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地理系副教授吳祖南指出,由於龍尾鄰近大尾督,交通方便而成為了親子活動的熱門地點,形容龍尾為「本港難得具親子教育功能的自然海岸」[55]。 2012年4月,民政事務局向立法會申請撥款3億6,880萬港元,在龍尾興建人工沙灘,並且擬定於同年11月啟動工程,預計於2014年竣工[3][4],於2015年泳季投入服務。 泳灘大樓設有更衣室、淋浴室、洗手間、小食亭等,但工程還未完成,故未有開放。 佟小朋友與同學結伴到沙灘玩樂,主要來「踩水」、看看有否「海鮮」,不太擔心沒有救生員當值,「呢度人造,覺得相對安全」,離開時用海水沖沖腳即可,回家再洗澡。
- 政府斥資約兩億元興建的龍尾人工泳灘預計今年泳季啟用,尚未正式對外開放,市民已急不及待「硬闖」。
- 泳灘設備了更衣室、淋浴設備和洗手間,東西兩端各設過百米的護沙堤作保護,在西面的護沙堤更可以遠眺八仙嶺和泳灘。
- 政府早於2013年開始動工在大埔龍尾發展泳灘,籌備多年的首個人工泳灘終於正式開放。
- 而鋪設約5.5萬立方米天然沙粒的人工沙灘,愈近海水沙質愈幼算是不錯,但中間會夾雜石頭和貝殼,建議大家穿上拖鞋為妙。
- 署方已收集不同天氣和海洋資料,例如風速、風向、潮汐、水流、海浪等,並利用電腦模型估算沙粒流動情況,制定防止沙粒流失方案。
- 有專家更指若被海毛蟲接觸到身體部位,被刺傷後會有痕癢、灼痛及起水泡的情況。
- 另外,泳灘的座向已考慮了沙粒受海浪牽引流動的因素,大大降低從離岸方向失沙的風險;東西兩端的護沙堤亦可防止沙粒從兩端流失,而西面的護沙堤更可遠眺整個八仙嶺及泳灘,絕對是拍照打卡的熱點。
土拓署高級工程師林志權介紹,工程包括長200米的泳灘、泳灘兩端的護沙堤、兩個瞭望塔、公眾停車場及96個單車停泊位。 這批「刺客」非外來者,龍尾灘曾是生態寶庫,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原本在這片淺灘生活、覓食、繁殖,但因人工泳灘發展而「搬家」,「原居地」經規劃逾十年最終成大美督的新景點。 有關注團體指,海洋生物原本不會主動走上沙灘,當泳客隨大退潮赤腳走遠,不慎踩到海膽,責任不在這裡棲息的小生物。 另有學者建議,潮退時市民可改為曬太陽或欣賞海洋生物,以另一種形式享受大自然。 【沙灘好去處/香港沙灘推介/康文署泳灘、公眾泳灘】大埔龍尾泳灘上月啟用,吸引不少港人前去玩水,不過龍尾灘被指出現海毛蟲、坑鯰魚等有毒海洋生物,沙灘更露出下層黑沙,令人關注!
龍尾泳灘: 大埔居民批龍尾泳灘「冇建設」、「屎水都有人去游?」
沙灘全長約200米,背靠八仙嶺,面對吐露港,旁邊就係大美督同船灣淡水湖,環境真係幾靚! 加上沙灘嘅設施齊全,除咗深得泳客喜歡,亦吸引咗海膽同水母(其實係人類出現咗喺佢哋居住嘅地方)。 龍尾灘(英語:Lung Mei Beach),全稱大埔龍尾泳灘,是位於香港新界大埔區汀角路,鄰近大尾篤龍尾村前的人工沙灘,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龍尾灘從前為泥灘,2000年代,香港政府決定在龍尾填海,建造繼屯門黃金泳灘後第二個人工沙灘,並且將計劃納入2005至2006年度《施政報告》中的香港政府25項優先展開市政工程之一,最終於2021年6月23日啟用。
- 此外,香港政府會將有價值的海洋生物遷移到和龍尾生態環境接近的汀角東[27][28]。
- 泳灘為康文署轄下的公眾泳灘,提供救生服務,4月至10月的服務時間為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6時;而在6至8月游泳旺季期間,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的救生服務時間則會延長至上午8時至下午7時。
- 大埔區議員劉志成表示,於2000年已經有構思,希望興建一座供予新界東居民享用的人工泳灘,亦早就知道該處的水質需要改善,所以早就已經在附近的村屋鋪設排污設施,將污水引導及排放到沙田,相信屆時龍尾的水質會有改善[48]。
- 另有附近居民指,今日才知悉這裡有沙灘,且人較少,加上新界比較少沙灘,一般多去港島沙灘玩耍,相信日後會常到這裡玩沙。
- 林超英指出,吐露港水質一向不合格,因為地型像窩,流入的水需要很久才能夠流出,耗資3.6億港元建成人工沙灘後是否適合游泳成疑[56]。
- 大埔區位於新界東部,總面積達148平方公里,是香港第二大區,人口超過30萬。
從網上影片可見,不少市民已「硬闖」,急不及待下水消暑,其中不乏是一家大小出遊。 記者今午到現場視察,停車場私家車車位已「爆滿」,車輛要在外輪候,停車場旁的草槽現小型「垃圾山」,棄置了不少膠樽、鋁罐、生日蛋糕盒,甚至小帳幕。 康文署事後解釋,每當潮退時份,原本深水的海床位置會變得較淺,以致泳客容易踐踏到棲息在該些海床上的生物而受傷。 署方亦承認,在預備泳灘開放時,職員在潮退時曾發現海膽,並把牠們移離泳區範圍,但由於海洋生物普遍存在於大自然,故泳灘仍發現海膽、水母等蹤影,職員只能「按需要」見一隻執一隻。 港九拯溺員工會形容,當時幾乎整個龍尾泳灘都是海膽,被刺傷的泳客在救傷站如「輪街症」般等待救援。 近日沙灘上四處可見「本泳灘附近水域近日發現水母及海膽,請游泳人士小心」橫額,昨日(10日)水退後兩小時內,已相繼至少有五名泳客因被海膽刺傷而求助。
龍尾泳灘: 好去處
泳灘的西面連接汀角東,東面毗鄰大美督及船灣淡水湖,其位置受以上天然屏障保護。 另外,泳灘的座向已考慮了沙粒受海浪牽引流動的因素,大大降低從離岸方向失沙的風險;東西兩端的護沙堤亦可防止沙粒從兩端流失,而西面的護沙堤更可遠眺整個八仙嶺及泳灘,絕對是拍照打卡的熱點。 工程完結後,土拓署的定期監察顯示,現時龍尾泳灘附近的生物多樣性與汀角東一帶接近,海洋生態保持穩定,多種被搬遷的物種再在泳灘附近出現。 龍尾泳灘2025 他指出,隨著愈來愈多居民接駁至公共污水網絡,龍尾一帶的水質於最近已經有明顯的改善[60][61][62]。
他指出,隨着愈來愈多居民接駁至公共污水網絡,龍尾一帶的水質於最近已經有明顯的改善[60][61][62]。 「汀角+」推出後,漁護署亦負責開展一系列教育宣傳工作,香港戶外生態教育協會承辦其中之一的汀角+大使計劃,招募本地大專生接受培訓及實地考察,包括海岸生態及生物多樣性、海岸動植物辨識,並於汀角一帶海岸記錄人為活動及海岸物種等。 水清沙幼 日落絕美打卡點龍尾泳灘全長約200米,有關的泳灘鋪設工程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負責,是香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人工泳灘,東西兩端各設一道百多米的護沙堤作保護,泳灘內則舗設了約55,000立方米的天然沙粒。
龍尾泳灘: 龍尾泳灘|海膽拮腳 退潮泳客易走近生物棲地 環團倡關注保育
署方已收集不同天氣和海洋資料,例如風速、風向、潮汐、水流、海浪等,並利用電腦模型估算沙粒流動情況,制定防止沙粒流失方案。 由於海浪主要來自東南方,於是把泳灘設計面向東南,讓海浪正面沖向泳灘,加上兩端各設一道護沙堤,避免沙粒從左右兩側流失。 另外,泳灘以天然海沙鋪設,經過篩選後的沙粒粗幼大小適中,讓泳客踏上沙灘時亦覺得舒服。 計劃包括徹底清除長200米的海岸表面上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再鋪上47,000立方米的幼沙,工程原來預計於2008年11月展開,於2011年4月完成[2]。 除了200米長的泳灘外,龍尾泳灘的設施亦包括了小食亭、露天茶座、停車場(包括100個私家車位、3個旅遊巴士固定泊位、2個旅遊巴士上落客位及10個電單車位)、巴士站、辦公室大樓、淋浴室、更衣室、防鯊網、洗手間及瞭望塔等。 2012年12月12日,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龍尾泳灘於9月至11月的水質評級是「一般」,比較4月至9月有所改善。
龍尾泳灘: 大埔龍尾泳灘現已開放予公眾使用
對於日後水質未必適合游泳的爭議,支持人士指出水質經過提升渠道接駁率以改善水質。 龍尾泳灘 大埔區議員劉志成表示,於2000年已經有構思,希望興建一座供予新界東居民享用的人工泳灘,亦早就知道該處的水質需要改善,所以早就已經在附近的村屋鋪設排污設施,將污水引導及排放到沙田,相信屆時龍尾的水質會有改善[48]。 大埔區議會民建聯區議員譚榮勳表示,過去4屆的區議會都沒有區議員提出反對,泛民主派、建制派及鄉議局功能界別人士都同意興建沙灘,甚至有泛民主派區議員主動建議以公私營合作模式發展。 龍尾泳灘 譚榮勳又表示,大埔區有強烈民意支持興建人工沙灘,他希望日後龍尾可以發展成功尤如台灣墾丁一樣有旅遊配套,可以振興到該區經濟[49]。
龍尾泳灘: 大埔龍尾泳灘背景資料
泳灘的西面和東面分別有一條天然小溪蘆慈河和一條排水渠,為免兩處的排水可能對泳灘造成污染,土拓署建造明渠和箱形暗渠,把它們的出口移離泳灘,伸延至護沙堤以外。 根據環境保護署近期為泳灘進行的水質測試,水質維持在最高級別(即良好),適宜游泳活動。 為補償龍尾泥灘損失生境,政府2012年提出簡稱「汀角+」的汀角海岸生態保育計劃,將龍尾與汀角之間的汀角東納入保育計劃,並遷移受影響的海洋生物到汀角東。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指,目標海洋生物監察,將進行至今年下半年,即工程合約保養期完結。
龍尾泳灘: 大埔龍尾灘泳客:最好唔好飲到啲水
剩下移動能力比較低的生物,香港政府會進行採捕,並且遷移其到合適的接收地。 對於環境保護團體質疑該處水質欠佳,香港政府表示於2013年會完成污水收集系統,相信屆時的水質會有改善[13][14][10][15]。 大埔區議會支持在龍尾發展人工沙灘,[45]沙田區議會和北區區議會亦表示支持。
龍尾泳灘: 啟用
2012年11月月初,守護龍尾大聯盟表示給予香港政府6週時間以回應會否撤回工程的環境許可證,否則將會提出司法覆核。 土木工程拓展署指大埔區內人口超過30萬,不乏上山下海的郊遊設施,但區內一直缺乏公眾泳灘,最接近的泳灘也要到西貢的銀線灣,距離約17公里,新泳灘可配合大美督現有的康樂設施,土木署更形容龍尾泳灘是「日落絕美打卡點」,以及水清沙幼。 全新的公眾停車場亦已於去年底開放,可供70輛私家車停泊及100多輛單車停泊,平日收費只與咪錶位相若,夜泊更抵。
龍尾泳灘: 支持
此外,香港政府會將有價值的海洋生物遷移到和龍尾生態環境接近的汀角東[27][28]。 龍尾泳灘2025 至於一直反對計劃的香港自然生態論壇發言人黃志俊表示,他們會聯繫其他團體繼續阻止工程,可能會有萬人集會「保衛」龍尾。 香港地貌岩石保育協會主席吳振揚則對此表示感到無奈,他會繼續監察工程對鄰近水質的影響及日後沙灘沙粒流失的情況[29]。 2012年10月25日,香港政府宣布將會按照原訂計劃,在龍尾灘興建人工泳灘。 2012年10月8日,香港自然生態論壇成員郭惠玲批評,香港政府只是諮詢了提議興建人工泳灘的大埔區議會,諮詢欠缺透明度,她希望香港政府撤回或者暫緩於同月12日截止的工程招標[9]。
龍尾泳灘: 大埔龍尾泳灘終於正式向公眾開放!政府宣佈由6月23日起,香港首個人工泳灘龍尾泳灘將會正式開放給公眾使用,龍尾泳灘全長約200米,鄰近大美督,除咗踩單車仲可以去沙灘游水,即刻睇睇有咩設施同前往大埔龍尾灘的交通方法啦!
龍尾泳灘因為海膽同水母嘅出現(其實係人類出現咗喺佢哋居住嘅泥灘),所以沙灘設有唔少警告牌同廣播,提醒大家安全;而救護站亦設有急救用品,協助受海膽同水母刺傷嘅泳客。 泳季期間,環境保護署會透過抽取水樣本,監測泳灘的細菌水平,根據結果,再根據一個等級制度將泳灘分級。 泳灘水質良好代表大腸桿菌數量每100毫升少於24,亦未能驗出輕微疾病率。 水質一般則代表大腸桿菌數量每100毫升25至180,輕微疾病率少於10宗。 由大埔墟站乘搭75K巴士,在蘆慈田或龍尾村站落車,車程約40分鐘,車費$6.2;或可在大埔墟站乘搭20C小巴,在蘆慈田或龍尾村站落車,車程約30分鐘,車費$7.7。 龍尾泥灘現在被東西兩旁的護沙堤分隔兩邊,令中間的沙灘部分更顯得格格不入,左泥灘中沙灘右泥灘,人工味甚濃。
龍尾泳灘: 大埔龍尾泳灘交通及前往方法
耗資約兩億元興建的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在上月底正式啟用,不久已因雜色角孔海膽(又稱「沙膽」)而出名。 據康文署提供資料,6月25日至27日龍尾泳客被海膽及水母刺傷個案各佔62宗及27宗。 龍尾泳灘 《香港01》旅遊頻道記者根據環保署的資料(截至8月18日),整理康文署18個開放予公眾的泳灘的最新水質等級,一個泳灘被列為水質欠佳,另有10個泳灘的水質只達一般程度。 2012年,守護龍尾大聯盟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於同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期間訪問1,010名香港市民,結果74%接受訪問者贊成暫停計劃;63%認為應該擱置計劃[57]。
和聲關注組發言人兼且落實有關構思的建築師楊雲傑指出,生態泳池設有透明玻璃分隔泳池與海洋生物,泳客可以一邊游泳,一邊欣賞水中生物,旅遊吸引力更勝人工沙灘[44]。 龍尾泳灘2025 2013年6月5日,行政會議通過大埔龍尾人工泳灘工程,指出於2008年所進行的環境評估報告無誤導、無缺失,決定不撤銷人工泳灘工程的環境許可證。 同日,香港政府批出涉及約7,400萬港元的工程合約,預計項目於同月月中啟動工程。
龍尾泳灘: 游泳
龍尾泳灘係大埔區內第一個,亦係唯一一個沙灘,鋪設約5.5萬立方米嘅天然沙粒,行嘅時候發現沙粒尚算幼滑。 至於根據環保署自1月以嚟做咗16次嘅水質測試,結果顯示水質維持喺最高等級(即為「良好」),我哋就咁用眼睇,發覺水質都算唔錯。 泳灘全長約200米的龍尾灘,是繼屯門黃金泳灘後第二個人工沙灘,有巴士直達和擁有停車場及單車停泊處,而兩邊有100米長的護沙堤,遊人不用踏足沙灘也可以欣賞泳灘景色。 龍尾泳灘2025 龍尾泳灘 至於設施,龍尾灘的更衣室、洗手間和露天茶座設計均具時尚感,後者更有獨角獸、大西瓜或紅鶴等特色水泡,讓大家輕鬆拍攝IG相。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指出,比較吐露港附近三個地區,龍尾的生態價值比較低,管海馬數目比較少,行政會議的決定已經平衡了保育和發展雙方面。 龍尾泳灘2025 守護龍尾大聯盟對此表示非常憤怒和失望,指控同日為歷來最黑暗的世界環境日,擬定於一周內申請法律援助後提出司法覆核[35]。 龍尾灘此片天然泥灘一直未有受人注視,惟香港政府建議將之改建為人工沙灘並且進行有關諮詢程序後,隨即招致環境保護團體反對。 有大埔居民表示,很開心龍尾有個泳灘,讓他們不用長途跋涉前往港島的泳灘,而且交通方便,水質亦較想像中良好。
龍尾泳灘: 大埔龍尾泳灘體現可持續發展
現正值夏季,自龍尾泳灘開放以來,平日也吸引不少遊客到訪,當中的泳灘服務大樓更成為了景點。 建築署高級建築師曾偉倫說,泳灘服務大樓提供多項設施,包括觀景台、小食亭、更衣室、洗手間、急救室、淋浴設施,讓泳客可以在泳灘放心暢泳、休息等。 在整體設計方面,土拓署工程師陳錦輝說,泳灘的坐向考慮了沙粒受海浪牽引流動的因素。 署方收集了不同的天氣和海洋資料,例如風速、風向、潮汐、水流、海浪等,並利用電腦模型估算沙粒流動的情況,制訂防止沙粒流失的方案。 由於海浪主要來自東南方,所以把泳灘設計面向東南,讓海浪正面沖向泳灘,加上兩端各設一道護沙堤,避免沙粒從左右兩側流失。
大埔龍尾泳灘位於大埔汀角路168號,鄰近大美督公共運輸交匯處,市民可在港鐵大埔墟站乘75K號巴士、275R號巴士(只在星期日及公眾假期行駛)或20C號綠色專線小巴,到蘆慈田站下車,再步行約2分鐘便可到達泳灘。 為了盡量減低對該區海洋生態帶來的影響,土拓署委託魚類專家,就着海洋生態緩解措施作進一步研究及設計,例如詳細生態調查、尋找合適接收地等。 經細心評估,土拓署在工程展開前,把受影響海洋生物,包括鰕虎魚、海參、海星等遷往毗鄰的汀角東。 泳灘西面和東面,分別有一條天然小溪蘆慈河和一條排水渠,為免兩處排水可能對泳灘造成污染,土拓署建造明渠和箱形暗渠,把它們的出口移離泳灘,伸延至護沙堤以外。 根據環保署近期為泳灘進行的水質測試,水質維持在最高級別,即是良好,適宜游泳活動。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11日)發表網誌稱,已制定防止沙粒流失方案,也會確保泳灘水質不受污染。
龍尾泳灘: 啟用後滿地海膽刺傷多人
簡介又指,市民期待已久的大埔龍尾泳灘預計今年泳季開放給遊人享用,全長約200米,是本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人工泳灘,舖設約5.5萬立方米的天然沙粒,東西兩端各設一道百多米的護沙堤作保護。 其泳灘公眾收費停車場已提早在去年底開放,可供約70輛私家車及100輛單車停泊。 政府斥資約兩億元興建的龍尾人工泳灘預計今年泳季啟用,尚未正式對外開放,市民已急不及待「硬闖」。 《香港01》記者在復活節長假期最後一日到場視察,數十名市民闖過圍欄,進入沙灘範圍玩耍。 不少市民表示,知悉沙灘仍未開放,但見其他人紛紛進入故跟隨,期間沒有工作人員阻止。
龍尾泳灘: 延伸閱讀:大埔居民批龍尾灘「冇建設」 大美督隨時大塞車 生態遭破壞難恢復
龍尾灘位於香港東面海岸水域,位於汀角路,鄰近大尾篤龍尾村,當中距離431米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汀角紅樹林,而對出海岸則為另一高生態價值地點──馬屎洲特別地區。 正因為龍尾灘毗鄰不同高生態價值地區,因此龍尾泥灘亦具備孕育不同泥灘生物的良好條件。 大埔龍尾泳灘是全港首個由政府興建的人工泳灘,長約200米,共鋪設約5.5萬立方米的天然沙粒,在沙灘盡頭的東西兩旁各設一道逾百米長的護沙堤,以防海沙流失,而西面的護沙堤更可遠眺整個八仙嶺及泳灘,影相超靚。
龍尾泳灘: 大埔龍尾泳灘6月23日啟用 大埔首個公眾泳灘+睇日落好去處
2012年10月25日,香港政府宣佈將會按照原訂計劃,在龍尾灘興建人工泳灘。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馮程淑儀表示,大埔沒有海灘,香港政府於10多年前已經決定於龍尾建人工海灘以配合大尾篤的康樂設施,此項目亦經過大埔區議會達14次的討論,為區內優先推行的項目。 對於水質爭議,香港政府表示有信心於完成排污工程後,龍尾一帶的水質會有改善。 另外,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沈振雄根據文獻指出,有環境保護團體人士於該處尋找到的管海馬屬於香港水域中度常見生物,在海下、大尾督、塔門、赤洲、吉澳、橋咀及滘西等地都會見到,而且龍尾並非管海馬的主要棲息地[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