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網友在臉書表示,自己早上燉了一鍋雞湯後,請室友出門時順手幫忙冰,室友很萌的問說「整鍋冰進去嗎」,最後也真的把「電鍋本體」也一起放進冰箱,讓她起床一看傻眼狂笑「第一次發現有人可以那麼天兵耶」。 第2款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檢舉,處新臺幣3000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並得令其限期改善或履行義務、職務;屆期不改善或不履行者,得連續處罰。 樓上噪音報警2025 樓上噪音報警2025 大部分的縣市,所有區域10點後都禁止上述及其他特定行為(如唱卡拉OK)[11],若違反可以按次處以罰鍰[12]。 這兩個社團都為私密社團,互動性很好,大家都是苦主,不會事不關己的叫你忍一忍、退一步什麼的,而是真正提供了解決之道。
- 遇到可以溝通的樓上住戶,倒還可以過得去,遇到這個奇葩的樓上住戶,也真的只能步步升級,將他們的黑暗面,讓更多人知道,再透過公權力的方式處理,一味的隱忍,根本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到您,若有更好的方法,在底下留言,給更多需要的人。
- 這個階段開始,彼此的關係正式走向對立面,治標不治本,但確是最重要的,關係到後面的主任委員與警察、法官自由心証(朋友有走到這階段)快速的進入狀況,我光是半夜打給守衛不下二十多次了。
- 警方重申,絕不容忍任何黑社會不法活動,會一直採取果斷及嚴厲的執法行動杜絕相關罪行,以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財產。
- 原PO無奈地說,「總之我能試過的方法都試了,我現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該住戶仍持續發出噪音」,雖然管委會也盡力幫忙勸導,但鄰居不聽的話大家也拿他沒轍,其他住戶只能默默忍受。
- 一般而言,所有的家居噪音投訴由警務處負責,市民可以直接致電各區警署,或透過警方的電子報案室進行投訴。
對於其他公眾地方的環境噪音,你於任何時間均可作出噪音投訴,法例沒有明確分貝限制,是否造成滋擾,由警方判斷。 噪音滋擾是不少人的經歷,很多時住戶都怕噪音投訴無用,寧願啞忍,殊不知其實《噪音管制條例》對鄰居和地盤噪音有明確指引,違例者可遭檢控! 千居整理出香港最常見的噪音滋擾及噪音投訴方法,教你精明處理噪音滋擾,盤點最有效的噪音投訴方法,讓你的耳根重拾清靜。
樓上噪音報警: 解決樓上噪音臉書私密社團
這個問題在我法律服務的過程中滿多人詢問的,也有朋友詢問我,但是這個問題~~非常難解,只能說遇到惡鄰居真的很衰。 可以向環保局檢舉,請稽查人員到噪音現場檢測噪音,只要超出標準,又勸導不聽,環保局可依法裁罰。 但是這有一個缺點,就是很難掌握噪音時間,環保局沒有警察那麼有行動力,所以等他來了可能噪音也沒了。 另外,也可向警方報案,只要符合取締要件,警察會依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裁罰,最高可裁處鄰居6千元罰鍰。
住宅消保會創會理事長吳翃毅表示,其實對抗噪音主要有三種方式,可供民眾參考。 「我知自己唔啱,但我唔想只做受害一方。」她於是每晚不定時以木棍敲打天花,結果遭對方反投訴,雙方最終和解。 如果您想取得某些法律事宜的詳盡資訊,或尋求進一步法律協助,請諮詢律師。 樓上噪音報警2025 對此,YouTuber「Owen蔗糖男」今(4)日上架的影片中透露,小茉的財力更勝老高。
樓上噪音報警: 晚上10點之後、之前的噪音如何處理?
噪音滋擾屬刑事罪行,檢控權由警方和環保署所擁有,除非事發嚴重,一般而言,警方和環保署多數用協調、勸喻的方法,以達致減噪的目的。 一般而言,所有的家居噪音投訴由警務處負責,市民可以直接致電各區警署,或透過警方的電子報案室進行投訴。 不過,如果有關人士屢勸不改,或者管理公司希望息事寧人,態度不夠強硬,導致問題無法改善,就需要採取最後手段。 「開機」進行大型裝修,如全屋裝修時要進行的「全爆裝修」工程,產生的噪音分貝較高,故可進行的時間會較短。 打起官司曠日廢時,吳翃毅建議,盡量不要走到這一步,不過倘若真的忍無可忍,除了錄影蒐證外,倘若因受到噪音影響,導致無法睡眠,甚至精神緊張、躁鬱等,建議看醫生並開立證明,作為求償依據。
- 噪音滋擾屬刑事罪行,檢控權由警方和環保署所擁有,除非事發嚴重,一般而言,警方和環保署多數用協調、勸喻的方法,以達致減噪的目的。
- 以上兩者(1及2)的分別,在於 第4條 管制於下午11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於公眾假日的所有噪音來源; 第5條 則不論晝夜,管制個別噪音來源,例如樂器、空調設備、動物、雀鳥,或擺賣叫喊聲。
-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2條,俗稱「惡鄰條款」,住戶可以透過蒐證、開會表決、3個月的勸導期,鄰居惡劣行為若沒有改善,可訴請法院強制遷離。
- 業界應該恰當選擇及妥善維修商用處所的空調及通風系統,確保這些通風系統沒有發出不必要的噪音,以達到法例的要求。
- 如果鄰居有飼養寵物,而寵物經常不受控地不斷吠叫,根據法例規定,只要住所內的動物發出擾人的噪音,不論白晝夜間,即屬違法,鄰居或遭檢控。
- 另外在實務上,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舉證,除了拿分貝儀錄影外,也有判決採信警察局報案相關處理資料,受長期噪音致失眠的醫療收據。
即使公契默許飼養寵物,但如果寵物對鄰居構成嚴重滋擾,有住客就寵物噪音作出投訴,管理公司亦可向法庭申請禁制令。 在住宅樓宇中單靠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板一般並不能提供足夠的撞擊隔音效能;因此我們建議於新建住宅樓宇或現有住宅單位裝修時,在樓板上加鋪一層由橡膠或其他相若的環保物料製成的彈性隔音墊,以減低由日常活動產生的撞擊噪音。 這除可加強在私隱方面的保障,亦可避免對樓下鄰居造成噪音滋擾,容許住戶進行正常的日常活動。 好不容易買房住進新家,卻遇到樓上鄰居小孩經常跑跳、吵鬧,或是隔壁住戶喜歡與朋友喝酒、深夜喧嘩,被惡鄰居吵得不得安寧,到底該如何處理? 專家建議先錄影、錄音蒐證,請管委會出面處理,若未改善,可向警察機關或環保局檢舉,也可提出民事訴訟,訴訴中透過舉證或聲請鑑定,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樓上噪音報警: 業主與租客
然而,在任何時間,只要因進行任何娛樂活動而發出擾人的噪音,均有機會遭受檢控。 如果鄰居有飼養寵物,而寵物經常不受控地不斷吠叫,根據法例規定,只要住所內的動物發出擾人的噪音,不論白晝夜間,即屬違法,鄰居或遭檢控。 如果樓上樓下只是用小型電鑽鑽牆,這種工程就歸類為「使用手提機械用具進行小型裝修」,可進行時間會延至晚上 11 點。 換言之,樓上樓下如果間歇性突然夜晚晚 10 點鑽牆,雖然擾人清夢,但未必即屬違法。 家居噪音泛指所有由住所內發出的噪音,例如鄰居裝修噪音、寵物叫聲、開 樓上噪音報警 party 時的喧嘩、太大聲的音樂,或家電運作(如分體式冷氣)時的噪音等。 吳翃毅提醒,實務經驗上,其實無論打給警察、環保局,通常到場以後,施工單位或者噪音製造來源也就停止了,在毫無證據下,也難以開罰,所以最好還是「靠自己」。
之前一直不知道怎麼處理樓上噪音問題,只要一回到家,壓力都會非常的大,假日更是拆房式的超大聲,漸漸的,對聲音也敏感了起來,一點聲音就驚醒起來,免疫系統失調,也長了的大片類似尋麻疹的症狀。 另外也可以利用Google 翻譯小姐把想對樓上住戶說的話錄下來,放到天花板上播給他們聽,廁所的管路是相通的,可以讓樓上住戶了解樓下是有住人的,能起到一點作用。 工商業噪音泛指工業、商用處所等地方,在日常營運中發出的噪音,例如食肆通風系統、水泵系統、車房維修汽車工作、酒吧音樂聲、演唱會音響等。 樓上噪音報警 如果你曾經受「大平賣、大平賣、十蚊三份、十蚊三份」的叫賣聲、廣場舞的音樂聲、街邊泊車的防盜誤鳴聲,亦即叫賣、集會、警報系統等噪音所滋擾,你可向警方作出噪音投訴。
樓上噪音報警: 【第三類】公眾地方噪音罰則 + 投訴方法
以上兩者(1及2)的分別,在於 第4條 管制於下午11時至翌日上午7時,或於公眾假日的所有噪音來源; 第5條 則不論晝夜,管制個別噪音來源,例如樂器、空調設備、動物、雀鳥,或擺賣叫喊聲。 曾被社群網站票選評比全台最爛大學宿舍的嘉義大學民雄校區宿舍,嘉義大學在獲教育部補助及自籌款共近億元,於暑假期間進行大改造,預計在8月下旬完成綠園一舍寢室及廊道空間等整修工程,打造共享、共居與共學「共學院落」,擺脫最爛宿舍汙名。 特別被列出的場所(下稱特別場所)有工廠(場)、娛樂場所、營業場所、營建工程、擴音設施,還有其他經主管機關公告[4]的場所、工程及設施[5](如風力發電機組),另外特定行為[6]也受到管制,例如放鞭炮、廟會、餐飲、印刷等。 這個階段開始,彼此的關係正式走向對立面,治標不治本,但確是最重要的,關係到後面的主任委員與警察、法官自由心証(朋友有走到這階段)快速的進入狀況,我光是半夜打給守衛不下二十多次了。
樓上噪音報警: 【第四類】工商業噪音罰則 + 投訴方法
劉韋德表示,「蒐證是重點」,當鄰居製造噪音時,建議可以用專業器材,以每隔幾分鐘、分次錄影的方式,拍下場景及當下時間,證據蒐集齊全,才有助於後續處理。 方法三:請縣市政府環保局等主管機關,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制止住戶發生喧囂、振動的行為,若未改善,可開罰最重15000元,並限期改善,屆期若仍不改善,可連續開罰。 因此建議民眾不論是無法忍受噪音要提告,或避免遭惡鄰居誣指製造噪音,可以自備錄影機或具錄影、錄音功能的手機,錄下爭議過程做為證據,且錄影的畫面需顯示時間。
樓上噪音報警: 寵物叫聲噪音限制
後來原PO乾脆向環保署陳情,人員則回應這不在他們管轄範疇,需要原PO自己找員警處理,因此,他最後只好打電話報警,警方2度到鄰居家規勸,最後並沒有做出開罰,所以鄰居依舊繼續放任小孩跑跳。 法官調閱警方工作記錄簿,發現員警記載「疑似在裝潢引發噪音」,但處理時未發現,也沒有查訪其他鄰居是否聽到噪音。 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2條,俗稱「惡鄰條款」,住戶可以透過蒐證、開會表決、3個月的勸導期,鄰居惡劣行為若沒有改善,可訴請法院強制遷離。 以上兩個小方法是針對己溝通三分情的樓上住戶,如果還是無法理解與注意到些許的聲音對樓下來講是很大的聲音,甚至會形成一種共振效應,這個方法是讓他們感同身受,身教大於言行的方式。 山姆的朋友傳授一些循序漸進處理樓上住戶吵雜的流程,可以處理七~八成可以溝通相互理解的樓上鄰居,也比較不會一下子將彼此的關係上升為『對立面』。 剩下一些比較奇葩的樓上住戶,只能透過法治的方法了,因為有前面流程的先行程序,如果彼此真走上訴訟路徑,法官會考量你己尋求多面方救濟方法而無所改善的自由心証下,勝算是蠻高的,接下來,為大家播放『中年SAM的奇幻旅程』。
樓上噪音報警: 樓上住戶發出噪音怎麼辦?
聖誕、新年、周末等假日期間,不少人都喜歡邀請大班朋友到家中相聚,開 party 談笑風生、睇戲、播歌、打牌、卡拉OK等消遣活動,都會發出喧鬧聲。 在任何時間,只要因進行任何遊戲或消而發出擾人的噪音,均有機會遭受檢控。 家居噪音泛指所有由住所內發出的噪音,例如鄰居裝修噪音、寵物叫聲、開 party 時喧嘩、播音樂太大聲,或家電運作(如分體式冷氣)時的噪音等。 聖誕、新年、周末等假日期間,不少人都喜歡邀請大班朋友到家中相聚,開 party 談笑風生、睇戲,又或者是進行播歌、打牌、卡拉OK等消遣活動,並且發出喧鬧聲。
樓上噪音報警: 鄰居噪音投訴方法
倘若噪音是由人或動物發出的,時常因不持續性的發出聲響,或難以測量,卻已經影響居家生活安寧,就可請警察處理,依「社會秩序維護法」,最高可處6千元罰緩。 警方重申,絕不容忍任何黑社會不法活動,會一直採取果斷及嚴厲的執法行動杜絕相關罪行,以保障市民大眾的生命財產。 同時,警方亦作出呼籲,任何人或商戶如被不法份子收取保護費或滋擾,應立即向警方舉報。
樓上噪音報警: 留言列表
但主委也不敢到12樓問候,只好打電話報警處理,警方仔細一查,發現幫派來自高雄旗山,而哥哥也理直氣壯回應,「我們來玩啊,來度假啊,這我妹妹的房子啊」,最後真相大白,原來就是因為樓上太吵又不聽勸,哥哥才想到用「惡勢力入侵法」解決。 不過這方法立即奏效,高仁和透露,每當小孩不小心發出噪音,樓上還送禮物給樓下。 蔣姓婦人不滿樓上的陳姓鄰居製造噪音,三度報警處理,但員警前來都未發現。 陳認為蔣婦藉此滋擾,控告蔣婦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中的「藉端滋擾住戶」及誣告。 樓上噪音報警2025 但法官認為只有陳的單一說法,無其他證據證明蔣婦滋擾和誣告,因此裁定不罰。
樓上噪音報警: 噪音處理辦法流程
住用處所或公眾地方發出的噪音,包括源自住用處所內的電視機、冷氣機或狗隻等的噪音,以及源自公眾地方的收音機、小販或揚聲器等的噪音。 原PO無奈地說,「總之我能試過的方法都試了,我現在打這篇文章的當下,該住戶仍持續發出噪音」,雖然管委會也盡力幫忙勸導,但鄰居不聽的話大家也拿他沒轍,其他住戶只能默默忍受。 另外也須注意:若只是當事人以錄音器材側錄其住處所聽聞之噪音,而不是請公司來監測的話,法院可能會認為無法僅憑其側錄之光碟即可認定系爭噪音確係被告所製造,然原告使用之錄音器材之錄音成效與現場音量是否相符、靈敏度為何亦有疑義,也無法確認。 樓上噪音報警 第5項:住戶違反前四項規定時,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予制止或按規約處理,經制止而不遵從者,得報請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理。
不可施工時間平日22:00~08:00,例假日或國定假日除了22:00~08:00以外,12:00~14:00也不可施工,避免影響鄰居居住品質。 所以倘若遇到鄰居或公共工程在非規定時間內施工擾鄰,即可提出檢舉。 吳翃毅說,依照實務經驗,各縣市政府訂的噪音管制標準不太一樣,以新北市來說,一般住宅區是屬第二類,如果是住商混合區是屬第三類,在管制區內如有工程需要施工,需在規定時間內。 隨著外送行業的興起,叫外賣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的方式之一,一名女大生17日表示,她因為吃膩了學校餐廳改叫外送,但外送員抵達時她還沒下課,因此傳訊告知對方,先到一旁的休息區等待,沒想到對方回了5個字,讓她..
樓上噪音報警: 噪音投訴途徑一文看清!鄰居/地盤噪音檢舉大法
工商業噪音由「環境保護署」管制,當局會量度受調查的噪音,倘發出的噪音超逾法定標準,則當局會向有關人士或機構發出一份「消減噪音通知書」,要求他們於指定限期內,將噪音消減至法定標準之內。 打樁工程的分貝上限會調高,視乎地區,一般會限制於 85 – 100 分貝,接近院、診所、教育院校的話,需要降低噪音,分貝上限會下調。 業界應該恰當選擇及妥善維修商用處所的空調及通風系統,確保這些通風系統沒有發出不必要的噪音,以達到法例的要求。 灣仔警區反三合會行動組人員隨即翻查大量閉路電視,並成功鎖定一名疑犯,最終於今日(2日)凌晨零時成功在北角拘捕一名姓李18歲男子,涉嫌「勒索」,被現正被警方扣留調查,案件仍在調查當中,不排除有進一步拘捕行動。
樓上噪音報警: 噪音對人體的影響
當局會查明地盤有沒有取得「建築噪音許可證」、以及有沒有按許可書證規定的方式和時限進行工程。 如果查明投訴屬實,就會按規定作出來檢控,首次定罪,最高罰款 $10 萬。 當居所附近出現噪音滋擾問題,市民應先以錄音、錄影等方式記錄證據,並抄下時間、懷疑噪音發出處等資料,以供後續跟進參考。 樓上噪音報警 藝人馬浚偉不堪樓上鄰居噪音滋擾,開Live訴說苦況,並擬提出民事訴訟,立即成為熱話,市民紛紛大吐受噪音滋擾的苦水。 樓上噪音報警2025 《大公報》跟進發現,不少市民面對鄰居或街坊噪音滋擾投訴無門,有人因鄰居由朝到晚不停發出噪音,焦躁不安,最終「頂唔順」賣樓搬屋;有人則「以牙還牙」,但鄰里關係一度陷入僵局,幸最終雙方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