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不要想塔位有增值空間:在政策性鼓勵「環保葬」的趨勢下,未來靈骨塔塔位產品預料不會再增加,也沒有太大的增值空間。 靈骨塔詐騙手法 7.不要輕易相信自救會:詐騙成員很可能潛伏在自救會裡,先對被害人釋放善意,取得信任,接下來從中做局,連環誘騙受害者。 2.跟合法單位購買:購買生前契約或靈骨塔前,可以上內政部「殯葬資訊網」,或查詢地方政府公告,確認是否經核可認證。 上月間,Y教授與家人討論,才驚覺遭人下了圈套,當初熱心協助的業務及仲介則均已失去聯絡,立即向警方報案。 靈骨塔詐騙手法2025 十幾年前,詐騙手法進化到2.0版,有人開始接觸投資人,說可以幫忙處理塔位,於是拿著假名片將塔位權狀騙到手過戶後,人就消失不見。
- 上述提到的手法除了單獨出現出外,惡劣的詐騙集團甚至會合併多種不同的詐騙手法,以「連環詐騙」的形式對受害者層層剝皮,造成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
- (四)最後以各種藉口說買家不買了詐騙集團在上述過程又再次削了民眾一筆後,這時候就會向民眾宣稱買家因為資金無法周轉、投資失利跑路、聯絡不到等理由無法購買,交易便終止,這時候民眾已經投入不少積蓄卻血本無歸,也留下許多難以脫手的塔位。
- 她說,後來又有人與父母聯繫,說有殯葬協會準備要購買大量塔位,「你們只有1個不夠,需要再多買一些才能符合買家的需求。」繼續騙父母購買大量塔位,然後再以前述的「包套」話術層層剝削。
- 6、官司纏訟:塔位投資詐欺需要比較多角色參與,也會有律師專業服務;小額投資詐欺一般是一有案件就閃人,屬游擊戰模式。
- 「靈骨塔詐騙」新聞層出不窮,不法集團以高獲利為話術,誆騙欲投資的年長者購買多個靈骨塔、骨灰罈與身前契約;給予未來可高價轉售的願景,並以業者、購買者的身分合作,博取受害人信任,在不知不覺中騙取他人畢生積蓄。
- 詐騙集團都會宣稱「塔位永久使用權狀是有價證券」,可以作為投資標的,但所謂的「投資」標的,卻只是不肖業者自己列印的無效廢紙,連編號都是偽造的。
- 刑事局上週破獲靈骨塔詐騙集團,逮捕十多名嫌犯,他們專挑年長者下手,謊稱有買家要採購大量靈骨塔、骨灰罈,遊說老人家投資,詐騙金額超過2億元。
焦急得想聯繫原本窗口商討退貨事宜時,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求助無門。 在1990年代後政府積極推行火葬政策,同時開始興建靈骨塔、火化場、殯儀館等相關設施,火化率開始逐年攀升。 另一名被害人中叔,是退休的上校軍官,多年前為了幫親友衝業績,也為自己退休投資做打算,買了2個靈骨塔位。 按照台灣法律,刑事案件即可到警察局報案,沒想到員警看我們資料很多、案情複雜就想要打發我們,打字很慢,事情問了又問,還打電話給嫌疑人「確認事項」。
靈骨塔詐騙手法: 黃惠玲/黑道介入、洗腦被害者 偵辦「靈骨塔詐騙」四項重大困難
談話過程中,「假買主」會展現積極購買的意願,相談甚歡之餘,仲介甚至會鼓吹同夥的「假買主」在現場直接支付訂金訂購。 但同時,「假買主」會提出希望可以和其他的殯葬產品或服務一同包套購買的交易條件。 靈骨塔詐騙手法 靈骨塔詐騙手法 梅姐接著說,他們查了父母的財產赫然發現,公務員退休的父親,原有的積蓄及股票都已不見,就連幫自己和家人買的保險也都拿去抵押質借一空,總計約3,000萬元莫名其妙消失了,換來的卻是一疊疊「宜城」、「法藏山」、「金面山」、「福田」等夫妻塔位權狀、骨甕、牌位及龍晶白玉、寶石墨玉骨灰罈等殯葬用品。
- 1.不要買靈骨塔投資:靈骨塔可以買來自用,但如果有人宣稱可以投資,未來有很大增值空間,獲利很多,千萬不要相信。
- 另一名被害人中叔,是退休的上校軍官,多年前為了幫親友衝業績,也為自己退休投資做打算,買了2個靈骨塔位。
- 反而消保官、內政部、台北市殯葬管理處、新北市殯葬管理處、台北市法制局都派員到場,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開殯葬管理條例研討會。
- 最誇張者,甚至從手上投資一個塔位,被詐騙集團話術迷惑,一次買進數十個塔位,等著可以出售獲利的一天。
- 北市1名7旬老翁日前誤信詐騙集團靈骨塔投資,交付90萬元購買「生基塔位」投資,歹徒食髓知味,宣稱要再付100萬元辦理土地權狀,林翁起疑遭詐騙報警,警方在雙方面交時當場逮捕2名車手到案依法送辦。
法官怎麼判…我們無法掌握,但至少可以確定掌握接洽的詐騙者「是誰」、「有沒有同夥」、「確實蒐證」,這些都有利於接下來的官司。 靈骨塔詐騙手法 明明白白的蒐證,也能讓那些家人苦勸不聽的被害者了解「對方真的不是甚麼好人」。 靈骨塔詐騙手法2025 當家人開始防範之後,詐騙集團成員竟還敢到家裡拜訪,要求收取骨灰罈、牌位的保管費,或是告訴老人家再買其他產品就可以幫忙解套。 梅姐說,她曾根據這些人給的名片去找他們的公司,讓人驚訝的是,這些公司的地址多是借牌登記,甚至有一家地址竟是廢棄多年的大樓。
靈骨塔詐騙手法: 終於收到五張傳票:靈骨塔詐騙「無法可管」自救方案
林翁向警方報案表示,今年4月中接獲推銷電話,對方宣稱是塔位仲介,不斷噓寒問暖話術百出,表示已找到買家欲購買其名下靈骨塔位,並稱現在推出「生基塔位」供民眾投資,十分搶手獲利可期,且「靈骨塔位與生基塔位一起賣,可賣更高價!」,林翁不疑有他,便向家人借款,雙方相約於5月29日在松山區松河街交付90萬元。 〔記者楊國文/台北報導〕以男子許顥瀚為首的靈骨塔投資詐騙集團,被控以高價收購被套牢多年的靈骨塔,再設局須購買骨灰罐等詐騙手法,引被害人受騙上當,2年間詐騙42人,得手1億多元,被害人遍佈各縣市,高等法院今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詐欺等罪判許顥瀚應執行9年徒刑,入獄前須強制工作3年。 此外,許顥瀚的10名集團成員也被判刑2年6月至6年6月,且入獄前同樣須強制工作3年,另僅有1人獲輕判1年6月、緩刑4年。 警方最近破獲了一間假靈骨塔詐欺公司,內部成員假扮成靈骨塔業務跟專員,打電話與手上有塔位想轉售的被害人聯繫,說有買家要買靈骨塔,保證成交,但之後會陸續用各種理由要你匯錢,或加買商品來騙你的錢,受害人遍佈全台,詐騙金額預估達上千萬元。
塔位投資行銷詐欺者必須先有產品,因殯葬設備為特殊領域之產品,行銷者必須先與塔位提供者有一定的合作關係,以確保塔位來源不會短缺,絕非臨時起意的詐欺犯行。 詐欺犯罪型態呈現精緻化,行銷詐欺產業諸如靈骨塔投資、虛擬貨幣資產管理詐欺與一般定義之電信詐騙模式不同,在行銷對象族群設定、行銷手法、運用工具及與客戶溝通的通訊軟體均相異。 最後在購買任何靈骨塔也要先確認業者提供的是「所有權」還是「使用權」,兩者背後的權益保障天差地別,詳細的靈骨塔購買步驟可參閱【購買塔位要注意什麼?有哪些流程?價格如何計算?】。 靈骨塔詐騙手法2025 靈骨塔詐騙手法2025 1990年代的鴻源案,與2000年代的全球統一集團吸金案,早年間讓數萬名投資人元氣大傷。 靈骨塔詐騙集團透過非法手段取得當年的受害者名單,冒充公司負責人以靈骨塔作為賠償聯繫受害者,過程中,讓受害人先付相關手續費,或者是過戶費用,藉此詐騙。
靈骨塔詐騙手法: 靈骨塔詐團全台騙透透 主嫌重判9年、11人強制工作3年
曾接觸過多位遭納骨塔詐騙選民陳情的立委許毓仁表示,納骨塔投資門檻低,民眾很容易被詐騙,他建議為了減少這類詐騙案,必須從源頭管理,內政部應加強宣導納骨塔直銷詐騙防範,以透明化杜絕詐騙機率。 桃園1名68歲曾姓老翁日前加入投資line群組,聽信股市老師想要開始飆股,先被騙70萬,詐騙集團食髓知味又約面交20萬,… 詐團得手90萬後,日前又打電話給老翁,稱還需100萬元辦理土地權狀,才能完成購買程序,相約6月16日再度面交取款。 警方將計就計暗中埋伏,見車手與老翁見面時,上前盤查並逮捕29歲張姓車手及23歲張姓把風到案,2人查無幫派背景。 詐欺罪是二審定讞的案件,承審法官壓力相對小,偵辦方向上對於應允投資報酬可思考《銀行法》、分工詐騙可思考組織犯罪方向蒐證,提升偵辦案件的思維模式。 偵查方升遷與辦案貢獻度沒有直接關連:警方有各種勤務要求致無心面對這類案件;而相對的,詐欺犯罪方為豐沛的犯罪報酬而行為積極度高。
靈骨塔詐騙手法: 靈骨塔詐騙手法
若帳戶被通報為警示帳戶後,聯徵中心會揭露警示訊息2-3年,除非該帳戶涉及的案件獲判無罪,否則就算解除警示帳戶,聯徵中心仍會揭露1-2年,使當事人的信用紀錄不良。 另外,當事人也沒辦法再去開戶,警示帳戶以外的帳戶也會被列為衍生管制帳戶,交易功能大大受到影響。 (一)取得正式處分或判決當事人須先取得正式處分或判決書,證明自己符合解除警示帳戶的條件之一,包括警示帳戶涉及的事件獲得不起訴處分、緩起訴處分、無罪判決、繳納完罰金、案件被證實是一般商業買賣糾紛、被證實是帳戶遭盜用、被誤設為警示帳戶等。 (二)又使用權可以分為「永久使用權」與「固定年限使用權」,如交易的是「固定年限使用權」,一旦使用期間屆滿,遺族就必須領回骨灰,若遺族未領回或是無遺族,很有可能淪落被拋灑的命運。
靈骨塔詐騙手法: 靈骨塔詐騙又來了 兩婦慘遭詐上千萬、房子遭變賣
席間,內政部代表表示,目前靈骨塔、生命契約納入管理,對於違反的業者依法開罰,但是骨灰罐並不屬於納管範圍,因為靈骨塔與生命契約管理部分已「超過業務負擔」,若再把骨灰罐納管,恐有業務量過重情況。 台北市政府的消保官則說,大部分詐騙案的購買數量屬於投資行為,不是一般交易,故不適用消費者保護法。 「納骨塔詐騙最難起訴的原因是沒有留下任何書面證據。」檢調發現,為了能順利達成詐欺目的,納骨塔詐騙集團內部管理非常縝密,業務員必須每日詳載約訪的客戶,及話術進行到哪個階段,並每日上下午回公司開會彙報進度及結果,業務員間的筆記、手札更是相互流通,甚至交給後端扮演買賣部的業務員保管,避免詐術穿幫。 而主嫌李晟瑞宣稱的假買家,除了有南部的公墓遷葬業者,還包括「中鋼」、「退輔會」等知名公司機關,在必要時,更會由其他業務員扮演買家身分取得投資人信任,達到「逆向行銷」的效果,事後再以公墓遷葬計畫擱置讓交易告吹,受害者才發現上當了。 「詐騙集團的話術真中有假、假中有真,再加上時間錯置,等到受害者發現上當時已經來不及。」一位遭上寶生活詐騙的受害者指出。
靈骨塔詐騙手法: 台北畫刊
詐騙成員看準受害者想要脫手變現的心理需求,往往以「加購塔位、骨灰罐、禮儀契約等配成套裝商品收購價格更高」的話術來誘騙老人家,但接下來,詐騙成員又以「幫被害人墊錢」、「金主不買了」或「聯絡不上」等理由,讓交易不成;或簽委託契約時,被害人沒有看清楚內容,甚至被騙簽本票,等到回神留意時已經來不及。 刑事局表示,經統計今年1月1日至2月4日,「靈骨塔投資詐騙」共發生18件,遭詐族群以退休、家管等年長族群為主,其中以Y教授被害金額最高,呼籲民眾趁年節返鄉團聚之際,可多加關懷家中年長者,讓長者知悉此類詐騙話術,避免上當受騙。 刑事局表示,Y姓教授是在去年5月15日接獲靈骨塔業務員來電,稱可協助高價販售先前購買的靈骨塔塔位,讓其輕鬆賺取差價,數日後又有另名仲介來電,邀約Y教授前往超商釐清塔位產權,藉此博取被害人信任。 詐騙集團會告訴被害人:「老闆有塊土地現在蓋了靈骨塔,賠你50個塔位好不好?」若被害人同意,他們就去買靈骨塔使用券,1張只要500到800元,但被害人必須繳交永久使用費和管理費,加起來要7、8萬元。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7日電)刑事局今天指出,統計今年前11個月傳統詐欺案,投資詐騙共1561案,較去年同期多377案、增幅31.84%,以假借投資靈骨塔塔位居冠,提醒民眾慎防先繳手續費以正式委託等3話術。 刑事局長黃嘉祿說:「全國性的一個掃黑我們一波一波地打,我們不達目的絕不終止。」堅定展現掃黑決心,刑事局全力打擊犯罪,全案也依涉嫌詐欺、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將19名集團成員,解送臺北地檢署偵辦。
靈骨塔詐騙手法: 手法二:假冒知名企業買家 要求簽保密協議
6.家人不要責怪受害者:很多長者不願承認,或沒有勇氣對子女坦承受騙,心理壓力很大。 郭憲鴻建議為人子女者,請不要責怪受害者,家人團結一起面對比較實際。 8.等到被害人稍微嗅出一點不妙的味道時,通常已經被洗了上百萬…甚至破千萬,只拿到一堆破證書跟十輩子都用不完的靈骨塔。 不管是「我都60幾歲了還可以賺進大筆資金」或是「我也該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打算了」。 如再加上學有專精但強烈的個人主觀意識,種種條件下很容易成為詐騙集團最愛的肥羊。
靈骨塔詐騙手法: 相關文章
砲哥透露,目前流行的是3.0版及4.0版;3.0版是詐騙集團先化身為仲介,說要幫大買家尋找塔位,不管有多少塔位都要,2週後再跟被害人謊稱,買家要有骨灰罈、牌位、大師加持經文內膽等包套商品,當被害人加碼向仲介購買後,仲介就搬出「買家不要了」等理由毀約。 就算被害人提告詐欺,但因仲介用的是真實姓名,東西也都有給被害人,最後大多告不成。 台北市1名70歲退休蕭姓老翁在今年4、5月間,就遇到一名冒稱新北市一間公司的仲介女子,向他推銷販售靈骨塔位,並於6月向蕭翁謊稱有買家願購買他所投資的塔位,但需先支付新台幣191萬元保證金作為交易擔保。 靈骨塔詐騙手法 刑事局說,這類詐騙話術都以要求被害人先繳手續費、補稅金、加購升級套組來大量取得被害人投資金額,得手後再以各種藉口取消、拖延交易,甚至以被害人違約為由,逼其簽和解書或另簽大額合約,將被害人當肥羊剝好幾層皮。
靈骨塔詐騙手法: 投資買靈骨塔位竟成詐騙新手法! 海山警開座談會籲民小心
警方表示,王姓男子成立多家人頭顧問公司,由成員假扮成為業務員聯繫擁有靈骨塔的民眾,再以投資為由,假意購買被害人手中的塔位,但因擔心國稅局會追查資金流向,要求被害人先支付「節稅金」,接著,再以買家要更多,要求被害人補足數量,並以低價作為遊說,欺騙被害人借貸、抵押房產來投資。 北市警局接獲民眾報案,指1名從事殯葬業仲介的男子,佯稱以高價收購靈骨塔位,再以話術慫恿高齡長輩購買更多塔位,被騙的民眾大多集中在中、南部,最高金額超過上千萬,警方日前逮捕王姓男子等8人,依組織犯罪、詐欺等罪移送士林地檢署複訊,經檢察官訊問後均交保。 刑事局上週破獲靈骨塔詐騙集團,逮捕十多名嫌犯,他們專挑年長者下手,謊稱有買家要採購大量靈骨塔、骨灰罈,遊說老人家投資,詐騙金額超過2億元。 誇張的是,警方破案隔天,又有自稱「殯葬商品大批發」業務員的男子,找上1名曾被詐騙3,000萬元的老先生,想再剝一層皮,本刊全程直擊。 台北市松山區一名70多歲林姓老翁日前遭靈骨塔投資詐騙,付出90萬元購買所謂的「生基塔位」做投資,歹徒食髓知味,宣稱要再100萬元辦理土地權狀,林翁在家人提醒下起疑報警。
靈骨塔詐騙手法: 靈骨塔詐騙老梗 警再逮8人粗估不法獲利上億元
松山分局警方日前趁雙方前往松河街一帶面交時,冒雨埋伏在旁,當場逮捕29歲張姓車手及負責把風的23歲張姓男子,警訊後依照詐欺罪送辦。 日前台北市一名70多歲的林姓老翁,接到陌生推銷電話,對方宣稱已經幫他找到名下靈骨塔位的買家,不過需要買「生基塔位」一起賣出,「1+1效益才會大於2」。 老翁誤信對方說詞交付90萬元投資,怎料又被索討100萬元,這才驚覺受到詐騙,向警方報案。 詐騙成員往往宣稱靈骨塔位的高價值,投資、自用兩相宜,然而當長者想動用這些商品時,卻發現必須再繳交高額的管理費或使用費。 其次,受害者的個資很可能在詐騙集團裡被互相流通,連環誘騙受害者,讓年長者像陷入漩渦般,反覆被坑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