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昔日有一句俗語說,「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來形容當時的交通不便;但亦有傳此乃當時黑社會分子的「背語」,自嘲落泊此地,未能一朝飛黃騰達;在舊日此語不能公開隨便亂說,有會被警方拘捕之嫌。 傳說明朝時期,有一隊商船因颱風而被逼於現時的筲箕灣登陸。 當他們找尋食物時,但卻無法找到,連當地居民也無法找到。 結果他們在離開前都無法充饑,因此而戲謔這個海灣為餓人灣。 但比較有根據的說法是香港開埠初年,筲箕灣一帶對外交通十分落後,只靠班次極疏的舢舨聯繫中環[2]。 當時有一句俗語:「英雄被困筲箕灣,不知何日到中環」,就是形容筲箕灣交通落後的情況。
- 至少在明萬曆年間,已經有漁民在此居住[1],地區行政上隸屬東區。
- 筲箕灣自古已是個漁民避風之港灣,而譚公廟是漁民所信奉的神祇廟宇,所以常年香火鼎盛。
- 這裡還看得到所謂的蜑民,長期住在船上,以船為家,不過近年來已經變少。
- 據說那艘漁船原本是放置在屯門某公園內,但因受不良份子破壞,才搬到愛秩序灣公園[3]。
- 因此,公園可提供一個風廊的作用,有助把海風導向內陸區,減低沿海高樓所造成的屏風效應。
- 遊完濕地公園後,搭輕軌電車來到附近的小鎮 – 元朗。
時至今日,這些廟宇依然善信眾多,每年更有多個充滿傳統特色的節慶舉行。 最著名的旅遊路線起始於城隍廟,沿筲箕灣東大街一直延伸至香港海防博物館。 3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鞦韆 – 1組、搖搖馬 – 2個、分單元遊戲組件 – 1套)、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多種遊戲組件一套)。 另外,公園又設有「天下為公」刻石及牌樓,令周遭環境倍添一份中式氣韻。 公園以孫中山先生在香港曾入讀的香港學校(拔萃書室,即拔萃男書院前身)、舊時中央書院(即皇仁書院前身),以及香港大學本部大樓的柱廊式建築為藍本,展示孫中山先生的求學環境。
筲箕灣公園: 主要交通幹道
隨著筲箕灣不斷發展,車流逐漸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擠塞。 筲箕灣站(英語:Shau Kei Wa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筲箕灣愛秩序灣填海區近東區走廊地底,屬於港鐵港島綫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2]。 雖然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由軍營活化而成,但並非所有建築物均有活化,例如位於7座咖啡閣後、與7座有通道連接的第8座便被劃為禁區(雖遊客可打開沒有上鎖的圍欄,沿去水道到達8座)。 位於4座餐廳斜對面的無數字建築物,同樣被鐵絲網圍着,遊客須冒險攀上石坡,再攀過鐵絲網進入。 兩個適合兒童使用的遊戲場(包括:三件多用途組件,攀爬架,滑梯,遊戲組合屋,遊戲板及搖搖板)。 兩個適合長者使用的健體園地(包括:舒展背肩運動器,健騎機,兩個太極揉推器,兩個上肢伸展器,全身伸展運動器)。
- 設施有籃球場、緩跑徑、健體設施及長者健體設施、飲水機、避雨亭及座椅。
- 區內一直都靠英皇道連接對外,同時位於柴灣的居民亦依靠柴灣道經筲箕灣前往港島心臟地段(即中環、灣仔和銅鑼灣)。
- 筲箕灣站(英語:Shau Kei Wan Station)是一個位於香港香港島東區筲箕灣愛秩序灣填海區近東區走廊地底,屬於港鐵港島綫的鐵路車站,於1985年5月31日啟用[2]。
- 筲箕灣配水庫遊樂場,香港公園之一,遊樂場之一,喺筲箕灣耀興道,英文叫Shau Kei Wan Service Reservoir Playground。
在公園水景區擺放了一艘實物大小的漁船及兩艘舢舨,並有兩條木板長廊的「渡頭」供遊人登上漁船參觀,渡頭旁則設有一個仿漁棚。 筲箕灣公園 遊完濕地公園後,搭輕軌電車來到附近的小鎮 – 元朗。 我已不想再走路,於是企圖租輛腳踏車來騎,結果真的有;香港果然能滿足各種旅遊人士的需求。 元朗也有塊原始的生態寶地~南生圍,被視為該地重要的觀光資產。 搭乘廣鐵再轉地鐵,約一個小時就可抵達天水圍,方便又迅速。 上次來到濕地公園,卻遇到週二的休館日,結果當然是被擋在門外。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配水庫遊樂場
據說那艘漁船原本是放置在屯門某公園內,但因受不良份子破壞,才搬到愛秩序灣公園[3]。 另外,公園亦設有太極廣場、香味花園、露天廣場、長者健體園地、兒童遊樂場、緩跑徑及健身徑。 筲箕灣公園2025 愛秩序灣公園(英語:Aldrich Bay 筲箕灣公園 Park),是香港一個以舊式漁村為主題的公園,位於香港島西灣河愛秩序灣海旁,愛勤道與愛德街交界。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滑梯、遊戲板)、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繩網、攀爬架、滑梯)及1個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旋轉塔。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4塊遊戲板及1個蹺蹺板。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鞦韆、滑梯)及1個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旋轉櫈。
筲箕灣公園: 緩跑徑 / 健身徑
至於在東區走廊北面的炮台及堡壘則一直丟空,直到2000年才改建為香港海防博物館(不包括臨近杏花邨的若干座前軍營建築及白沙灣炮台,該處至今仍然封閉)。 筲箕灣公園 直至2000年代,位於愛秩序灣新填海區陸續有新屋苑落成,加上東區區議會並致力推廣東區旅遊徑及香港海防博物館等旅遊景點,使車站的客流量不斷增加。 可是,《粵大記》和後來的《新安縣志》沒有關於本區更詳細的記載.
公園的前身的一部份為愛秩序灣巴士總站,該總站在2006年6月停用,其中一些巴士路線遷至西灣河(嘉亨灣)公共運輸交匯處。 巴士總站遷離後,該處曾被用作港島高爾夫球會的練習場,每月有10,000人次使用球會設施[1]。 由於高爾夫球場的圍網阻礙附近住戶的景觀,尤其是低層單位,加上夜間遭受光污染滋擾,令居民大表不滿[2]。
筲箕灣公園: 筲箕灣東大街
設施有籃球場、緩跑徑、健體設施及長者健體設施、飲水機、避雨亭及座椅。 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共有4座家庭營舍及2座團體營舍[5],設有露台、睡房、洗手間連淋浴設施,共可容納282人入住。 筲箕灣站的車站商店數目不多,祇有4間商店,包括便利店、麵包糕餅店等。 1874年,香港遭逢有史以來最大的颱風,傷亡無數,然而對筲箕灣所造成的損毀極輕微;當地民眾認為是天后娘娘顯靈保佑,遂重建天后廟。
筲箕灣公園: 建築
倫敦方面決定削減海外軍事開支,軍部亦同意進一步削減軍事用地,軍營最後於1986年停用,軍部將軍營轉交政府規劃發展。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遊戲板);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遊戲板)。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10塊遊戲板)、2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及2個搖搖騎。
筲箕灣公園: 港島東最受歡迎街市
為紀念阿蝦的事跡,當地居民將這個海灣改名為筲箕灣。 然而由於稍箕灣這個地名,早於明朝萬曆年間編寫的地方志《粵大記》中出現[1],故第二個傳說的可信性有限。 筲箕灣站的B、D出口是連接行人隧道的出入口,但行人隧道僅以斜道連接地面,使用上並不方便,故港鐵公司於2014年4月展開工程,於B1出口增設一部升降機,方便有需要的乘客以新的無障礙通道往返車站[4]。 筲箕灣公園2025 筲箕灣站設有9個出入口,其中B、D出口以24小時行人隧道形式橫跨東喜道地底,在車站服務時間以外連接大堂及24小時行人隧道的通道會落下捲閘分隔;另外位於B1出口旁亦設有升降機連接車站大堂。
筲箕灣公園: 車站藝術
傳說天后姓林名默,自童年起已有預測天氣的異能,在海難中救人無數,沿海鄉民和漁民均視她為海上守護神而建廟奉祀,祈求風調雨順。 1945年後,港府大力發展漁業,並設立筲箕灣魚類批發市場[9]。 筲箕灣站設有1組島式月台,兩個月台均已裝設月台幕門。 另外,月台牆身的焗漆板印有由前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字。 愛秩序灣公園啟用不久即收到附近屋苑居民投訴,指在晚上有青少年三五成群在公園關閉後闖入玩樂,造成大量噪音,滋擾民居[5]。
筲箕灣公園: > 香港好去處搜尋
忽然發覺,香港的多元面貌彷彿包容了所有古往今來,總能讓人找到足堪回味的場域。 走路、吃東西、走路、吃東西、走路、吃東西,在香港,沒有人不「走路、吃東西」。 來香港那麼多次,卻是頭一次來廟街夜市,這又是一個「好食在」! 筲箕灣配水庫遊樂場是附近愛運動人士的好去處,因備有200米長的緩跑徑,旁邊還有個5人硬地足球場,帶孩子來放電,在疫情中比起宅在家中打機,健康得多。 部份建築物只有單程車路連接,如需駛入須預先向園內節目組申請。
筲箕灣公園: 港鐵
兩條卵石徑 十四個健體器材(包括:拉腿,熱身運動,直立攀架,躍跳,仰臥起坐,引體上升,平衡木,跳杆,平行攀架,桿上步走,槓上支撐,踏級運動,雙槓,緩和運動)。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遊戲屋、鞦韆、滑梯)、1套適合7-12歲兒童健身使用的組件(包括:掌上壓、雙桿、單桿、仰臥起坐、立定跳高)及2塊遊戲板。 1套適合長者健身使用的組件 (包括:扭腰板、腳踏單車、上身伸展器、太查極圈、背撐身展器)。 2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及遊戲板)、5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及遊戲板)、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鞦韆、2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鞦韆。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聰明望遠鏡、繽紛滑梯及不同種類的遊戲板)、2隻動物型搖擺馬仔及1個彈弓搖搖板。 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兒童攀石牆、歷險天梯及八達橋)、1套平衡木組合、1套彈弓太空火箭及1座共融鞦韆。
筲箕灣公園: 車站設計
佔地約22,000平方米,於2011年4月11日正式啟用,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1960年代政府大規模開發筲箕灣,興建大量公共房屋(如1962年落成的明華大廈等),並進行大規模填海工程。 有點遠的筲箕灣是香港行的小驚喜,這裡也是老電車的終站,從中環搭叮叮車,要四十幾分鐘才能抵達筲箕灣,還好班次密集。 筲箕灣公園2025 這裡還看得到所謂的蜑民,長期住在船上,以船為家,不過近年來已經變少。
直到二次大戰後港島人口劇增,筲箕灣一帶才多了人居住,同時工廠大廈亦多選在筲箕灣設立,所以2號巴士線亦由太古船塢延長至筲箕灣。 隨着筲箕灣不斷發展,車流逐漸增多,引致路面非常擠塞。 當時小輪公司甚至要開辦渡輪,由筲箕灣開往中環疏導人潮。
如有時間,建議大家逗留至日落,在這裹觀賞黃昏、對岸晚燈亮起的時刻,相當浪漫。 而另一個傳說則是於清朝初期,有一個叫朱蒂的漁民,結婚後不久丈夫就去世,並誕下一個遺腹子,取名作阿蝦。 為了養活母親,他便用筲箕於現時的筲箕灣行乞為生。 後來有一日天氣異常惡劣,阿蝦被海浪沖走,只留下筲箕於岸邊。
適合2-5歲兒童使用(包括:2隻搖搖馬及滑梯); 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攀爬架、滑梯及遊戲板)。 1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遊戲板、搖搖馬)、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滑梯、攀爬架及遊戲板)。 筲箕灣自古已是個漁民避風之港灣,天后廟、譚公廟這些漁民所信奉的神祇廟宇,自然香火鼎盛。
筲箕灣公園: 香港造船廠的曾經盛世
惟揚聲器的聲浪過大,造成大量噪音,令高層住戶深受困擾。 愛秩序灣公園的東南面是公共屋邨愛東邨愛寶樓及居屋屋苑東濤苑A座曉濤閣,西北面則是私人屋苑逸濤灣及港島民生書院。 筲箕灣公園2025 因此,公園可提供一個風廊的作用,有助把海風導向內陸區,減低沿海高樓所造成的屏風效應。 元朗是離大陸很近的小城鎮,商業活動也發達;話說在香港,應該沒有商業不發達的地方,只差規模大小有別而已。
筲箕灣公園: 港島市區2大公園 隱世青草地齊放電
這個情況直至1985至1989年港島綫及東區走廊相繼建成後,才得以大大改善。 3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分別是鞦韆、搖搖板、搖馬;2套適合2-5歲兒童使用的組合(包括有攀爬架、滑梯及遊戲板);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鞦韆。 1套適合5-12歲兒童使用的組件(包括斜道及遊戲板)。
元朗的物價稍便宜,要買回國的等路,在這裡買最划算。 筲箕灣公園 於是我買了幾盒曲奇餅,就準備歸還腳踏車;這趟庶民的香港之旅就要正式畫上句點了。 港鐵東涌站C出口,經東薈城步行約800公尺(20分鐘)下列巴士路線可於文東路-映灣園二期站下車近(七人硬地足球場)或文東路-怡東路站下車近(中藥園),步行約1分鐘。 為方便國內旅客,深圳灣及深圳機場均設有跨境巴士專線直達本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