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全屬早期患者,治療後已經完全康復,至今 沒有復發跡象。 中大首创的鼻咽癌基因血液测试,乃透过检验血液内是否有鼻咽癌肿瘤基因而将患者分辨出来,准确度高达95%以上,是现时最准确的癌症血液测试之一。 鼻咽癌普查計劃2025 为进一 步验证此技术能否作为早期鼻咽癌的筛查工具,中大于2008年起展开鼻咽癌筛查研究,抽取超过1,300名无鼻咽癌病徵丶年龄介乎40至62岁市民的血液 鼻咽癌普查計劃 进行肿瘤基因测试。 69位测试结果呈阳性反应的参加者进一步接受鼻咽镜等检查,最後共三人确诊为鼻咽癌患者。 三人全属早期患者,治疗後已经完全康复,至今 没有复发迹象。
- 乳癌於本港的病發率有明顯上升趨勢,根據醫院管理局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所發表的報告,乳癌每年的病發率由2009年的2,962宗上升至2015年的3,920宗。
- 陈君赐教授展示研究计划所使用的「即时定量聚合酶链连锁反应侦测系统」,可同时间处理近百个血液样本,测试结果最快在两小时内得出。
- 利用連接鏡頭的幼軟導管,從口或鼻插入鼻咽進行檢查,查看鼻咽內有否變異跡象,如發現懷疑變異,醫生一般會鉗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定病因。
- 一些常見的短期副作用包括皮膚紅腫或起水泡、噁心嘔吐、疲勞、口腔潰瘍、吞咽困難、聲音嘶啞及味覺喪失等,長遠後遺症則包括聽力或視力下降、甲狀腺受損、腦下垂體受損、頸動脈損傷等。
傳統上,最重要是放射治療,早期的病人一般接受放射治療已經足夠。 雖然我剛才說現在用新的科技治療鼻咽癌成果很好的,但無可否認,它始終是癌症,一定有些病人的治療是失效的,病人亦可能有復發的現象或已經擴散了。 但因為有些病人,病發時屬於中後期,通常說是第3、4期則有復發的機會,包括在原位復發或者擴散到其他器官的機會較高。
鼻咽癌普查計劃: 鼻咽癌的治療方法
在這些情況下,我們都建議病人除了做電療外,同時做輔助性的化療。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癌症的五年存活率是一個相對存活率,用於比較不同階段的癌症患者與總人口的生存率。 即使患上一樣期數的鼻咽癌,由於每位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都不同,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因此五年存活率只供參考,不同患者不能一概而論,亦不能用作推斷患者的預期壽命。
-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 糖尿病足的筛查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要注意溃疡面的外观、范围、深度、温度、气味,同时要确定有没有足部畸形、水肿、软组织感染等。
- 鼻咽位於頭部中央,鼻孔與吊鐘上方之間,前為鼻腔鼻竇,下通口腔。
-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 即使患上一樣期數的鼻咽癌,由於每位患者的癌細胞特質及其基因組合都不同,治療方案亦會有所差異,因此五年存活率只供參考,不同患者不能一概而論,亦不能用作推斷患者的預期壽命。
-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鼻咽癌病人完成所有癌症治療後,還需要因應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接受各種復康支援。 此外,病人在完成治療之後仍需定期覆診,監察治療後的身體狀況。 部份鼻咽癌帶有高於正常水平的「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研究顯示這種因子會加速癌細胞的生長速度。 鼻咽癌普查計劃2025 鼻咽癌普查計劃2025 透過使用標靶藥物「表皮受體生長因子(EGFR)抑制劑」,可阻斷EGFR接收指令細胞生長和分裂的訊號,減慢或阻止腫瘤生長。 標靶藥物在鼻咽癌治療中的確切作用仍在研究中,當癌細胞擴散、復發或患者接受化療後腫瘤仍繼續生長,醫生便會考慮將標靶藥與放射治療或化療一同使用。
鼻咽癌普查計劃: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香港島 )
一位德國公司在台分公司的超級業務員,由於生活步調充滿了緊張與壓力,衣食住行都亂了步調,而且與客戶在一起時煙酒檳榔都來,因而證實罹患鼻咽癌。 她接受了完整的放療、化療及雞尾洒整合療法,並兩度出席癌友關懷聯誼會,如今已過了5年半,她已恢復工作,過著積極的生活。 我一直以為是中耳炎,直至口水裏有微型血絲,於是往照內窺鏡,然後醫生在鼻裏切了一些細胞來檢查,並得知我已吸煙7年。
電療針對頭部、頸部的位置,所以有一段時間會令黏膜產生反應,好像長了很多口瘡一樣,口腔會出現腫痛。 鼻咽癌普查計劃2025 另外,皮膚亦會出現這種情況,情況就好像在街上曝曬一樣,電療的位置會出現紅腫(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 因為鼻咽比較特別,剛好在頭部的中間位置,所以手術往往不是首選的治療方案。
鼻咽癌普查計劃: 鼻咽癌的筛查做什么检查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每天最少食用400克的蔬果(約為5份蔬果)以預防各種慢性疾病,例如心臟病、高血壓、腦血管病、糖尿病及部份癌症。 HPV是全球最常見的生殖系統性傳播病毒感染,可引致子宮頸、陰道、外陰及肛門的癌前病變及癌症。 大部分子宮頸癌是由於持續感染其中一種致癌(或高風險類型)的HPV所致。
鼻咽癌普查計劃: 鼻咽癌筛查检查什么
腦脊液漏:鼻咽癌若經顱底手術者,如誤傷腦膜後可導致腦脊液漏。 少量者須經非手術治療;腦脊液漏大時,需經手術修補治療。 新一代鼻咽癌揭面手術在開上顎骨和顴骨之前,已經鑽好孔,而用來固定的材料也不相同,以前是用鋼板,現在用鈦金屬,所以反應和癒合效果都較好。
鼻咽癌普查計劃: 中大推全港大型「鼻咽癌血液測試研究計劃」現招募二萬名市民參與冀有效偵測早期患者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鼻咽癌普查計劃2025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由於九成的鼻咽癌都會在鼻黏膜表面增生,鼻咽喉內窺鏡就可以發現到該些病變組織。
鼻咽癌普查計劃: 早期鼻咽癌怎么筛查
如果腫瘤太大,侵犯顱底骨,就不能做,因為無法完全清除。 比起其他耳鼻喉頭頸的癌症,患上鼻咽癌比較難以發覺。 差不多50%以上的病人首次看醫生,頸部都生了一粒核,兩邊都有可能。 廣東是鼻咽癌高發的地區之一,主要原因是由一種名叫EB的病毒引起。 感染這種病毒的人會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例如打噴嚏、流鼻涕、喉嚨痛、全身不適等。 檢查鼻咽癌最準確的方法是用鼻咽內視鏡,但是由於鼻咽內視鏡是一個入侵性的檢測,用它來檢測有沒有病徵的病人其實不太適合。
鼻咽癌普查計劃: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計劃 與 傳統EB病毒檢測
鼻咽癌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癌症,相對其他癌症而言,中國人比較常見,尤其是廣東人。 另外,主要影響較年輕的市民,尤其是30-40歲的男士,更加常見。 早期鼻咽癌的症狀並不明顯,出現症狀時癌已經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須立即治療,遺憾的是,大部分人都缺乏相關知識。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鼻咽癌普查計劃: 癌症研究
手術是不少癌症的主要治療方案之一,然而鼻咽癌與其他腫瘤有別,治療方式以放射治療(亦稱電療)及化療為主,更不時與化療一併使用,即同步放射化學治療(簡稱同步放化療)。 鼻咽癌篩查旨在於未出現任何癌症病徵前,及早偵測早期癌細胞病變的跡象,把握治療黃金期,提升治療成效及患者的存活率。 EBV 病毒直接引致鼻咽癌屬罕見情況,更多時是因為同時存在其他風險因素,增加患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部分研究推論高鹽醃製的鹹魚和鹹肉或會增加EBV引致鼻咽癌的能力。 研究表明,以高鹽醃製方法保存的食物,可能會產生一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破壞身體的DNA,而受損DNA會改變細胞控制其生長和複製的能力,增加癌變風險。
鼻咽癌普查計劃: 鼻咽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左起)中大腫瘤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梁承暉教授、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教授及教授陳君賜教授介紹中大全港大型「鼻咽癌血液測試研究計劃」,以篩查鼻咽癌早期患者。 早期鼻咽癌的筛查项目主要包括抽血的EB病毒检测和鼻咽镜检查两个方面,EBVCA-IgA检测和EB病毒DNA定量检测,是两个普查鼻咽癌较敏感的项目。 卢煜明教授(右)丶陈君赐教授(中)及梁承晖教授指出,中大「鼻咽癌血液测试研究计划」将招募本港二万名市民,接受中大首创的无创伤性鼻咽癌基因血液测试,冀有效侦测早期患者。
鼻咽癌普查計劃: 香港綜合腫瘤中心 ( 九龍 )
我花了3小時為她說明整合療法,仍然建議她勇敢接受放療及化療,但是也要努力執行整合療法。 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我的父親每晚都像保母般來陪伴和鼓勵我。 面部肌肉功能障礙:鼻咽癌手術切除時,手術過程中干擾面部神經,手術後可出現暫時性側面肌無力,經歷一段時間有恢復的可能。 此外,因面部靜脈回流受阻,隨著側支循環的建立,面部腫脹可逐漸減輕。 聽力下降:鼻咽癌侵犯患者側咽鼓管,手術前即可出現聽力下降或耳閉塞感,手術後可導致聽力下降加重或耳聾更為明顯。
醫院管理局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於2017年發表的2015年十大癌症報告中指出,前列腺癌在香港的整體病發率排名第四,每年有1,831宗新症;而整體死亡率則排名第七,每年有404宗。 但在香港男性常見的癌症中,前列腺癌的病發率則排名第三,死亡率排名第五。 大腸癌於本港的病發率有持續上升趨勢,根據醫院管理局的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所發表的報告,大腸癌每年的病發率由2009年的4,335宗上升至2015年的5,036宗。 報告中更指出,於2015年,大腸癌在香港的整體病發率排名是多項癌症中排名最高,而每年的死亡率約為2,000宗,排名僅次於一位的肺癌。 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已證實有效預防該病毒的感染。
鼻咽位於頭顱中間、鼻腔盡頭和喉嚨上端的「隱蔽」空間裡。 早期鼻咽癌徵狀容易與傷風感冒病徵混淆,因此鼻咽癌篩查能有效找出早期鼻咽癌患者,讓患者儘早規劃和接受治療,提高治療的效果。 早期鼻咽癌部分徵狀容易與傷風感冒病徵混淆,因此早期篩查能有效找出鼻咽癌患者,讓其儘早接受治療,從而大大提高成功治癒的機會和存活率。 現時嶄新的鼻咽癌篩查只需抽血,屬無創方式,即使沒有明顯病徵,都能透過次世代DNA測序技術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準確識別出「隱形」患者。
鼻咽癌普查計劃: 放射治療
根據美國癌症協會及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能用於說明腫瘤大小(T)、腫瘤擴散到淋巴結的距離(N),以及轉移狀態(M)等三大因素,並以數字來區分嚴重程度。 本網站所載内容只是基於研究和知識的共享,以及作為參考用途,並不是專業診斷和治療的意見。 我們鼓勵您根據自己的判斷和研究,並與合格的醫療保健專業人士合作,來制定您自己的醫療保健決策。 還好她一生病馬上治療,以雞尾酒整合療法保護及加强免疫力,不到兩個月就完全恢復健康。 她現在是許醫師癌症關懷聯誼會的義工,願意為同病相憐的癌友提供協助。 她深知治療的痛苦,來看我的門診是希望整合療法可以取代正統療法,以免除放化療之痛苦。
另外,血管造影主要是评估患者有没有发生下肢血管闭塞以及程度等。 对外周血管的检查还可以行下肢血管的B超检查,这种是无创性的方法。 还有踝动脉和肱动脉血压比值的测定,这个检查可以反映下肢血压和血管状态。 信諾尊尚醫療保的保障能令你安心無憂地採用最適合的療法。
鼻咽癌普查計劃: 鼻咽癌診斷方法
若癌細胞已擴散到頸部淋巴結,醫生或會建議患者先接受同步放化療,再透過手術切除淋巴結,惟手術有可能導致神經損傷,導致患者出現耳朵麻木、手臂無力(無法舉高過頭)、下唇無力等後遺症。 視乎神經損傷的程度,這些手術後遺症有可能在數個月後消失,但亦有可能屬永久性。 為進一 步驗證此技術能否作為早期鼻咽癌的篩查工具,中大於2008年起展開鼻咽癌篩查研究,抽取超過1,300名無鼻咽癌病徵、年齡介乎40至62歲市民的血液 進行腫瘤基因測試。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就沒有任何鼻咽癌病徵的人士而言,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篩查對他們有明顯效益。 利用連接鏡頭的幼軟導管,從口或鼻插入鼻咽進行檢查,查看鼻咽內有否變異跡象,如發現懷疑變異,醫生一般會鉗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定病因。 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觸摸頭頸位置是否有異常,例如頸兩側、淋巴位置是否有腫塊;血液測試則檢查身體是否存在抗EBV病毒的抗體。 部分研究顯示,鼻咽癌的區域性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關,例如華南地區較常進食含鹽量高的醃鹹魚和鹹肉,而這些飲食習慣都會增加患鼻咽癌風險,但當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鼻咽癌的發病率便有所下降。 研究亦發現部分飲食習慣,如攝取較多堅果、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乳製品和肉類的飲食,有助降低患鼻咽癌的風險。
通過飲用水或室內和周圍空氣污染,可能會接觸到環境中的致癌化學物質。 一般而言,暴露於戶外的空氣污染環境中,特別是懸浮粒子,會導致肺癌,而柴油引擎廢氣排放的情況仍普遍存在於世界不同角落。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的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以顯示身體內器官的狀況。 以上項目只適用於醫思健康(EC Healthcare)旗下品牌並年滿18歲或以上的會員。 以上項目只適用於1人享用及只可享用1次,亦不可兌換成現金及不可轉換爲其他產品及服務。
倘若在沒有傷風冒感情況下持續出現單側耳朵發炎的情況,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嚴正聲明
雖然在電療的過程中,正常的細胞亦無可避免地受到破壞,出現衰退或功能受損等現象(請閱讀"如何克服化學及放射治療的後遺症?"),但電療方法已經得到很大的改進。 復康護理計劃能讓病人對日後的復康進程更加清晰,加強對疾病掌控的信心。 化療的副作用要視乎使用藥物的類型及劑量,常見副作用包括脫髮、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增加感染風險(白血球下降)、容易瘀傷或出血(血小板數量低)等。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神經末梢,導致手腳感覺麻痺,甚至令手部靈活性降低,影響日常生活。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追蹤早期鼻咽癌細胞病變、幫助定位抽取鼻咽癌細胞組織檢查及偵測治療成效、確定鼻咽癌範圍及偵測癌症是否已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