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生] 其實有好多舊區呢,居住嘅環境呀、好多N無嗰啲大廈啦,無街燈,無鐵閘,無信箱,係咪先? 翻查市建局資料,在土瓜灣站約400米的範圍內,已有10個市建局發展項目,當中有兩個已建成,其中早於2008年2月已刊憲的浙江街/下鄉道發展項目,新樓盤「津匯」已落成,2018年起開售,今年3月仍有少量貨尾樓花賣出,最新價單中呎價最高近3萬元。 Woody用極為矛盾的語氣向記者解釋道,目前他已從街坊手中搜集超過一百件諸如玻璃、金屬、木料等類別的生活物件。 「搜集的材料越多,說明越多的街坊搬走了,土瓜灣未來的變化也就會越大。」Woody無法以簡單的語言去描述自己面對重建的心情。 財記百貨是土瓜灣的一個特色樓梯舖,主營改衣和製衣用品,售賣不少本土品牌。 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這些年,恰恰是財記東主的周太,一直在熱情地教授街坊們織作技藝。
- 十三街則因涉及的住宅單位逾3千個,發展成本高昂,加上大廈地舖有不少車房,需要研究搬遷安置,令重建計劃一直未能進行,據悉,有關方面正研究興建一幢大樓,專門安置受影響的車房,減低重建的阻力。
- 他從規劃層面解釋,五街和十三街的發展密度非常高,其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現時剩餘可准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准許發展的面積不足一成。
-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位於土瓜灣馬頭角一帶的「十三街」和「五街」舊樓,由於日久失修,居民一直要求重建。
- 例如私人發展商田生地產,在土瓜灣環字街進行收購,以呎價9000元向業主提出併購計劃,但在2014年12月28日的限期前,尚未獲得八成業主參與,唯有延期至今年1月28日,看得出不同業主之間出現的矛盾。
- 關於重建項目的海濱發展及地區連繫,市建局及政府部門會於籌備相關項目時詳細考慮,並適時諮詢海濱事務委員會。
他建議政府應盡可能在環境、交通、社區配套共同配合下提升地積比率,並在重建時預留更多土地用作社區設施,例如長者照顧服務,另外成立跨部門項目小組,專責做好重建事宜。 一項在土瓜灣重建項目進行的社區調查亦發現,在市建局宣佈重建後,重建項目內的居住環境急促惡化,包括唐樓照明系統損壞、衛生及治安情況惡化、樓宇失修惡化等問題。 在2017年6月13日,市區重建局宣佈優化「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指在優化政策下,被迫遷住宅租戶可獲賠償金,或如符合入住公屋資格,可獲公屋安置,或如未能符合入住公屋資格,亦可獲安置於市建局的安置大廈。 2009年6月26日,市區重建局宣佈位於深水埗順寧道的重建項目,並進行人口凍結登記。 但由人口凍結日當天開始直至往後的3個月內,同區出現不尋常的大型迫遷,至少有13戶住宅租戶被地產業主終止租約及要求收回單位,甚至告上法庭。 明倫街╱馬頭角道發展計劃估計受影響業權約820個,受影響住戶及商戶分別約1,410及100個,完成後料可提供約1,280個住宅單位。
土瓜灣舊區重建: 社區環境
「觀塘市中心計劃」可說是「地區為本」規劃模式的「先導者」,亦是市建局歷來規模最大的單一重建項目。 觀塘市中心的更新,不再是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而是為整個觀塘社區帶來裨益,整體改善舊區環境。 重建後,明倫街╱馬頭角道項目可提供1280伙,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可提供950伙中小型單位,估計在2033年完成。
重建項目的地盤總面積約6,590平方米,視乎將來的細部設計,市建局初步建議在地盤內興建約900個住宅單位;另近9萬平方呎樓面則作商業/零售用途。 作為當時唯一能獲政府貸款的公務員房屋福利,梁伯便和醫院事務署同事共12人組成合作社,申請參與計劃。 政府接受申請,在1961年批出九龍內地段第8025號用地,12名社員便需自行出資,規劃發展草圖,再聘請建築師設計圖則、建築商興建樓宇及地段的基礎建設。 如此龐大工程牽涉巨額建設費,可惜梁伯今天對實際金額已印象模糊。
土瓜灣舊區重建: 土瓜灣美景樓收購失敗!地產商見財化水疑似發爛渣 貼通告指責「業主貪心」
近年市建局以「小區發展」、「規劃主導」等新的市區更新規劃概念重新改造舊區土地,更具成效地運用珍貴的土地資源。 2020年10月16日市區重建局啟動旺角山東街╱地士道街項目重建項目,項目涉及旺角山東街1至27號(單數)、地士道街1至23號(單號)、奶路臣街2L至2M號,覆蓋24個街號,約170個業權,包括280戶家庭及有約20間地鋪。 2006年市建局發言人表示,市區重建局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曾於1998年宣佈的25個重建項目,列為5年內優先執行,不過該25個項目並不包括土瓜灣北部十三街。 2009年,隨着啟德發展工程動工,多個政黨要求重新啟動重建計劃,但市建局表示已進行了多項復修計劃,至於會否重建暫時言之尚早。
而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的受影響業權約110個,受影響用戶約90個,完成後料可建約950個住宅單位。 市區重建局總經理(規劃及設計)麥中傑預計將花逾百億元作為兩個項目的收購成本。 土瓜灣舊區重建 土瓜灣是市建局重點重建區域之一,當局早年成立了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由下而上聽取居民對重建發展的意見,報告提出優先重建區內3個區域,包括馬頭圍道十三街和五街、環字八街、九龍城道及落山道一帶,報告去年已提交發展局,但發展局仍正研究階段,未有定案。 牙籤式舊樓重建模式一直為人詬病,市區重建局擬改變重建模式,研究在舊區集中重建,加快舊區更新。 據了解,土瓜灣將會是這個新策略的試點,因為九龍城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早已提出優先重建九龍城3個區域,包括馬頭圍道十三街和五街、環字八街、九龍城道及落山道一帶,有望成為區內的大型重建項目。
土瓜灣舊區重建: 馬頭角 / 土瓜灣 / 紅磡 / 九龍城
然而,新措施的推行並沒有舒緩重建區內舖租戶的迫遷狀況,在兩個月後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重建項目即發生大規模的迫遷事件,位於庇利街單數3至21號中,有近一半或以上的小店均分別被業主要求終止租約。 土瓜灣舊區重建 迫遷事件引起基層租戶的連串抗爭,要求修改市區重建局的政策漏洞。 2021年9月9日市區重建局公佈恒基地產以81.89億元投得土瓜灣庇利街/榮光街發展項目,項目預計提供1150個住宅單位,每方呎樓面地價11,414元。 麥中傑又指出,今次項目的住宅單位地積比是6.5倍,而非住宅是一倍,總共是7.5倍,對比同區有9倍地積比率的建築已是少了許多,發展密度不算高,加上五街現時的地積比已相當高。 若以土瓜灣道╱馬頭角道發展計劃的地積比率去考慮,相信可以帶動兩個項目一同作整體規劃。
土瓜灣舊區重建: 市建局士丹頓街活化項目招營運機構 推「社區客廳」及「共居」新概念 令社區營造更具伸延性
來到土瓜灣,記者看到不同顏色的廢棄塑膠袋,被街坊編織成新的靚手袋;不同顏色的毛線織出了銀包、圍巾或披肩。 土瓜灣舊區重建 而令記者印象最深刻的,則屬「編織與勞工階層的結合」這一創意:在苦力工經常使用的推鐵車上,加裝編織網以方便工人們擺放物品。 蔡冠龍又指當年政府面臨資金缺乏的危機,此計劃能減輕政府建屋成本,而公務員用部分薪金來償還低息貸款,能節省政府的現金開支:「變相連公務員的人工都被節省……讓公務員用自己未來的人工起樓。」他指方案若在今日被倡議,勢必面臨巨大的反對聲音。 藝人方力申早前認愛韓國邪教領袖性侵受害人Maple(葉萱),並力撐女友表示願意陪她到韓國出庭作證。 今日(10日),他出席慈善酒會活動,再被追問陪同女友到韓國出庭時,他表示:「我都有呢個意願,但始終都要同佢哋屋企人溝通,會尊重佢屋企人嘅決定,暫時就未有安排。」另外,談到於記錄片中女友提及被人跟蹤,方力申表示在香港暫時未見有。
土瓜灣舊區重建: 細味舊區情系列(二):「重建」土瓜灣
據悉,土瓜灣部分街坊懂得編織,則其他街坊看到後便會討教其中的奧妙,這個「隊伍」也就逐漸擴大了。 「我們參與之後,進行了包括開課、工作坊等不同方法在內的系統化推廣,邀請懂得織作的老街坊來集體教授當區居民。」Eunice這樣對記者說。 居民拒絕搬離合作社,除了想維持原有生活方式外,亦不滿市建局收購的方式。 Ada表示,居民在同意收購前無法得知收購呎價,據市建局提出的搬遷方案亦無法購得與現時環境、大小相約的居所,令居民無所適從。 土瓜灣舊區重建 細問下方知梁伯原來是安寧苑合作社的副主席,他笑言:「我和所有鄰居都親近,他們有甚麼事情我都會幫忙,就像水喉爆開或是家電維修我都懂。」有街坊遇上問題,梁伯接到電話便會出現。 梁伯向記者展示所屬合作社的通訊軟件群組,指居民都會在群組內互相通報聯絡。
土瓜灣舊區重建: 重建項目
不過,假若重建項目的主導者,包括市建局及發展商,選擇蒙蔽殘酷的現實,只看到種種不切實際的願景,就算重建後有再多的綠化、整潔的街道,都只是本末倒置。 市建局考慮重建時,往往有一種「美好的願景」,期望市區更新後會有一番「新氣象」,例如空間感更大、更多綠化地、街區更整潔等。 不過,這種思維卻令市建局忽視「房中大象」——舊區的人口特徵。 有不少舊區的貧窮指數頗高,以油旺區為例,全油尖旺區有多達42,441個不適切住屋單位,那未來重建好的區域是否能夠容納他們? 以市建局過往的項目,似乎難以達到這個目標,他們甚至沒有在油旺研究報告提及如何安置受重建影響的劏房租戶。 楊議員亦關心土瓜灣十三街及九龍城區重建,有關項目的情況,其實從歷史上可以追溯至二○一二至一四年經社區廣泛討論的《九龍城市區更新計劃》。
土瓜灣舊區重建: 五十年代難民湧港 合作社解住屋需求
例如九龍區一般住宅用地的地積比上限為9倍,當中住用和非住用的上限為7.5倍和1.5倍。 土瓜灣舊區重建2025 土瓜灣舊區重建 容讓發展商將多出的非住用地積比增加在住用方面,如將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改為8.3倍及0.7倍。 土瓜灣舊區重建2025 而轉移地積比的方式善用區內未用盡的地積比,既不增加城市密度,又能增加住宅供應。
土瓜灣舊區重建: 重建發展模式爭議
好犀利呀啲老鼠曱甴,真係臭到呀如果熱天好似六七八月嗰時呀,直情臭到呢「淵」架。 土瓜灣舊區重建 中大商學院高級講師李兆波亦指,土瓜灣舊區有不少地積比未用盡,而屯馬線的確帶來便利,預料當區租值上升。 惟他認為,暫時不用太悲觀,整區重建需時長,未來將走向灣仔囍帖街的舊路,抑或如深水埗般保留舊區形式的重建,仍有待觀察。 這也是「織織團」的期待:以推廣編織的方式營造社區,讓街坊更了解土瓜灣,強化大家的情感聯結與互助精神。
土瓜灣舊區重建: 市區重建局 – URA
結果顯示,接近九成受訪者表示有批盪剝落,85%表示有滲水問題,77%表示有鋼筋外露,67%表示大廈無鐵閘或常壞,還有近四成受訪者表示大廈無樓梯燈。 受訪者指大廈走廊和天井衞生環境惡劣,垃圾長期堆積;受訪者還指出大廈有蟑螂和老鼠、防火門失修、電力不足、雨後樓梯濕滑、天井地下污水管爆裂等問題。 馬頭角十三街由13條街道組成,當中有11條全直街道,街名字首分別以11隻寓意吉祥的瑞獸,龍、鳳、鹿、麒麟等命名。 十三街歷史悠久,這一帶的樓宇樓齡逾半世紀,龐大的唐樓群外表並不光鮮,但七彩顏色勝在夠特色。 樓上民居,樓下車房遍地,左右有茶記、小店,共冶一爐,湊成香港舊區獨有的味道。
土瓜灣舊區重建: 市區重建局 (香港)
以傲雲峰為例,上月錄得破頂成交,面積664方呎單位以1,418萬元成交,呎價21,355元,單位為7座中層B室。 而土瓜灣半新盤喜築更錄「雙破頂」成交,高層H室單位,面積377方呎,以838萬元成交,創屋苑同類型單位歷史新高,折合呎價22,228元,創屋苑歷史新高。 土瓜灣舊區重建2025 目前,土瓜灣區內較為人所知的屋苑,有傲雲峰、翔龍灣、偉恒昌新邨及碧麗花園等等。 美聯物業早前一份研究稿指出,土瓜灣今年截至7月26日已錄699宗成交,較去年首7個月急升42.4%,交投主要來自翔龍灣、傲雲峰及偉恒昌新邨,年內分別錄84宗、69宗及59宗。
合作社的興建規模擴大,大大提高社員自行籌錢發展及建屋的難度,結果計劃在八十年代中終止。 恒基發言人表示,該公司很高興今次成功投得市建局庇利街/ 榮光街商住發展項目的合作發展合約,項目位處市區核心地段,集團對該區相當熟悉,包括旗下已發展的項目啟岸,以及區內數個舊樓重建項目,該公司對該區的發展潛力很有信心。 集團期待跟市建局攜手合作,為東九龍舊區帶來新氣象,推動可持續發展。 城大公共政策及政治學系教授葉毅明指出,今次的研究可顯示政府希望市建局能在重建項目中進行長遠規劃,摒棄過往「小修小補」的規劃模式。 KC-018及KC-019計劃已按照《市區重建局條例》,在今天出版的政府憲報內的市建局公告中宣布啟動。 因涉及修訂該區的規劃大綱圖,市建局會於2022年10月10日或之前,向城市規劃委員會(城規會)提交兩份發展計劃草圖,有關資料將由城規會安排供公眾查閱,詳情載於政府憲報的公告內。
若投資者有意買入單位,在收租的同時等待收購,可關注同區舊樓較多的街道如恆安街、宜安街及輔仁街等。 根據《土地(為重新發展而強制售賣)條例》,目前啟動收購門檻為8成,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有需要降低門檻。 綜合報道,目前全香港約有逾5,000幢「三無大廈」,政府當局曾協助業主成立業主立案法團,從而加快舊樓重建的強拍條例。 事實上,土瓜灣重建進度持續加快,特別是沙中綫開通後,區內住宅規劃備受市場關注。
土瓜灣舊區重建: 馬頭角十三街
邱松鶴於中文及英文維基百科均使用賬戶Qshshq,在英文維基百科用戶頁上更表明身份。 例如經常被批評活化成高級餐廳後,一般香港市民難以參觀的和昌大押被形容為「香港市民和遊客的好去處」。 土瓜灣舊區重建 土瓜灣舊區重建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於9月21日發表聲明,強調嚴禁用戶利用維基百科宣傳,勸喻公關應該避免在有利益衝突的條目作出編輯。
土瓜灣舊區重建: 土瓜灣舊區重建急促惹爭議 居民冀原區安置
地盤總面積約8840平方米,樓齡逾50年,估計發展成本需100億港元。 預計2025/26年完成後,會提供1360個中小型單位,設12,200多平方米商業/零售樓面面積,市建局聲稱日後不會引入大型商場,將以小店為主,同時優化區內交通。 當中最為街坊不捨的是有20年歷史被稱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
土瓜灣舊區重建: 馬頭角煤氣鼓:集體回憶
市建局去年曾表示土瓜灣「十三街」及另一舊區「五街」的收購成本約四百億元,惟市建局資金大約只有二百六十億元,要「儲夠錢」才能進行上述項目。 《星島申訴王》已就事件分別向屋宇署及市建局作出查詢,市建局回覆指,因「十三街」發展密度高,若要重建預計將面對龐大收購開支等等挑戰,又指制定市區更新方案時要就項目多個因素作考慮,又稱就「十三街」樓宇狀況而言,建議業主應繼續主動為樓宇進行維修,以確保樓宇安全。 就第(二)部份的提問,香港的公營房屋主要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及香港房屋協會提供。 而市區重建局(市建局)的角色,聚焦於更新舊區,以及重建老舊的私人物業。 這分工主要是考慮到市建局是以自負盈虧的方式運作,而重建項目除了建築成本外,還涉及舊樓收購、補償及安置等成本。 除此之外,市建局的重建項目亦需提供適當數目的私營房屋,以填補被拆卸的老舊私人樓宇。
不過,既然市建局的宗旨是「以人為本」,便應該將這個理念貫徹到底。 葉毅明認為,即使興建公屋的成本高、回報少,那政府至少可以提供資助,興建出售居屋,解決部份當區居民的需要。 確實,不論是油旺重建研究提出的方案,還是市建局過往的重建項目,都會自不然會淪為「搞地產」,造成不少舊區出現「士紳化」的現象。 「士紳化」所破壞的,並非是文化本身,而是社區內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土瓜灣舊區重建: 「規劃主導」提升重建成效
仲量聯行近月曾指,以往土瓜灣區居民倚賴其他陸上交通工具進出,屯馬綫 (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 實為期待已久的鐵路交通服務。 尤其至明年沙中綫全面落成,現有東鐵綫延伸過海至灣仔及金鐘,預期將帶動區內住屋需求,因此土瓜灣住宅樓價將可望進一步上升,甚至跑贏大市。 隱身於馬頭角明倫街與忠信街交界一帶,走過一家又一家的車房,你會看到斑駁的牆上居然出現了一代影星阮玲玉的身影。 阮玲玉是30年代上海著名演員,演技出色,作品無數,可是在25歲時自尋短見,香消玉殞。 香港導演關錦鵬1992年執導電影《阮玲玉》,將阮玲玉的生平事蹟拍攝成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