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在交通影響評估所使用的交通模型中獲得新界西北地區及市區各路段於早上繁忙時段及晚上繁忙時段不同方向的交通流量(即每小時小客車單位及行車量/容車量比率)。 此外,我們仍欠缺一些影響估價的重要資料,如對隧道設計及施工方式有關的工地勘察結果、對大跨度懸索橋青龍大橋的設計有所影響的風洞測試結果等。 因此,在走線及工程規模充滿變數以及沒有上述重要資料情形下,政府不宜就此項目估算工程造價。
- 港鐵亦建議在屯門站和屯門南站之間的屯門第16區加設一個車站,並預留向龍鼓灘延伸的條件,以配合未來的屯門西發展。
- 本工程目的是改善新界西北對外道路的交通情況及支持新界西北擬議發展。
- 港鐵屯馬線已全線通車,現時行駛屯門及荃灣至港九各區的專營巴士路線,亦分別有49條及29條路線,並指屯門公路亦設有巴士專線及巴士轉乘站,方便專營巴士運作及乘客轉乘不同路線。
- 特區政府正與內地當局敲定計劃的實施細節,並致力簡化有關的申請程序和降低手續費用。
- 是次批出的合約,包括為11號幹線的工程檢討以往研究的結果、審議走線及設計方案、評估工程對環境、交通、文物、土地和其他有關方面的影響、進行初步設計、監管工地勘測工程等。
陳帆回應時表示,與鐵路及專營巴士相比,渡輪在載客量、班次、服務靈活性以至碼頭或登岸設施地點等方面均有所限制,而渡輪的運作亦較容易受天氣、海面情況等因素影響。 據運輸署了解,現時並未有營辦商有意開辦由中環往返屯門或荃灣的渡輪服務。 陳恒鑌指,有屯門及荃灣的居民反映,該兩區的人口不斷增加,但現有對外交通服務未能滿足需求,希望復辦兩條於2000年因財務上不可行而停辦、由中環往返屯門及中環往返荃灣的渡輪航線。 他又關注,政府會否推出措施支援該兩條航線的營辦商,以及有何新措施增加屯門及荃灣區居民的出行選擇。 新系統預計需要1.39億元,期望在今年第二季獲得財委會批准撥款,2025年11月能夠測試、試行運作和轉換系統。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2025 運輸署指,為不影響隧道的運作,所有安裝工程都會在非繁忙時間進行。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規劃/設計中的項目
政府預計在2036年之前建成11號幹線,方便來往新界西北及市區,若屯門公路或大欖隧道發生緊急事故時,可以有另一出入口。 政府向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遞交文件,指預計需要3.19億元作11號幹線的勘查研究。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2025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2025 雖然使用中環及灣仔繞道來往東區和西區較快,但現時只有來往堅尼地城及筲箕灣的18X線東行全日取道整段繞道(西行則於灣仔北出口離開),其餘巴士線則以新界西往東區的繁時過海線為主。 由於中區及上環為不少巴士路線的重大客源,取道全段繞道會繞過中環及金鐘一帶,因此巴士公司會採用較保守的路線,經灣仔北出口離開後前往中環。
此外,我們因應過海交通的整體情況,研究在過海隧道推行不同時段不同收費。 自今年6月諮詢委員會後,我們正繼續聆聽各持份者的意見和收集市民最新出行習慣數據,並計劃在今年年底就過海隧道費的具體方案,諮詢委員會及相關持份者。 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全港376萬就業人口之中,有多達220萬人口需要跨區工作,其中又以新界的職居分離為全港最為嚴重,主要原因是新界就業機會極之匱乏。 隨着洪水橋、元朗南等新發展區計劃未來相繼落成,政府預料兩區分別將會有17萬和8萬多人遷入,使屯門、元朗和天水圍將會成為香港西部主要新市鎮發展群,但大量人口遷入亦會衍生交通壓力。 因此,較適切的做法是從總體規劃上分散經濟活動,這才能解決新界居民職居分離的現象。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 預計開通日期
2014年1月7日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申請追加撥款,工程預算造價由281億港元增加至逾360億港元。 2015年位於銅鑼灣的警官會所開始拆卸,以配合中環灣仔繞道工程建設。 新界西北未來將有多個新發展區落實,包括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及元朗南發展等,故有需要加快打通區內前往市區的道路網絡,故政府近日「變速」加快推展屯門西繞道及十一號幹線的發展步伐。
我們在十一號幹線可行性研究中確立建造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的需要,讓由新界西北前往市區的車流於駛經十一號幹線後,直接使用青衣至大嶼山連接路前往市區,從而紓緩汀九橋和青嶼幹線的交通情況。 十一號幹線是一條由藍地途經掃管笏、大欖涌、青龍頭至北大嶼山的策略性幹道,當中包括藍地隧道、大欖涌隧道、青龍大橋及掃管笏連接路。 建議的新幹道能平衡新界西北往返市區主要幹道的整體布局,為往返新界西北及市區的市民帶來極大方便。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改善交通情況
中原地產區域營業經理陳錦明表示,屯門的大型基建近年逐步落成,除了有港鐵屯馬綫及屯赤連接路通車等,現時又計劃興建11號幹線、屯門繞道等,令屯門對外交通愈趨完善。 另外,屯門更受惠政府大力發展的北部都會區,根據計劃,屯馬綫兆康站及天水圍站之間將會新增一個洪水橋站,屆時經港深西部鐵路直達前海,與未來都會區5大鐵路接軌。 一般而言,我們在確定大型基建工程項目的細節後,才能就工程造價作出估算。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屯門繞道
十一號幹線(元朗至北大嶼山段)是一條連接新界西北及市區的主要幹道。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本工程目的是改善新界西北對外道路的交通情況及支持新界西北擬議發展。 十一號幹線亦可以增加新界西北來往市區的路線選擇及加強道路網絡對交通事故的應變能力。 更為重要的是未來的持續發展,當中一大焦點就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該路屬於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相關工程一部分,是由屯門經海底隧道連接往赤鱲角機場的一段高速公路。 項目竣工後將連接新界屯門第40區及離島大嶼山,日後可以更直接從新界西北前往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赤鱲角機場,項目預計將於2020年通車。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香港11號幹線
該環評研究會評估工程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當中將涵蓋空氣質素、水質、生態、漁業、文化遺產、噪音、景觀及視覺影響等範疇。 政府表示,由於屯門西接近屯門碼頭一帶已是發展完善的住宅社區,適合重新規劃毗鄰的內河碼頭,故內河碼頭包括泊位目前佔地65公頃,考慮在碼頭內港填海造地40公頃,結合周邊合共約38公頃土地,形成總共143公頃的土地,發展以住宅為主的社區。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2025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2025 另外,為提升離島渡輪的船隻質素和推動環保,政府正透過船隻資助計劃,分兩階段全數資助離島渡輪營辦商購買環保且配備嶄新的船隻。 計劃第一階段下的22艘新船,包括四艘混合動力船,預計可於2024年起陸續投入服務。 硬件以外,運輸署已展開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為香港制訂一份具前瞻性的運輸策略藍圖,構建智能和高效的運輸系統。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行車較舊方案快兩分鐘
據悉,當局料項目落成後,早上繁忙時段由新界西北到市區的行車時間,將會減少約十分鐘,同時可為市民提供多一條連接屯門與市區的路線。 據最新路線顯示,該道路將有兩個分支接駁屯門公路,分別位於掃管笏及深井段。 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將於27日早上8時啟用,原來接駁新公路,2007年已計劃興建的「屯門西繞道」,走線遲遲未定。 消息指,路政署近期初步擬定繞道新走線,決定改道繞經屯門東,興建一條8公里長的隧道,接駁屯赤隧道公路連接路至藍地東交匯處,預計2036年或以前完成,當局將於2021/22年度爭取聘請工程顧問進行勘測研究及初步設計。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工程問題
啟德隧道建於前啟德機場跑道下,連接九龍灣(觀塘區)及馬頭角(九龍城區),全長 1.3 公里,實施雙程雙線行車,並不收取費用。 據悉,當局除在屯門碼頭附近興建南延線車站外,亦計劃在屯門泳池附近增建一個新車站,惟確實方案尚待落實,延線最終目的是希望能方便更多屯門新市鎮居民使用鐵路服務。 十一號幹線屬於《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指定工程項目,我們需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為十一號幹線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就十一號幹線的施工和設施運作申領環境許可證。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預計工程動工日期:
大欖隧道連接汀九(荃灣區)及元朗區,全長 3.8 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收費由 24 元至 183 元不等。 隧道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及經營,於1995年開始營運,並由三號幹線 ( 郊野公園段 ) 有限公司管理。 西區海底隧道連接西營盤(中西區)及西九龍(油尖旺區),全長 2 公里,實施雙程三線行車,收費由 25 元至 200 元不等。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通車後
直至近日才傳出,當局決定改走線,改為興建繞經屯門東的「屯門繞道」取代,但該繞道預計到約2036年才完成。 文件指出,預計屯門公路(小欖段和深井段)在2036年早上繁忙時間的擠塞情況轉趨嚴重,行車量/容車量比率,將會達到1.2,故11號幹線可提供一條替代路線連接新界西北至市區,可以將相關比率下跌回0.7至1.1,令道路較為暢通。 為了應付新界西北逐步發展所產生的交通需求,我們計劃推展由藍地隧道、大欖涌隧道、青龍大橋及掃管笏連接路組成的十一號幹線,同時確立建造青衣至大嶼山的連接路和擴闊藍地至唐人新村的一段元朗公路的需要。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2025 屯赤隧道將於下周日通車,多名區議員曾關注屯門皇珠路會出現塞車情況。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 屯門八大基建拉動樓價 12年樓價升2倍 跑贏大市
該署料屆時由元朗公路近藍地東交匯處經新繞道前往屯赤隧道,行車時間只需6分鐘,較原來規劃的屯門西繞道快2分鐘。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2025 該署稱新方案走線較舊方案短,建造成本更能有效控制,成本效益較佳。 屯門繞道及11號幹線2025 我們需要建造十一號幹線連接新界西北和市區,以應付新界西北逐步發展所產生的交通需求,改善新界西北往返市區主要道路(包括屯門公路、大欖隧道和汀九橋)的交通情況,並透過提升道路基礎建設,有效釋放相關區域的發展潛力。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議員謝偉銓稱,因應新界未來將有多個新發展區落成,對交通網落需求將會大增,故兩條路線均相當重要,建議政府可研究兩道路在近元朗一帶的路線,能否有個別路段使用同一路線,及後才分開,讓道路資源能夠「享用」。 工程界立法會議員盧偉國指,相關線路有助接通新界至九龍及機場,惟若屆時「明日大嶼」人工島項目提供的道路工程亦陸續落成,駕駛人士將可駛經該線路再直接通往港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