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中心所辦的英語增潤課程可說是一個好例子。 導師在學期中邀請學生評核,讓他們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發表個人對課程質素的意見。 每組的學生代表隨即利用這份問卷帶動組員就課程討論,收集各個組員的書面回應,並加以整理,然後與其他組別的學生代表開會。 眾代表選出召集人主持會議,檢討同學提出的問題,歸納出具普遍性的重點,然後編撰報告。 報告和導師的回應張貼在中心的佈告板上,再由導師在課堂上跟進。
在第二個階段中,我仍採用「人際互動」取向,並進一步加強「真誠」、「接受」和「同理」這三個人際關係要素的學習和體會。 「我的特質」工作坊主要透過一種名為MBTI®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的性格分析作工具來進行。 MBTI®的測試不難在網上找到,但一般人完成分析後,都會很快忘記,未能深化。 「我的特質」一方面幫助年輕人理解MBTI®,另一方面則反思自己日常與別人的互動形態。
小組反思報告: 課程設計和合作共贏的感受:十組同學合力完成十個研習
這樣的教學行為扼殺了個性,壓抑了思想,泯滅了個人發言的用心性。 最終中國傳統的教育培養了“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從眾群體。 根據學生能力大小及個性差異進行分組,讓每個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儘可能讓每個孩子都有說話的機會,讓好的學生幫助能力差的學生克服不敢說話。 在合作之前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學習任務,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做,在做事中獲得知識,有所收穫。 我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民主的氛圍,使學生由被動地聽講變為主動參與,敢於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並學會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見。
員工在這方面投放了可觀的時間,並定期召開會議,提供適當的監理,確保有關事務得以嚴格及貫徹執行。 小組反思報告 5.4.9 小組反思報告 本校聘請傑出學者和研究專家為顧問教授,為教職員的學術及專業發展主持講座、研討會和工作坊。 小組反思報告 5.3.6 雙重評核作業樣本,可以調整不同講師之間的評核尺度。
小組反思報告: 習近平今訪美 分析指難有突破 會面已是成果
總體而言,我們相信本校的成熟度應在第二階段(行事有組織)和第三階段(行事成熟)之間。 至於如課程評審、聘任校外考試委員及留意學生關注事項等教育質素保證實務,我們建議評為第三階段。 多年來,筆者指導香港中文大學一間書院的畢業生進行通識教育期終研習報告。 書院規定他們至少來自三個不同的學院(例如文學院、理學院、社會科學院、教育學院……),讓他們可以抛開個人學術的桎梏,從不同的角度去處理一個具創意和可以永續發展的計劃。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必須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 開展小組活動後經常要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全班性的彙報交流,但小組代表一發言就是“我認為……”“我覺得……”“依我之見……”,往往不不是代表本組意見,而是代表個人意見。
以二零零二年一月計,本校有全日制學生2,886 名,兼讀制學生3,438名(包括全日整段時間給假制學生)及390名教學人員。 一是如何讓學生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好處的合作,教師如何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 小組反思報告2025 例如主角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等等。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怎樣設計教學過程,怎樣突出教學重難點,怎樣設計板書,教學設計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而已,但這對於學生來説,未必都有用。
小組反思報告: 工作總結 >學習總結 >
5.3.5節所述的作業範例有助確保全系採用統一的評核標準。 遇有未能肯定或不及格的個案,則會由另一講師重複批閱,確保學生的作業得到公平的評核。 考試事務委員會正研訂一項調整評核的政策,把上述安排納為常規,劃一標準。 3.2 小組反思報告2025 本校組織架構圖(圖一)顯示本校已具備監察教育質素的架構,圖中可見各階層之間在管理和統籌教育質素工作方面的聯繫。
- 例如:在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中,設計了一個問題:為有業之必要列舉幾條理由。
- 而只是説“我認為……”“我覺得……”小組學習只是反映在形式上,盲目的開展並沒有真正好處上的合作,這樣的小組學習是低效的。
- 我们也对李光耀不太首悉,所以要写李光耀的生平时,我们都不大清楚。
- 而班內有幾個計劃的形式亦相似,大家作背景資料搜查以及文獻回顧的時候,都能彼此學習,可以學習其他組別的長處、參考他們做過的文獻研究,取適用之長處揉合在自己的計劃中。
但是我们会上网查质料,然后了解好后,便写出李光耀的个人质料。 好的规范的是大家的时间,因为开一次组抽出每个人得有空时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时间准备好了,可组员如果因为觉得有比小组工作更有趣的事,而不参与小组活动,对小组是有影响的,所以小组的规范确定是必要的。 对于小组要结束的时候我们给予的评估问卷也是很重要的,我们不仅从中发现自己工作的不足,也可以发现小组成员对小组的需求。 歷時五個多月的書院畢業習作,走得甚是艱難,最為艱難的是在合作的期間並未誕生一位能得到其他人信任、支持的領導人,更欠缺的是願意奉獻,不計個人得失的團隊精神。
小組反思報告: 最新消息 活動預告
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對合作學習的認識、組織、操作不當,往往導致合作學習表面化、形式化,難以到達預期的效果。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必須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 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狀況,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搞笑的獎勵。 學生已經習慣而且總想著怎樣去做一個旁觀者,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一個看客是麻木的,是可怕的。 這種現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舊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師的教學行為。 優秀生在老師不斷的表揚聲中信心十足,表現欲更強;而大多數學生卻在無數次的呵斥下戰戰兢兢,他們不敢多嘴,怕別人譏笑,怕老師棒殺,怕說不好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快。
小組反思報告: 小组工作个人反思报告
6.1.2 注重學生學習過程的程度 作為一所以優質教與學為重要使命的學府,本校與全體員工均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並以此為其工作的焦點。 例如教學發展補助金的管理、講師駐校計劃、優秀教師表揚計劃和同儕觀課等教育質素工作,都顯示出本校對這些方面的關注程度。 本校也著重諮詢學生,以得悉其正規與非正規課程的經驗,並向負責教與學檢討和發展的委員會反映學生意見。 教職員與學生之間互助互勉的關係,有助有關方面了解和照顧學生的需要。
小組反思報告: 課程比較
這時我順勢加入評價機制,更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做到活而不亂。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教師更多地關注怎樣設計教學過程,怎樣突出教學重難點,怎樣設計板書,教學設計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師的一廂情願而已,但這對於學生來說,未必都有用。 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過程,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低效的。 反思文章從沒有既定的格式和內容鋪排,而評分的準則看似亦很主觀。 但其實一份優秀的反思文章其實離不開上述深度反思的元素。
小組反思報告: 際生態經濟年會 暨 可持續發展論壇 香港平行論壇
至於語文教學課程,所有學生在畢業時必須達到語文教師所需的最低語文基準。 小組反思報告 單元的撰寫員與資訊科技和中、英語文學系的人員緊密合作,確保資訊科技和語文元素在單元裏組合合理、程度適切。 課程發展委員會負責審核語文和資訊科技教學的目標,確保能達到政府設定的各項要求。
小組反思報告: 小組反思總結報告怎麼寫 篇3
告訴孩子學會交流、傾聽、讚賞,這也是對別人的尊重,強調交流、傾聽讚賞的重要性。 從別人的發言中產生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大膽說出來,給探索的內容以合理的補充和擴充套件,在別人的啟發下完善自己的觀點。 7.2 本校歷史雖短,但我們相信,時至今日,本校在教育質素工作方面的進展堪稱充實。
小組反思報告: 小組反思總結報告怎麼寫
至於與名譽教學導師(不少為本校畢業生)和回校修讀持續進修課程的學生的會談,也很常用。 學生事務處每年進行的畢業生調查也為相關課題提供參考資料。 研究與國際合作中心現正計劃一個大規模的追踪調查,對象是本校的教育學士課程和學位教師教育文憑課程的畢業生,以及中、小學校長,以衡量課程的效能。 5.2.1 教與學的設計由課程發展階段開始,一些基本原則,如教師導向及學生導向學習的平衡、教學資訊科技的應用、學校體驗的功能、教學媒介等經過討論後,都在課程文件中具體列明。
小組反思報告: 小組學術議題
這都有賴一個計劃周詳、協調有度,且在全校各層面操作的質素保證架構。 2.8 持續專業教育學部是本校轄下一個自負盈虧的部門,為教師、校長、師訓人員、培訓人員及教育與培訓機構提供廣泛多樣的課程、顧問及其他服務。 該學部的質素保證運作模式與本校其他部門完全一致。 2.4 本校著重互助互勉的師生關係和學生的全人發展。 除了四所學院和各學系開辦的教育課程外,還有學生事務處提供的課外活動,活動範圍廣泛,旨在促進學生心性和專業方面的發展。 此外,本校尚有學習、教學、研究和教育科技方面的支援單位。
小組反思報告: Reflections 小组反思
不少在報告內提及的工作都是合作的成果,例如情境分析、課程發展和評審、單元規劃和教學、同儕觀課和教學發展項目。 小組反思報告 此外,參與教育質素工作活動的非教學人員也日漸增多,例如學生事務處就積極參與教育質素工作的實踐,以改善學生服務的水平。 5.4.19 同儕觀摩主要為講師之間的活動,不過,部分學院和學系(如英文系、中文系和科學系)則訂定同儕觀課制度,希望形成精益求精的文化。
7.3 自我評核的工作已協助本校找出優點、弱點和質素保證工作有待改進的範疇,也為全體人員提供了適當的誘因,激勵他們精益求精。 我們期待教資會小組的訪問及其後的報告,能成為我們日後工作的指引。 我們也感激有這個自我評核的機會,讓我們認識自己,為發展本港優質高等教育作出更多貢獻。 6.4.9 教育質素工作的教職員培訓 各學院、學系、系主任和學院院長的會議、單元小組會議和教職員退思會將持續以教育質素工作的原則、實踐、功能和職責為反思的主題。 質素保證圈的概念將再進一步提倡,以確保正規的教育質素實踐以嚴謹而有系統的方式推行,以促進確實、持久的改進。 5.4.14 教師與學生每學期最少獲邀出席一次課程大會,發表對正在開辦的課程的意見。
小組反思報告: 學生個人學習總結(精選17篇)
會議重點是按教資會的準則評估教育質素工作的運作方式;按教資會的標準評量我們的成熟水平;並尋求改善教育質素保證實務的方法。 與會者討論了不少可行的發展方向,重點論述了值得表揚的實務。 會議也建議加強學生對與教育質素工作若干課題的了解,以及對本校為改進質素所盡努力的認識。 小組反思報告2025 校方認為這方面的工作尤為重要,因為學校一向以來都珍惜學生對改善校內行事模式的意見,也有信心他們將來必能成為上進不懈的教師。
4.1 本校自建立以來,一直不時檢討其教育質素保證實務。 部門層面的自我評核在一九九八年四月開始,援用教資會首輪教與學質素保證過程檢討工作所採用的檢討架構,以質素保證實踐為題,撰寫自我評核報告,呈交以教與學質素保證委員會的成員為主席的各專責小組審閱。 這些小組又與教職員會談,檢討往績,討論未來發展。
小組反思報告: 培養後設認知 (metacognition) 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核心信念
5.4.20 教學與視導發展中心採用多種方式收集評核意見,包括用者對活動的即時回饋、週期的活動成效調查、與使用者及非使用者代表小組會談,以及策動活動者的反思報告。 該中心的員工又參與全校、學院和學系的委員會,收集非正式回饋。 教育科技處及資訊科技服務處每年均會調查主要服務的使用情況,兩個部門的員工因而得以參考調查結果,改善政策和設備。 以資訊科技服務處為例,就提升了對宿舍網絡的支援,增加了學生的電郵容量及延長了電腦室的開放時間。 小組反思報告 評核策略也定期檢討,以學生事務處為例,就成立了一個質素保證工作小組,檢討學生的回饋系統、活動評核策略,以及學生工作的理念。
情境分析、諮詢有關人士、與相關學府協作和建立夥伴關係等,也是本校課程設計過程中所採用的部分教育質素保證實踐方式。 5.1.4 校外評審由香港學術評審局執行,一般需時三天,其中兩天訪問本校。 校外評審小組由本港及國際學者、教育界成員(例:學校校長及政府教育官員)組成,負責檢視建議課程,並與課程發展委員會探討強化課程的方法。 評審小組在訪問本校之前,先討論建議課程,並會見有關人士和可能選讀該課程的學生,以評鑑建議課程的價值和適切性。 訪問期間,評審小組會聯同課程發展委員會深入研討課程的設計,並提出改善建議。 之後,校外評審小組會把結果撰寫成報告,並訂定附帶條件、要求及∕或建議,供課程發展委員會跟進。
在課程推行階段,導師組成小組,討論教學計劃和教材,交流意見。 課程委員會、學校體驗統籌和單元統籌發揮主導作用,促進討論和意見交流,並確保各系對討論結果的詮釋和執行之間的銜接和一致性。 在實施層面,這項工作則由學校體驗統籌主任和單元統籌主任負責。 5.1.6 除了上述的正規機制外,課程設計的質素也通過設計過程中的幾項非正規教育質素保證實踐方式得到保證。
學習第五課《再塑生命》時,四班聽寫基礎知識後收起來,回來批了一節課,把小測反饋給同學們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了,無法實現當堂達標的目標,也打斷了學生及時課堂鞏固的學習熱情。 於是二班再上這堂課的時候,聽寫完了以後小組互換批改,兩分鐘後統計出達標小組和不達標的情況,及時強調易錯字形,當堂改正,學生印象深刻,樂意接受。 有的學生性格內向,很多時候沉默不語;有的學生基礎薄弱,想參與活動卻又力不從心;有的同學基礎較好,但不善於爭取機會,由此難以構成真正的合作。 “2023年國際生態經濟年會暨可持續發展論壇” 將於2023年12月12日-13日在北京、 香港兩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同步舉辦。 此次論壇是疫情受控和社會經濟恢復正常後的 活動,首次創意與香港、昆明聯辦平行論壇。
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是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既要改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又要調整評價的方式、手段和資料。 小組反思報告 有些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就應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或方式的地方,仍沿用傳統的方法或方式,沒有體現探究性與合作性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知識只是走過場。 教育改革是一個整體,教學組織形式是其中的一部分,廣大教師只有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新理念,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反思報告: 學生個人學習總結(精選17篇)
5.2.6 研究及國際合作中心與圖書館和資訊科技服務處合作推出的「最新研究資訊輯覽系統」,是為教與學以及學生和教職員的研究而設計的,每日發放與研究相關的最新資訊。 5.1.9 小組反思報告 由以上步驟可見,所有送審的課程文件都經過嚴謹處理。 文件的細節可以修訂,但須視乎修訂建議的性質和規模,經有關學系、課程委員會或學術策劃與發展委員會的正式批核。 一個學期共有13節課,每一節課歷時大概2小時45分鐘。 每一組學生有兩次機會發表報告:第一次是展現他們的初步計劃,第二次是發表他們的最後報告,每次為時約75分鐘。
小組反思報告: 課程設計和合作共贏的感受:十組同學合力完成十個研習
這個專題報告的題目和本人的主修科目沒有半點關係,然而在過程中亦獲益良多:在二手資料的整合及歸納過程中,增強了分析能力以及學懂分辨資料的可信性;在搜集一手數據的過程中學會找出最有效直接的搜集方式。 一、十組同學合力完成十個研習; 二、享受進行研習的過程; 三、為小組交流自行訂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