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的上水@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7,02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0,157人。 主要街道包括上水蕉徑村、馬會道(上水段)、上水唐公嶺、上水麒麟村、上水蓮塘尾、上水虎地坳村、上水紅橋新村。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彩蒲苑,天平邨,上水中心,翠麗花園,皇府山。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0,000,年齡中位數為 44.7歲。 Vivien指在約3年前,坪輋的村民聯同不同團體,在村內創作各種藝術品及壁畫,為整條村增添濃濃藝術色彩。 「大家可到來欣賞及拍照留念。不過,疫情下入村需要戴上口罩,而且切勿製造嘈吵聲浪,免打擾居民。」搶眼壁畫當前,我們少不免又要盡情打卡。
- 在分岔口左轉踏舊軍車路,先後攀杉山、華山與松山再下走至乳牛棚。
- 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
- 昔日這一帶原為禁區,2013年,政府實施第二階段落馬洲邊境禁區範圍縮減,將這一帶包括馬草壟新村和信義新村在內的六條鄉村解封。
- 而沿路亦能看見數枝紅旗,根據解放軍駐香港部隊新聞發言辦公室指,駐軍射擊訓練時會在靶場周圍設紅旗等警示,代表期間不得進入或停留。
- 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出版的圖書一《香港文物》,上水區內的上水華山曾出土新石器時代及兩漢時期的文物。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上水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上水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掃管埔路、馬適路以北至雙魚河及梧桐河以南的地區為範圍。 上水(英語:Sheung Shui)位於香港新界北區西部,是香港最北面的新市鎮,也是粉嶺/上水新市鎮的一部分。 不少人會由上水出發,我們則選擇了由粉嶺做起點,上水為終點。 前往粉嶺聯和墟和港鐵站外的小巴站(52K 綠色小巴),於坪輋路(龍威酒樓)落車,往下山雞乙方向行。 由坪輋路上山,在不同山頂上上落落,相信一定給軍人使用的車路, 兩面都是山崖,十分險要!
上水華山: 【行山郊遊】連綿山脈 景色開揚 上水登華山 征服「小長城」
再越過山谷後,便會發現兩塊刻有「綠悠山」的大石,再走多個小山丘,很快便會到了「北望神州」的大石。 出發前,可到政府新聞公報網查清楚解放軍的練靶時間。 根據最新八月份時間表,大嶺靶場除了星期日外,一至六也有機會作射擊練習,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9時,因此在前往華山前,先查清時間免生意外。
旅程非常圓滿,壁畫村太美了,影了很多相留念。 「香港萬里長城」上水華山景觀開揚,秋天兩邊芒草盛放是最佳到訪季節。 至夏天暴曬指數甚高加上蚊蟲多,難度難免增加。 只行華山軍路約5-6公里,時間可縮短至2.5-3小時。
上水華山: 華山行山路線【華山金黃芒草海】
若在EA3352選擇左手面靠右的路線,便會到達坪輋路馬路。 行過華山仍意猶未盡的話,可參觀「坪輋壁畫村」。 繼續往北望神州石行,右邊可望見山下的一大片草地,是供解放軍作實彈練習的粉嶺練靶場。 沿路如果見到懸掛的紅旗或紅燈,是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射擊訓練時的警示,提醒大家千萬不要進入靶場。
從路口行了約10分鐘便看見分岔路,向左前行上斜,愈行景觀也愈開揚,之後的路段再沒有分岔位,一條路直走。 秋冬時賞芒草海卻不想登大東山、東洋山,「香港萬里長城」華山是難度較低選擇,另一朝聖原因是Mirror的足印。 節目《勁騎26》中,王智德(Alton)與楊樂文(Lokman)、江𤒹生(Anson Kong)、邱傲然(Tiger)同登華山。 4名Mirror成員不是步行,而是乘電單車。 小插曲是Alton與Lokman分別載AK及Tiger,突然Lokman的電單車溜後出現驚險場面,幸他與Tiger都沒有受傷。 面向坪輋村公廁時轉左,沿坪輋路經過超力物流中心、打鼓嶺鄉村中心政府大樓、坪輋村村公所行約10至15分鐘,轉入坪原路就出現壁畫村的端倪。
上水華山: 出發前留意大嶺靶場練靶日子
走了大概15分鐘後,景色開始變得開揚起來,路的兩旁都長了些灌木。 由上水虎地坳走過形似「萬里長城」的華山,登臨大嶺「祈雨碑」,細讀清朝道光年間古碑,遠眺新圍大嶺靶場一帶景色,最後抵達禾徑山打咚咚石。 上水華山2025 在荒涼的山頭中,突然來了兩棵生長得非常茂盛的杜鵑花,平平無奇的白花、紅花,份外顯得艷麗。 上水華山 上水華山2025 走前兩步便會見到寫著「綠悠山」的大石,是遊人寫的吧! 再越過山谷,來到了「北望神州石」,應該都是遊人興之所致寫下的。 「北望神州石」向前望正是繁華的深圳,滄海桑田,整片深圳沿岸都高樓林立。
受山竹吹襲影響,部份藝術品散落地上,不過由Minions、比卡超、小丑神等畫像,到新年的特色揮春仍十分有特色,可算是雲集百家之大成。 村內更設「情心留言」雪櫃,櫃內提供不同顏色的筆及紙予大家發揮創意。 繼續沿路行直至看見刻有「綠悠山」的兩塊大石,代表很快便會到達「北望神州」的大石。
上水華山: 石碑歷史
華山山脈連綿,又來到了另一個山頂,需穿入草叢,山頂名叫犀牛望月,山頂有標高柱。 繼續往前走,是一段相對地有林蔭的路段,到另一個山頂「馬頭嶺」,山頂旁邊有一面很大的香港義勇軍團軍徽。 山下雖然已變成中國解放軍軍營,很難得山上還存留著港英時期的軍徽。
上水華山: SHEUNG SHUI WA SHAN 上水華山4D號
過了最高點後,便開始下山,整條路都十分易走,途中經過馬頭嶺也有木椅了可作休息,很快便能接上坪輋路完結整段路。 由杉山到華山也要一定的體力,要上下斜一段路,而且幅度亦大,慢慢一步一步走,穿過山谷後,看見了紅色的旗幟便代表差不多到達華山山頂。 蛇嶺鄰近落馬洲邊境,標高143米,北望蠔殼圍,其西南面為142米高的鐵坑山。 昔日這一帶原為禁區,2013年,政府實施第二階段落馬洲邊境禁區範圍縮減,將這一帶包括馬草壟新村和信義新村在內的六條鄉村解封。 但她補充,這條路線需要上落多次,而且部分路段頗陡斜,對體能有一定的要求。
上水華山: 上水行山路線|港版萬里長城 新手2小時行完4座山 必看金黃芒草海
由落馬洲公共交通轉車站接走落馬洲路,近下灣漁民新村右轉,沿落馬洲徑上走至落馬洲瞭望台。 在警署旁欄杆側的隱蔽入口踏走水泥小路,繞行落馬洲警署,走過一段茂密小徑,在分岔處左轉上走經山墳再走上小山崗。 及後沿徑東行,先跨過鐵坑山,再沿徑北行攀上蛇嶺,續下走經村屋抵達馬草壟路。
上水華山: 上水華山成香港半日遊好去處
第一個高點為松山,往前行10分鐘內左面的晨運後花園,往下走2分鐘浮沙碎石路可近距離看到邊長十米以上的皇家香港軍團。 皇家香港軍團軍徽為拉丁文Nulli Secundus in Oriente (Second to None in Orient)。 在1854年5月因克里米亞戰爭成立,以志願人士填補到海外的英兵,不少名人如都爹利、張奧偉爵士及鄧梓峰等都曾參與。 二戰時接受本地華人參與,皇家義勇軍為數約700人參與香港保衛戰。 1995年皇家香港軍團解散,義工定期補色令華山上的軍徽保持至今。
上水華山: 上水華山
上水與粉嶺、打鼓嶺和沙頭角同屬於1979年成立的北區行政區。 上水發展主要是在港鐵上水站一帶的市中心,由附近屋邨前往鐵路車站一般都在15分鐘步行時間內。 上水華山 雖然現在上水已經發展成為新市鎮,但由於石湖墟鄰近鐵路車站及巴士總站,所以並沒有因為發展而衰落,人流反而更多。 尤其自由行政策後,經常有自由行旅客和水貨客往來上水及深圳購買日用品和走運水貨。
上水華山: 華山 Wa Shan
初段一路往上,至中段就有起起伏伏,因此又名香港萬里長城。 每到秋冬日子,上水華山沿路大量芒草歡迎遊客。 華山又是電單車及吉普車愛好者的朝聖地,加上視野遼闊,紅花嶺、羅湖、屏風山、皇后山都在四周。 小休過後,沿路右方看到大嶺靶場之際,道路左方會出現兩舊大石,分別被寫上綠悠山及北望神州,眼利的話可見深圳近千米高的梧桐山。
上水華山: 上水站 新界華山行山路線 (附圖文介紹)
採訪當日密雲,廣播電視發射塔的頂端若隱若現,神秘感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有力氣的話可走到犀牛望月,難度不高。 由於鄰近上水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上水新市鎮。
反之,對在它身後鮮為人知的「壁畫村」更添興趣。 上水華山 壁畫村不知何時何年何月開始,各家各戶都把自己的房子畫上壁畫,各有特色,各有風格。 上水華山 除了房屋外,沿途石屎路也繪有畫作,就算是長枱、長椅也不例外,連棄置雪櫃也有畫作,變成情深留言雪櫃。 真的很佩服藝術家們的創作,香港竟然有一條這樣的村落。
上水華山: D5 萬里長城打咚咚
因從高處望向山峰時可清楚見到連綿山脈及山路,因被稱為「港版萬里長城」。 華山軍路原為前駐港英軍管轄的邊防要塞,連接多個山脈,所以有不同斜度的路段,又陡又窄。 繼續沿山脊走,左邊望見一大片草地,便是粉嶺練靶場,供解放軍作實彈練習。
上水華山: 上水行山路線|華山賞芒草海看日落 香港萬里長城
大石刻有「北望神州」四個字,因而得名成為華山的路標,背面是深圳的全景。 打鼓嶺禾徑山(KK088949) – 可沿坪原路步行至坪輋路,乘搭九巴路線79K號返回上水廣場,步行前往港鐵上水站。 軍徽保存良好,色彩仍相當鮮艷,又是一個打卡的好位置。 陸永恩(Vivien)有逾10年行山經驗,擁有山藝教練資格,在公在私,她每星期也會行山2至3次。 她認為享受登山之樂,不一定要攀上高峰,挑戰極限,在自己居所附近行一趟短程路線,也別有一番樂趣。
上水華山: 交通
這條被康文署以「形似萬里長城」介紹,絕對稱得上是合家歡的路線。 上水華山2025 上水是香港最北端的已發展區,位於深圳河以南,雞公嶺以北,東面連接粉嶺平原,西面毗鄰元朗區及落馬洲,與中國深圳連接。 位於上水西北部的羅湖及北部的文錦渡是往中國內地的主要通道。 上水與粉嶺、沙頭角、打鼓嶺組成了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 在「北望神州」大石繼續行往整段路線的最高點——位於海拔165米的犀牛望月。
經過華山下再去河上鄉食美味的豆腐花, 回程遊梧桐河經龍… 下車向貨倉路口進發,未幾便來到一小片竹林,便開始進入山徑。 是次走的全是水泥路,路況非常容易,穿對舒適的波鞋即可。 來到一片小樹林,右邊有條小路往後轉上今天第一座山,杉山。 此處景觀開揚,加上涼風吹送,實在讓人捨不得離去。
上水華山: 上水華山 路線攻略
一開始不久,路已經很斜,但兩旁的景色尚算不錯,芒草隨處可見。 行了不久,來到第一個山頂,應該是杉山,兩旁長滿了高大的灌木。 繼續沿山脊行,兩旁的芒草長得越來越高,比人還要高。 碑上四邊刻有「道光己亥」、「維嶽降神」、「道光己亥」、「降雨興雲之神」。
上水華山: 行山小記 – 上水華山
根據政府新聞公報二月資料,大嶺靶場除了星期日外,一至六也有機會作射擊練習,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9時,因此要「征服華山」前,先查清時間免生意外。 上水華山 建於山頂的求雨碑,據說立於道光年間(1820至1850年),至今約二百年歷史。 杉山、華山與松山由一道舊軍車路貫穿,遊人可分別經由虎地坳或坪輋路登遊三山。 在虎地坳公廁下車後,過對面馬路便是起點,沿著斜坡向上走,在分叉口轉左,便開始往華山的路。
射擊練習區懸掛紅旗或紅燈時,切勿進入射擊練習區及靶場範圍。 根據2021年11月資料,周六及周日不設射擊練習。 華山位於上水,華山行山路線原是前駐港英軍管轄的邊防要塞,連接多個山脈,行山路線將連走華山、杉山以及犀牛望月多個山峰,當中有不同斜度的路段。
上水華山: 華山行山路線【前往方法】
在虎地坳公廁出發,到對面馬路起步上山,初段平坦且兩旁都有樹蔭,向右望可欣賞梧桐河一帶的風景。 由起步點行約50分鐘,便到達第1個checkpoint:華山。 Vivien表示,華山又稱為「大嶺」,與杉山及松山等多個山峰連接起來,組成連綿山脈,因而被山友形容為「萬里長城」。 有時間可先到坪輋壁畫村欣賞廢物利用及手工藝術,原路折返經坪輋路再登華山賞芒草,時間上及賞日落方面較理想。 上水華山又名大嶺,由於大嶺靶場位於山腳,出發前網上查看政府新聞公報,網頁會列出下個月射擊練習日子。
上水華山: 12 上水華山(萬里長城)
沿路有不少「民間設施」,令同行友人大開眼界。 上水華山2025 由海拔20米起步,慢慢爬升至杉山,便會「四上五落」,部份路段斜度不低,若在下雨或潮濕情況,更考驗行山鞋的抓地力。 說的不是五岳之一的華山,而是「上水華山軍路」的華山。 風景開揚下,可以邊望到香港的梧桐河,邊北望神州高聳入雲深圳的梧桐山,避開鬧市的人流,一樂也。
上水華山: MTR Lo Wu Station Hong Kong 香港MTR 東鉄線羅湖駅
到虎地坳,可於上水站轉乘73K巴士,於虎地坳站下車,便可直達山腳起步。 不介意走路,也可以由上水徒步到虎地坳,需時大約半小時。 穿過兩個大型貨倉,來到一個分叉口,轉左就是往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