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于上车的时候须先缴付车资,现金车资须投入钱箱(不设找续),不得交给司机。 而所有绿色小巴均接受八达通(部份路线设分段收费,须于缴付车资前先通知司机,让司机调整八达通收费机;部分路线的八达通机设有按钮,乘客须自行把收费机按至所须缴付的分段车费)。 下车前须高声呼叫司机下车地点,或按电铃(如设有,及只适用于固定车站),司机挥手作实。 专线小巴营运较红色小巴有效率,以每辆小巴平均计算,后者日均载客量比前者低近38%。 香港小巴牌 与的士不同,小巴颜色不是允许在那个区域营业的意思,而是用来区分营运性质。
城巴於2010年2月8日首航117線,比高調宣傳的九巴更早投入服務。 香港的小巴(公共小型巴士)是載客量為16或19人的空調客運車輛,以作為巴士和鐵路的輔助及接駁交通工具。 另一方面,绿色专线小巴团体希望放宽政府小巴座位上限,根据小巴团体委托香港大学民意计划所作调查显示,六成半人认为放宽有助缩短候车时间,以及纾缓挤塞[24]。 但政府仍然拒绝有关建议,运输署官员质疑业界会否遵守冻结费用承诺,但资深大律师汤家骅指,署长有权力否决违反承诺的加价[26]。
香港小巴牌: 小巴牌系列
1972年,政府在山顶试行私营豪华小巴制度,由营办商的车队行驶固定的路线及收取预先批准的车资,车身涂有绿色边带,成为绿色小巴。 同年5月1日首条私营豪华小巴1号线(往来山顶至中环)投入服务,结果试验成功,遂于1974年正式实施专线小巴制度,至1975年,香港岛已经有6条绿色专线小巴路线。 香港小巴牌 由于绿色专线小巴越来越受欢迎的关系,政府于1977年10月26日首次招标数十条绿色专线小巴路线,供给公共小巴商或有兴趣的商人竞争投标,首批九龙及新界绿色专线小巴路线分别在1979年4月及11月投入服务。
- 于2012年4月13日起,红色公共小巴的车速限制在每小时最高80公里及强制性须要安装认可的车速限制器的条例生效,相关的《2012年道路交通(修订)条例》亦于当日刊宪。
- 政府在1970年推出白牌车合法化政策,由政府发牌,白牌车取得营业登记证后可在香港岛、九龙及新界合法载客,登记白牌车的车身款式及颜色需依照规定,车身涂有红色边带,成为一般所称的红色小巴。
- 過去,除了司機外,香港巴士一般都設有司閘員及售票員,早在1960年代,九巴已淘汰司閘員,並為巴士安裝自動閘門。
- 条例亦将电子数据记录仪(俗称黑盒)列为红色公共小巴的其中一项基本装备。
- 马亚木有小巴大王称号,据闻旗下分公司合共拥有超过600辆小巴及市值以百亿元计的多个小巴牌照。
- 而所有绿色小巴均接受八达通(部份路线设分段收费,须于缴付车资前先通知司机,让司机调整八达通收费机;部分路线的八达通机设有按钮,乘客须自行把收费机按至所须缴付的分段车费)。
但因应城市发展,不少红色公共小巴路线一般都已经固定下来。 我自小喜欢汽车,接触的最多的除了双层巴士就是小巴,香港交通方便,对我来说就是体现在深夜还有小巴这种价格相宜又比巴士快的交通工具送你回家。 至于为什么小巴会那么有赛车感,我想除了速度之外,引擎声给人的亢奋感也不可小看,你看马自达roadster其实不快,但引擎声像极了超级跑车,给人一种青菜价吃鱼翅的快感。 香港小巴牌 Coaster和其他的日本小巴一样,引擎放在车厢里司机位左侧,而且是凸起来的,声音特别明显。 在柴油增压的年代,小巴在路上飞驰,伴随着的除了柴油引擎的强劲扭力,还有增压器工作的吱吱啸声,那种感觉和开Supra确实有几分相似。 现在因为政府采取措施降低空气污染,鼓励小巴改用石油气,并提供气价封顶保证,每公升不过3元多一点,相对柴油加上折扣也要6-7元来说,柴油一点竞争力都没有,所以现在99%的公共小巴都是石油气,增压器没了,气势和动力也柔和了不少。
香港小巴牌: 香港考車路線
居民巴士營辦商普遍把路線號、途經地點與車費等資料印在紙張及過膠,掛在車頭擋風玻璃左邊或車門供乘客識別。 根據運輸署規定,由2000年3月20日起,獲批准經營的居民巴士營辦商需於車輛擋風玻璃展示一塊黃底黑字,印有「居民巴士服務 RESIDENT’S SERVICE」字樣、路線編號、起訖點中英文名稱的膠牌[2]。 個別巴士公司採用其他顏色的膠牌,如皇巴士、冠忠巴士錦綉花園專車等。 路線牌(Headsign或目的地指示器、Destination indicator)是巴士及公共小巴的設備之一,通常設於巴士前後兩端和上車門旁邊及小巴車頭,供乘客識別巴士所行走的路線編號與目的地。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香港小巴牌2025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例如2004年10月22日(重阳节),2架红色小巴于香港北角英皇道因互相抢客而超速撞车,酿成2死17伤意外,结果2名司机于2005年年尾被判罪名成立而入狱。 另外于2006年5月18日凌晨,新界北交通总部特遣队派出2名警员假扮乘客于铜锣湾登上一辆红色小巴,并暗中携摄影机将“飞车”过程拍下,发现该小巴途中至少5次冲红灯、切双白线,另一队警员在青山公路时速限制50公里路段,以雷射测速枪侦察到小巴车速逾100公里。 警方最后在元朗将小巴截停,以危险驾驶罪名将司机拘捕[27]。 小巴以往以柴油作燃料,政府为针对香港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曾考虑要求小巴改用汽油作燃料,结果因为燃料价格及维修成本高昂而遭受小巴营办商强烈反对。 环保署与运输署合作于2000年间推行“另类燃料小巴测试计划”,旨在研究另类燃料小巴的可靠程度,从而逐步推行小巴另类燃料化,减低整体碳排放。 参与是次计划的小巴生产商共有四间,共派出15辆另类燃料小巴作为测试,其中以丰田的石油气版本Coaster最多,达8辆;退出香港市场多年的日产亦派出一辆石油气版本的Civilian;同时亦有福特的两辆石油气Transit小巴,以及四辆环力Zen电动小巴。
香港小巴牌: 红色公共小巴
这家日式百货在90年代早已撤出香港,但是小巴目的地牌还是保留着大丸这个名称。 小时候坐的小巴只有14个座位,所以也有“14座”的昵称,冷气当然欠奉。 下图的日产小巴的司机门下方有一块黑色的方块,那是写上小巴拥有人的姓名和地址,现在已经废除。 回溯香港歷史,半世紀前,公共小巴最初也是以非法白牌車的姿態問世,至今卻成為香港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之一。 2008年,九巴引入20部來自瑞典的世冠巴士,同年新巴及城巴再引入38部歐盟4型的巴士(其生產商為亞歷山大丹尼士)。
- 专线小巴营运较红色小巴有效率,以每辆小巴平均计算,后者日均载客量比前者低近38%。
- 至1997年,九巴再次試驗電牌,後來購買新車時均配置一體式電子牌。
- 麥師傅在平日乘車、逛街時,亦會細心留意時下的潮流用語幫助創作。
- 如今麦师傅为了将小巴书写字体文化传承下去,也在自己的工作室开拓出新的客制化路线,让更多人能够接触和保留这种特色。
ROSA 公共小巴在外型上亦有革新,嶄新的頭幅設計更加符合空氣動力學,有助減低行車 時的空氣阻力,從而減低油耗。 而全新設計的頭燈及霧燈則改用 LED 燈,除美觀外比起傳 統的燈膽在耐用度、能見度和穿透度都大大提升,加上全新日本版大側鏡,減少盲點,令 視野更寬闊,方便駕駛者更易看清道路及交通情況。 ROSA 在內籠設計上亦有重大更新,流線型的多功能儀錶板配合人體工學設計的中控台, 可以為駕駛者提供更多的活動空間從而減少駕駛疲勞外,多功能儀錶板提供更多的行車資 訊包括安全系統的提示,令駕駛者和乘客都同樣安心。 而 ROSA 使用市場獨有自動式摺 門,司機可減少因拉動車門造成的疲勞。 在《鐵路發展策略2000》中,香港政府開始實行「以鐵路為骨幹」的政策,政策的一部分為訂立「專營巴士車輛數目的上限」及「繁忙道路巴士流量限制」,在巴士迷界中存在很大爭議[8][9]。 2012年5月9日,九巴的所有巴士路線全面更改為提供具有空調系統的巴士服務,服役了63年的非空調巴士[7]正式結束服務。
香港小巴牌: 香港巴士大典
2009年6月,九巴再訂購46輛配備歐盟4型引擎的Enviro 500,因為有20輛轉讓予同集團的龍運,成為龍運的8411至8430,所以新車數目由46輛減至26輛。 巴士的規格與上一批巴士相若,但改用新款路訊通顯示器組件(巴士迷俗稱底褲),ATEU17起改配Lazzerini座椅及Voith波箱,分配給九巴的首輛已於2010年5月15日付運,並於同年6月中投入服務。 1985年,九巴為取代年事已高的豪華巴士,特地購入丹尼士獵鷹巴士行走豪華巴士路線;同年,地下鐵路港島綫通車,結果導致中華巴士載客量大幅減少。 1949年,九巴把當時新購入的4輛丹拿A型雙層巴士派往1號線行走,這4輛巴士成為香港首批雙層巴士(其中車牌為4961的巴士更被九巴保留至今,現存於沙田車廠),也為日後雙層巴士的普及化打好基礎。
香港小巴牌: 香港首個小巴文化資料館 即將閉館 手寫水牌師傅麥錦生:後會有期
2007年1月,為配合法例的要求,新創建分別為新巴及城巴訂購18部及10部配歐盟4型廢氣排放標準的巴士(其生產商為亞歷山大丹尼士)。 九廣鐵路公司亦宣佈購買11輛11.3米Enviro 香港小巴牌2025 200 Dart單層巴士(車隊編號為 ),用以取代車齡已接近17年的三菱MK117J單層巴士(車隊編號為 ),並隨着兩鐵合併全數租予港鐵公司使用,使港鐵成為香港首間使用這款巴士的公共運輸機構。 1996年,城巴購入多輛富豪B6LE超低地台巴士,它們是香港首批超低地台巴士。 同年,九巴購入丹尼士飛鏢單層超低地台巴士,並將之派往60M(屯門站 ↔ 荃灣站)、88K(顯徑 ↔ 駿景園)等線行走。 1988年6月,一輛九巴雙層空調巴士(利蘭奧林比安,AL1,車牌DX2437)以試驗形式行走於往來美孚新邨及尖沙咀的6號巴士線,自此之後中巴和九巴便開始大量購入雙層空調巴士。
香港小巴牌: 香港巴士的黃金歲月
该路线已由冠忠集团子公司冠亮发展有限公司所投得,在2018年4月6日该路线所使用的小巴抵达九龙湾验车中心进行检验[19]。 而在同年5月11日更首次有专线小巴到东涌区内和机场岛进行试车[20]。 值得一提是该路线所使用的17座位小巴是由19座位小巴改装,拆除两个座位及加装行李架而成。 专线小巴901线于2018年10月24日正式投入服务,甫开办即提供24小时服务,该路线并不会在凌晨时段收取较高车费,创全港小巴业界先河。
香港小巴牌: 專營巴士服務
红色小巴「红Van」作为香港的特色交通工具,陪伴着无数人走遍香港各地。 而摆放在挡风玻璃前的白底红字和蓝字路线指示牌,更是小巴的标示性配件,亦是一种香港文化。 早期的小巴全屬「紅Van」,綠色的專線小巴在1974年才出現。 十多年後、1988年今日(2月23日),行政局因應需求批准小巴加設座位,由14座增至16座,惹來兩間專營巴士公司九巴及中巴不滿,直指此舉嚴重損害他們收益,聲言向港府追討損失,但後來不了了之。 全新三菱 FUSO ROSA 公共小巴搭載歐盟六型 2.988 升柴油引擎,提供 175 匹馬力 / 3,500 轉及 43.8 公斤-米扭力,燃油效益更比同級對手節省 30%。
香港小巴牌: 巴士迷文化
1971年,中巴試行一人控制管理辦法,乘客上車後需把車費投進錢箱。 1941年,日本入侵香港,由於燃料短缺,香港的巴士服務於該段時間曾經一度陷入癱瘓,只有少部份路線服務。 戰後不少巴士都被舊日本帝國軍隊破壞或徵用,巴士公司惟有使用改裝車輛行駛。
香港小巴牌: 香港迪士尼聯乘東京潮牌FDMTL!日本傳統拼布+藍染工藝概念設計
而且很多企业都与麦师傅合作,推出文创产品,或者邀请他设计小巴字体包装。 不過,法例明確列出小巴禁區範圍,限制司機在有關路段行駛或載客。 歌手尹光的名曲《十四座》一句「受盡多條嚴禁例,兜客難兜多籮籮」,就唱出當時司機心聲。 香港小巴牌 最初政府並無就小巴的路綫和收費設限,車資自由決定,乘客於不同時段乘坐小巴到同一地方,收費亦可能有異。 由2020年10月1日起,商用車輛駕駛考試申請要求更改如下:中型, 重型貨車,旅遊巴士,小巴,的士.
香港小巴牌: 香港獨有的回憶 – 小巴牌
「以前只有用家才會買,現在差不多九成是手信。」麥師傅憶起有位女客人拿著「西環往荃灣」的專線小巴牌照片,拜託麥師傅寫一個一模一樣的,因為每次拍拖超過12點,男友都會坐這班車送她回家。 又或,有客人在移民前,也拜託麥師傅寫字特別的字句,帶走留念。 麥師傅解釋小巴牌的由來後,他們都被這香港獨有的產物深深吸引,紛紛購買、拍照,甚至放上他們國家的旅遊雜誌,引起了香港傳媒的注意,吸引了電視台和雜誌的訪問。
香港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已有公共巴士行走[5],在1920年代,香港有多間巴士公司,包括九龍的九龍汽車公司(以下簡稱九巴)、啟德汽車公司、中華汽車公司(以下簡稱中巴),香港島的香港大酒店、香港仔街坊福利會等等。 香港小巴牌 香港共有四間公司提供私營專利(專營)巴士服務;香港政府對巴士公司有相當程度的規管,包括巴士路線的定價。 1984年,政府批准小巴加裝空調,以致小巴數目增加,手寫小巴膠牌行業因而進入全盛時期。 專線小巴牌以白底以及紅、藍書法字為特色,上面寫上目的地及價錢,昔日全是用人手寫在膠牌上,甚至連收費都用「花碼」標示。 可是甚少小巴乘客会扣上安全带,而向乘客显示的速度计更有不少被红色小巴司机改装过,以减少超速时所发出的“哔哔…”声响,及令显示屏所显示的车速较实际行车速度为低。 随着时代发展,小巴服务不断提升,政府亦放宽小巴的总负重。
一位小巴司机看他懂写字,就让他帮忙写个牌子放在车上,作为路线指示牌。 马亚木有小巴大王称号,据闻旗下分公司合共拥有超过600辆小巴及市值以百亿元计的多个小巴牌照。 請在本文下方空格內加上✓表示同意我們使用您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及電郵)作直接促銷用途,例如向您發送電子新聞、我們舉辦或安排的活動及/或宣傳推廣通訊資料或促銷資訊。 後來,政府委託交通處交通諮詢委員會就非法小巴經營進行調查,事後建議小巴合法化,並於1969车7月獲得立法會三讀通過,由政府發牌規管,每架小巴限載14人。
经过一连串测试,最终只有丰田Coaster试验成功,石油气成为现时主要的小巴燃料,截至2006年6月,超过一半的公共小巴为石油气小巴。 其实,石油气小巴占有率超过一半的原因除了得到政府资助之外,还有就是从2002年起,丰田Coaster的柴油版小巴只有长阵,普通短阵只能提供石油气版,对于著重车辆灵活性的业内人士有所局限。 但是经过各方用户的反映,丰田于2008年终再度推出短阵柴油版Coaster小巴供用家选择。
香港小巴牌: 安全问题
另外,一些不良巴士迷會要求相熟車長將電牌顯示為他們想要的顯示(即是玩牌),有些車長因順應其要求,影響巴士運作而被警告。 膠牌是一種以膠物料製成的路線顯示牌,比起布牌更為耐用,字體印刷相對清晰,當需要增加新路線時亦更為靈活。 「前面有落,唔該。」在離開的小巴上,聽到香港人才懂的特色高呼。 途中下車的人愈多,車上的乘客愈少,一輛紅Van,在駛向終點的路上。 2010年,在傳媒的採訪下,開始興起手寫小巴牌的文化,後來因年輕人建議而開始嘗試製作的迷你小巴牌成為了當時城中的熱門收藏品。
香港小巴牌: 公共小型巴士服務
政府为加强对公共交通的管理,历年均鼓励红色小巴转为绿色小巴经营。 一般而言,公共小巴须要有车辆登记及客运营业证,方可以载客及领取酬金;红色小巴的车辆登记人和客运营业证持有人,往往是同一人,但是由于绿色小巴营办商可以租用他人的小巴经营,所以同一辆绿色小巴,可以有不同的车辆登记人和客运营运证持有人。 专线小巴的设立主要是为某个社区(例如偏远地区的乡村)提供与大型运输系统接驳服务(如港铁、巴士),惟时至今日运输署以“引入竞争”为名已多次违反是项原则,行走新田公路的新界区专线小巴44线即为最佳例子。
香港小巴牌: 三菱新一代 FUSO ROSA 公共小巴全新上市
傳耆是一家由本地領先數碼營銷公司 — 香港小巴牌 Fimmick於2016年孕育的社會企業,旨在推廣跨代溝通,尤其著眼於傳統一輩及數碼新生代之間的交流。 我們致力聯繫師傅、發掘手藝作品背後的價值及意義、並共創融合社會參與及互相尊重的社群。 訂製手雕麻雀及小巴牌製作時間將會延長,詳情請參考產品簡介。 |滿HK$300免運費(香港地區)| 如需郵寄至墨西哥及愛爾蘭,請先與我們聯絡查詢郵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