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結果是自2005年以來GBM臨牀研究的最大突破,美國FDA亦於2015年批准TTFields應用於新確診的GBM。 最常見的腦瘤治療方法不外乎手術、電療(放射性治療)及化療,腫瘤電場治療對患者來說較為陌生,很容易將之與電療混淆。 腫瘤電場治療是嶄新的治療技術,2011 年的臨床研究證實了它對復發性腦瘤的功效, 2015 年再有臨床研究確認腫瘤電場治療可有效控制腦瘤新症,於是香港在 2019 年正式將這項療法引入。
- 與其他癌症治療方式不同,TTFields主要是運用物理原理來發揮療效。
- 每天穿戴设备超过22小时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延长到了25个月,五年生存率接近30%!
- 不經不覺,張女士已接受了近4個月治療,期間更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她本月初接受磁力共振掃描檢查時,結果顯示腫瘤並無復發跡象,而病人亦活動自如。
- 病理報告不幸確定,腫瘤為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簡稱GBM),是最常見、惡性程度最高的原發中樞神經系統腫瘤,佔所有原發惡性腦腫瘤約一半。
- Zai Lab成立於2014年,是一間創新及處於商業階段的生物製藥科技公司,致力與全球各地主要生物製藥公司合作,為中國以至全球各地醫藥市場引進嶄新的治療藥物及療法,用以治療癌症、自身免疫疾病及傳染病。
52歲的安瑞森(Joyce Endresen)是芝加哥郊區「Aurora」直郵廣告公司的員工,她在2014年12月被診斷出罹患多形性膠質母細胞瘤,接受了2次手術,也接受化療與放射線治療,術後配戴「Optune」。 她的保險給付了「Optune」的大多數費用,她每年只要付1千美元(約新台幣30522元)。 每2個月,安瑞森就會回診接受掃描,確認腦瘤是否復發,她說目前情況都很好,「去年12月,我們慶祝腫瘤消失2周年,還去了南非」。 膠質母細胞瘤是腦癌一種,朱先生無患癌的家族史,對膠質母細胞瘤更是毫無認識,只從醫生口中得知是極惡又易復發的腫瘤。 醫生說這病屬嚴重,易復發,影響存活期,餘下壽命約16個月,採用腫瘤電場治療有望可延至25個月,當然要一試。
電場治療: 腫瘤電場治療對抗腦癌
它們在細胞分裂中,會組成「繩索」,連接上遺傳物質,將它們從一個細胞拉拽到兩個細胞里。 如果這些蛋白組成繩索的環節出現了問題,細胞分裂也就會出問題,這往往會導致細胞死亡。 因此,如果我們施加上一定的電場,也許就能擾亂這些蛋白在快速分裂的癌細胞中的功能,起到抗癌的作用。
- 癌症治療日新月異,助患者延長存活期的同時,要保持一定的生活質素,代價是高昂的醫療支出。
- 患者要將黑色電極治療貼置於頭部前後,白色電極治療貼置於頭部兩側, 4 個電極治療貼(兩白兩黑)應同時使用,並把 4 個電極治療貼的連接線插入相對應的接線盒。
- TTFields是過去十年應用於治療「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 GBM)的嶄新療法,能顯著延長患者存活時間。
- 電場對分裂細胞的影響:對極性微管施加定向力並干擾正常有絲分裂紡錘體的組裝並隨後觸發有絲分裂細胞死亡。
- 抗癌是一段艱辛的過程,而且醫學不是探險遊戲,目前醫學與現代科學都希望提升任何一種抗癌療法的作用,並且盡可能延長患者的生存,這才是醫學研究與科學進展的首要考慮的重點。
- 電的應用於治療上,乍看很簡單,但背後應用原理需要科學家進一步證實。
接受治療前,TTFields支援專員會詳細指導電極治療貼的使用、更換、充電及連接方法。 患者要將黑色電極治療貼置於頭部前後,白色電極治療貼置於頭部兩側, 4 個電極治療貼(兩白兩黑)應同時使用,並把 4 個電極治療貼的連接線插入相對應的接線盒。 電極治療貼每次只需使用 1 電場治療2025 枚電池,每枚電池可持續使用 2 至 3 小時,更換時遵照操作手册指示即可。
電場治療: 电场治疗的疗效
因懷疑朱先生中風,在醫院照磁力共振,豈料發現腦內有一巨大腫瘤。 電場治療 朱先生說:「我睇張片,相關位置白色一撻,見腫瘤都好大。」在腦中央開刀切除腫瘤,拆綫時要把40多口縫傷口的釘移除,可見傷口之大,術口他也遺留一道長長疤痕。 腫瘤電場治療可說是一種生物物理學的治療方法,需要長時間戴上電極治療貼,每天起碼要戴18小時,戴得愈久療效愈好。 很多有絲分裂中關鍵的高分子和細胞器(如微管蛋白)都帶有極性,它們需要隨機地運動才能正常運作[1]。 一旦處於交變的電場,這些高分子和細胞器會依據外部施加的電場方向平行地排列,導致分裂中期至後期的過程無法正常進行。 正常細胞的有絲分裂和癌細胞的有絲分裂在電場頻率上不一樣,因此TTFields的技術能通過調校電場頻率來選擇性地抑制癌細胞的有絲分裂[7]。
STELLAR試驗是一項2期單臂,開放標籤,多中心試驗,旨在測試80例患者使用電場療法與標準化療(培美曲塞聯合順鉑或卡鉑)的療效和安全性。 這80位患者都是不可切除的,以前未經治療的惡性胸膜間皮瘤。 我們知道,癌細胞是一群會快速分裂的細胞,而這些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需要一類特殊的微管蛋白。
電場治療: 干擾癌細胞分裂 阻斷營養供應
將適當強度的電場施加在腫瘤病灶時,電場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破壞和分解癌細胞,根據腫瘤的大小,時間大約在幾天到幾周。 ECCT治療乳腺癌的有效性依賴於人體吸收和排泄死亡細胞的能力。 人體吸收死亡細胞的能力取決於腫塊或結節的大小而不是腫瘤轉移的程度。 要確診膠質母細胞瘤,磁力共振是一個重要檢查,可知悉腦腫瘤的生長位置、面積與影響範圍,以決定下一步的治療方向。
電場治療: 腫瘤電場治療
腦瘤復發機會極大,根據國際指引患者完成電療和化療後即可進行腫瘤電場治療,如此有助預防腦瘤復發,可以說愈早使用腫瘤電場治療愈能控制復發風險。 要注意的是,患者開始接受腫瘤電場治療時要有心理準備,未來必須一直配戴電極治療貼,連睡覺都不例外,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配戴電極治療貼後頭頂可能會有微溫的感覺,但大部分人並無明顯痛楚或痕癢。
電場治療: 【腦腫瘤】存活期延長 無嚴重副作用 無創「電場」 對付兇惡腦癌
患者必須持之以恆,適應電極治療貼帶來的感覺,相信它的療效方有決心養成配戴習慣。 電場治療2025 作為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肺癌在中國也是第一大癌腫,每年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惡性腫瘤的首位,嚴重威脅我國人民健康。 其中,非小細胞肺癌約占肺癌的85%,由於疾病侵襲性較高,且缺乏有效的早期篩查方案,導致我國約70%的非小細胞肺癌在初步診斷時為局部晚期或轉移。 電場治療 郭先生於2018年12月成為本港第一個使用TTFields的病人。
電場治療: 精準擊殺癌細胞、放過健康細胞 美國科學家研發「化療飛彈」
腫瘤電場治療雖然名稱與電療一樣有「電」字,兩者卻是大相逕庭的療法。 電療是一種有機會傷及正常組織的療程,療程通常持續 5 至 6 個星期,每週 5 天每次進行 10 多分鐘,治療時間相對短暫,副作用較多,如疲倦噁心、掉頭髮、頭痛等。 至於腫瘤電場治療可說是一種生物物理學的治療方法,需要長時間戴上電極治療貼,每天起碼要配戴 電場治療 18 小時,甚至 24 小時,戴得愈久療效愈好。 張女士帶著TTFields可攜式電場裝置、足夠4個月用量的電極貼及配套物資回新加坡後,每天將4塊電極貼貼在頭皮上,並接駁可攜式電場裝置,維持一天18小時,裝置會發射特定頻率的電場來干擾癌細胞的分裂,抑制腫瘤生長,從而令其凋亡。 電場治療2025 由於TTFields不像放射治療般帶有輻射,也不像化療藥物般存在細胞毒性,因此治療期間一直生活如常,僅在治療初期因為頭貼而出現輕微的皮膚反應,包括頭皮痕癢和敏感。 腫瘤電場療法(Tumor Treating Fields,簡稱TTFields)是一種干擾癌細胞有絲分裂(mitosis)的治療。
電場治療: 膠質母細胞瘤
PANOVA-3是一項前瞻性隨機試驗,將包括600例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 患者應具有0-2的ECOG評分,無進展或之前未接受治療。 實驗組患者將每天使用至少18小時,150 kHZ的電場療法,直到疾病進展。 實驗結果顯示,與紫杉醇和吉西他濱相比,增加電場療法的一年生存期和無進展生存期增加了1倍以上。 由於這項治療方案仍未登陸新加坡,所以有新加坡醫生為他們的病人安排在港接受相關治療的方案。 57歲張女士為新加坡GBM患者,完成手術和術後的同步放化療後,要決定後續治療方案,其主診醫生認為TTFields治療模式對張女士的病情有所裨益,建議張女士來港就醫。
電場治療: 腫瘤電場治療方案(TTFields)正式引進香港 有效延長膠質母細胞瘤(GBM)患者的存活率
2019年8月,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已经授予其突破性全新肿瘤治疗技术–肿瘤电场治疗产品Optune(TTF,Tumor treating fields)创新医疗器械资格认定。 提起电疗,大家往往想起电影《大腕》里英达的被当成精神病使用电击治疗的惨状。 新的电场治疗并不是治疗网瘾的电击虽然听着像是一种伪科学,但确实是一种类似放疗的实体瘤局部治疗的新手段。 二期相比放疗还有既没有附带辐射伤害,也没有也不存在剂量问题,没有耐药,可以长期使用的有点。
電場治療: 膠質母細胞瘤極惡腦癌 腫瘤電場治療延長存活期
接受電場治療的肺癌患者需要在胸部佩戴四個換能器陣列,這些換能器陣列可以非侵入性地向肺部輸送電場。 有了初步的原理,科學家們開始不斷在尋找能夠刺激這些細胞的合適電場,通過調節電場的頻率與強度,最終能找到只對癌細胞有效,但不會影響其他細胞的電場。 人體是由不規則的導電體,體內均有帶電力子,從神經、肌肉每一個細胞均是由生物微電流來傳導,目前醫療科技將各式各樣的電流應用於治療上,如復健用的干擾波治療、巴金森的深層腦刺激、促進傷口癒合的微電流、疼痛緩和的低周波治療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