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勿使用熱水或凍水漱口,因為極端溫度會使蛀牙疼痛惡化。 針對牙骹問題的常用方法有針刺法、衝擊波治療、手力治療、超聲波治療、治療改善姿勢等。 物理治療師的任務是分析及尋找受傷的原因,以防止問題再次發生。 牙骹關節為可活動關節,關節面會隨開合口時作協調的滑動。 牙骹痛治療 要感受下頜關節動作,讀者可先用指頭輕按臉頰兩旁,隨口開合時兩側下頜會有順滑及左右相等的動作。 假若咬肌僵硬或下頜關節活動不利,一般已可以被診斷為顳下頜關節功能障礙。
蛀牙使敏感的象牙質和牙髓神經外露,令您不時感到疼痛。 衞生署口腔健康教育組指出,每當患者吃喝冷、熱、甜、酸的食物或飲料,就會觸動象牙質內的管道,刺激牙髓神經,引致牙齒刺痛。 其他蛀牙跡象包括牙齒出現夾着食物的孔洞,或當舌頭觸碰牙齒時感到不舒服,您甚至可以看到牙齒腐爛的部分。 牙骹痛治療 根據我們初步的研究數據,早期的沖洗術和咬合夾板的綜合治療能達致更迅速的臨床反應,將會是口腔頜面外科的發展趨勢。 很多病人在經過治療以後,張嘴疼痛的情況都會得到很好的緩解,甚至可以張大口,無痛楚地進食,這代表了關節的運動功能已經部份恢復。 有些病人的症狀和顎骨退化或是咬合不正相關,雖說這並不常見,但在這些情況下也是可以接受牙骹重建手術的。
牙骹痛治療: 口腔頜面外科|女士較易有牙骹痛?牙骹都可以洗?醫生拆解牙骹痛病徵、診斷及治療方法
有時您無法立即就診,在等待見牙醫期間,居家治療和非處方藥物或有助您暫時緩解蛀牙的痛楚。 牙骹痛可涉及精神、心理、風濕科、肌肉或骨關節或牙科等多方面問題,所以無論中醫或西醫,在處理時也會考慮不同相兼症狀,以處方最適切的治療。 周醫生補充,女士在雌激素等荷爾蒙的影響下,令她們的肌肉、關節韌帶等部位,相對較男士鬆弛,令其受壓能力降低,因此男女分別在受到同樣的壓力下,女士會較容易出現牙骹痛問題。 方法是在顎關節放入兩枝針,灌入生理鹽水沖洗關節,把發炎物質和纖維組織沖走,減低關節負壓力,亦可注入透明質酸潤滑關節。 病人未有症狀的右顳下頜關節及開合時感到疼痛的左顳下頜關節。 磁力共振造影(a)顯示了正常的顳下頜關節,(b)則顯示了左顳下頜關節中的變形關節盤。
- TOPick診症室今集請來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李廸信,講解牙骹痛的成因和治療方法。
- 除了痛楚外,患者還會在張開嘴巴時,會聽到顎骨「格格」聲,牙骹似被鎖着,不能完全張開嘴巴,動彈不得。
- 方法是在顎關節放入兩枝針,灌入生理鹽水沖洗關節,把發炎物質和纖維組織沖走,減低關節負壓力,亦可注入透明質酸潤滑關節。
- 香港大學(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李廸信醫生(首席研究員)和臨床副教授梁耀殷醫生最近以顳下頜關節沖洗術,配合咬合夾板治療作臨床研究,對比只採用保守治療的成效。
- 顳下顎骨關節綜合症患者做這個動作時,會感到該關節痛及活動範圍受阻。
術後一兩星期只能食流質和柔軟食物,但後期情況有明顯改善,雖然開合時有時候仍然有卡卡聲,但至今甚少再出現因牙骹卡住而未能張開口的情況。 牙骹痛,即「顳下頜關節病」(Temporomandibular 牙骹痛治療 diseases),是香港十分常見的牙患,嚴重者甚至會張不開口,影響進食和生活。 部分病人能透過藥物和戴咬合板紓緩症狀,較嚴重的病人則可透過顳下頜關節沖洗術(Arthrocentesis),俗稱洗牙骹進行治療。
牙骹痛治療: 牙骹痛 治療服務
有的患者在張嘴或閉嘴的時候會因退化而出現啪啪聲的關節響聲,有了透明質酸的潤滑效果就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李廸信醫生指,牙骹痛其實就是「顳下頜關節障礙症」(Temporomandibular 牙骹痛治療2025 Joint Dysfunction)其中一個很常見的徵狀。 症狀通常是張開口時會發出「卡卡」聲,說話和進食時牙骹會感到痛楚,不能把口張得太大,或是會有肌肉痛甚至引致到頭痛等。 牙骹問題一般常見的徵狀有:牙骹痛、發炎、頭痛、耳痛、和太陽穴附近位置不適。 同時,牙骹開合時可能出現困難, 並發出「咯咯」聲響。 女性、有磨牙、咬香口糖、甚至有托頭/托腮習慣的人士都較容易出現牙骹出現問題。
然而,究竟於什麼時候應該由保守治療轉到微創冲洗療法,醫學文獻暫時並未有定論。 近年的研究發現,微創冲洗治療若於治療早期介入,能有效消除痛楚和改善顎骨的功能。 牙骹痛治療2025 由此可見,要徹底解決牙骹症狀,錯誤的姿勢和頸部問題亦需要作出處理。 因此,脊醫除了治療牙骹之外,亦會檢查和糾正患者的姿勢和頸椎問題。 本文旨在促進人們對常規口腔健康主題的理解並推廣相關知識,並不能替代專業意見、診斷或治療。
牙骹痛治療: 開合困難及疼痛
若一段時間後未見改善,而患者因關節而引起痛症 (非單純肌肉痛),便會進行俗稱洗牙骹的顳下頜關節沖洗術(Arthrocentesis)。 人體的咀嚼系統包括牙齒、咀嚼肌及顳下頜關節(即牙骹),牙骹則位於耳朵前方、面頰旁邊,當用手指輕按該處的凹位並開合嘴巴,便會感覺到顳下頜關節(牙骹)移動。 港大牙醫學院指出,牙骹痛源於肌肉或關節問題,前者多因經常嘴嚼黏韌堅硬食物,或磨牙或咬緊牙關的不良習慣引致。 但若然你發現自己在說話、吞嚥、打呵欠時感覺牙骹痛,更甚聽到顎骨「咔咔」作響,牙骹難以順暢開合,且痛楚延伸至面、頭、耳和牙齒等各處,便有可能機會是由關節軟骨移位發炎導致的「顳下頜關節綜合症」。
Medical Inspire 牙骹痛治療 請到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李廸信醫生為大家講解「顳下頜關節障礙症」的徵狀與治療方法。 患者約大半年後回港到口腔頜面外科求診,醫生處方藥物外,並為她製作牙膠讓她在睡覺時配戴,以紓緩對牙骹造成的壓力。 但因疼症和「卡牙骹」的情況持續,數月後進行了俗稱「洗牙骹」的關節沖洗術。
牙骹痛治療: 口腔護理
如用一隻手指按着耳朵前方,把嘴巴開合,便會感覺到這個關節的活動。 牙骹痛治療 牙骹痛治療2025 顳下顎骨關節綜合症患者做這個動作時,會感到該關節痛及活動範圍受阻。 健康的滑液為透亮的淡黃色並帶有一定的黏性,其中透明質酸就是滑液的成分之一。 它在保證關節潤滑,讓關節正常開合的同時,也為軟骨提供了營養。 因此,在做好關節清潔操作以後要注射適量的透明質酸,代替自身的透明質酸,為我們補充營養、提高滑液中透明質酸的含量,才能夠起到修復軟骨的作用。
牙骹痛治療: 治療方法
有研究指,大約每三個人就有一人有一定程度的牙骹痛問題,成因包括軟骨盤移位、骨關節炎、意外撞擊等。 醫生一般會透過病歷、臨床檢查、醫學造影等為病人診斷,並提供合適的治療。 在下顎骨和顳骨的中間有一個細小的軟骨組織,這軟骨幫助兩個骨頭互相推動來控制嘴巴開合及咀嚼的動作。 這個關節的上面亦有多條面部肌肉和神經來控制咀角活動及面部的表情。 一名25歲女患者,於2018年開始出現顳顎關節的病徵,在進食硬麵包期間牙骹突然卡住並感疼痛,嘴巴開口幅度連牙刷也不能放進口腔,只能用飲管飲奶昔代替進食。
牙骹痛治療: 口腔頜面外科|女性較易牙骹痛 可引發功能障礙 無法言語進食
其功效能放鬆面頜肌肉及血管痙攣,能消除下頜關節疼痛。 此外,因中醫經絡足陽明胃經及足少陽膽經循行面頜,用藥多以清瀉胃熱及清肝瀉火為主,常用夏枯草、杭菊花等中藥。 根據美國國家牙科和顱面研究所2018年的數據,顳下頜關節綜合症的患病率介乎5%至12%,其中女性患病的機率較男性高兩倍,年輕人患病的比率亦較高。 安多酚有天然的止痛功效,而運動時人體會釋放安多酚。
牙骹痛治療: 使用 衝擊波、肌肉針刺法、激光及手法治療 治療牙骹痛
TOPick診症室今集請來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李廸信,講解牙骹痛的成因和治療方法。 他表示牙骹痛一般是骹位或是肌肉問題,前者基於軟骨移位引致,有機會因不正常的磨損,導致痛楚出現;後者則是勞損引起,經常咀嚼口香糖、進食,或是生活緊張習慣咬緊牙關和磨牙,都會導致牙骹痛。 關節性牙骹痛通常由保守治療開始,例如處方消炎藥、物理治療、進食柔軟食物,和使用咬合夾板(牙膠)減輕關節疼痛和改善張口度。 當保守治療效用不顯著時,醫生會嘗試進行顳下頜關節沖洗術的微創療法,方法是在顎關節放入兩枝針,灌入生理鹽水沖洗關節,把發炎物質和纖維組織沖走,減低關節負壓力,亦可注入透明質酸潤滑關節。 顳下頜關節沖洗術在90年代起開始普及,其風險低,成功率高達80至85%。
牙骹痛治療: 牙骹痛治療
此外,布洛芬和撲熱息痛這兩種非處方鎮痛藥也可緩解蛀牙疼痛,請在使用前諮詢醫生意見。 回想兒時,母親總愛買甘蔗回家,好讓大家吸收水果營養,同時,兄弟姊姊們也能鍛練牙力。 哥哥姊姊從不抗拒甘蔗多渣難咬部分,吃得津津有味;自己則愛捨難取易,咀嚼鮮嫩多汁部分。
牙骹痛治療: 研究:顳下頜關節沖洗術有效紓緩牙骹痛
李廸信指出牙骹痛問題常見,如果只屬骹位問題,開合嘴巴時可能會發出「咔咔聲」,亦不能張開太大,部份人每次開合會伴隨着感到痛楚。 另外,如屬肌肉問題,一般會影響咀嚼肌和顳肌,部份人張開口時會覺得崩緊,甚至會出現頭痛,嚴重的情況下患者即使沒有開合嘴巴,都會感到少許痛楚。 共同參與是次研究的臨床副教授梁耀殷醫生表示,未來會繼續推動顳下頜關節沖洗術的研究,期望日後可為患者提供更適切和精準的治療。 牙骹痛治療2025 牙骹痛治療 大部分牙骹痛個案的成因,多是與個別的生活習慣或工作需要有關,患者的牙骹肌肉運動量較多,造成肌肉中乳酸積聚、發炎、牙骹關節移位等問題。 我們之前也了解過磨牙是有機會會導致顳顎關節症候群(TMD)。 這種病症就是因牙骹或是咀嚼肌出現問題令患者感到牙骹疼痛,甚至進行張口和閉口的動作都覺得困難。
牙骹痛治療: 口腔頜面外科|女性較易牙骹痛 可引發功能障礙 無法言語進食
一些病人能夠透過休息自行復原,部分則需配合適當治療才能舒緩痛症和張開口。 若牙骹問題已持續一個星期多仍未復原,或痛楚已影響生活,便應求診。 醫生會透過病歷、臨床檢查、醫學造影等為病人作出診斷,並提供合適的治療。 牙骹痛治療2025 為避免造成創傷,口腔頷面外科醫生一般會先從保守治療為病人對症下藥,例如處方消炎藥、配戴咬合板等。
普遍的治療方式包括好好休息,不要吃過硬的食物,使用非類固醇消炎藥或止痛藥。 還有一種改善方案就是讓醫生開適合的處方藥物,讓患者的肌肉得到放鬆,起到舒緩作用。 牙骹痛治療 患者還可以佩戴牙醫度身訂造的牙膠來緩解磨牙的問題。 大部份病人在接受過上述非入侵性治療後都會感到情況有顯著改善。 香港大學(港大)牙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臨床助理教授李廸信醫生(首席研究員)和臨床副教授梁耀殷醫生最近以顳下頜關節沖洗術,配合咬合夾板治療作臨床研究,對比只採用保守治療的成效。 牙骹痛治療 有時候吃漢堡包或巨無霸等食物都需要張大口才可以進食,但有沒有經歷過一擘大口,牙骹就會痛的情況?
所有治療方法均有利有弊,關鍵是你必須對不同治療方法及程序有基本認識及了解相關風險。 同時,以上內容不代表任何牙醫或牙科機構的專業意見或觀點,為你的健康著想,請向你的家庭牙醫尋求正式醫療意見。 牙骹關節問題帶來的痛楚會為病人的生活帶來許多不利影響。 牙骹關節在我們平時進食咀嚼或說話的時候都需要頻繁移動,為關節帶來很多機械性負荷,而關節在軟骨表面運動的時候,關節腔中的滑液就可以起到減少關節摩擦的作用,從而保護我們的關節。 牙科醫生會用鹽水清洗牙骹裡的發炎組織,往內注入透明質酸代替關節的潤滑劑,這樣就能減輕和緩解關節疼痛了,患者張口閉口的動作也變得更加順暢。
但是,在部份比較嚴重的個案,即牙骹問題仍無法得到緩解和改善的時候,經驗豐富的牙醫還可以針對患處進行「顳下頜關節沖洗術」,也就是「關節穿刺術」。 部分病人能夠透過休息自行復原,部分則需配合適當治療才能紓緩痛症和張開口。 一般而言,若牙骹問題已持續一個星期多仍未復原,或痛楚已影響生活,便應求診。 據外國研究所得,患者多為三十歲以上人士,又以女性為主。 而工作時經常說話、壓力大,或經常進食香口膠、果仁等堅硬食物的人,亦容易因關節勞損而出現牙骹痛。
肩頸連續痛咗2個星期,愈黎愈差,甚至開始痛到訓唔到覺,每一秒都好痛,基本上靜止都痛,非常影響日常生活同工作。 睇咗醫生食完藥完全無幫助,睇過一次其他物理治療都一樣完全零改善。 在後期的治療,我們還需要教導病人運動,協助病人訓練牙骹之間的肌肉控制和協調、提高牙骹的穩定性,減少不適的狀況。
在張口度(MMO)方面,一般成年人的最大張口度為35至55毫米,接受綜合治療的病人於第六週能張口平均至正常的40.8毫米,而接受保守治療的病人則只有30.5毫米。 部份肌肉例如翼外肌、翼內肌、顳肌和咀嚼肌過度繃緊,造成疼痛點。 同時,負責制衡的二腹肌又較弱,使患者張口時,偶然下顎會偏斜向一邊、移位、或者突前,影響下顎的打開角度和牙骹正常活動。
關節沖洗術洗術在90年代初開始普遍,醫生會先在顎關節放入兩枝針,再用生理鹽水沖洗關節,目的是把發炎的物質和纖維組積沖走,減低關節負壓力,亦可注入透明質酸潤滑關節。 沖洗術屬於微創手術,時間短而且風險低,成功率可達85%,因此常用於軟骨盤移位的牙骹痛患者上。 牙骹痛治療 有沒有試過開口時牙骹發出「卡卡」聲,甚至會張不開口? 除了痛楚外,患者還會在張開嘴巴時,會聽到顎骨「格格」聲,牙骹似被鎖着,不能完全張開嘴巴,動彈不得。 您可以抗敏牙膏輕輕刷牙, 麻痹蛀洞內外露的牙髓神經,或使用軟毛牙刷刷牙,減低對象牙質和牙髓神經的刺激。
牙骹痛治療: 治療方法
幾年前就有一位著名唱作歌手因為患上顳顎關節症候群到處求醫也找不到病因而深受困擾。 顳下顎骨關節綜合症(牙骹痛) Temporo-Amndibular Joint Syndrome, 顳下顎骨關節痛俗稱 「牙骹痛」。 患者開合嘴巴時會聽到顎骨發出 “格格”聲,在咀嚼時感到牙骹痛,嚴重者甚至出現耳痛、頭痛、面部及頸痛等徵狀。 牙骹疼痛和牙痛一樣都會令我們感到難以忍受,甚至影響到我們平時進食、說話。
我們是一間設立於香港的中醫及物理治療綜合治療中心,以仁心溝通病患,通過匯通中西的方法處理病者的痛症。 中醫學與現代醫學優勢互補,以不同角度認識痛症原因, 本診所專職處理疑難慢性痛症、風濕痛,運動創傷及意外後遺症,孕婦或產後腰痛。 病人會在完成關節清洗後約三至四個月覆診,如果屆時其牙骹痛沒有復發或惡化,可以轉為保守治療。 牙骹痛治療2025 相反,如牙骹痛問題未能妥善處理,則有可能需要再次進行關節清洗,或安排其他治療。
牙骹痛治療: 使用 衝擊波、肌肉針刺法、激光及手法治療 治療牙骹痛
多年來遇到很多病人在嚴重發作的時候還會擴散到頭部,造成嚴重頭痛及出現其他症狀,大大影響生活及心理質素。 牙骹痛治療 據外國研究所得,患者多為30歲以上人士,又以女性為主。 另外,工作時要經常說話,壓力大,或經常進食香口膠、果仁等堅硬食物的人亦容易因關節勞損而出現牙骹痛。 牙骹痛治療 「根據我們初步的研究數據,早期的沖洗術和咬合夾板的綜合治療能達致更迅速的臨床反應,將會是口腔頜面外科的發展趨勢。」李醫生補充說。 初步的研究結果顯示,沖洗術結合咬合夾板的綜合治療,比保守治療更為有效(附件一)。 牙骹痛治療2025 經過六週的治療,接受綜合治療的病人,在從0分沒有任何疼痛至10分劇烈疼痛的評分表中,疼痛評估方面的指數大幅降低至2.6,而接受保守治療的病人則停留在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