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旅行社會派專用吉普車和嚮導,車頂蓋可以往上撐開,讓視野更遼闊,若是自行開車前往,由於園區路況複雜,地圖不易取得,最好參加下榻飯店提供的遊獵行程。 記得,在肯亞旅遊行程中,大型動物稱為「Game」,「Game Drive」指的就是遊獵行程,不要以為要出去玩遊戲。 馬賽馬拉的意思是「馬賽有著斑點的遼闊草原」,位在肯亞的動物禁獵區,與鄰近坦尚尼亞的賽倫蓋提,形成大型的生態保護區。 黑尾牛羚長相很奇特,臉長的像馬,角跟身體長的像牛,身上的紋路像羚羊,而且還有山羊鬍,牛羚是群居動物,遷徙時由公羚羊,來決定移動路線,這隻不時東張西望,體型相對碩大的公羚羊,就是這個族群的老大,牛羚雖然都是集體行動,但是群體之間還是有地域界線。 但動物始終與固定的建築物不同,會逐水源草地而居、甚至見人就跑。
相信大部分朋友都會選擇吉普車作為追蹤動物的交通工具,在大草原飛馳才像樣,拍照亦較「型」,乘吉普車追蹤動物,會較小巴費用為高,但分別不算太大,是可以負擔的金額,很多旅行團都會以吉普車作招徠。 吉普車及小巴均可推開車頂,站著看動物,分別不太大,小巴車身略高,有少少優勢。 反而實戰所見,很多吉普車在大草原都會陷入土坑,要靠大眾力量將車子推回正軌,不知是車子性能問題,抑或司機技術分野,暫時都未有答案,但車子進退不得,等待救援,卻是非常浪費時間。 非洲動物大遷徙 在此時,不僅能看到斑馬、牛羚等生物,獅子、花豹、大象、犀牛等大型動物也紛紛登場,還有更大的機率可以看到牠們捕獵的場景。
非洲動物大遷徙: 有一則關於 非洲什麼時候動物大遷徙?誰是非洲五霸? 的留言
車輛安排:每輛四輪傳動車,最多只安排五位貴賓搭乘(不包含領隊),確保您在拍攝野生動物時有最大的空間,並且在每次Safari遊獵皆提供每位貴賓一瓶礦泉水。 精彩遊程必須有足夠時間才能盡情暢遊,因此在重要的國家公園及歷史名城特別多留一晚,不必天天換旅館,以免精彩景點來匆匆去匆匆,一趟遊程玩下來卻毫無印象。 打造樹頂旅館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看動物,在不破壞自然環境、不影響動物活動的前提下,現地利用地勢和建材蓋起一棟高腳旅館,外觀貼著不起眼的樹皮偽裝,並用木頭樑柱撐起6公尺的建築物,以免擋了動物的路,6公尺的高度剛好可讓一隻成年大象隨意進出。 帶頭的這一隻,一邊走,一邊用鼻子往自己的身上潑沙,其實這是大象在驅趕身上,惱人的蚊蟲,很多人第一次到非洲大草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親眼看到這些野生大象。 這是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扎羅山,靠著山上的雪水融化,山腳下水源蘊藏豐富,動物依附著這座山覓食,野生非洲象每天也是順著水源在集體遷徙。 動物大遷徙原因是由於季節更替導致食物不足,動物需遷徙到其他地方覓食的自然現象,而動物渡河就是標誌性過程之一。
- 非洲象頭大脖子短,象牙最長可達3.5公尺,重107公斤,但也因此成為盜獵者的目標,成為「易危」物種,現在甚至朝向不具象牙的方向演化,以避免盜獵者獵殺。
- 納庫魯國家公園全非洲第一個野生鳥類保護區,世界最大的紅鶴Flamingo賞鳥勝地, 也是多種鳥類的故鄉,白犀牛自然保護區。
- 所有肯亞旅遊書在提及樹頂旅館時,都會帶上這麼一段敘述:1952年2月5日,當英國伊莉莎白公主與夫婿愛丁堡公爵在此過夜時,驚聞英皇喬治六世駕崩,伊莉莎白隨即在樹頂旅館登基為皇,並造就此地半世紀來不墜的名氣。
- 全程由專業的嚮導帶領,乘搭開篷四驅越野車於保護區內遊獵,安全又舒適。
- 然而,要注意的是,自然現象不是完全可控的,有時動物的遷徙時間可能會因氣候和環境變化而有所波動。
大自然界在肯亞最驚人的自發性行為,莫過於一年一度的動物大遷徙,吸引了眾多遊客爭相前往肯亞旅遊,數百萬牛羚和斑馬為了食物奮不顧身,在7月初從坦尚尼亞的塞倫蓋提國家公園,勇泅一公里寬的馬拉河,到肯亞的馬賽馬拉來,9月底再返回家鄉。 清晨的草原真的很不同,幸運的話看到牛羚遷徙,或是日出時美麗的晨曦都美得令人難忘,下來後每人一杯慶祝飛行成功的香檳,再配上豐富熱騰騰的現做餐點,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大自然裡金黃色的草原上,享受這頓豐美好吃的早餐,那種舒暢的感覺一輩子都難以忘懷。 早餐後前往前往甜水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位於山下的一大片廣袤平原,甜水保護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鄰近美麗的肯亞山,屬於私人的OL-PEJETA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農場,是黑犀牛的繁殖庇護所,1993年更在珍古德協會的協助下,成立黑猩猩庇護所。 佔地非常廣袤的草原地帶是數量稀少的黑犀牛和黑猩猩的庇護所更是動物們最喜愛的活動草原午餐後展開遊獵之旅您可以仔細看看並與後面幾天比較有什麼不同。 今日的馬賽馬拉已是來肯亞旅遊最多人造訪也是最有知名度的國家保護區,這裡什麼動物都有,尤其是BIG 5如獅子、獵豹等大型動物。
非洲動物大遷徙: 馬賽馬拉國家公園–馬賽村
一些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也會進行遷徙[41],例如響尾蛇在春季会從巢穴中爬出來作遷徙,尋找夏季棲息地,以便在開闊的地區尋覓食物[7][42]。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而在甲殼類動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聖誕島紅蟹,它每年會三五成群地遷徙[43],更會在大街馬路上橫行,以等待雨水、月亮和潮汐連成一線的一刻產卵繁殖[44]。 動物大遷徙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上萬牛羚渡河,潛藏在水中的鱷魚不放過獵食時機,在水中發起攻擊,是鮮血淋淋卻又精采絕倫的自然界大秀。 4、5月為雨季,雨水滋潤大地,青草生長,動物們跟隨水與草開始向西方和北方遷移。 5、6月是公牛羚發情與交配的季節,公牛羚為了地盤打鬥,Serengeti西部是最好的觀察地點。
- 黑尾牛羚長相很奇特,臉長的像馬,角跟身體長的像牛,身上的紋路像羚羊,而且還有山羊鬍,牛羚是群居動物,遷徙時由公羚羊,來決定移動路線,這隻不時東張西望,體型相對碩大的公羚羊,就是這個族群的老大,牛羚雖然都是集體行動,但是群體之間還是有地域界線。
- 5、6月是公牛羚發情與交配的季節,公牛羚為了地盤打鬥,Serengeti西部是最好的觀察地點。
- 哥洛哥洛自然保護區(Ngorongoro Crater)位於塞倫蓋堅國家公園內的一個火山口, 面積約8,300平方公里,可以看到數以萬計的斑馬、長頸鹿和其他草原動物的壯觀遷徙。
- 在最短的遊獵時間內,於濕地草原和刺槐林區上,可以看到所有應該要看到的動物,例如飛羚、非洲水牛、斑馬等,是來肯亞旅遊必去的景點之一。
不過相對來說,肯亞已經人滿為患,坦尚尼亞保留較原始的環境生態,旅行品質會比較好。 肯亞、坦尚尼亞有非常多旅行社推出既定天數與路線的行程,也可以要求旅行社依照需求客製化,但價格當然就比較貴。 一般來說,不論從哪裡出發,建議至少排7天才不會太趕,也有充分時間可以等待動物現身。 如果是湊團,價格大約落在6~9萬/人,若是客製化的私人行程,1個人的價格可以達到十幾萬。 在逃過埋伏在草原的獅豹、隱藏在河中的鱷魚後,它們來到肯亞境內的馬賽馬拉國家公園(Masai Mara National Park)自然保護區。 塔蘭吉雷國家公園是坦尚尼亞的一座國家公園,為魯阿哈、塞倫蓋蒂、米庫米、卡塔維和姆科馬齊之後第六大保護區。
非洲動物大遷徙: 【10天 東非 肯雅動物大遷徙旅行團 】KK10B
今天的巡獵活動讓您值回票價,永生難忘,傍晚回到旅館休憩,紓解一天的勞頓,迎接嶄新的明天。 今日搭機前往馬賽馬拉動物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預計午後時分抵達這個東非最大的動物保護區,區內輕易可見獅、豹獵食的刺激畫面,以及大象、水牛、斑馬、南非羚羊、瞪羚等動物成群結隊出現在草原上。 此地為非洲大遷徙的源頭,每逢尖峰時刻,便會湧入上百萬隻角馬羚、數十萬隻斑馬及上千隻獅子,在磅礡的氣勢中,連地表都不斷振動著,像遊人誇耀展現最奔騰豪邁的生命力。
在這邊可以搭乘熱氣球,在日出的時候,從空中俯瞰動物遷徙的過程。 還可以至馬賽族文化村拜訪穿著鮮豔服裝、戴著精美耳飾的當地遊牧民族–馬賽人。 沿途上有來自獅子、花豹、鬣狗、鳄魚的威脅,在自然的生存法則下,動物大遷移不只有死亡,更有新生命會在此時誕生,可以單純感受到大自然的奧秘。
非洲動物大遷徙: 行程地圖
今天抵達奈洛比機場後,我們接著前往國內機場搭乘國內飛機前往薩布魯國家保護區。 薩布魯國家保護區和其他肯亞國家公園有著不同的景緻,這裡主要是旱地地形,烏埃蘇尼洛河從中流過,提供了整座保護區最主要的水源,河流旁有刺槐為主的小片樹林,而數量眾多的野生動物就生活其中。 全日Safari:本行程獨家安排於馬賽馬拉東非大草原,早上吃完早餐後即出門遊獵,中午享用飯店提供的餐盒,傍晚再回飯店休息,讓您有最多的時間在草原中尋找非洲五霸的蹤跡。 在肯亞及坦尚尼亞境內就有數十座國家公園,往返國家公園之間不但路途遙遠且路況顛簸,根本無法逐一造訪。 環球精挑細選二國最具特色的4大國家公園+聞名的世界遺產歷史名城入列,既賞動物生態也知非洲歷史文化,所見所聞不重複,行程天天有特色,精彩連綿不歇。 從東非的坦尚尼亞賽倫蓋蒂國家公園,往北邊的肯亞馬賽馬拉國家自然保護區前去,總長約 3000 公里,只為了尋找足夠的水源及食物。
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什麼時候動物大遷徙?誰是非洲五霸?
總結起來,大遷徙是動物為了追求更豐富的食物和水資源,以及為了繁殖需求而進行的季節性遷徙。 非洲動物大遷徙 這個壯觀的現象不僅為動物提供了生存的必需品,也成為了生態旅遊的重要景點,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賞。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動物大遷徙 被視為人生必看的50大自然奇觀之一,每年六月開始,在坦桑尼亞的過百萬頭角馬、斑馬及羚羊,為了尋覓青草,由坦桑尼亞開始,慢步前往肯雅,吃盡肯雅的青草後,又回歸坦桑尼亞,年年如是,由於以角馬的數量最多,所以 動物大遷徙 亦有稱為 角馬大遷徙。
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草原夕陽下午茶,重要節目全部包
Safari:所謂的遊獵(Safari),指的是每天清晨及傍晚,利用氣溫尚未升高,動物活動力最旺盛的時候,搭乘四輪傳動車深入野外尋找動物的蹤跡。 開車的嚮導都經驗豐富,能向您指出動物的行蹤,是在肯亞觀賞野生動物最舒適的方式。 恩戈羅恩戈羅火山口是東非野生動物世界的縮影,200多萬頭野生動物在險峻的火山口內無憂生活,與馬賽族人牧養的牛群和諧共存,而有「非洲伊甸園」之稱,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觀」。 在南部的阿拉伯貿易商港拉穆,這座東非最古老但保存最完善的「史瓦希第小鎮」,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具有文化遺產價值。
非洲動物大遷徙: 動物大遷徙堪稱世界上10大奇景之一,動物憑藉著神秘的天性所驅使,在大賽倫蓋提區不斷的順時鐘循環演出!
薩布魯國家保護區—旱地保護區非洲5BIG(獅子、花豹、大象、犀牛、水牛) , 薩布魯國家保護區內也有5霸,只有在生態非常豐富的薩布魯,才能有機會看到其他保護區看不到的原生種〜細紋斑馬、長頸羚羊、及網紋長頸鹿、索馬利鴕鳥、南非劍羚。 納庫魯湖國家公園排名在肯亞最小的國家公園之列,卻也是動物分布最密集的區域。 在最短的遊獵時間內,於濕地草原和刺槐林區上,可以看到所有應該要看到的動物,例如飛羚、非洲水牛、斑馬等,是來肯亞旅遊必去的景點之一。 當然,在來肯亞旅遊沒看到動物,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這全拜非洲遊獵旅行業者百年來的努力,為了不面對失望的旅客,努力觀察動物習性,發展出一套萬無一失的遊獵規則,再加上有經驗的遊獵嚮導員,至少基本盤的羚羊、狒狒、斑馬、織布鳥等常見動物,是絕對保得住。 每年7-10月可於肯亞感受動物大遷徙的震撼,因為馬賽馬拉動物保護區占地1510平方公里將近是賽倫蓋提(14750平方公里)的十分之一,這麼龐大的動物都湧入馬賽馬拉,可想而知是不可錯過的絕佳觀賞時機。 8月-10月份牛羚等草食動物在「馬賽馬拉」不停啃食青草,可是「馬賽馬拉」只有「賽倫蓋提」1/10的面積,青草被啃食殆盡後,又必須起程向南遷徙,重回「賽倫蓋提大草原」南部迎接11月坦尚尼亞的雨季。
非洲動物大遷徙: 東非獵奇|動物大遷徙—肯亞、坦尚尼亞|七大國家公園 15日
河域流經肯亞和坦尚尼亞,河道全長395公里;其中60%位於肯亞境內,40%位於坦尚尼亞境內)。 一些会飛的昆蟲(例如蝗蟲,某些蝴蝶和蜻蜓)皆具有很強的飛行力,它們可以長距離遷徙。 在蜻蜓中,小斑蜻和赤蜻屬因大規模遷徙而聞名[28],而印度的薄翅蜻蜓更是印度和非洲之間最長的越洋昆蟲,遷徙距離最長可达7,081公里[29]。 而在1988年10月,沙漠蝗蟲在熱帶輻合帶中利用氣流向西飛過大西洋4,500公里[30][31]。 君主斑蝶每年都會約在8月向南遷徙4,750公里,並於春天北回[32],但在2019年6月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發現,不論是完全人工飼養的君主斑蝶後代,以及父母親為野生君主斑蝶的後代,只要曾被放於室內繁殖,牠們均會失去遷徙能力[33]。 【環球網綜合報道】 地球上有一個地方,那裡依然朝氣蓬勃,數以百萬計的動物可以自由奔跑。
非洲動物大遷徙: 動物大遷徙-肯亞+坦尚尼亞+桑吉巴島15天
搭著頂篷可撐開的遊獵車四處遊蕩「找」動物,是到肯亞旅遊一定要做的事,但動物不比固定不會動的建築物或山水,他們有自主意識,會逐水草而居,會見人就跑,或是躲在草叢,雖然肯亞有上百萬隻動物,也只是提高看到動物的機率,並不保證一定看到動物。 能親眼見證這片撼動人心的野生原始景象,也是許多旅人心所嚮往的旅途,期待終有一日體驗非洲 Safari。 Safari,是史瓦希第語的「旅行」一詞,到肯亞旅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Safari。 在現今定義上,Safari 指的是用眼睛去打獵,「遊獵」是比較貼切的譯法。
非洲動物大遷徙: 【11天肯雅 ‧ 坦桑尼亞動物大遷徙旅行團 (KT11B)】
遊獵少則一個半小時,長則三個小時,在國家公園/保護區的期間是不可能下車上廁所的,而且一旦出遊,要折返花的時間會更長,千萬記得出發前不要喝咖啡,或是先去上廁所,否則真的會憋出毛病來。 在非洲大草原上,要看到斑馬,可能比在台北東區,看到斑馬線的頻率還要高,在這個湖邊就有不少斑馬正在嬉戲,斑馬身上的紋路,跟人類的指紋一樣,絕對不會重複,不過平常看似溫和的斑馬,一旦搶起地盤,一樣狠勁十足。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金怡假期推出多個東非大遷徙旅行團,行程遊遍肯雅及坦桑聽亞多個必到,費用$32990至51990起。 全程由專業的嚮導帶領,乘搭開篷四驅越野車於保護區內遊獵,安全又舒適。 入境肯雅並無硬性規定需要注射防疫針,但若是由肯雅返港後短期內要再出門,或中途會轉往其他國家,就要留意。
非洲動物大遷徙: 動物大遷徙場景馬塞馬拉國家公園
最主要的原因是此處水草豐沛,草高超過1公尺的廣袤草原,吸引羚羊、珠雞等草食動物,食肉動物尾隨前來,伺機獵殺,各自因有充足的食物來源,得以大量繁衍後代,並維持微妙的生態平衡。 瑪沙瑪拉野生動物保護區(Masai Mara National Reserve)是肯雅最大的動物保護區,總面積達1672平方公里。 保護區內有95種不同的野生動物和485種飛禽類,於每年7-8月非洲動物大遷徙高峰期,約有過百萬頭獅子、斑馬和大象等野生動物由塞連格迪平原移遷到此,是非洲草原上難得一見的超震撼奇觀。
今次分享2023年非洲動物大遷徙攻略,一次解答最佳觀賞時間、必到地點、必看野生動物及動物大遷徙旅行團行程。 動物大遷徙的路線是一個循環遷徙,動物們在乾季和濕季之間來回遷徙,以追尋食物和水資源。 這樣的遷徙提供了絕佳的觀賞機會,因為你可以在不同的季節看到動物群在廣闊的草原上穿越和觅食的壯觀景象。 這裡是動物最集中的棲息地和最多色彩的荒原,獅子、豹、大象、長頸鹿、斑馬等野生動物生生不息,馬賽馬拉完整的生物鏈,使得從天上飛的到地上爬的,從食草動物到食肉動物形成了自然界完美的動態平衡。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乘坐熱氣球,在寧謐平靜的晨曦中,飛越忙於覓食的各種不同大小動物,飛浮於兇猛又或溫馴動物之上,享受一次別類的探險旅遊。
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五霸
納庫魯國家公園全非洲第一個野生鳥類保護區,世界最大的紅鶴Flamingo賞鳥勝地, 也是多種鳥類的故鄉,白犀牛自然保護區。 甜水國家保護區甜水保護區是黑犀牛的繁殖庇護所,1993年更在珍古德協會的協助下,成立黑猩猩庇護所。 佔地非常廣袤的草原地帶是數量稀少的黑犀牛和黑猩猩們最喜愛的活動草原。 是非洲第一個為保護鳥類而建立的賞鳥天堂,超過450種禽鳥在此棲息。
每年1-2月可於坦尚尼亞觀賞到更不同於其他季節的遷徙,因為賽倫蓋提是孕育生命的地方,從這裡可以有機會觀賞到動物的小寶寶,在廣大草原活潑亂跳的可愛畫面,並且在恩格龍格龍獨特的火山口湖生態系中,更令您的視野遼闊是難得的觀賞時機。 其實動物一年四季都在遷徙移動,但「非洲動物大遷徙」的高峰時間是每年7、8月,均是最大機會觀賞到動物大遷徙月份 。 因為旱季時水源有限,動物會為了喝水往水池或河流區聚集,樹叢所剩無幾,變相路況更廣闊。 金怡假期推出多條動物大遷徙旅行團,包括到東非洲肯雅(Kenya)、坦桑尼亞(Tanzania)看動物大遷徙、馬達加斯加猴麵包樹大道及烏干達追踪黑猩猩等。
非洲動物大遷徙: 【非洲之眼】野性的生存法則 動物大遷徙
薩布魯國家保護區內,因旱地景致,配合兩座山岳:克依托格及歐洛洛圭當作背景,非常適合當作照相。 電影【獅子與我】中,一對在肯亞北部的白人夫妻,收養了一頭幼獅艾爾莎,並培養出深厚的感情,兩人對艾爾莎關愛有加,最後並協助艾爾莎重回野外。 坐落在奈瓦沙,享有奈瓦沙湖的美景,設有一座室外游泳池及其他完善的設備供使用。 約300萬年前,恩格龍格龍火山爆發,產生的火山灰蓋滿了塞倫蓋堤區。 恩格龍格龍火山是一個極特殊的自然生態區,在深600公尺的火山口內,動物們在其中所產生的食物錬及物競天擇的生態環境,眾多鳥類享用湖中的湖水,草原動物們也有足夠的水草,肉食性動物也就自然依靠其中的動物,如同享用buffet般,很輕鬆的在亞當樂園內取得最舒適的環境。
非洲動物大遷徙: 世界遺產恩戈羅恩戈羅保護區
生物鐘使鳥類能夠確定何時才是合適的遷徙時間,哪個位置最能幫助他們調節新陳代謝,以及跨越陸地還是海面是最有利的[17]。 季節性遷徙是指一年中各種物種從一種棲息地向另一種棲息地的遷移。 某些物種如太平洋鮭魚等會為了繁殖而進行遷移,它們每年会游向上游進行交配,然後返回海洋[14]。 溫度也是遷移的因素之一,它取決於一年中的時間,為了享有更舒適的環境條件生活,許多物種,尤其是鳥類,会在冬季遷移到溫暖的地方[15]。 此外,每當一个地區可能發生飢荒或局部地區的動物數量過剩的情況下,動物遷徙的周期便會变得不規則[13]。 非洲5 big (獅子、花豹、、大象、犀牛、水牛) , 薩布魯國家保護區內也有5霸,只有在生態非常豐富的薩布魯,才能有機會看到其他保護區看不到的原生種〜細紋斑馬、長頸羚羊、及網紋長頸鹿、索馬利鴕鳥、南非劍羚。
非洲動物大遷徙: 肯亞旅遊推薦住宿!「樹頂旅館」體驗大象在旅館下任意通過
非洲水牛雖是草食性動物,但天性凶猛,加上頭上犄角讓牠危險性更增,不亞於獅子,群體行動更讓水牛群成為不可輕易挑戰的存在。 若運氣夠好,說不定能親眼目睹水牛與獅子對峙的局面,而鹿死誰手沒人敢斷定。 在沙丁魚風暴中,數十億在非洲南部流域繁殖的沙丁魚会在阿古拉斯洋流的水域中產卵,並在5月至7月沿著南非東海岸流域向北遷徙[27]。 动物遷徙早在冰河時期時已經出現,以櫻花鉤吻鮭為例,由於當時台灣附近的海水水位下降,水溫降低令北方的櫻花鉤吻鮭族群洄游到更南方的海域,形成了遷徙[8]。 考古學家在2017年分析了一批雙門齒獸的化石牙齒後,發現其身型與犀牛相若的袋熊祖先在30萬年前每年皆會來回遷徙澳洲至新畿內亞[9]。
特別是在8月和9月,動物大遷徙達到高峰,成千上萬的角馬、斑馬和牛羚穿越馬拉河,這是一個壯觀的景象。 在這個時候,你不僅可以觀察到動物們的遷徙,還有可能看到獵食者如獅子、豹子等在這個時候進行狩獵。 因此白天在草原上看到獅子,多半是獅群懶洋洋地或趴或躺在地上的樣子。 根據台北市立動物園資料,牠們獵食範圍廣泛,以羚羊、長頸鹿、水牛及斑馬等中大型草食動物為捕食對象,有時也會搶奪其他肉食動物的獵物或是吃腐肉,成獅一餐可吃下40公斤的肉。 非洲動物大遷徙2025 一些哺乳類動物也會表現出非凡的遷徙,在北美洲的馴鹿是世界上陸地遷徙距離較長的哺乳動物之一,每年達到4,868公里。 但灰狼的遷徙距離比馴鹿更多,其累計總距離為7,247公里[34]。
非洲動物大遷徙: 動物遷徙
而最具震撼的景觀是,被聯合國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東非動物大遷徙,每年有數百萬隻牛羚、斑馬以及瞪羚,集體遷徙移動,場面相當壯觀。 然而地球氣候變遷,改變了草原生態,『動物大遷徙』已經被世界列為20年內可能會消失奇景。 動物遷徙,又稱動物遷移(英語:Animal migration),是指個別動物在季節性基礎上的長距離運動,它是生態學中最常見的遷徙形式。 動物遷徙在所有主要動物物種中都會出現,包括鳥類、哺乳動物、魚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昆蟲和甲殼類動物[1]。 遷移的原因是可能受當地的氣候和食物供應影響,以及出於交配或繁殖的原因[2]。 一般情況下,如要算作是真正的遷徙,並不是動物局部性的擴散,而應該是每年或季節性發生,例如北半球的鳥類在冬季向南遷徙,牛羚每年遷徙以進行季節性放牧,又或是生活中發生的主要棲息地變化,例如幼小的大西洋鮭魚或海七鰓鰻,當它們長到幾英寸時就離開了牠們出生的位置[3][4]。
草原食盡後動物們以自己的糞便天然施肥,堅硬的土壤經蹄踏後變為鬆軟;嫩草再生,最後當瞪羚抵達時,大草原又是一片綠意。 以上只是動物大遷徙最具指標性的動物和場景,但非洲生態極為豐富,並非只有五霸和渡河值得欣賞。 動物大遷徙一年四季都在發生,不同時節和地區可觀看的東西不盡相同,在出發之前,請務必查好詳細資料再買機票前往。 不只是動物大遷徙,去非洲看動物,有所謂的「Big 5」非洲五霸作為指標,五霸指的是獅子、非洲象、非洲水牛、豹和黑犀牛 ,可說是旗艦級動物。
非洲動物大遷徙: 肯亞旅遊不只有動物大遷徙!前進東非最古老的史瓦希第小鎮
塔蘭吉雷國家公園的名稱來源於塔蘭吉雷河,該河穿過園內,在旱季時是園內動物們唯一的飲水來源。 肯亞及坦尚尼亞的國家公園,大草原非常廣闊且路況顛簸,因此,本行程一律採用四輪驅動越野車,確保獵遊行程安全順暢。 擁有300多萬隻大型哺乳類動物,是「非洲五霸」的棲息地,現存獅子約3000頭,是非洲數量最多的地方。 動物群必須靠著不斷遷徙的方式找尋水源和牧草,是每年動物大遷徙的起點。 專為50歲以上長青族設計,全程以飛機串連東非肯亞+坦尚尼亞+桑吉巴島的雙國深度遊程,特別刪除性質重複的國家公園,完整包含最值得暢遊的非洲大城市及世界級國家公園,控制景點間行車時間,大夥年齡相仿、體力相當、話題相近,慢慢看輕鬆玩,就像家人同遊般開心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