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無期,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表示,有關收購成本達400億元,當局須「儲夠錢」,才能開展類似的「超巨型項目」。 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今日(15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十三街」自90年代起已提出需要重建,當區大多是三無大廈,居住環境差、維修成本大,居民非常關心能否重建。 十三街收購 十三街收購2025 十三街收購 他質疑市建局以「儲錢」理由不開展重建,即意味著將來也無機會,建議當局透過發債進行重建。
- 街兩旁的建築能直接通往隔鄰的麟祥街和鵬程街,多見車房,街首可見中華煤氣中心一角。
- 小松11月20日發佈消息稱,將收購美國電池製造企業美國電池解決方案(ABS、位於密西根州)。
- 屋漏偏逢連夜雨,有居民反映,「蘇拉」肆虐不足一星期又來一場世紀黑雨,之後的颱風「小犬」亦帶來狂風暴雨,住戶通宵輪更倒水,無覺好瞓。
- 九龍中立法會議員楊永杰今日(15日)在電台節目表示,「十三街」自90年代起已提出需要重建,當區大多是三無大廈,居住環境差、維修成本大,居民非常關心能否重建。
- 韋志成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遠超現時市建局的260億元資金,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重建「超巨型項目」,當局將會在適當時候啟動重建相關區域的舊樓群。
- 事實上,鄧成波等上周以約3.2億元售出筲箕灣中心地下及一樓舖位,以總樓面24,638方呎計,呎價12,988元。
- 現時「十三街」及「五街」樓宇群內有不少大廈已參加 「樓宇更新大行動2.0」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等資助計劃,以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斯哲)民建聯及工聯會今日(15日)公布土瓜灣「十三街」及「五街」重建問卷調查結果。 今次調查於6月進行,共訪問了506位上址居民,結果顯示,接近九成受訪者表示有批盪剝落,八成五表示有滲水問題,其次七成七表示有鋼筋外露,六成七表示大廈無鐵閘或常壞,還有近四成受訪者表示大廈無樓梯燈。 黃國表示,「十三街」有不少三無大廈,樓齡高達五六十年,「鹹水樓」令樓宇狀態更差,衞生環境之惡劣,難以用筆墨形容。
十三街收購: 相關推薦
他提到,「十三街」所佔地段大,當中車房安置困難較大,建議降低強拍門檻,例如拆細每兩、三街視作一個地段,令重建項目更容易上馬。 韋志成今早於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現時市建局的流動資金約260億元,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超出其流動資金。 他表示,以舊樓破損情況而言,九龍城重建項目的九龍城街市附近一帶舊樓,破損嚴重過「五街」,而「五街」又差過「十三街」。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則表示,油旺重建已有規劃,形容「八文樓」是重要重建地段,但強調重建要配合周邊地區規劃,政府將會從規劃、執法「雙管齊下」處理老舊樓宇,屋宇署將會檢視執法策略,包括加強巡查舊樓,敦促業主盡快進行大維修。 韋志成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遠超現時市建局的260億元資金,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重建「超巨型項目」,當局將會在適當時候啟動重建相關區域的舊樓群。 筆者在地區工作多年,知悉部分舊樓居民抱着單位有可能被市建局或私人發展商收購重建的想法,不願投放資源做好維修保養,對樓宇失修問題置之不理。
加上大廈內充斥劏房單位,若要重建這兩個項目,局方預計將面對龐大的收購開支,以及居民和商戶遷置安排等挑戰,局方必須審慎研究開展有關項目的規劃,包括牽涉的資源、啟動項目的時間和規模、補償安置安排及規劃主導的市區更新模式。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日前指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市建局需要儲錢或借貸進行相關重建工作,未有交待任何實質時間表。 九龍城區議會今日(14日)討論相關議題,會上有議員指出上述兩地樓齡達60年,即使居民有心進行維修,惟每隔幾年仍會出現滲水或石屎剝落的情況,希望能盡快獲安排重建。 市建局表明就「五街」和「十三街」的樓宇現況過往已為業主提供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及資助,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未能提供何時落實舊樓收購的日期。
十三街收購: 馬頭角道
這群車房由於密度實在太高,故市區重建局仍需對重建十三街項目作更深入研究,並需予業主商討業權及賠償問題[8]。 除了重建之外,局方亦會考慮有關復修的策略,以幫助九龍城區舊樓的居民。 九龍城區是局方的重點工作區域之一,就「十三街」及「五街」的樓宇狀況而言,局方過去為相關業主提供各項樓宇復修支援服務及資助。
如今十三街的整個地皮,在1924年出現第一間繩纜廠,至二戰後,改建為南洋紗廠。 1959年,在人口暴漲、住屋需求大增的時候,地主把土地轉為興建唐樓,就是我們現在看見的十三街唐樓群。 唐樓群地下為商舖,樓上為商住兩用,由於十三街本為私家街,路邊泊車無王管,才吸引了大量車房進駐。 韋志成續說,按項目收購成本而言,預料「五街」和「十三街」重建,較佐敦「八文樓」便宜,後者料涉約500億元。 土瓜灣兩個項目,將較佐敦「八文樓」更早開展重建,目前已展開重整規劃,形容「唔會太長時間」。
十三街收購: 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重建已展開重整規劃
合資公司擬收購湖南永藍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永藍公司”或“目標公司”)60%股權。 2023年11月24日,公司與浙江滬杭甬簽訂了《關於共同設立浙江之江交通控股有限公司(暫定名)之合作協議》(“合作協議”),並與轉讓方簽訂了《關於湖南永藍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之股權收購協議》(“股權收購協議”)。 十三街收購 中國金茂稱,本次交易將進一步拓展集團在蘇州市的優質土地資源儲備,有利於提升集團在蘇州市的市場占有率及品牌影響力。 新茂置業啟動及運營所需資金等前期啟動資金預計約人民幣9000萬元,將由寧波寧興和南京耀方按51%及49%的比例提供股東投入予以支付。 在股權轉讓完成後,寧波寧興及南京耀方將分別持有新茂置業51%及49%的股權,新茂置業將成為中國金茂非全資附屬公司。 事實上,鄧成波等上周以約3.2億元售出筲箕灣中心地下及一樓舖位,以總樓面24,638方呎計,呎價12,988元。
- 惟他認為,暫時不用太悲觀,整區重建需時長,未來將走向灣仔囍帖街的舊路,抑或如深水埗般保留舊區形式的重建,仍有待觀察。
- 第二個方法是善用油旺重建計劃中的規劃工具,令回報增加;第三是將項目附近未用盡地積比的政府土地或老舊設施,納入重建範圍,由於毋須收購,免卻成本,又可增加回報;第四則是運用規劃儲備及項目儲備。
- 市建局續指,會重新規劃玉成街、部份鴻福街和啟明街,提供更多地面空間予行人享用及舉辦活動,成為社區聚腳點。
- 至於議員關注的九龍城「十三街」及「五街」重建,發展局指其包涵在更新計劃內。
- 韋志成今早(13日)於電台節目表示,現時正就「五街」和「十三街」展開重整規劃,形容「唔會太長時間」,該項目會較佐敦「八文樓」更早開展。
據此,寧波寧興將向南京耀方收購新茂置業51%的股權,並向新茂置業繳付註冊資本人民幣18.82億元,及向新茂置業提供前期啟動資金股東投入4590萬元。 上述太子基隆街1、3、5及7號全幢,項目佔地約5654方呎,若以地積比9倍計,最高可建約50,888方呎,市場消息指,物業以約3.5億元售出,每方呎樓面地價即約6878元。 資料顯示,鄧成波或有關人士原以4.5億元放售1至7號全幢及9至11號逾20%業權。 他擔憂區內小店或面臨結業,指榮光街過去多車房和士多等,已因重建被悉數掃走。
十三街收購: 工聯促速重建「十三街」安民心
其後,旺角通菜街國榮大廈亦發生一宗致命意外,大廈頂樓的僭建簷篷石屎剝落,擊斃一名女小販。 十三街收購2025 事後死者家屬入稟追討賠償,經8 年漫長審訊,終審法院於2007年裁定法團須一併與單位業主和住客承擔法律責任。 因此,政府提出修訂建築物條例,對逾期未遵辦驗樓及驗窗通知、修葺令和勘測令,以及僭建行為和其他違規建築工程,簡化檢控程序及降低檢控門檻,實屬適當的時機。
十三街收購: 土瓜灣重建調查:舊區盼重建 社區望蛻變
市建局計劃「土瓜灣道/馬頭角道」重建項目,容許工廈業主參與項目發展,楊永杰認為,工廈業權集中,免補地價有利業主參與重建,亦避免重新招標。 至於九龍城盛德街重建項目試行「預先批地」模式,他指可以減省程序,毋須清場才招標。 韋志成早前提及九龍城重建範圍的破損程度,較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嚴重。 楊永杰則狠批韋「講大話」,稱兩區環境差不多,樓齡相近,不相信土瓜灣破損程度不及九龍城。 他又指,韋志成提出的復修方案無用,因為土瓜灣舊樓並無業主立案法團,根本沒法組織復修,批評有關說法是欺騙居民。 至於深水埗一帶,則一直困擾於區內劏房問題嚴重,增加市場收購難度。
十三街收購: 維修
市建局代表表示理解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居民對所居樓宇日久失修的憂慮,並備悉他們要求盡快重建的訴求。 十三街收購 代表指在決定開展每個重建項目之前,局方均審視多方面的因素並作全面考慮。 除個別樓宇狀況及環境等因素外,亦會考慮有關重建項目能否透過重整土地用途及重新規劃,為社區帶來更大的裨益。 基於市場敏感性和保密原則,局方只會在其啟動個別具體項目時,透過刊憲等方式對外公布項目細節。 土瓜灣「十三街」為樓齡逾半世紀的舊樓,長年失修,坊間一直有要求市建局收購重建的呼聲。 代表又指,「十三街」及「五街」發展密度高,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
十三街收購: 建築機械行業也掀起電池爭奪戰
筆者早前在傳媒訪問時亦表示,市建局不會因重建發展某一地區的樓宇而不鼓勵業主做維修;也強調只要有維修需要,業主都應盡力完成。 十三街收購2025 民建聯及工聯會認為,「十三街」及「五街」中全部都是沒有電梯的唐樓,範圍內亦沒有新型插針樓會妨礙收購計劃,認為適合市建局以小區發展模式重建該區。 十三街收購2025 十三街收購 兩團體亦建議政府應提精簡重建發展程序,提高重建密度,增地積比添誘因,增加居住人口,提高財務可行性,可成立跨部門項目小組專責做好重建事宜。
十三街收購: 十三街
市建局已把多項計劃整合為樓宇復修綜合支援計劃,為有需要的業主提供方便的一站式申請服務。 十三街收購2025 據了解,「十三街」的私人土地的現有地積比率,已接近現行規劃和法規所准許的發展密度,現時剩餘可准許興建的樓面面積,只佔總准許發展面積不足一成,而附近並沒有未發展的政府土地和老舊設施可整合,故重整及重新規劃時挑戰甚大。 作為市建局一員,筆者十分認同施政報告中表示,面對市區及樓宇老化,必須雙軌推進樓宇重建和樓宇維修,透過復修延長樓宇壽命,減慢城市老化,比重建更為關鍵。 因此與其守株待兔,筆者建議業主不如坐言起行,積極尋求政府及市建局在樓宇復修上向業主提供的資助和支援,主動做好維修,才能住得舒適安心。
十三街收購: 相關文章
九龍城區議會關注重建工作小組主席馬希鵬表示,九龍城、土瓜灣一帶現時有約9個市建局的重建項目,亦聽到有發展商在馬頭圍道、炮仗街、永耀街及北帝街等一帶有收購動作,預計屯馬線通車後會「大變天」。 土瓜灣將由小社區,變成新型豪宅林立的中型私人住宅區,憂土瓜灣變成「第二個美孚」。 黃國昨日聯同工聯會九龍城社區主任鄧巧彤、社區幹事胡銘泰及黃文港與市建局代表會面。 居民代表在會上提到,收到部門強制驗樓、驗窗的命令,亦有參與樓宇更新大行動2.0,惟當裝修師傅到場了解情況後,唯一能做的就是粉飾外觀,對喉管漏水、鋼筋外露、石屎剝落和危牆處處這類大廈結構根本問題,裝修師傅都表示束手無策。 鶴齡街(英語:Hok Ling Street)乃街區11條直街系列自西向東的最後一條,為一南行街道。
十三街收購: 馬頭角十三街
位於炮仗街的裕德餅店亦開業23年,老闆娘謝女士與丈夫於1998年到現址開舖,在百多呎的小舖位見證土瓜灣變遷,看着對面5層高舊樓,被市建局收購,建成名為「喜築」的28層新住宅大廈。 十三街收購2025 十三街收購2025 謝說,區內小店隨市區更新越來越少,「邊到夠啲大舖做,你租金太貴邊有得做」。 裕德餅屋約100多平方呎的舖位,每隔兩年加租,現時月租約2.4萬元。
上述法律只針對業主執行屋宇署發出的法定命令和通知,然而建築物管理條例第34H 條列明,維持大廈修葺妥善及狀况良好是業主責任,因此業主必須時刻保持大廈狀况良好,而非在收到政府命令和通知時,才維修保養大廈。 另同由鄧成波家族持有的尖沙嘴金巴利道80號(圖),現推出市場招標,截標日期為11月12日,市場估計市值逾3.88億元。 仲量聯行指,上述物業現為一幢14層高商業大廈,建築面積約19,923方呎,若以地積比率最高為12倍計,可建銀座式商廈及酒店,即重建後最高可建樓面約2.3萬方呎。 資料顯示,鄧成波2018年以3.3億元購入,現市值較兩年前購入價僅高出17%。
除日本小松(Komatsu)將收購美國電池企業之外,瑞典商用車和建築機械巨頭富豪集團也宣佈收購另一家美國大型電池企業。 雖然電池的主戰場眼下仍是純電動汽車(EV),但是在需要應對脫碳化的建築行業,爭奪戰也已拉開序幕。 此案判決指出,法團明知危險僭建物存在30多年而無採取任何行動,只抱着由肇事單位負責檢查和維修的想法屬錯誤,因此法團對意外絕不能卸責。 此案不單纏擾法團和大廈業主多年,所有單位業主亦須共同攤分賠償金;除賠償外,法團還須面對巨額訟費。
他說,市建局重建後的商舖租金,一定會較現時貴,料小店未能繼續以低廉價格經營,「全部咪變連鎖,先抵得住租金」,區內物價上升。 市建局早前宣布會整體規劃,並會興建一條橫跨土瓜灣道的行人天橋,連接土瓜灣站,亦提供地面空間予行人享用。 立法會議員楊永杰在港台《千禧年代》表示,土瓜灣「五街」居住環境差,不少街坊促請城建局盡快出價,擔心樓價回升失預算,未能購置同區住宅,居民亦希望可以原區安置,留在啟德區。 十三街收購2025 「富豪集團將完善並進一步加快當前的電池和電動化進程」,富豪11月10日也發佈消息,將從陷入經營困境的大型客車開發企業美國Proterra收購電池業務。 小松11月20日發佈消息稱,將收購美國電池製造企業美國電池解決方案(ABS、位於密西根州)。 當中最轟動社會的嚴重事故,是1994年香港仔添喜大廈塌簷篷造成1死13傷慘劇,涉案的酒樓及大廈法團須向死傷者賠償逾3300萬元,大廈各小業主須攤分約25 萬元賠償。
十三街收購: 附近設施及景物
香港文匯報訊 土瓜灣「十三街」重建一直只聞樓梯響,居民的居住環境改善無期,而近期連場颱風暴雨更令居民擔驚受怕。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昨日與「十三街」居民代表一同約見市區重建局代表,反映居民對「十三街」重建的殷切期盼。 市建局強調,有將「十三街」重建「放在心上」,但由於屬於超大型項目,需要時間作全盤考慮。 黃國期望,市建局積極作為,與政府有關部門坦誠溝通,和居民做好協商,共同探討加速「十三街」重建的可行方案,避免舊樓可能發生嚴重意外,危及市民安全。 [5]十三街附近一帶的馬頭角街道,多見車房的存在,以及一系列工廠大廈。
現時「十三街」及「五街」樓宇群內有不少大廈已參加 「樓宇更新大行動2.0」及「消防安全改善工程資助計劃」等資助計劃,以改善樓宇的狀況和設施。 市區重建局早前宣布啟動九龍城重建項目,有關注團體批評當局選擇向樓齡較輕,結構較安全的九龍城區「開刀」,卻未就危機重重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交代時間表。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12日)在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表示,重建土瓜灣「五街」和「十三街」的收購成本達400億元,惟當局的流動資金僅約收購成本的一半,故要「儲夠錢」才可啟動相關大型重建項目。 市區更新是一個漫長而且複雜的過程,當中涉及詳細的地區規劃和多方面研究,並考慮一籃子因素,以釐定開展重建項目的優先次序。 至於私人發展商,現時正值樓市下行,商界對於收購舊樓作重建發展,涉及長時間和巨額投資需承擔風險,較以往審慎。 若業主一心等待重建而忽視維修保養大廈,恐怕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單令居住環境逐步惡化、影響生活質素,更甚是構成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