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到保育樹木的重要性,我們與承建商決定將部份水管稍微「改道」,並放棄以石屎底座承托水管的方法,此舉可避免壓著樹根及樹幹,阻礙樹木的伸展。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醫院聘請的外判樹藝專家日後會繼續監察這些樹木的情況,確保它們能夠健康茁壯成長。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通訊」旨在向公眾提供有關計劃的最新消息及工程進展,與社區保持聯繫及溝通。
當然治本的工作更為重要,故此我們會派員巡視,督促承建商持續保持工地環境衞生良好,包括適當存放建築材料,以及妥善處理廢料和垃圾等;而承建商也建議工友不能在工地內用膳,避免遺下食物,吸引老鼠。 內部設計方面,將會配上柔和色調,一改手術室給人冰冷的感覺;而部份設施如電腦、電視螢幕及電掣等都會以內置形式裝置入牆,達致美觀而實用兼備。 政府於5月31日起就全港市民實施第三階段「疫苗通行證」,工地亦跟從建造業議會更新工地「疫苗通行證」的安排,即從5月31日起,所有工友、工地人員及訪客均須已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才可進入工地(除非該工友接種第二劑疫苗後未滿六個月,或屬新型冠狀病毒病的康復者 )。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服務時間
[7]屬一所公立醫院,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同一聯網內還有博愛醫院、天水圍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 屯門醫院新手術室大樓部分樓層內部工程已接近完成,其中產科會最先「入伙」。 產科部門將位處新大樓的九樓,讓我們帶大家率先走進大樓九樓,一覽最新的工程情況。 除了上述臨床設施之外,我們也要求工程承辦商一併展示其他配套設施,例如電梯大堂、洗手間、更衣室及指示牌等,因這些設施日後對使用者來說同樣重要,廣納他們的意見,以及作出適當修改,符合「用家」要求。 為了令醫院同事更能掌握日後大樓內不同設施的設計及佈局,工程承辦商最近搭建了一個模擬場景,安排相關同事前往參觀及給予意見。
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經理(行政)陳志強博士指,新大樓平整地基工程已於今年6月展開,預計18個月內完成,院方現時正就新大樓作詳細規劃,預計大樓於2020年至2021年能逐步投入服務。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故此,病床附近日後將會預留更大空間,又會考慮採用垂直式的電力裝置,以便可按照需要調動儀器位置。 除了數目增加之外,每個手術室的面積也會按現行標準設計,既提供較大的空間,亦方便放置更多嶄新的醫療儀器,進一步提升手術質素。 屯門醫院始建於1979年,於1990年3月8日啟用,1991年首季開幕。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日間醫療中心
2016年,屯門醫院資源一向較其他大型急症醫院遜色,僅設11間手術室,使用率經常爆滿。 政府因此撥款2000億元進行十年醫院發展計劃,追加撥款予屯門醫院,紓緩當區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 屯門醫院計劃興建樓高10層的新手術室大樓,手術室增加八成至20間,追貼瑪麗、伊利沙伯醫院;並擴建急症室、深切治療部等,以應對新界西發展和人口老化,預計大樓會於2020至2021年逐步投入服務[28]。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計劃興建樓高10層的新手術室大樓,手術室增加八成至20間,追貼瑪麗、伊利沙伯醫院;並擴建急症室、加護病房等,以應對新界西發展和人口老化,預計大樓會於2020至2021年逐步投入服務[28]。 屯門及元朗區人口達100萬,但新界西「龍頭醫院」屯門醫院資源一向較其他大型急症醫院輸蝕,僅設11間手術室,使用率經常爆滿。
- 故此,病床附近日後將會預留更大空間,又會考慮採用垂直式的電力裝置,以便可按照需要調動儀器位置。
- 產科部門將位處新大樓的九樓,讓我們帶大家率先走進大樓九樓,一覽最新的工程情況。
- 新界西醫院聯網總經理(行政)陳志強博士指,新大樓平整地基工程已於今年6月展開,預計18個月內完成,院方現時正就新大樓作詳細規劃,預計大樓於2020年至2021年能逐步投入服務。
- [7]屬一所公立醫院,由醫院管理局負責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同一聯網內還有博愛醫院、天水圍醫院、青山醫院和小欖醫院。
- 7樓 機房樓層的平台 整個擴建計劃包含不少綠化及環保概念,包括節省能源的照明系統、採光充足又可保持室內溫度的玻璃幕牆,同時利用有限空間綠化環境,七樓的綠化平台已種植了不少植物。
- 在今年上半年,我們率先處理及完成地庫工程,目的是讓電力公司在有關樓層安裝變壓器及發電設施。
例如在九樓及十樓,便開通了「HA Wi-Fi」,經過測試後,確認能夠成功接通無線網絡,方便醫護人員日後利用平板電腦工作。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當部門正式遷入後,技術人員會持續監測網絡流暢度,確保醫療訊息傳遞順暢。 2019 冠狀病毒病的疫情近日雖然有所放緩,但我們不敢鬆懈,要求承辦商在工地嚴格執行各項防疫措施,避免疫情爆發,包括工作人員每日上班前要先探熱、佩戴口罩、要求居於強制檢疫大廈的工作人員暫時停止進入工地,以及建議他們定期進行檢測等。 屯門醫院新手術室大樓早前以棚架、帆布及圍板等圍封,外界一直未能窺探新大樓的外觀。 經過幾個星期的拆卸工程後,棚架及圍網已經由上層至下層完全拆卸,讓新大樓完全對外展示。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社區醫療服務
7樓 機房樓層的平台 整個擴建計劃包含不少綠化及環保概念,包括節省能源的照明系統、採光充足又可保持室內溫度的玻璃幕牆,同時利用有限空間綠化環境,七樓的綠化平台已種植了不少植物。 除了從根源著手處理蚊蟲問題,承辦商也會邀請專業滅蟲公司到場噴灑滅蚊油及放置防蚊沙等,次數為每星期兩次;如有需要的話,更可增加相關次數。 工友每天進入工地前,均須量度體溫並進行紀錄;工地範圍內工友須正確戴好口罩,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減少病毒傳播。
- 其中最先「入伙」的九樓及十樓,工程已大致完成,現階段主要是著手裝修工作,以準備正式裝嵌家具及安裝不同儀器等;而位於二樓、四樓及六樓的手術室,雖然工程進度有異,但也陸續完成組裝牆板、地板、天花及金屬支架等不同部份。
- 新大樓以白色為主色調,外觀明淨並具現代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個設計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突顯與現有大樓的分別,方便公眾日後使用新大樓。
- 考慮到保育樹木的重要性,我們與承建商決定將部份水管稍微「改道」,並放棄以石屎底座承托水管的方法,此舉可避免壓著樹根及樹幹,阻礙樹木的伸展。
- 本港另一間設有同類應變中心的醫院,乃位於港島東的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為了確保搬遷後的運作順利,婦產科稍後會聯同其他相關部門,包括急症室、兒科、麻醉科、放射科、深切治療部及血庫等,進行不同演練。 8樓 深切治療部 位於八樓的深切治療部,天花、牆板及地板工程已大致完成,正進行裝嵌傢具及儀器等工作,現階段主要著手機電安裝工程。 幾經研究,承建商在今年十月正式開展安裝新天秤;而現有天秤稍後將會開始拆卸,期間為確保安全,建築工地附近道路需要臨時封閉。 與手術室一樣,產房也會透過設計以營造平和的格調,減輕孕婦在分娩時的緊張,亦設有獨立洗手間供孕婦使用,加强保障她們的私隱。 其中最先「入伙」的九樓及十樓,工程已大致完成,現階段主要是著手裝修工作,以準備正式裝嵌家具及安裝不同儀器等;而位於二樓、四樓及六樓的手術室,雖然工程進度有異,但也陸續完成組裝牆板、地板、天花及金屬支架等不同部份。 窗戶及外牆鋁板現時正陸續在各個樓層安裝,進展良好,稍後便會開展下一個工序—拆卸棚架;當全部棚架拆去後,便可更清晰地看到整幢新手術室大樓的外觀。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
林國基續說,屯門醫院急症室每年有22萬人次求診,難免令環境擠逼,新手術大樓地下會成為急症室的擴建部分,並會與舊急症室打通,其總面積由1,900平方米擴一倍至3,800平方米。 屯門醫院在施工期間會如常運作,新大樓落成後,現有服務逐層遷往新大樓,盡量把影響減至最低;其後舊大樓會轉為辦工室、員工休息室、儲物室,並會保留部分深切治療部和加護病房。 其後陸續增加設施,1997年1月放射治療及腫瘤科日間寧養中心開幕,同年4月放射診斷及核子醫學科——磁力共振及電腦中心開幕[7],設置多種最先進的醫療器材,如磁共振造影機及伽瑪放射攝影機,提供核子醫學研究及治療服務,更設有輻射事故緊急應變中心(後改為緊急輻射治療中心[15]),照顧受輻射感染的病人。 本港另一間設有同類應變中心的醫院,乃位於港島東的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屯門及博愛醫院麻醉及深切治療科部門主管林國基醫生形容,「屯門醫院是最少手術室的大型公立醫院之一」,全院每年需處理1.5萬宗手術,目前卻只設有11間手術室,使用率經常超過100%,院內非緊急手術如治療小腸氣及前列腺肥大的手術輪候時間長達兩年。 林國基續說,現時屯門及元朗區人口已達100萬,預計2024年更增至125萬人,加上人口老化,新界西的醫療需求將與日俱增。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手術室樓層陸續完成組裝
新手術室的樓底更高、面積亦會擴大至國際標準60平方米,方便日後容納更多大型手術儀器;手術復甦室亦會由11間增加至30間。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工程現時仍然按進度施工,目標是在今年第二季完成地庫挖掘工程,稍後便會正式興建新手術室大樓的地庫及主體。 至2015年,自《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實行6年來,屯門醫院首次在緊急及非緊急手術的表現均合乎預期,全年逾1,000宗預約手術中,僅5宗死亡;逾600宗緊急手術中,則31宗死亡[27]。 醫管局外科統籌委員會主席兼屯門醫院外科部門主管文志衞坦言,屯門醫院現有64名外科醫生,前年只有50多名,增加人手及手術室節數是令服務提升關鍵。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通訊
為配合新界西醫院聯網的發展,屯門醫院由傳統的病人住院服務轉趨着力發展以日間及社區醫療為主的服務模式。 [16]於是決定與建日間醫療中心,於2000年9月奠基及平頂,於2001年6月26日正式啟用,為區內居民提供多項專科門診服務。 為配合新界西醫院聯網的發展,屯門醫院由傳統的病人住院服務轉趨著力發展以日間及社區醫療為主的服務模式。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工程複雜 制訂應變措施
2019年1月,有醫生透露在1月10日流感高峰期間,醫管局高層提議於中午舉行「小食打氣日」,向員工提供魚蛋、燒賣、粟米、茶葉蛋及雞翼等小食,發言人指目的除了以免費小食慰勞同事外,也希望不同職級員工互相認識及交流,也可將食物帶回工作間分享[67]。 但有員工披露工作已經忙得不可開交,仍被要求每人必需到場取小食及拍照,充撐場面。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又有前線醫生指平時因工作繁重沒時間吃正餐,質疑小食會諷刺他們連正餐也沒時間吃,只能以小食充饑。 而醫院女員工更稱當日小食是限量提供,每人只能選2款免費小食,並非外界想像般以自助餐形式提供食物。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服務及入院流程不變 可使用面積增加產科成首個進駐新手術大樓部門
[68][69]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形容該活動是「做Show」,顯示管理層已不知還有何方法解決前線問題[68]。 婦產科部門運作經理曾玉蓮補充,有部份初生嬰兒需要由產房轉送至兒科病房接受觀察或進一步治療,考慮到搬遷後的情況,婦產科已經增添了設備,包括呼吸機及嬰兒恆温箱等以作應付,而婦產科及兒科的護士數目也有所增加。 另外,因應雨季來臨,新手術室大樓的工地已加強防治蚊患工作,減少可導致蚊蟲滋生的環境,針對性地加強成蚊控制工作,包括用霧化處理噴灑滅蚊劑,進行密集式防蚊及滅蚊工作。 我們在早前的通訊中已經提及,現存的天秤將會拆卸,改為在大樓天台安裝另一款的天秤,用以吊起窗戶、外牆鋁板及其他建築材料。 一如早前通訊所報道,產房將會遷至該處;而最接近新大樓、位於主座的D9病房,稍後也會配合新服務開展而改為產前病房。 在現今社會,使用醫療儀器及醫院設施都離不開網絡,故此資訊科技部同事爭取時間,早前已在各個樓層開始舖設網絡,並在不同地點裝設接駁點。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通訊第 17期 (2021年9月號)
登記處日後將會加設無障礙設計,例如設有低地台櫃位等,方便使用輪椅人士。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在2017年開展主要工程,而整項工程預計於2021年竣工[36][37]。 鑑於工程仍未完成,如遇大雨,新大樓室內部份有機會出現積水,從而滋生蚊蟲;另一方面,現時工地每日有過百名工作人員出入,無可避免產生一定數量的垃圾,包括殘留食物。 針對上述情況,我們持續督促承辦商必須妥善清理積水及收集垃圾等,以截斷蚊蟲滋生的機會。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急症室(登記處和護士站)
最先入伙的產科,位於九樓,部門同事早於今年一月已開始進行實地視察,上月再到工地為搬遷做好部署,了解設備的安裝及執整進度,盡快理順工作流程,讓產婦在更優良的環境享用服務。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至於軟件方面,九樓的無線網絡鋪設已全部完成,醫療系統網絡亦已成功接通。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所謂萬丈高樓從地起,要興建一座新大樓,必先要打好地基,為整座建築物奠定良好基礎。
另一方面,因應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承建商堅守早前已落實的防疫工作,包括要求工友每日進入工地前需要探熱及佩戴口罩,同心合力應對疫情,同時也響應政府的呼籲,參加了「安心出行」計劃,並在工地辦公室入口張貼二維碼,供工友及其他人士掃描及紀錄到訪資料。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2025 由於目前的施工工序集中在室內,加上工地存放了不少建築材料,容易衍生環境衞生問題。 我們則與食物環境衞生署保持緊密聯繫,就如何保持醫院整體環境衞生,以及加強滅鼠工作等,交流意見。 因應2019 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早前開展,承辦商也鼓勵工作人員接種疫苗,這樣便可免卻他們需要定時接受檢測的安排,並達到「護己護人,齊打疫苗」的目的。 新大樓以白色為主色調,外觀明淨並具現代感,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個設計的另一個好處,就是能夠突顯與現有大樓的分別,方便公眾日後使用新大樓。 用料方面,新大樓盡量採用低導熱物料作為建築結構,期望日後可以整體提高節能效益,而建築物外殼的設計也有助緩解噪音,體現了環保建築的理念。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通訊第 8期 (2019年6月號)
屯門醫院於2000年代末期至2010年代初期發生多宗嚴重醫療事故,主因是其服務量過大、資源貧乏,且供不應求,連續多年被評級為表現最差劣的香港醫院,手術後病人出現併發症及死亡率的風險,超出標準水平兩至三倍,並且成為病人接受手術後30日死亡率最高的香港醫院[20]。 此種情況導致屯門醫院人員士氣極為低落,有人員寧願不升職,並且打算離職,甚至有醫生不敢向友儕稱在屯門醫院工作,因此被部份香港報章形容為「地獄醫院」[21]和「攞命醫院」[22]。 屯門醫院急症科部門運作經理陳子中表示,由於要先將部份急症室設施遷至新大樓地下,以便騰出空間開展工作,故此工程需要分多個階段進行,最終設計是「打通」新舊兩翼的急症室。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他補充,施工期間無可避免會產生噪音等,而且可使用的空間臨時減少,急症室整體佈局又會有所改動,希望求診人士到時候能夠理解及體諒,並聽從醫護人員的指示。
屯門醫院及博愛醫院婦產科部門主管歐陽錦全醫生強調,服務及入院流程不會改變,只是地點改變而已。 他指,孕婦現時若在晚上9 時至翌日早上7 時期間因作動準備分娩,可以直接前往位於現有大樓7 樓產房 (T7),日後則改為前往位於新大樓9 樓的新產房 (OT9);至於其他時間,有關孕婦可前往產前病房辦理入院手續,位置會由現有大樓7 樓的A7 病房,改為9 樓的D9 病房 ( 詳見附表)。 由於產房及產前病房日後設於同一樓層,既方便孕婦及其家屬,也方便同事往返。 緃使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依然繼續推展,現時正集中處理內部工程。 新手術室大樓部份內部建築將會由組件形式裝嵌而成,以減省施工程序及時間;由於有供應商來自海外,他們派遣來港的工程人員在疫情下也需按照規定,在完成十四日隔離檢疫,以及深喉唾液測試結果呈陰性後,才與承建商接觸及開始工作,確保工地免受疫情影響。 為了配合安裝組件的工作,承建商目前正密鑼緊鼓安裝組件的支架及其他相關的機電配置工程。
應對蚊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中重要的議題之一,主要原因是工地毗鄰醫院現有大樓,有不少病人出入,衞生水平要求較一般工地大大提高。 在新手術室大樓這個工程項目中,承建商引入了機械人,協助處理部份拆卸工作。 由於連接新舊兩座大樓需要拆卸現有大樓的部份石屎外牆,期間無可避免會產生噪音及灰塵等,利用機械人處理能夠減少工友的危險,加強職業安全,同時也可調配工友專注應付一些技術成份較高、更細緻的工作,善用人手。 除此之外,新舊兩座大樓的九樓正在興建一條L 型的天橋,作為連接通道,新大樓九樓日後將會是產房所在的樓層。
與此同時,屯門醫院急症室也會藉今次新手術室大樓項目,進行擴建,但有關計劃較產房搬遷更為複雜,因為急症室求診人流較多,亦要全天候提供服務,故此需要周詳的計劃及籌備。 新手術室大樓工程除了在室內進行,室外、地底及地面同樣需要施工,當中包括從醫院範圍外的青松觀路,接駁新水管至新大樓。 水管的走線需要經過屯門醫院急症室對出的綠化地帶,該處除了有草坡之外,還有不少樹木,例如大榕樹。
政府的2000億元公院十年計劃,終加撥款予屯門醫院,紓緩當區醫療服務供不應求的問題。 屯院擬興建樓高10層的新手術室大樓,手術室增加八成至20間,追貼瑪麗、伊利沙伯醫院;並擴建急症室、深切治療部等,以應對新界西發展和人口老化,預計大樓會於2020至2021年能逐步投入服務。 醫院提供急症普通病床、深切治療病床、心臟深切治療病床、日間診療病床、弱智科病床、寧養病床、復康病床及急症室觀察病床共一千七百多張。 服務包括創傷中心、急症室、核子醫學、病理學化驗、寧養服務、放射診斷和緊急輻射治療服務。 在屯門醫院手術室大樓擴建計劃完成後,手術室數目將會增加一倍,加上新大樓設有產房及病房等,使用醫用氧氣的需求預計會大大增加。
至於地下方面,日後將有三個位置貫穿新大樓地下及現有急症室,三個位置已於早前成功「打通」。 屯門醫院新手術大樓 鑑於其中一個位置是位於急症室的治療區域內,有需要減少在勘探及開鑿期間,對急症室服務帶來的影響,並要保障病人私隱等,所以我們要求承建商要把相關位置及附近圍封,避免沙塵等滋擾。 屯門醫院計劃在現時急症室對開停泊救護車的停車場位置,興建一座樓高10層的新手術室大樓,停車場則會移至新大樓對出空地。 林國基說,新大樓會設有20間手術室,較現時多出80%,更貼近其他大型急症醫院的手術室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