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2017年開始舉辦「生命Teen使」成長計劃,透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培育中學生成為「生命Teen使」,攜手推廣器官捐贈。 食物及衞生局感謝各界別委員過去兩年對委員會的支持並積極協助推廣器官捐贈。 政府會繼續致力在社會推動接受和推崇器官捐贈的文化,希望通過這些努力,更多香港人會願意在身故後捐贈器官以拯救他人的生命。 委員會於二○一六年四月成立,負責擬訂推廣器官捐贈的策略和方針,統籌推廣和促進器官捐贈的活動,制定鼓勵器官捐贈和教育公眾的計劃和活動。
- 陳亦於2008年在移植中心經歷過人事衝突,調離移植隊伍,負責其他肝膽胰外科手術;直至2012年獲晉升為港大肝臟移植外科主任,曾參與多宗肝移植創舉。
- 最後,就是由於要適應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水平的需求,學校對人才的培養教學方式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 透過運用不同的溝通技巧及工具,及邀請其他相關人士協助等的「醫患溝通法寶」,讓病人與醫生擁有更多優質的溝通時間,達至理想的病情管理。
糖尿腎病的初或中期患者未必能感受到任何病徵,情況嚴重甚至會演變成腎衰竭,故建議糖尿病患者每年應進行併發症檢查。 此外,醫生們提醒患者可以透過適當治療及良好的自我管理,包括飲食、運動、改善三高問題,使血糖維持在穩定及正常的水平,並定時覆診及正確用藥,才能預防併發症出現。 當腎臟功能退至危險水平,已進入腎衰竭階段,治療方法只剩下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臟移植。 何繼良醫生2025 腎科專科何繼良醫生表示,醫者絕不希望患者病情發展至此階段,故呼籲大眾正視腎病問題,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
何繼良醫生: 望聞問切- 中醫辨證銀屑病
透過持續教育、推廣及宣傳,增加社會大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器官捐贈的認知,協助他們建立正面價值觀,鼓勵他們登記成為器官捐贈者。 「我們曾做統計,病人生前曾簽『器官捐贈卡』而家人又知悉的,幾近100%當事人過世後,家人答允捐贈。如簽卡後家人不知道,就會很猶疑,一半以上不會捐贈。因此簽卡後,也讓家人清楚過世後捐出器官的意願。 器官移植能拯救垂危者於水深火熱中,一個捐贈者最多可讓7個人重生:一個心、兩個肺、兩個腎、一個肝(有時可分為兩個)及眼角膜。 論器官移植全球翹首是西班牙,每100萬人約有40個捐贈者,香港僅得6.5個,這數字算有進步了,早年一直徘徊在4個,與西班牙是霄壤之别。 何繼良醫生 2.3 本網站會盡力將儲存在本網站系統內的個人資料保密,但不會對資料傳送的安全和保密作出保證或聲明。 何繼良醫生 4.8 GoSmart Channel有權隨時撤回給予已登記帳戶之用戶下載授權教學資源的批准/允許。
器官移植有時間限制,愈等得耐,腦死亡患者的器官情況愈不穩定,當家屬同意後,會馬上聯絡相關醫院摘取器官,同時間會通知器官移植輪候名冊的病人,每次進行器官移植,醫護團隊會以「十號風球」來形容。 「鄧桂思事件引起登記熱潮,一個月內有接近10,000人登記器官捐贈,在香港從未試過。」腎科專科醫生、香港器官移植基金創辦人暨創會主席及香港移植學會會董何繼良醫生說。 這些年來見證着本港器官移植情況的何繼良醫生,道出在香港器官移植的崎嶇不平與艱辛。 羅又提醒,新治療並非適合所有患者,部分患者服用後會出現脫水或尿道炎等副作用。 出現「微蛋白尿」已敲響早期腎功能受損的警號,惟部分市民忽略問題,導致延誤就醫,可演變成腎衰竭,嚴重者需一世洗腎或換腎。 何繼良醫生2025 醫生提醒,微蛋白尿患者仍可逆轉腎功能,鼓勵市民應定期驗尿,及早預防腎衰竭。
何繼良醫生: 男便秘20年腹脹揭患大腸癌 醫生提醒:7因素增風險
譚女士,兩年前開始腰痛,自述為突發性,引痛左腿外側,於去年7月中到大窩口診所就診。 「行走不能超過10分鐘,坐也不能太久,很辛苦。」她曾有一段長時間做過物理治… 筋,在中醫裡面涵蓋的範圍很廣泛,現代稱為「軟組織」, 包括人體各個關節、肌肉、筋膜、肌腱、韌帶等組織。 1分鐘自我評估25個症狀:失眠、有自殺念頭、自殘、對生活失去興趣… 何繼良醫生2025 香港復康會在香港及內地設有逾30個服務點,2020/21年度服務人次逾80萬,改變無數大大小小的生命。
家福會會員合共66幅以「感恩」為主題的畫作已於中環街巿展出,並以數碼形式在線上同步展出。 「新冠疫症肆虐兩年多,除了醫療資源外,亦衍生了很多社會問題,長者的精神健康便是其一。本會希望整合社會的資源,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支援本港的弱勢社群,關愛社會中被遺忘的一群。」香港健康基金會主席何繼良醫生道。 有見及此舉辦名為「藝術「齡」界限」的慈善活動,讓老友記即使足不出戶,仍能突破自己,在展能藝術家唐詠然女士的帶領下畫出絢麗斑斕的塑膠彩畫作。 陳詩正承傳了范上達這份學者傲骨,使其團隊2015年完成了全球首宗雙肝同步移植手術。
何繼良醫生: 慢性腎病
他表示最近美國糖尿協會及歐洲心臟學會亦有新的治療指引,建議患者可考慮及早使用新藥作預防治療,詳情可以向醫生查詢。 2.2 用戶成功提交登記資料後,本網站將會透過用戶登記之電郵發出確認電郵。 我們建議 閣下經常查看GoSmart Channel中使用條款的最新版本,因本網頁可隨時修改或重訂使用條款及政策而無須特意通知用戶。
何繼良醫生: 嘉賓:陳頌恩博士(心理學家)
何醫生指,Kit的個案正是典型例子,並提醒長期患有糖尿病,誘發心血管疾病,嚴重有可能令心血管收窄,出現心絞痛或引致死亡。 新冠疫情反覆,最近有研究指,腎病患者染新冠入ICU比例屬慢性病之首。 何繼良醫生 而且,一旦不幸染疫,不單入ICU比例會比常人高12倍,死亡率亦高3.48倍,是慢性疾病中最高。 只懂賺錢,完全沒有醫德,入院5天,只來了三天,但從房費收足$2200/天。
何繼良醫生: 陳詩正醫生: 病人評價 查看
腎病科專科醫生羅學敬醫生指,以往治療慢性腎病藥物的選擇有限,至最近有研究發現主要用於二型糖尿病患者、新一代降糖藥物SGLT2抑制劑(達格列淨)對慢性腎病患者有明顯幫助,有效減低患上腎衰竭、因心血管疾病或腎病死亡風險達39%。 藥物是治療高血壓的方法之一,能減慢心跳率、減輕交感神經緊張或擴張血管,從而降低血壓。 何繼良醫生2025 李醫生解釋,現時高血壓藥物有好幾類,不過各類藥物之原理、副作用都有差異,而且不同患者對同一藥物的反應均不一樣,必須由醫生評估及處方藥物。
何繼良醫生: 健康快車.石鏡泉、吳國雄信與不信
腎病科專科醫生羅學敬指,對已長期接受傳統治療,但腎功能仍下降患者而言,新治療能提供額外保護腎臟作用,有助延緩病情惡化至末期腎病、洗腎及死亡階段。 惟新治療並非適合所有腎病患者,尤其洗腎患者,部分人服用後或出現脫水或尿道炎等副作用。 2.4 為特別保護18歲以下的人士之個人資料,本網站建議18歲以下的用戶於獲得其家長或法定監護人許可後方可向GoSmart Channel提供其個人資料以登記帳戶。 1.3 倘發現用戶進行侵犯知識產權的活動,本網站有權在不發出通告,且無須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及追索權的情況下終止用戶的相關登記或戶口,並考慮採取適當的法律行動。 了解更多有關我們是誰、如何聯繫我們以及我們的私隱政策如何處理個人數據的信息。
何繼良醫生: 何繼良醫生診所
比賽以「愛‧延續」為主題,讓年輕人發揮創意,製作具感染力的短片,宣揚器官捐贈蘊含的大愛精神,讓器官衰竭病人的生命再現曙光。 1.3 在特殊情況下,本網站有權在未經用戶先同意或被知會下,向第三者披露或發放有關的個人資料。 GoSmart Channel所提供的資訊及內容是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並受其管轄,即本網站的資訊及內容未必符合其他司法管轄區的需要及規範,或未必切合其他司法管轄區的實際情況。 任何人使用他人之密碼或帳戶,無論該用戶知悉與否,所造成之任何損失,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將不負任何的責任。 香港復康會成立於1959年,致力推動傷健共融,提供的一站式復康服務,幫助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其照顧者走過艱辛的復康路。 我們亦有提供職業復康及再培訓服務並提供就業機會,幫助殘疾人士、長期病患者及意外傷者重投職場。
何繼良醫生: 嘉賓:崔慶森醫生(風濕科專科醫生)
如退出系統後應隨即關閉瀏覽器視窗,以防其他人讀取 閣下的個人資料。 何繼良醫生 2.3 本網站會盡力將儲存在本網站系統內的個人資料保密,但不會對資料傳送的安全和保密作出保證或聲明。 GoSmart Channel在任何情況下均不會就因依賴或不當使用本網站中所載的資料及材料所直接、間接或相應造成的任何損失或損毀而負責。
何繼良醫生: 嘉賓:楊詠嘉(衞生署健康促進處營養師)
香港的器官捐贈屬「自願捐贈」(Opt In)政策,意謂市民需主動登記才算是一個器官捐贈者。 但將程序掉轉來做,即一出生已同意是器官捐贈者,不同意的可主動聯絡政府相關部門刪除表明不支持,這種「預設默許」(Opt Out)在新加坡、西班牙推行得很成功。 僅得6.5個,這數字算有進步了,早年一直徘徊在4個,與西班牙是霄壤之別。 全球患有慢性腎病的人多達5億,其中80%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並因高血壓問題影響腎病病情。 肌酸酐是身體代謝物,「肌酸酐清除試驗」為量度腎臟過濾功能的國際標準。 方法是替病人抽血及收集其廿四小時內排出的尿液,再對比兩者的肌酸酐水平。
何繼良醫生: 香港醫生集中地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GoSmart Channel(本網站)必盡力遵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條例)中所列載的規定,並會對所取得的個人資料盡力加以保護及保密。 對該等網站或有關資源或其中任何內容、廣告、產品或其他資料,本網站亦無表示贊同。 用戶進一步確認及同意,對於因使用或信賴存在或經由任何該等網站或資源的任何內容、商品或服務所導致或據稱所導致或與此關連的任何損害或損失,GoSmart Channel不負任何直接或間接的責任。 循可信任的渠道增進疾病知識:不論線上線下都有不少專業醫護機構及病人組織,提供糖尿病各類資訊,病患可在診症室以外增進相關知識,與醫生討論病情更加暢通無阻。 共同訂立治療目標:在確診糖尿病初期,醫患雙方就病情、病患個人狀況及生活飲食習慣等,制定個人化的治療目標及進程,並以此作為日後的溝通框架,讓雙方的討論內容更具體集中,提升整體溝通效率與及控病效果。