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山邨富仁樓採用了特別設計的小型單位,單位可用面積劃一為15平方米,整體面積較家庭式單位大大縮小,連接露台的百葉窗僅剩一排的闊度。 單位亦不設獨立廚房,僅在經縮短的廁所後方設有小型煮食區,面積與多層中轉房屋1人單位的廚房相若,僅能容納單爐頭煮食爐[4]。 隆亨邨內設有商場,命名為隆亨商場(前稱隆亨中心),與屋邨同於1983年落成,樓高兩層。 商場與新翠邨的新翠商場設計相似,中庭設有園林,上面為透明拱頂作採光用。
- 及至1980年代時,當時青衣大橋是唯一一條陸路通道連接青衣,而青衣南是工業區,所以有很多重型車輛使用,導致青衣大橋損耗較嚴重,加上青衣不斷興建公共屋邨,所以當局在1983年於青衣北面進行填海工程,用以興建青衣北橋,來減輕青衣大橋的負荷。
- 由於原訂「長安商場」的位置位於分拆後的長發邨內,故此商場亦更名為長發商場。
- 商場因「私有化」而被分拆出售移交領展房地產信託基金管理;2007年時領展將園林夷平。
- 由於本邨第三期涉及挖掘山坡的工程,導致樓宇於1989年才開始興建,當年正值和諧式建築樓宇設計面世及獲得正式使用,有鑑於此,第三期的亨怡樓及亨俊樓便改用了和諧式大廈設計。
- 長發邨內設有多項設施,包括多層停車場、長發廣場、長發邨社區中心及三個兒童遊樂場。
-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是一個網上紀錄系統,讓已註冊的用戶透過互聯網查閱房屋委員會擁有和拆售物業的樓宇紀錄及訂購副本,例如:公共屋邨。
- 長青邨現時共有八座樓宇,由1977年至1979年期間入伙,長青邨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辦事處、屋邨辦事處位於青衣邨宜業樓地下A翼及B翼;屋邨物業管理則位於青槐樓地下20-29號。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此種經營策略一方面是因應個性化消費時代來臨,另一方面是來自百貨業的成長階段已進入成熟期—廠商密度高且競爭激烈,所以百貨業者必須在市場上尋求具有發展潛力的生存利基,才不會被激烈的市場競爭淘汰。 這類型的百貨公司如衣蝶生活流行館(原力霸百貨南西店)、中興百貨等。
長享邨平面圖: 樓宇
除了上述兩款較常見的設計外,亦有另一款較矮且採用單向設計的第七型大廈。 此款大廈標準樓高為7層(10層高的梨木樹邨1座例外),沒有限制每層單位數目,少至葵盛西邨2座的8伙,多至大興邨興偉樓的47伙。 此款大廈本來不設升降機,直至2010年開始房委會才加建升降機塔方便居民上落。
-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 近藍巴勒海峽的位置於填海後預留興建青衣站(前稱青衣機鐵站)。
- 頌雅苑範圍內設有兒童遊樂場、乒乓球枱及羽毛球場等設施。
- 1983年因應機電安全法例修改細部設計,增設煤氣熱水爐通風口而不採用三相電,1984年落成的葵涌大窩口邨富強樓、1985年的葵涌石籬邨石寧樓、黃大仙竹園南邨華園樓、秀園樓、趣園樓皆屬過渡期的設計。
小部份大廈於走廊末端位置設有突出的樓梯,設計類似於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可於兩端都設置樓梯或只於其中一端設置,例子有瀝源邨榮瑞樓、祿泉樓及石硤尾邨19座。 另外,部份大廈會於大廈中段或末端兩個單位後加設樓梯,而樓梯對面的空間則劃分予相鄰的單位,令該兩個單位附設「孭仔房」,單位面積可達51平方米,其中一個單位更設兩個露台,例子有荔景邨日景樓、梨木樹邨第3座及第5座。 由於本邨第三期涉及挖掘山坡的工程,導致樓宇於1989年才開始興建,當年正值和諧式建築樓宇設計面世及獲得正式使用,有鑑於此,第三期的亨怡樓及亨俊樓便改用了和諧式大廈設計。 由於這些樓宇是原本採用Y4型設計,同時開始了地基工程等理由,所以這些樓宇採用了與Y型相似的和諧二型,以節省興建時間。
長享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主要街道包括元州街(長沙灣段)、青山道(長沙灣段)、發祥街(長沙灣段)、福榮街(長沙灣段)、長沙灣道(長沙灣段)、荔枝角道(長沙灣段)、福華街(長沙灣段)、醫局街(長沙灣段)、海壇街(長沙灣段)、興華街(長沙灣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麗翠苑,李鄭屋邨,南昌邨,美居中心,幸俊苑。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8,000,年齡中位數為 46.2歲。 富亨邨及頌雅苑每座樓宇地下均設有大閘及保安員值班處,而頌雅苑管理處及業主立案法團辦事處則設於頌雅苑頌善閣地下。 頌雅苑範圍內設有兒童遊樂場、乒乓球枱及羽毛球場等設施。 青雅苑(英語:Ching Nga Court)本屬長安邨第12座,於1989年4月由房委會甄選列入第十一期甲居者有其屋計劃發售,同年11月30日入伙[3]。
單位設計方面,七層大廈的單位設有一個其中一側並沒有圍封的露台,露台須穿過廚房才能到達,而廁所的門口亦設於露台內。 起居室方面,除了大門兩旁設有向走廊的氣窗外,亦設有一組向戶外的窗戶[3][3]。 長享邨平面圖2025 除上述三款較標準的單位設計外,尚有一款源自新型廉租屋大廈及第五型徙置大廈的單位設計。
長享邨平面圖: 使用「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的好處
第七型大廈單位的佈局與下述各款單位類似,大致可分為三款設計。 第一及第二款單位的大門均設於單位邊緣,而第三款單位的大門改設於單位中間。 三款大廈均同期興建,亦有屋邨同時建有三款設計的第七型大廈。 第一款及第二款設計單位於露台下方設有四條通風開口,為此款大廈的最大特徵,而白田邨12、13座及美東邨美東樓則使用一字形的開口(而此三座也是全港首三座竣工之同型大廈,分別於1974年7月及1975年2月落成),而第三款設計則只設兩條開口,並於露台外設有花槽。 第七型大廈單位的面積非常多元化,從2人家庭的22平方米以至逾50平方米的6人單位均有提供,而同一大廈每翼走廊兩邊單位的深度亦可有分別,以提供更多類型的單位。
長享邨平面圖: 長沙灣 @中原樓市片區
隆亨邨內亦設有三個冬菇亭,包括兩間大排檔及7-11便利店(紅屋頂)。 長享邨平面圖 登入「我的政府一站通」後,在「網上服務」的「服務總覽」內選擇「登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瀏覽房委會樓宇紀錄」,然後輸入你的「房屋署圖則查閱網」帳戶名稱及密碼,以作驗證。 「我的政府一站通」的「簡易登入」功能讓你在進行帳戶連接後,可於「我的政府一站通」直接進入「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你還可利用「我的政府一站通」帳戶一次過登入多項政府網上服務。 此外,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還包括華富(一)邨、和樂邨新安樓、居安樓及恆安樓,以及福來邨永嘉樓、永康樓、永泰樓及永樂樓。
長享邨平面圖: 房屋署圖則查閱網
食肆包括福盈酒家、開業多年的隆亨花園餐廳及龍亨美而廉快餐店。 長享邨平面圖2025 2016年商場進行大規模翻新工程,隆亨花園餐廳於2016年5月27日暫時停業,原班人馬其後在榮心樓地舖重開,原址租予大快活。 經過與惠康超級市場進行舖位對調工程後,第三代福盈酒家於2017年5月16日隆重開幕。 到2019年4月,開業36年的龍亨美而廉快餐店結業。 平台花園設於慧心樓、賞心樓及善心樓之間,與三棟樓宇的二樓連接。
長享邨平面圖: 長沙灣喜雅優質3房套單位 同區換樓客斥1150萬元承接 屋苑今年新高
戰後台灣的百貨業快速成長,幾家較具規模的百貨公司,如遠東百貨、新光三越、遠東SOGO及大葉高島屋等陸續開店。 這樣的結果顯示,台灣的百貨公司有朝大型化發展的趨勢。 分析現階段台灣百貨業的發展特色,除了朝大型連鎖化發展以外,百貨業的經營策略,由同質化走向差異化,本土百貨業者與外商合作的例子愈來愈多等,也是國內百貨業發展的特色。 百貨公司(Department store),亦稱為百貨或百貨商店,是一種大型的、以零售为主的商店,它在陳列架上會將各種產品分門別類,並且放置在容易找到的位置,方便顧客挑選。 深水埗區的長沙灣@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9,540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31,188人。
長享邨平面圖: 長沙灣悅雅開放式單位 9500元租出 呎租55元
店鋪型態,有都市型的百貨店,多設於鐵路車站附近的繁華街道商業中心位置。 香港第一家百貨公司,永安公司于1907年6月28日由原在澳洲雪梨經營水果批發的香山縣(今廣東中山市)華僑郭樂及其弟郭泉在香港創辦,地址在德輔道中107-235號。 而總店現址則位於上環德輔道中211號,最初的永安百貨公司,只有一間營業室,二十餘名員工。 有些百貨公司的收銀處設置得較為分散,甚至不同商家各自為政,另一些則會像超級市場一樣集中在出入口,由單一的櫃台結帳。 長享邨平面圖2025 長享邨平面圖2025 有部份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已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出售,為眾多款式的舊長型大廈單位中,唯一獲出售的款式。 1984年,房委會重新設計,立面改為後現代主義的平滑馬賽克飾面,圖則及單位面積等亦得到重新規劃,是為「新長型大廈」。
長享邨平面圖: 大廈及單位設計
邨內合共有3座停車場,分別位於隆亨商場底層、學心樓與善心樓及賞心樓與慧心樓之間的位置。 近藍巴勒海峽的位置於填海後預留興建青衣站(前稱青衣機鐵站)。 青衣站上蓋興建了盈翠半島及青衣城,沿海邊位置興建了青衣海濱公園。
長享邨平面圖: 百貨公司
除了長亨巴士總站有多條巴士及小巴外,青衣西路還有多條巴士小巴線途經,前往香港各區。 長亨邨本身位置遠離青衣市中心,於本邨落成初期的對外交通頗為不便,但隨着機場的搬遷,青衣本身的對外交通得到改善。 台灣的百貨業發展至成長階段時,市場的密度會逐漸增加,同類型的百貨公司間競爭加劇,而在競爭後仍能獲得生存者,往往是屬於有大型財團作為後盾的廠商;其次,大型財團由於資本雄厚,所以在「有利可圖」的情況下,發展百貨連鎖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長享邨平面圖 這類型的百貨公司如遠東SOGO、新光三越及遠東百貨等。 長享邨平面圖2025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長享邨平面圖: 香港巴士大典
多數大廈一層設有40個單位,亦有部份大廈設有多達60伙,例如漁灣邨漁順樓。 大部分採用第一款及第二款單位設計的大廈的電梯大堂均沿用了第六型徙置大廈或新型廉租屋大廈的設計,而升降機數目可因應大廈設計及高度、伙數等因素作出修改。 另外,所有採用第一款及第二款設計的大廈均延續新型廉租屋大廈於正門入口或垃圾房旁鋪設麻花石牆裝飾的設計,為此款大廈的一大設計特色。 台灣的百貨業目前較多與日商進行技術合作或合資,此種合作關係由於過度倚重提供技術的廠商,對國內百貨業的未來發展可能產生不良影響;但是這種與外商合作的關係,在全球產業國際化的趨勢及消費者需求的引導下,未來仍將蓬勃發展。 至於這類型的國內業者,如明德春天百貨與法國的PRINTEMPS百貨公司合作、大葉高島屋與日本的Takashimaya百貨公司合作等。 日本第一家百貨公司始於1904年,日文稱「百貨店」,現有的全國系統為H2O(阪神、阪急)、J.FRONT(大丸與松坂屋)、三越伊勢丹、7&I控股、高島屋,另有數百家區域型百貨各霸一方。
廁所只設有連接廚房的氣窗,洗手盤及浴室鏡更設於廁所門外旁邊;至於廚房則設有對向戶外的氣窗。 而露台開口下方設有通風條,外牆設計與雙塔式大廈的單位相似,但多了廚房氣窗。 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包括彩園邨彩屏樓、沙角邨沙燕樓、東頭邨康東樓及啟業邨啟裕樓等。 現存最早落成的屋建會屋邨西環邨的大廈採用單向式設計,多數單位採用第三型徙置大廈開始大量興建的標準單位佈局,但於面向走廊的大門兩邊的起居室空間設有獨立廁所及廚房。 另外,西苑臺亦設有特別設計的7人單位,北苑臺則設有面積約48平方米並附有獨立睡房空間的單位,而東苑臺兩翼末端亦設有附有「孭仔房」的特大單位,面積可達56.32平方米。
長享邨平面圖: 發展概況
青衣島於1970年代開始發展,青衣大橋於1974年建成,而鄰近青衣大橋的長青邨於1977年入伙。 及至1980年代時,當時青衣大橋是唯一一條陸路通道連接青衣,而青衣南是工業區,所以有很多重型車輛使用,導致青衣大橋損耗較嚴重,加上青衣不斷興建公共屋邨,所以當局在1983年於青衣北面進行填海工程,用以興建青衣北橋,來減輕青衣大橋的負荷。 青衣北填海工程將青衣島與牙鷹洲併合起來,填海區後便建成了長安邨。 其後青發臨屋區重建成青宏苑,青安臨時房屋區清拆後香港房屋委員會與寶灝有限公司聯合重建成青逸軒,原屬私人參建居屋,但因香港政府暫停出售居屋,青逸軒便改為公共屋邨出租。
洗手盤設於廁所內,廁所亦不設連接廚房的窗戶,而廚房灶台位置則設有對外窗戶及抽氣扇安裝位置,露台窗戶緊貼其中一邊的相鄰單位,例子有石硤尾邨21-24座及葵盛西邨第8座。 本邨在興建期間(1978~1983年間)原本分作3期,有6座雙塔式大廈、5座舊長型、4座H字型,共15座樓宇。 青楊樓、青梅樓、青松樓、青柏樓4座樓宇為第二期,青槐樓、青榕樓、青桃樓、青葵樓為第一期,剩下的為第三期,後來為方便管理,將第三期分拆成一個新邨,為長康邨。 後來興建非標準設計大廈時,再將此邨重新規劃,青楊樓、青梅樓和青荷樓為第一期,青榕樓、青桃樓、青葵樓及青蘭樓為第二期,青松樓、青柏樓及兩幢新建樓宇為第三期,青槐樓和青俊苑為第四期。 2017年1月,領展將青衣長亨街市外判予光亮實業,於同年10月1日開始翻新,工程於2018年1月底前完成。 有商戶表示租金由現時的3,000元月租加至23,000元是難以負擔,決定結業[6]。
第七型大廈由前工務司署及徙置事務處設計,以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為藍本。 長享邨平面圖2025 大廈多為長條型設計,絕大多數大廈於走廊末端通風口及大廈的中央電梯大堂及樓梯位置均設有通花磚裝飾。 由於本來用作徙置區或廉租屋,因此不少大廈均互相相連,例如荔景邨日景樓、明景樓及石硤尾邨21-24座等屋邨。
實際上並不是指單一類別或設計的大廈,而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用來泛指早期興建的各類長形大廈,因此大廈設計、外貌、單位大小及佈局均各有不同。 長青邨現時共有八座樓宇,由1977年至1979年期間入伙,長青邨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辦事處、屋邨辦事處位於青衣邨宜業樓地下A翼及B翼;屋邨物業管理則位於青槐樓地下20-29號。 長享邨平面圖2025 1978年因屋邨管理需要,把長青邨原有的H至N座分拆出來,並易名為長康邨以方便管理[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