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後並在地下加裝大門鐵閘,亦將在東頭邨第22座清拆後成為全港僅存居住徙置大廈的公共屋邨。 由於還有數百座政府廉租屋及徙置屋邨樓宇存在結構問題,為安全起見及改善居住環境,行政局在1985年通過長遠房屋策略,展開「整體重建計劃」,目標在2001年前將所有第三至六型徙置大廈及政府廉租屋清拆重建。 除了第10及11座以外,原石籬邨的所有徙置大廈已經於2001年前悉數完成拆卸。
第五期重建計劃樓宇於2012年5月入伙,其中美益樓地下,預留地方作為展覽廳,展示石硤尾邨文物與歷史。 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劃」,計劃全面重建徙置大廈及廉租屋大廈。 第1-13、35、36、38座已於1999年10月1日封閉,2000年拆卸,當中鄰近山坡的第35、36及38座,於1999年8月25日發生山泥傾瀉而需使居民盡快遷出,所有受影響租戶也於事發後一星期內獲發新單位,大多居民都獲編配到旺角海富苑。 除了石硤尾之外,還在大窩口、大坑東、李鄭屋、黃大仙、秀茂坪等地區興建徙置大廈,時至今日,除石籬邨10、11座及本邨41座外,其他徙置大廈均已完成重建。 以 L 1 型 第 五 款 設 計 而 言 , 整 幢 大 廈 佔 地 六 十 六 米 乘 廿 二 米 。 部 分 層 數 較 多 的 相 連 長 型 大 廈 設 有 天 台 花 園 , 一 般 而 言 , 廿 四 至 廿 七 層 或 以 上 的 相 連 長 型 大 廈 設 有 天 台 花 園 。
舊石籬邨地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2017年,領展將石籬商場等17個物業轉售基滙資本,現時由基滙資本旗下的「民坊」品牌營運。 註 : 然 而 在 房 署 的 分 類 之 中 , 小 型 單 位 大 廈 常 與 單 方 向 設 計 大 廈 混 為 一 類 , 部 份 設 計 屬 單 方 向 的 小 型 單 位 大 廈 被 歸 類 為 單 方 向 設 計 大 廈 , 而 並 非 小 型 單 位 大 廈 。 第六期位於石硤尾邨東面,設兩幢樓高33層的公屋樓宇,提供1,056個租住公屋單位,有3,700人居住,於2019年12月6日起入伙。
兩座均採用了「通用設計」,室內及戶外公共地方的設施均方便傷健及長幼人士使用。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起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之後因為起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號開始部分單位要由政府接管同拆卸。 直到1980年代淨低嘅單位都因應房協「市區改善計劃」而拆咗,呢啲單位而家嘅位置係喺房協頌賢花園,喺1988年落成。 第二代由1979年第一季起,香港地鐵(現港鐵)荃灣綫動工,部份位於荃灣市區內的鄉村,如三棟屋村、木棉下村、西樓角村,以及山邊木屋區需要清拆,把所得土地用以興建鐵路車廠。 所以香港房屋委員會在梨木樹邨內空地,加建了三座樓宇,起初稱為第15、16及17座,及後改稱榕樹樓、柏樹樓及竹樹樓,並於1980年2月12日落成入伙,以安置受影響住戶,是為第二代。
舊石籬邨地圖: 葵涌邨
將要消失在大眾眼前的石籬邨第十、十一座屬於第四型徙置大廈(Mark IV),這一類型的徙置大廈建於一九六五至一九六九年間,原本共有六十五座,分散在全港各區。 隨着舊式公屋被清拆重建,成為新式屋苑,舊式的長型大廈已逐漸消失。 位於石籬二邨,被和諧式公屋圍繞的石籬邨第十、十一座,便是香港僅餘的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 先天因素家庭背景舊葵涌邨於1960年代早期落成,入伙早期,居民主要是長沙灣的艇戶和漁民,教育水平較低,不懂教導子女,令子女容易誤入歧途。 居住環境舊葵涌邨建築密度相當高,座與座之間密密麻麻,有最大的空間都用作為街市,衛生情況極差。 舊石籬邨地圖2025 根據香港電台新聞紀錄片電視節目《鏗鏘集》於1985年播出的《葵涌黑點》單元,在1960至1980年代,舊葵涌邨(重建前的葵涌邨)出現許多治安問題,以邨內青少年問題最嚴重。
- 1980年代起,政府推行「整體重建計劃」,計劃全面重建徙置大廈及廉租屋大廈。
- 這些房屋資源實際上足夠以此原區安置為公眾利益而面臨清拆的石籬居民。
-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 關於增加各區中轉屋供應的兩項建議,其一是利用各區現有空置期較長的公屋單位,其二是在現有閒置土地上以組合屋形式興建中轉屋。
- 值得一提的是,美禧樓及美柏樓乃是全港最後兩座按照「整體重建計劃」興建而落成的大廈。
- 第 二 是 B/C 組 合 ( 即 向走 廊 的 一 邊 是 B 房 , 另 一 面 是 C 房 ) 。
- 香港青年旅舍協會負責活化美荷樓的項目,在2012年美荷樓會變身成一座青年旅舍,當中還會建立一個生活館,展示石硤尾及深水埗區舊日居民的生活。
房委會自2005年開始,透過全面結構勘察計劃為樓齡接近或超過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詳細勘察,以確定樓宇結構安全,並評估持續保存該些樓宇所需的修葺方案和其成本效益。 第二輪勘察計劃已展開,除確保經第一輪勘察計劃評估的公共屋邨仍然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外,亦會為未被納入第一輪勘察計劃,但其樓齡會於2018年至2032年間滿40年的公共屋邨進行首次全面結構勘察,以確定結構安全及修葺符合成本效益。 第二輪勘察計劃涵蓋的公共屋邨一共有71個,預計於2032年前分階段完成。 然而,房委會一直按其政策和四個基本原則,包括樓宇的結構狀況、修葺工程的成本效益、重建屋邨附近是否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的潛力,就實際情況謹慎考慮是否重建個別屋邨。 過去十年,房委會已完成12個屋邨和三個工廈重建項目,合共提供超過25,000個房屋單位。 至1978年,政府開始計劃於鄰近石籬邨的舊石礦場,興建一條新的公共屋邨,但在興建期間併入石籬邨,成為現時石籬(一)邨的絕大多數樓宇。
舊石籬邨地圖: 公共交通
隨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單位增至兩款,第三、四型徙置大廈更已演變出三種戶型,標準單位約有十二平米,大型單位是標準單位的兩倍,小型單位則為標準單位的一半。 戶型增加之餘,每名住客所擁有的居住面積同時增加,每位居於第一型徙置大廈的住客所享有的人均空間為二點二至二點三平方米,第三、四型徙置大廈則增加至二點四到三平方米,可見居住環境慢慢改善。 到10月17日下午5點,50多名葵涌邨居民由曉葵樓遊行到邨內兩個屋邨辦事處請願, 要求房屋署出席居民大會,並交待為何10月1日有大批警員無故進入葵涌邨範圍及無理拘捕十多名街坊。 時為葵青區議員的黃潤達不滿警方當日無故入邨濫捕居民, 舊石籬邨地圖2025 而房屋署亦兩度拒絕出席居民會交待相關事件。 2015年8月10日,街坊工友服務處(街工)為葵涌邨抽取38個水辦,發現綠葵樓1個水辦鉛含量超標,有13.6微克,高於世衛標準10微克。 其後街工再在該單位抽三種水辦,開水即取、開水5分鐘後抽取,及靜置一晚的水樣本,鉛含量分別為12微克、3微克及19微克,只有開水5分鐘後取水樣本的含鉛量符合世衛標準。
舊石籬邨地圖: 葵涌美食及好去處合集丨夢幻打卡粉紅天橋/自家製石籬粉仔/人氣最強米線
)位於香港新界葵青區北葵涌梨木道120號,是區內第四個公共屋邨和新界第一條政府廉租屋邨,於1968年落成。 本邨由1994年7月起重建,項目編號為TW19RR,直至2005年重建完成,現時共有四座租住大廈。 全邨分成石籬(一)邨及石籬(二)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1)設計,另有待重建之第5、6期由關黃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細部設計,共有21座住宅大廈及2座購物商場,約35,000人口,是葵青區第二大的公共屋邨。 現時,(一)邨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二)邨則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管理,當中現正重建的第10、11座一度劃爲中轉房屋,同屬(二)邨管理處管理。 葵涌邨於1991年起分四個階段重建,並於1992年11月公佈重建規劃,至2000年拆卸最後一批舊廈(亦是全港最後一批清拆的第三型徙置大廈),而新樓宇分別於1997年、2000年和2005年落成。
舊石籬邨地圖: 石籬一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樓高41層的石籬(二)邨石歡樓在2013年落成,全幢設有839個單位。 被發現密封單位設於每層的垃圾房旁邊,單位上下各層均設有窗戶,居民一般會將衣物晾掛出屋外,唯獨該個單位原有窗戶的位置被石屎封死。 事件惹來網民討論,有人指該邨只有該幢有單位被密封,又傳言該單位曾發生煤氣爆炸,甚至自殺及兇殺案。 2019年11月14日晚上的曙光行動,網民發起到屬於政府宿舍的葵馥苑集結,到晚上11時許,大批防暴警員在周邊戒備,其後有警員在連接葵涌邨往大窩口的行人天橋上截查至少5名男女,其後把他們帶走。 舊石籬邨地圖 而另一批防暴警員在附近準備截查市民期間,該批人士打算逃走,並走入升降機內。 防暴警迅速制服多人,更有警員拔出疑似手槍物體,指向升降機內的人士,之後向他們射胡椒噴劑。
舊石籬邨地圖: 商場資料
由 於 各 種 相 連 長 型 的 兩 隻 翼 尾 可 以 選 配 不 同 的 單 位 組 合 , 使 每 層 的 單 位 配 搭 亦 有 所 不 同 , 因 而 出 現 了 六 款 不 同 的 組 合 。 現 已 建 成 的 相 連 長 型 共 有 三 種 設 計 , 分 別 是 L 1 型 、 L 3 型 及 L 2 型 , 然 而 在 設 計 藍 本 中 還 有 L 2 型 及 L L 2 型 , 每 種 樓 宇 的 設 計 各 具 特 色 。 相 連 長 型 的 設 計 是 簡 單 經 濟 的 結 構 組 合 , 能 滿 足 不 同 建 屋 計 劃 的 限 制 , 以 細 少 的 規 模 、 富 彈 性 的 外 型 來 配 合 狹 小 地 盤 的 發 展 , 是 一 款 專 為 市 區 而 設 計 的 樓 宇 。 大 廈 外 觀 上 滲 入 了 不 少 視 覺 效 果 , 如 每 翼 的 天 台 是 呈 斜 型 設 計 , 部 分 層 數 較 高 的 大 廈 最 高 的 一 層 設 有 空 中 花 園 。 另 外 , 放 棄 了 公 屋 沿 用 多 年 的 插 筒 式 晾 衫 位 設 計 , 取 而 代 之 是 可 活 動 的 鋁 製 晾 衣 架 , 與 及 採 用 開 放 式 走 廊 設 計 。 另 外 , 大 廈 尾 端 的 兩 個 單 位 舊石籬邨地圖2025 共 有 三 款 不 同 的 單 位 配 搭 , 以 配 合 不 同 屋 邨 對 不 同 類 型 單 位 的 需 求 。
舊石籬邨地圖: 荃灣區
第3期重建計劃,原擬興建兩座分別8和12層公屋大樓及平台,但最終修訂至1幢12層高的出租公屋大廈,位於平台之上,平台設社區服務中心、商舖、平台花園等。 舊石籬邨地圖2025 該樓宇名為美葵樓,共提供240個公屋單位,已於2019年3月4日開始入伙,並首次出現12間可間三睡房,備有兩浴室的構件式非標準設計出租公屋單位,首創出租公屋單位有條件設主人套房的先河。 舊石籬邨地圖 康樂設施梨木樹邨鄰近荃灣城門谷公園,內裡設有球場、運動場及大量休憩設施,另亦接近位於城門郊野公園的城門水塘,內裡有大量郊遊設施及燒烤場地,可從和宜合道沿城門道或下老圍抽水站旁之柏油路直達,步程約十五分鐘。 2012年11月29日,五人足球場及籃球場旁升降機啟用,使第1至5座較高的住戶不用行樓梯、行斜道便可以到達,為住戶來住梨木樹商場提供一個便捷的方法。 除了房委會的重建項目,在政府協調和推動下,平民屋宇有限公司與市區重建局合作的大坑西邨重建項目亦已獲行政會議批准。
舊石籬邨地圖: 小學
第1至6座1973年動工,並於1975年6月1日啟用,第2、3及5座的升降機可直達大部份層數,第1座只有十層、第4座只有七層、而第6座只有九層及與第七座相連(而第6座是全港僅有與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相連的第七型大廈),故不設升降機(現在第1、4及6座現已加建升降機)。 舊石籬邨地圖 第一代首代梨木樹邨共有14座大廈,分為兩期:第一期為第7至14座,第二期則為第1至6座;所有單位皆有獨立廚廁。 舊石籬邨地圖 兩期商場之間設有天橋連接,原本皆由房委會持有,後來在2005年被售予領匯(現名為領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