶帳戶。
- 他驚訝銀行戶口收到 eDDA 指示後,並沒有做認證,他認為這是金管局的責任。
- 該名苦主早前搵工,透過WhatsApp 把 HKID 身分證資料與銀行戶口號碼傳送給「僱主」騙徒,這名騙徒於是利用這些資料,用苦主名字開設支付寶賬戶。
- 事件涉及懷疑個人資料被盜用,以開設儲值支付工具﹙電子錢包﹚戶口,並向銀行發出「電子直接扣帳授權服務」﹙eDDA﹚要求,從銀行直接轉賬至電子錢包,成功「搬錢」。
除了雙方要Check清楚有關收款人電話、電郵或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有沒有錯,收款人亦應該再次Check清楚自己相關的電話及電郵,是否已經Set好指定收款戶口,如仍有問題,就要向銀行查詢。 除此以外,大家還可透過「二維碼」QR code 轉賬,但此功能仍未完全開放到各參與機構,暫時滙豐、中銀等大行已投入服務,在手機應用程式的登入頁面即可見到二維碼收款或付款功能。 其實用戶只需要先登入自己帳戶檢查,就可以知道是否有人曾經錯誤將款項轉帳給自己。 另外,就算有人真實地不小心將款項轉帳到各位的戶口,大家亦不應該單純的「爛好人」,直接將款項發還給對方。
轉數快漏洞: 漏洞一、個人資料加太空卡 已可「被開戶」
不過,他坦言,這會令交易變得複雜,金管局未來需要取捨「安全」與「方便」之間的平衡。 轉數快漏洞 EPay 的電子直接扣帳授權(eDDA)服務,並檢視相關程序以降低個人資料被盜用而引致的風險。 EPay賬戶,其頁面均顯示以「電子直接付款授權服務(eDDA)」現已暫停;支付寶則顯示「銀行賬戶綁定服務暫停」;而拍住賞則指需兩日確認賬戶。
- 一般的轉賬服務需要受款人的銀行戶口號碼,而「轉數快」只需要受款人的手機號碼、電郵地址、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或香港身份證,即可轉賬。
- 早前有市民於網上應徵工作時提供身份證副本及銀行賬戶號碼後,被騙徒利用個人資料登記儲值支付工具賬號,再經轉數快通過銀行戶口轉走資金。
- 另外,其實騙徒只需在任何銀行 Apps 中輸入受害人的電話號碼,就已經可以輕易得到受寄害人的英文名字簡稱,所以就算 WhatsApp 訊息中對方能夠說出自己的英文簡稱,亦不代表對方實際上曾經向受害人入數。
- 第三步,大家可到閣下捆綁FPS賬號的銀行,登記電子提示服務,若有人利用FPS或其他手段(如早前的PayMe漏洞)透過用戶的銀行賬號號將存款轉走,用戶亦會收到SMS通知,一旦發現可疑交易,亦能及早向銀行查詢,減低損失。
- 雖然 FPS 轉數快系統,必須經過銀行或者受監管的財金機構轄下的相關 Apps 或網站證記才可以使用,不過要向這類型騙案追討損失,一般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用戶自己的疏忽亦佔了問題的一大部份。
- 現在轉數快系統已經停用了 eDDA 功能,暫時不能夠從銀行戶口轉賬到電子錢包,換言之暫停了電子錢包的自動增值功能。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雖然 FPS 轉數快系統,必須經過銀行或者受監管的財金機構轄下的相關 Apps 轉數快漏洞2025 或網站證記才可以使用,不過要向這類型騙案追討損失,一般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用戶自己的疏忽亦佔了問題的一大部份。 另外,其實騙徒只需在任何銀行 Apps 中輸入受害人的電話號碼,就已經可以輕易得到受寄害人的英文名字簡稱,所以就算 WhatsApp 訊息中對方能夠說出自己的英文簡稱,亦不代表對方實際上曾經向受害人入數。 若果大家尚未啟用 FPS 轉數快的話,以下為大家介紹 3 大銀行登記 FPS 方法。 金管局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PS,Faster Payment System)推出已有一個多月,雖然為不少市民帶來快速過數的便利,但亦曾有幾次出現重大漏洞,導致騙徒成功得手的不光彩記錄。
轉數快漏洞: 轉數快漏洞遭擅自轉走逾10萬元 劉怡翔:金管局已提醒採雙重認證
目前已有22間銀行及11間電子支付工具營運商參與轉數快,包括滙豐、恆生、中銀、渣打、Citibank等銀行戶口,及支付寶HK、WeChat 轉數快漏洞 Pay、八達通 O! 除了平日的跨行轉賬服務,轉數快更可用於繳交稅款、差餉及水費,而運輸署、入境事務處和康文署亦有提供轉數快繳費櫃枱,費用全免。 其實騙徒主要是利用一般受害人疏忽及心地善良,若果大家在收到 SMS 短訊及 WhatsApp 訊息時不假思索,直接將「過錯數」的金額轉帳予騙徒,就會蒙受金錢上的損失。 而由於騙徒在偽造的 SMS 訊息中,放入銀行正式的查詢電話號碼,有部份受害人亦會在致電查詢時,未等到有服務員處理自己的帳口,便簡單的信以為真。 李又說,目前已暫停轉數快從銀行戶口轉數到電子錢包的功能,並要求電子錢包營運商加強保安,包括要求電子錢包開戶者從銀行戶口轉帳到電子錢包,證明自己身分,預計本星期可恢復首階段電子錢包增值服務。
轉數快漏洞: 香港寬頻 HKBN 推多項保安措施 所有客戶資料已被加密
八達通回覆查詢指,已按金管局要求暫停eDDA服務,並檢視相關程序。 支付寶回覆指,其用戶在開設轉數快服務時須提供身份證明文件,已按金管局要求暫停eDDA服務,事件不存在支付寶漏洞。 騙徒會用以你名義開的電子錢包,向你的銀行發出eDDA要求,這一步雖然會有SMS短訊通知,但出奇地,短訊通知卻是由電子錢包的營運商發出,但由於涉案的電子錢包戶口是用太空卡電話號碼登記,故認證通知亦只會發至該號碼。 而騙徒取得認證後,即可以從苦主的銀行戶口,轉走存款到「太空卡」登記的電子錢包以作增值,過程中,通知短訊同樣地發到太空卡號碼,因此苦主對每次交易均不知情。 轉數快漏洞 匯豐銀行回覆指,根據業界現時運作,銀行會根據電子錢包發出的指示設置eDDA,電子錢包須對eDDA的準確性及真實性負全部責任,而匯豐會在每次交易後向戶口持有人發送手機信息。
轉數快漏洞: 相關文章
根據本地報章報道,金管局指現時已接獲 3 宗有關投訴,並已轉交警方調查。 警方指出現時收到兩宗報案,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案,由黃大仙警區刑事調查第一隊、觀塘警區刑事調查隊第四隊進行調查,目前尚未有人被捕。 早前有市民於網上應徵工作時提供身份證副本及銀行賬戶號碼後,被騙徒利用個人資料登記儲值支付工具賬號,再經轉數快通過銀行戶口轉走資金。 拾捌堂呼籲讀者盡可能避免向第三者提供身份證副本等重要個人資料,即使必須提供,亦要在副本註明「COPY」及複印日期,令身份證副本難以通過電子掃描確認,不能被用作登記認證,減低騙徒通過認證的機會。 拍住賞回覆指,已按金管局要求檢視eDDA服務,在完成檢視前,已暫停有關服務,有關事件與拍住賞系統安全性無關。
轉數快漏洞: 透過香港身份證號碼收款
另一方面銀行在賬戶連結至外部電子錢包時,未有通知客戶有關情況。 Tap & Go 拍住賞發言人指,已知悉事件可能涉及有市民個人資料被盜用作開設儲值支付工具戶口並設立 eDDA 進行增值。 目前已應香港金融管理局要求,檢視相關程序以降低個人資料被盜用而引致的風險,在完成相關檢視之前,已暫停 Tap & Go 拍住賞電子錢包內的 eDDA 服務。
轉數快漏洞: 轉數快 FPS 苦主遭騙徒轉走 $10 萬銀行存款 方保僑:冇做 eDDA 認證
金管局副總裁李達志稱,已很快堵塞漏洞,暫停直接扣帳為電子錢包自動增值功能,上周五已有電子錢包經營商增強認證及保安功能後重啟功能。 據報道,其中一個苦主的恒生銀行帳戶內9.7萬元存款遭轉帳至支付寶帳戶,懷疑有人利用轉數快的漏洞,將苦主戶口內的錢以增值方式,轉至用她名義開設的支付寶戶口。 轉數快漏洞2025 騙徒共分18次將款項轉走,但過程中苦主稱亳不知情,事後收到銀行賬單才得悉事件。 第三步,大家可到閣下捆綁FPS賬號的銀行,登記電子提示服務,若有人利用FPS或其他手段(如早前的PayMe漏洞)透過用戶的銀行賬號號將存款轉走,用戶亦會收到SMS通知,一旦發現可疑交易,亦能及早向銀行查詢,減低損失。 早前有騙徒利用電子錢包的漏洞,透過轉數快系統盜取事主近10萬元。 而早前暫停的電子直接付款授權服務(eDDA),預計亦將於本星期內恢復服務。
轉數快漏洞: 對方轉賬至我的滙豐戶口但滙豐拒絕了此筆款項。對方以前亦曾成功向我轉賬,為甚麼此次轉賬指示不獲接納?
如果對方透過您的戶口號碼向您轉賬,而此前又曾以您的別名於其銀行系統登記,此次轉賬指示將不獲接納。 請留意,如果您的受款人已登記「轉數快」,而您已將對方的任何一個識別代號(手提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和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儲存為「我的受款人」,則毋須進行上述步驟。 可以,同一個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可以綁定多於一個收款銀行戶口或電子錢包,而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可以分間成兩個預設收款帳戶。 暫時只能綁定銀行帳戶或電子錢包戶口,未能綁定信用卡,所以未能直接跨行找卡數,亦未能透過信用卡轉賬賺取回贈。 騙徒首先會向目標受害人,發放一條虛假的成功收款 SMS 訊息,當中包括了交易編號、日期、時間,以及銀行正式的查詢電話,務求令受害人以為自己透過 FPS 轉數快收取到來自第三者的轉帳。
轉數快漏洞: 登記篇 – 帳戶綁定服務
金管局已要求電子支付錢包公司使用eDDA功能時,需使用雙重認證,加強保安,避免騙徒有機可乘。 除此之外,用戶在開設eDDA的時候,會收到銀行發出的電話短訊以作確認,而用戶亦需要從有關銀行戶口轉帳一次到自己的電子錢包,以確認電子錢包用戶是銀行戶口持有人。 金管局回覆指,相關電子直接扣賬授權服務已暫停,事件已轉交警方調查,至今共接獲3宗投訴。 局方指,自9月17日啟動至10月7日,系統共錄得107萬個登記紀錄,當中包括手機號碼75萬7千個、電郵地址16萬7千個和「轉數快」識別碼14萬7千個。 金管局亦指,一般而言,若帳戶持有人確實沒有授權轉帳,並不需為該筆轉帳負責;有關事件與轉數快系統及使用個人對個人轉帳及支付服務的安全性無關。 近日有用戶的個人資料在應徵時被不法之徒盜用,再在電子錢包內開啟「電子直接扣帳授權服務(eDDA)」轉走用戶銀行內的存款,再替自己的電子錢包即時增值。
轉數快漏洞: 轉賬篇 – 帳戶綁定服務
李小姐指已向金管局投訴,及向警察報案,「警察唔知查成點,而家好徬徨,都唔知點算好」,而恆行銀行則指個案正在調查中,「真係好危險,完全冇諗過轉數快嘅認證咁兒戲」。 他又將系統比喻為超級公路,指匪徒經由公路偷入停車場後逃去,問題出於停車場即是電子錢包,應該查證清楚司機身分才放行,而非公路出現問題。
豈料在翌日事主再查閱網上銀行時,發現賬戶內 9.7 萬元被分開 18 次以「轉數快」方式增值到一個支付寶賬戶。 但事主表示從來沒有申請過支付寶賬戶,亦無申請過「轉數快」服務。 其後試用自己的提款卡號碼登記支付寶賬戶,但發現該銀行賬戶已被使用。
轉數快漏洞: ↓ 騙徒以 SMS 及 WhatsApp 行騙及防範方法 ↓
正確的做法,錯誤轉帳的人士應該先聯絡自己的銀行機構,透過銀行機構去聯絡收款人,才是保障雙方的解決方法。 【WhatsApp轉數快騙案】轉數快 FPS 出現新騙案手法,騙徒僅利用 轉數快漏洞 SMS 及 WhatsApp 短訊,便以「過錯數」的手法成功騙取受害人金錢。 根據金管局所得的資料,事件中約有十多個銀行帳號懷疑被盜,用以在電子錢包內開設eDDA,除個別戶口金額逾萬元外,大多涉及數千元,總數約18萬元。 滙豐於滙豐網站內,採用最新保安加密措施 – EV SSL證書(擴展驗証SSL證書),讓您即時確認網站身份。 您亦可透過滙豐網上理財的「轉賬及繳費」菜單中選擇「登記『轉數快』或檢視登記資料」,然後點選「檢查您於其他銀行的『轉數快』登記資料」查閱您的識別代號的預設收款銀行或「轉數快」參與者。 您可透過香港滙豐流動理財應用程式中點選右上角的頭像圖標,點擊「轉賬及繳費」、選擇「登記『轉數快』或檢視登記資料」後在「其他『轉數快』登記資料」下點選您想查閱預設收款銀行或「轉數快」參與者的識別代號。
「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 是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於2018年推出的支付金融基建,由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負責運作,在香港推行即時支付,全日24小時為消費者及商戶提供安全、有效率及便捷的零售支付服務。 轉數快在個人及商企層面均能提供嶄新選擇及體驗,以不同貨幣(港元及人民幣)進行即時支付。 李達志今早(30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銀行及電子支付錢包有協議,一旦發現轉帳未經戶口持有人授權,電子支付錢包公司將會賠償予銀行,所以市民應該不會有金錢上的損失。 他強調,金管局已很快堵塞漏洞,暫停直接扣帳為電子錢包自動增值功能,電子錢包經營商要增強認證及保安功能,才可重啟自動增值功能,已有電子錢包上周五重啟功能,其餘要待做好相關措施才可重啟。 由於「轉數快」轉賬為即時指示,因此我們已實行更嚴格的措施以確保受款人姓名及銀行戶口號碼合乎紀錄。
轉數快漏洞: 轉數快 FPS 率先實測!轉帳 + 交電費 + 增值應用逐一試
今次騙徒利用的是「轉數快」裡面過數到電子錢包的身份驗證漏洞。 轉數快漏洞2025 當騙徒掌握受害人的身份證、銀行賬戶號碼等個人資料時,毋須真人驗證,即可在支付寶HK、Tap & Go 等電子錢包登記賬戶,並連結至銀行賬戶,並開通「轉數快」服務為電子錢包進行增值。 目前出現的漏洞在於,登記電子錢包賬戶時,並非使用用戶在銀行登記的電話號碼接收驗證碼,而是在電子錢包登記的電話號碼驗證身份,令到騙徙有機可乘,利用預繳電話卡等工具,冒充受害者身份。
轉數快漏洞: 轉數快 FPS 率先實測!轉帳 + 交電費 + 增值應用逐一試
恆生銀行回覆指,根據業界現時運作,銀行會根據電子錢包發出的指示設置eDDA,恆生會就授權發出信件或電子通知書,若證實客戶未有發出相關授權,將毋須負責有關轉帳。 中銀回覆指,若帳戶持有人確認並無授權,毋須為該筆轉帳負責,有關eDDA的交易,用戶可透過網上銀行或手機銀行查閱。 根據資訊保安機構Kaspersky HK近日就向轉數快用戶提示,一種聲稱「過錯數」的新騙案手法出現。 由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推出的 FPS 轉數快,令香港的銀行、電子錢包及商戶可以透過手機號碼、FPS ID 等方式,即時透過手機轉帳到指定帳戶,而銀行及支援轉數快的機構,亦為了保障用戶,一般會在用戶收到款項時,以 SMS 短訊作通知。 「轉數快」服務早前疑遭匪徒利用系統漏洞,擅自轉走用戶的銀行帳戶逾10萬元。 記者測試過,支付寶用家只需提交身份證照片,即可完成中級認證,其餘額上限為10萬元,年累計交易額為10萬元。
另外,受款人登記「轉數快」後,即可使用二維碼收款(您可能需要使用流動保安編碼或保安編碼器以完成交易)。 您亦可透過香港身份證號碼收取由機構、企業及香港特區政府發出的款項。 現在,您可即時以港幣或人民幣進行本地轉賬,費用全免1,而且更毋需對方的賬戶資料。 透過全新「轉數快」功能,您可使用手提電話號碼或二維碼即時轉賬給其他人及商戶。 您更可讓其他人透過您的電話號碼、電郵地址或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向您轉賬過數,方便收款。 此外,李達志亦指,轉數快平台的eDDA服務將於本星期內恢復。
轉數快漏洞: 轉賬篇 – 帳戶綁定服務
為了讓大家減少蒙受損失的機會,拾捌堂特意綜合幾招,讓大家簡單避免不幸事情發生。 「轉數快」自九月推出以來,至今有超過150萬個登記,每日約有5萬至6萬宗交易。 李達志重申,市民於未有授權下,銀行戶口被轉帳,不應由他們蒙受損失,銀行會作出賠償。 方保僑補充,騙徒處理款項有「一萬幾千種」方法,今次從支付寶戶口得到9.7萬元,但沒理由用正常交易轉走,因為警方有機會查到資金去向。 他相信,騙徒有機會將錢轉入內地的假銀行戶口,如該方法成功,警方將難以追查資金去向。 若你在綁定時已登記帳戶為「預設收款戶口」,那收款時便會自動轉賬到該戶口。
金管局透露,eDDA的檢視工作已接近完成,並要求日後設立eDDA程序時,銀行確認申請人身份時需進行雙重認證。 轉數快的轉賬功能大部份設定於「轉賬」欄位,只要加入手提電話號碼、電郵地址或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即可在參與機構或與第三者的即時轉賬。 如果你綁定了多個戶口,收款時會收到你的預設戶口中,而付款人付款時亦可揀選支付戶口的所屬機構。
FPS Identifier(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隨機產生,而且只會連結一個收款賬戶,好處是不須登記手機號碼或電郵地址,若要在用戶賬戶存款取款,都需知悉一次性的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才可完成交易,降低出事機會。 除此之外,您亦可登記「轉數快」以透過識別代號(手提電話號碼、電郵地址和/或快速支付系統識別碼)收款,對方亦毋須於轉賬時輸入您的姓名。 此外,市民要提高警覺,不要隨便向別人提供個人資料,尤其銀行戶口號碼與 ID 香港身分證,避免招致金錢損失。
轉數快漏洞: 登記篇 – 帳戶綁定服務
現時部分已暫停 eDDA 功能的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包括:AlipayHK、O! 一名受害人表示自己的銀行被過數完全沒有收到銀行通知,並指銀行失責。 當日受害人接到朋友轉發的一份散工傳單,聯絡「僱主」後,提交了自己的身份證相片,以及出糧戶口,聲稱用以「確認身份」,事主亦不虞有詐提供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