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會導致體重下降,消化道的瘺管、腹瀉、藥物和營養素的交互作用、酵素消耗和肌肉萎縮也都會造成體重下降[3]。 其他原因有疾病、代謝改變、激素改變、藥物或是其他治療的影響、或是因為疾病或是治療造成的食欲減退[1][2][3][7][8][9]。 營養不良會導致體重下降,消化道的瘘管、腹瀉、藥物和營養素的交互作用、酵素消耗和肌肉萎縮也都會造成體重下降[3]。 台南市立醫院家醫科盧泰潤醫師表示,不論是減重、生活調整,一般正常的體重下降,每周約為0.5~1公斤,超過則可能有異常疑慮,原因可能包括減重不當、疾病等,因此執行減重計畫時,也建議先留意原本體重。 值得注意的是,當在進行體重控制時,如果此時剛好身體出現問題,可能隱藏在減重的外表下,讓人誤以為減重有成效。 非刻意的體重下降可能是因為體脂肪的減少、體內體液的減少、肌肉萎縮(英语:muscle atrophy)、或是這些原因組合引起的[1][2]。
住院病患中有高比例(10-60%)也有營養不良的風險,和住在看護中心中的比例相近[5]。 不過根據統計,將近40%的體重減輕查不出確定原因,有些可能是老化過程的一部份,有些則可能是疾病的初期以致表現不明,因此定期的追蹤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造成體重減輕的原因很多,以生理上的疾病最為常見,而心理上的疾病、隱藏性的感染症,也是需要列入考慮的可能原因。 有別於常見藥物,營養補充品有多種不同味道和款式,例如是奶昔、果汁、乳酪、奶粉、甜品等,能夠為患者提供蛋白質、維他命、礦物質等所需營養素,增進食慾的同時,減緩體重減輕速度。 一旦你在沒有刻意運動或節食的情況下,體重出現類似變化,又或者是伴隨其他不適如氣促、咳嗽、胸悶等症狀的話,就應該盡早求醫並接受詳細檢查。
體重下降定義: 糖尿病檢查可別漏了「糖化白蛋白」 GA值跟糖化血色素有關嗎?
因為她認為只要吃多於某份量的食物便一定會引發胃痛,所以自我界定了標準,嚴格規範自己的飲食份量,更不聽其他人的勸說。 同時,肥胖會令「壞」膽固醇升高及降低「好」膽固醇,更會誘發胰島素抗阻,令血糖過高,從而形成2型糖尿病。 「卡路里」是熱量的量度單位,一個「卡路里」就是要將一克水的溫度提升攝氏一度所需的熱量。 體重下降定義2025 食物提供的熱量則多以「千卡」計算(一個「千卡」相等於1000個「卡路里」)。
- 非刻意的體重下降可能是因為體脂肪的減少、體內體液的減少、肌肉萎縮(英语:muscle atrophy)、或是這些原因組合引起的[1][2]。
- 在治療恩恩的過程中,我了解到雖然每位病人的病徵可能十分相似,但引致發病的原因則不盡相同。
- 絕望、失去身份、缺乏社會互動或是精神上的痛苦都可能導致憂鬱症,也會和營養攝取的減少有關,也會造成疲勞[3]。
- 而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長者進食量減少、體重減輕,並且無法獲得足夠的營養。
體重不足最常見的原因是進食過少食物引致的營養不良,佔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地區個案的50%,疾病使營養不良惡化,能治癒的疾病如腹瀉也可能致命。 藥物影響:藥物濫用、酒精成癮也可能是造成體重直落的原因,另外,部分癲癇用藥、含有毛地黃或利尿劑的藥物,或是長期使用瀉劑等藥物時,都可能因藥物副作用造成食慾不振、吸收不良而導致體重減輕。 幾種腸胃道的腫瘤或潰瘍都會導致發炎、吸收不良及食慾不振等問題,進而導致體重下降。 口腔癌、食道癌、鼻咽癌等癌症也會讓人吞嚥困難,導致體重減輕。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也就是說體內的免疫系統失常,開始攻擊體內各個組織器官,包括關節。
體重下降定義: 健康 熱門新聞
現代人工作及生活壓力大,三餐時間不固定,營養也不均衡。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顏正中表示,最簡單檢查身體健康的方式就是勤量體重,體重減輕在醫學上的定義為「非自願性的」,體重減輕是一種外顯症狀。 民眾應多留意身體發出的警訊,還有許多疾病可能造成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若發現異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包括慢性消化性潰瘍、發炎性大腸疾病、慢性胰臟炎、食道狹窄、肝炎、及肝硬化等疾病,皆可能造成體重下降。 提起體重控制,很多人都會覺得難以掌握,不過體重問題的主要成因其實很簡單:熱量的吸收大於付出,以致失衡。 體重不足是骨質疏鬆症的其中一個已知風險因素[2],患者多數不察覺危險而繼續進行高危活動[3][4],在第一次骨折後創傷已無法完全復元。 過重、肥胖與各種疾病關係密切,特別是中央肥胖,即所謂頂著「大肚腩」的人,患上高血壓、高膽固醇、心腦血管病和癌症等的風險相對增加,死亡率也較高。
體重下降定義: 健康雲
不過盧泰潤醫師也表示,發現體重不明下降,重要的是找出真正的原因,即便是癌症,現在醫療發達,能痊癒、穩定控制疾病的機率也相當高,因此重要的是發現體重減輕時該如何應對。 ▲醫師呼籲,體重減輕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病症,卻也是最容易自我檢視身體健康的方式之一。 (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體重下降定義: 人們談論肥胖時常常提到「卡路里」,究竟它是什麼?
手術復原初期的營養是手術後加速康復計劃(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protocol)的一部份。 計劃也會包括手術前24小時的糖類增補(英语:carbohydrate loading),不過還沒有證據說明手術前的營養調整有顯著的影響[12]。 此外,營養不良會造成維生素或是其他營養素不足,或是維生素無法活化,這樣會容易罹患其他的疾病,例如压疮[5]。 絕望、失去身份、缺乏社會互動或是精神上的痛苦都可能導致憂鬱症,也會和營養攝取的減少有關,也會造成疲勞[3]。 計劃也會包括手術前24小時的糖類增補(英語:carbohydrate loading),不過還沒有證據說明手術前的營養調整有顯著的影響[12]。 此外,營養不良會造成維生素或是其他營養素不足,或是維生素無法活化,這樣會容易罹患其他的疾病,例如壓瘡[5]。
體重下降定義: 體重下降速度多快須注意?醫師整理體重減輕10原因,2成源自癌症!
詢問病史沒有長期用藥,但有抽菸病史,平時應酬多大餐也會飲酒。 安排檢查後發現糞便有潛血反應,轉診至消化內科進一步安排大腸直腸鏡檢查,發現有約1公分的息肉。 顏正中強調,體重減輕是很容易被忽略的病症,只要能夠時常注意自己的飲食均衡,配合適度運動習慣,不菸不酒,並時常量測體重。 如果有持續體重減輕的情形,應馬上就醫,才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標。 若人體代謝及運動所消耗的能量比其從食物或是其他來源所得到的能量要少,體重就會下降。
體重下降定義: 疾病百科
柳朋馳醫生表示,體重會隨著個人的飲食習慣與健康狀態而出現小幅波動,這屬於正常的現象,但若莫名的體重下降值得注意了! 體重下降定義2025 柳醫生進一步說明,若半年內莫名變瘦幅度超過5%,在臨床上就算是有意義的體重減輕,稱為「非自願性體重下降」,可能是生理疾病或情緒障礙所引起,建議應該積極就診檢查。 以下療日子請雙和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敬睿分享,體重下降速度多快要小心,以及體重無故變輕有哪些原因。 體重下降定義 體重下降最害怕聽到的想必就是癌症,如前述所提到的,癌症占體重減輕原因當中約20%,約五人就有一人是罹患癌症。 幾種腸胃道的腫瘤或潰瘍都可能導致發炎、吸收不良及食慾不振等問題,進而造成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定義: 體重異常減輕?很可能是這些疾病引起的
亞洲糖尿病基金會一直透過公眾教育、醫療援助,致力幫助糖尿病人士。 體重不足指一個人的體重低於健康水準,通常以身高體重指數(BMI)作指標,BMI低於18.5屬於體重不足[1]。 醫學上體重不足的定義,未必適用於其他方面(如作為吸引力的指標)。 正當納悶之際,恩恩的爸爸向我補充,她四個月前參加了成長營計劃,當中營規要求營友要吃掉整個飯盒,不可以浪費食物。 體重下降定義2025 由於恩恩是個十分聽話的孩子,從來不敢違抗任何規則,所以在整個活動當中,她即使胃痛也堅持吃完所有的飯菜。 可是,她回家後便開始大大減低食量,即使父母堅持也從來不會食多於半份餐的份量。
體重下降定義: 熱量攝取
新竹安慎健康管理中心提醒您,若在6個月內體重下降至少5%或4.5公斤以上,建議您做個健康檢查,找出體重減輕的真實原因,方能對症下藥。 舉例來說,癌症常用的化療是根據患者的體重及身高,即身體質量指數 (BMI) 來擬定每次療程所需的藥物劑量。 一旦患者的體重持續下降,有可能增加用藥難度,一來降低治療效果,二來亦會令療程拖長或延遲,影響康復進度。 任何細胞都依賴吸收葡萄糖(Glucose)來成長和生存,而癌細胞需要的能量,更是正常細胞的 10 體重下降定義2025 倍以上,導致身體會比平常消耗更多卡路里。
體重下降定義: 體重不足
若未刻意執行減重計畫,體重卻在6個月內明顯下降5%以上,即可視為病態型的體重下降,可能罹患了某些疾病。 據統計,約有6成與慢性疾病有關,約2成與癌症有關,約1成與精神疾病有關,剩下1成原因不明。 目前已有廣泛研究探討肥胖對健康的影響,顯示死亡率會隨肥胖程度增加而上升。 肥胖亦會增加患上一些慢性疾病的風險,包括高血壓、心臟病、高膽固醇、糖尿病、腦血管病、膽囊病、骨關節炎、睡眠窒息症和部分癌症(如乳癌、前列腺癌、結腸直腸癌及子宮內膜癌)。 身體的基本新陳代謝功能,如心跳、呼吸和調節體溫等,以及日常的體能活動,均會消耗熱量。 日常生活若缺乏運動,將會減低身體熱量的支出,增加肥胖的風險。
體重下降定義: 體重半年降5%需檢查!醫:約五人就有一人是罹癌
甲狀腺位於喉嚨下方,掌管著身體的代謝速度,如果甲狀腺素分泌過多,代謝過快就會形成甲亢,太慢則會形成甲衰。 除了體重下降外,甲狀腺亢進較常見的症狀還有心悸、手發抖、流汗、緊張、失眠等。 體重會隨著我們的生活習慣起起伏伏,有時吃多了或吃錯東西腹瀉,都會讓體重產生些微波動,但一般上體重差異最多在1-2公斤。
體重下降定義: 原因
治療效果上的問題或是復原期間出現的情形可能會造成進一步的體重下降,因此產生惡性循環[1]。 當我走到恩恩的床邊準備跟她談話時,她正在吃飯,但就跟其他厭食症病人一樣,她的餐盤上留下了許多食物。 不同的是,她剩下的主要是卡路里和脂肪含量較低的蔬菜和白飯,肉類則全部吃光了。 恩恩也表示自己並不怕體重增長,也沒有減肥或計算卡路里的目標。 護士也說到,恩恩跟其他厭食症病人不一樣,不但沒有嘗試吐出或收起食物,也沒有偷偷做運動去阻止體重增長。 此外,她們留意到恩恩說話時從來都沒有眼神交流,也很少流露出表情,入院以來更從沒有和其他院友聊天。
體重下降定義: 體重莫名遽降 減肥時也別輕忽
無法進食的原因有:意識減弱或混亂、因為手部或手臂的身體問題所影響、其他影響吞嚥或咀嚼的身體問題、飲食限制也可能是治療或調查的一部分。 缺乏食物可能是因為貧窮、不易購買或烹調、或是膳食的品質不佳。 在整合了恩恩、護士以及爸爸的資訊後,我了解到原來恩恩所患上的並不是厭食症,而是未特定飲食失調症。 她的自閉症光譜的特質也在她的病情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恩恩在飲食上過度遵守規則以及欠缺彈性,堅持自己一定要進食少於特定份量,導致體重在短期內急劇下降,需要入院治療。
這會造成厭食性惡病質綜合徵(anorexia cachexia 體重下降定義2025 syndrome,簡稱ACS),而且無法靠額外的營養或是膳食補充劑來改善。 厭食性惡病質綜合徵造成的體重下降症狀包括嚴重的肌肉流失、沒有胃口、吃了少量食物後就覺得飽足、恶心、貧血、虛弱及疲倦[3]。 若一些疾病進展(英語:progressive disease)較嚴重的階段,身體的代謝可能會發生變化,即使攝取了足夠的營養,身體無法利用,因此造成體重的下降。 厭食性惡病質綜合徵造成的體重下降症狀包括嚴重的肌肉流失、沒有胃口、吃了少量食物後就覺得飽足、噁心、貧血、虛弱及疲倦[3]。 非刻意的體重下降可能是因為個人攝取的營養比所需的營養或能量要少(一般會稱為營養不良)。 其他原因有疾病、代謝改變、激素改變、藥物或是其他治療的影響、或是因為疾病或是治療造成的食慾減退[1][2][3][7][8][9]。
體重下降定義: 體重下降
體重下降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所造成、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影響,不過也可能是有意調整下的結果,調整的原因可能是要改善實際超重或肥胖,也有可能是自認超重或肥胖而進行調整。 若不是因為運動,也不是因為減少熱量攝取,而出現沒有原因的體重下降,會稱為惡病體質,可能是嚴重疾病的症狀。 顏正中醫師進一步提到,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例如在6個月內體重減輕至少5%或4.5公斤以上),就需要好好注意。 統計上來說,導致體重減輕的可能原因包括惡性腫瘤、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亢進、糖尿病等)、慢性感染症、腸胃道疾病、老年因素的營養不良都很常見。 顏正中醫師舉例,門診遇過一位50多歲的中年男性病人,因為體重3個月來減輕5公斤而前來就診。
體重下降定義: 生薑削皮塗腋下治狐臭? 醫師告訴你「狐臭」如何治療
慢性胰臟炎患者往往會出現體重迅速下降的情形,因為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的消化酶,無法有效消化脂肪和蛋白質,在吃完高油脂食物後,可能出現胃痛、油膩的糞便、腹瀉或噁心等症狀。 像貧窮、社會隔離、無法取得食物或是無法調理食物等社會因素也會造成 非刻意的體重下降,在年長者身上較容易看到[16]。 營養攝取也可能會受到文化、家庭、信仰或是飲食習慣所影響[3]。 盧泰潤醫師建議,民眾若有發現自己體重不明原因下降,可先量測體重並記錄。 體重下降定義2025 若有疑慮,建議可先前往各大醫院的家醫科檢查,作為第一道防線找出可能原因,再更進一步轉診至相關科別,如風濕免疫科、血液腫瘤科等,後續再做更進一步的檢查及治療。
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會造成患者食慾不振、營養不良,導致體重下降。 體重急速下降、頻尿等是糖尿病的常見症狀,其實糖尿病發病初期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除非做健康檢查,否則不易發現。 到了後期病情加重,血糖會逐漸升高,並且出現頻尿、口渴、飢餓、疲勞、視力模糊等症狀。 體重下降定義2025 食慾不振是憂鬱症常見的臨床症狀,患者甚至沒有注意到體重已經明顯下降,因為他們已經深陷在憂鬱中。 常見症狀還包括胸悶、心悸、頭痛、失眠、對任何事物失去興趣,甚至覺得絕望與無助。
若是體重已較六個月前的體重輕10%[1][3],或是比上個月的體重輕5%[4],可能就有健康上的問題。 不過若是身體虛弱的老人,即使是體重減輕沒有上述的那麼多,都需要格外注意[6]。 體重下降定義 非刻意的體重下降可能是因為體脂肪的減少、體內體液的減少、肌肉萎縮(英語:muscle atrophy)、或是這些原因組合引起的[1][2]。 自然老化:年長者身體機能退化也可能是體重變輕的原因,像是因味覺、嗅覺退化而導致食慾不振、減少進食;或是因為腸胃功能退化,導致消化、吸收能力大不如前,也會導致營養攝取不足而出現體重減輕的現象。 其他可能原因包括肝衰竭、腎衰竭、心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末期,另外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肺結核等也是體重下降的常見病因。 對不少人來說,體重減輕是件值得開心的事,但若是沒有刻意減肥或節食,體重卻莫名下降了好幾公斤,恐怕就得特別留意,可能是疾病、身體出狀況的早期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