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購買急凍/冷凍食物(包括已雪藏的汽水、啤酒、雪糕或牛奶等)仍可獲發免費膠袋,但新措施將取消載急凍/冷凍食品的膠袋(包括平頭膠袋)的豁免,屆時需付$1膠袋徵費。 政府在實施膠袋收費時可能遇到的困難包括:部分商戶可能為了方便顧客而違法派發膠袋、執法人員不足等。 據統計,每名港人年均使用近1,800個膠袋,每日棄置的膠袋數目以公噸計,反映港人濫用膠袋的情況非常嚴重。 膠袋徵費 膠袋收費後,政府估計全港市民每年減少使用約10億個膠袋,有助減少垃圾收集量。 從4月1日開始,無論你在任何貨品零售點購物,只要你購買的物品不符合豁免膠袋費用的範圍,就要支付每個膠袋至少5毫的費用。 政府於2021年邀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委員會)就管制即棄塑膠進行公眾參與。
根據香港環境保護署一份擴大塑膠購物袋環保徵費計劃公眾諮詢文件[13]顯示,因膠袋稅2010年比2009年增加了廿五萬多個袋垃圾(包括多種物料的環保袋,紙袋,垃圾膠袋),而袋垃圾重量則增加約十七公噸[14]。 儘管首階段計劃初步取得成功,但其涵蓋範圍有限,在受規管的零售界別以外的零售類別內,膠袋的堆填區棄置量仍有上升。 在2011年5月,政府就應否及如何擴大膠袋徵費計劃,展開了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 膠袋徵費2025 膠袋徵費2025 整體而言,社會大眾支持擴大計劃的涵蓋範圍至整個零售業界,以進一步處理香港過量使用塑膠購物袋的問題。 《產品環保責任(塑膠購物袋)規例》(第603A章)則列明全面推行膠袋收費的執行細節。
膠袋徵費: 垃圾徵費2022生產防偽特徵膠袋!9種垃圾袋、2項收費計法必知|唔用指定膠袋罰款1,500元
政府估計,膠袋收費全面實施後,每年帶來約2,000萬元的額外稅收,增加政府的庫房收入。 中華民國台灣從2002年7月起,規定百貨公司、便利商店、量販店、超級市場等零售業者,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即至少收費1元台幣)。 膠袋徵費 結果反映實施前平均每天使用購物用塑膠袋共 68,178個,政策實施後平均每天使用量為1,081個,減少購物用塑膠袋使用量比 例達98.1%[3]這部分的收費,計入該商店的營業收入。 膠袋稅是一個政府對使用塑膠購物袋(膠袋)徵收的稅項,目的是為了減少膠袋的使用,所得的收入也有助推動環保(不過香港的膠袋稅可由商戶使用)。 香港地球之友早前表示歡迎議案終於獲得通過,認為此舉是香港在減廢道路上,邁向國際水平重要的第一步。 但是反對設立 18 個月的「準備期」,因為垃圾徵費計劃經過十多年的討論和諮詢,認為大多數香港市民已經作好準備。
但只適用於首個膠袋,假設你去麵包店買麵包,已經用平頭膠袋裝載,你再向店員索取膠袋便需要支付膠袋費用。 A:徵費收益應該歸於政府所有,而政府亦應利用這筆徵費,成立一些半官方的環保基金,與環保團體聯手推進本地各項環保工程,如回收廢物、環保育和環保科研等,以免惹來外界質疑和抨擊政府獨攬徵費。 「慳得一蚊得一蚊」是某連鎖大型超市2008年的廣告口號,時至今日依然深入民心。 在這個物價高昂的社會,一元或許買不到甚麼,但每當提及加價,那怕是一元幾毫,升斗市民依然肉緊,膠袋徵費就是好例子。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中國大陸廣東省於2008年開始徵收膠袋稅,一般膠紙袋為人民幣2角,或不低於人民幣2角。
膠袋徵費: 垃圾棄置將按量收費 違者罰款
減少約90%超市膠袋, 可惜垃圾袋,預設包裝袋、紙袋,預設包裝紙盒,環保袋大量湧現。 單單環保袋兩家大生產商的產量已可抵消減少約90%超市膠袋。 台灣要求販賣的膠袋厚度較厚,若轉移自備購物袋的顧客比例不夠高,反而會增加塑膠使用量。 因此政府除了鼓勵重複使用膠袋以外,也將沒有油、水、湯汁等污染的乾淨膠袋列為資源回收項目。
WWF海洋污染經理王素君表示,5毫膠袋稅維持多年,可見經濟誘因早已被消化,相信收費若增至1元,已能大幅減低市民拿取膠袋的意欲,調至2元更能加重阻嚇力。 膠袋徵費 九龍區一間超市在店內多處貼出告示,提醒顧客膠袋要收費一元,可向店員查詢詳情。 平日放在蔬果附近、自助收銀機旁的平口膠袋被收起,並有專人在自助收銀處負責向有需要的顧客「賣」膠袋。 香港都市固體廢物逐年遞增,三大堆填區(將軍澳大赤沙堆填區、新界打鼓嶺堆填區及屯門稔灣堆填區)將於短期內爆棚。
膠袋徵費: 香港
此外,如膠袋只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以把凝結的水氣與其他貨品分開,亦毋須收費。 既然可增加收入,又不增加行政成本,難怪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直言,零售業界對調高膠袋徵費未有很大抗拒;然而,社會又可能因此而產生收費變相「益商家」的怨氣。 (左)僅以海綿網盛載、屬「非完全包裝」的水果可獲免費膠袋;(右)已有保鮮紙或其他物料包裝的水果則不能免費獲額外膠袋。 可持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意指在社會大眾和政府的群策群力下,均衡滿足現今一代和子孫後代在社會、經濟、環境和資源方面的需要,從而令社會達致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及環境優美。
- 答:新膠袋徵費計劃於10月19日已通過,並於2022年12月31日起開始實施。
- 中華民國台灣從2002年7月起,規定百貨公司、便利商店、量販店、超級市場等零售業者,不得免費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即至少收費1元台幣)。
- 結果反映實施前平均每天使用購物用膠袋共 68,178個,政策實施後平均每天使用量為1,081個,減少購物用膠袋使用量比 例達98.1%[3]這部分的收費,計入該商店的營業收入。
- 反觀香港,環保署僅在網站低調宣傳:「我們鼓勵零售商捐出所得的膠袋收費,以支持合適的環保工作。」據悉,的確有個別商戶向非牟利組織捐出徵費,惟寥若晨星;其他商戶的徵費何去何從?
- 筆者相信,不論是環保團體還是其他慈善機構,並非覬覦一元幾角的膠袋捐款,而是更樂見人人自備購物袋,既可「慳得一蚊得一蚊」,也能減少即棄文化,並且共同對應日趨嚴峻的塑膠污染挑戰。
濫用塑膠購物袋是香港其中一個主要和明顯的環境問題。 2005年的堆填區的調查顯示,每年有超過八十億個塑膠購物袋被棄置在堆填區,即每人每日平均棄置多於三個塑膠購物袋,數目明顯超出生活所需。 膠袋徵費 A:外國政府普遍於上世紀六十年代開始推行環保,但香港卻於八十年代才慢慢起步,明顯較外國遲緩,這是與香港的經濟模式轉型有關。 香港於千禧年代才開始由工業模式逐步轉型為金融模式,容許環保政策由式微的工業界別入手,帶起整體環保工程。
膠袋徵費: 環保署一連5日回收天然聖誕樹!「綠在區區」回收聖誕樹有高度限制?其他送去邊?一文睇晒16個回收站地址及收集時間
環保團體普遍支持這項措施,因為它對環境有利,有助推動本港的可持續發展。 至於市民方面,則普遍支持膠袋收費,因為他們認為膠袋收費能推動環保發展;但亦有些人不太支持,主要認為膠袋收費對日常購物構成不便。 至於街市方面,有水果檔檔販稱不知道規例已變,照樣為購買獨立包裝橙的客人提供膠袋;又稱「佢買十個八個,我點樣唔畀?」有售賣糧油雜貨的店舖的店員稱「好驚罰錢」,亦不懂分辨哪些物品可獲豁免,聲稱索性不提供膠袋。 惟現場可見該店仍有為買糖果的客人提供免費膠袋。 該店員又稱部分貨品雖有包裝,但會滲漏,「好似呢個南乳,會漏汁,咁我畀定唔畀?」稱有客人指責,惟有嘗試解釋。
膠袋徵費: 【$1膠袋徵費FAQ】Q4. 購買保鮮紙包裝的蔬菜可獲發免費膠袋嗎?
現時無論以任何理由拖延實施,對香港市民都是不公平的。 膠袋徵費2025 因為這只會讓市民大眾繼續承擔污染者的廢物處置成本。 工聯會社區幹事李嘉恒表示,豁免原意是平衡食品衞生需要,但這些膠袋往往不能重用,建議商戶提供誘因,鼓勵市民減少使用膠袋。 根據修訂,優化措施包括將塑膠購物袋收費由現時最低五角提高至最低一元,並取消現時對盛載冰凍或冷凍食品塑膠購物袋的豁免。 有氣孔的包裝同樣受制於新措施,只有購買以非氣密包裝的餐飲外賣(如茶餐廳紙杯裝外賣餐飲),才可獲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 新措施下,只有購買以非氣密包裝的餐飲外賣(如茶餐廳紙杯裝外賣餐飲),才可獲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
膠袋徵費: 膠袋徵費懶人包|落實12.31加價至$1!冷凍食物無豁免!邊款包裝水果可獲派免費膠袋?非完全/完全包裝分不清!買外賣又點?8個膠袋FAQ
答:新膠袋徵費計劃於10月19日已通過,並於2022年12月31日起開始實施。 新措施規定,如因首個免費膠袋的大小或容量不足未能盛載所有食品,可額外提供一個/多個免費膠袋。 膠袋徵費 非氣密包裝的食品,如飯盒、保鮮紙包裝的食品、散裝豆豉等,以及所有冰凍或冷凍食品都獲豁免(但膠袋只在盛載豁免物品時才獲免費)。
膠袋徵費: 垃圾徵費重點4:違反垃圾徵費條例將被罰款1,500元
委員會其後於2022年4月提出了24項建議,當中包括12項有關優化計劃的建議。 政府接納委員會的建議並審視了計劃的實際運作情況,建議推展優化措施。 有關優化措施的附屬法例已於2022年10月19日立法會會議上獲得通過。
膠袋徵費: 豁免範圍實例:
港九新界販商社團聯合會會長曾錦明:膠袋收費在零售業的運作大致順暢……膠袋收費的措施奏效,約有九成客人不要膠袋。 「綠領行動」助理項目經理羅敬文:現時市面零售物品林林總總,政府難以逐一舉例說明。 然而,若商舖店員不了解法例,就與政府宣傳不足有密切關係。 去酒樓飲茶打包吃剩的叉燒包,都是不需要付膠袋費用。
膠袋徵費: 膠袋徵費12月31日上調至一元
導致購物時所另外購買的塑膠袋,無法直接用於裝垃圾,但可用於重複裝提商品,如已污損則,可盛裝資源垃圾或廚餘使用。 港府全面實施5毫膠袋徵費後,膠袋用量不跌反升。 工聯會九龍東辦事處及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WWF)上月調查發現,近五成受訪者表示仍會拿取膠袋,倘膠袋稅增至1元,仍會拿取的人則減至兩成半。 WWF認為,每個膠袋5毫徵費的經濟誘因早已被消化,促請政府盡快檢討現行膠袋收費計劃,包括收費水平及豁免範圍。
膠袋徵費: 香港地球之友反對垃圾徵費18個月的「準備期」
如果是已預先包裝的水果(包括用膠盒盛載)則不獲豁免,需付$1膠袋徵費。 「一張單」內包括多項獲豁免的食品,如果把多種食品放在同一免費膠袋,會令食品的品質受損,商戶可額外提供一個/多個免費膠袋。 《經濟日報》調查發現,商戶膠袋徵費水平不一,大部分均指每個膠袋收費5毫,但有商戶收費逾5毫,包括周大福收1元,榮華最多收3元,而海洋公園更最高收5元。
立法會上月(8月26日)以37票贊成、1票反對,三讀通過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並落實垃圾徵費。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表示,指定垃圾袋容量由3至100公升不等,建議收費為每公升0.11元,與台北和首爾水平相若。 政府將設立最少18個月的「準備期」,並免費向市民派發指定垃圾袋。 修訂又收緊豁免,只有購買沒有包裝或並非完全載於包裝的食品,或購買以非氣密包裝餐飲外賣,才可獲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並以每宗交易一個免費袋為基本原則。 新膠袋徵費今日起實施,只有購買無包裝或非完全盛載於包裝的食品,或非氣密包裝的餐飲外賣,才可獲免費提供膠袋,否則每個膠袋收費由0.5元加至一元。
膠袋徵費的初心,絕非旨在為政府或商戶增加收入,而是希望透過經濟手段,令消費者減少濫用膠袋。 徵費不論上繳庫房、抑或由商戶保留,都有其利弊,毋須非黑即白地二分處理。 膠袋徵費2025 膠袋徵費 由庫房收入變為商戶收益,又豈止2,500萬元? 環保署最新數字顯示,2020年本港共棄置約41.8億個膠袋,當中6.2億個屬獲豁免徵費的平口袋;若餘下的35.6億個膠袋以每個5毫的徵費計算,商戶就獲得約17.8億元額外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